海南省琼海市2013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一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穿越小说”:一场由网络写作狂欢引发的时尚阅读热 丁运时 随着穿越小说《步步惊心》改编而成的电视热播,“穿越小说”俨然成为时下最 为时尚的读物。有业内人士甚至声称:“可以说,网络阅读,不知道“穿越’的 人已经过时了。”据悉,“穿越小说”已成为各大原创文学网站的热门和头牌, 作家出版社更是高调宣布以12%的版税,以10万册的首印量签下了被各大读书 网站评出的“四大穿越奇书”——《木槿花西月锦绣》《鸾:我的前半生,我的 后半生》《迷途》《末世朱颜》,从而将这场由网络写作狂欢引发的时尚读热推 向了极致。 那么,何谓“穿越小说”?作家出版社编辑对这个古怪玄虚的概念了如 下解析:“‘穿越小说’的称谓是按内容定义的。其情节通常是一个当代青年遭 逢变故,在机缘巧合下,进入古代,以在场的方式参与见证了种种众所周知又知 之不详的历史事件。在当代中国文学里,黄易的《寻秦记》算是影响最大的穿越 文学作品,也可以被视为当代华语文学穿越类型的滥觞之作。”而网络上近一两 年兴起的“穿越文学”特点又有所不同,其作者受到相关影视作品的影响,因而 基本上多是青年女性回到古代,谈了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同时经历种种宫闱秘 事及权力争斗。这类小说主要受到女学生和女白领的追捧,可以视为言情小说的 一个变种。 正在流行的“穿越小说”的作者均为年轻的白领女性,她们或是受到《寻 秦记》的启发提起笔编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发布在网上与人享,或是直接受到网络 上同类作品的影响从而跟风创作。并非职业作家的她们本意不过是游戏之作,但 不小心造出了声势,遂故作正经地将故事编写完整。由于网络的流行与追捧, 更多的女白领步其后尘,“穿越小说”居然演变为一种“文学现象”。显然,只 有在发表门槛不高的网络上才会创造这样的奇迹,其强烈的示范效应促成一场 “网络写作狂欢”。当然,“穿越小说”的盛行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职业 女性对充满激烈竞争的现实和职场的迷茫与逃避,对日趋世俗功利的恋爱婚姻的 失落与反思,从而幻想到另一时空追求更为理想化的纯粹爱情。 尽管“穿越小说”方兴未艾,但这一阵新兴的时尚阅读热能持续多久并不令 人乐观。首先,“穿越小说”先天不足,不过是一种类型化、商业化的消遣性读 物,其内容并无特别之处,论言情创作技巧恐怕比不上正宗的情爱小说;论讲史 更是无法与相对严谨的讲史类读物相提并论。而且小说题材过于狭窄,突出言情 而淡化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和事件沦为演绎风花雪月恋爱经历的配角和工具。其 次,小说作者文学素养和创作经验的不足,使得作品质量不高,又因为水准参差 不一,导致作品泥沙混杂、良莠不齐,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长期“繁荣” 再次,“穿越小说”一窝蜂地走红,题材撞车、跟风严重,新奇程度将急剧下降, 而形式新颖奇特乃此类小说大行其道的关键,舍此肯定会造成“阅读疲劳”;最 后,“穿越小说”出身于网络,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网络文学总是极 端地喜新厌旧,也许过不了多久,一种新的创作和阅读时尚兴起,加速“穿越小
海南省琼海市 2013 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文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第一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穿越小说 ”:一场由网络写作狂欢引发的时尚阅读热 丁运时 随着穿越小说《步步惊心》改编而成的电视热播,“穿越小说”俨然成为时下最 为时尚的读物。有业内人士甚至声称:“可以说,网络阅读,不知道‘穿越’的 人已经过时了。”据悉,“穿越小说”已成为各大原创文学网站的热门和头牌, 作家出版社更是高调宣布以 12%的版税,以 10 万册的首印量签下了被各大读书 网站评出的“四大穿越奇书”——《木槿花西月锦绣》《鸾:我的前半生,我的 后半生》《迷途》《末世朱颜》,从而将这场由网络写作狂欢引发的时尚读热推 向了极致。 那么,何谓“穿越小说”?作家出版社编辑对这个古怪玄虚的概念了如 下解析:“‘穿越小说’的称谓是按内容定义的。其情节通常是一个当代青年遭 逢变故,在机缘巧合下,进入古代,以在场的方式参与见证了种种众所周知又知 之不详的历史事件。在当代中国文学里,黄易的《寻秦记》算是影响最大的穿越 文学作品,也可以被视为当代华语文学穿越类型的滥觞之作。”而网络上近一两 年兴起的“穿越文学”特点又有所不同,其作者受到相关影视作品的影响,因而 基本上多是青年女性回到古代,谈了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同时经历种种宫闱秘 事及权力争斗。这类小说主要受到女学生和女白领的追捧,可以视为言情小说的 一个变种。 正在流行的“穿越小说”的作者均为年轻的白领女性,她们或是受到《寻 秦记》的启发提起笔编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发布在网上与人享,或是直接受到网络 上同类作品的影响从而跟风创作。并非职业作家的她们本意不过是游戏之作,但 一不小心造出了声势,遂故作正经地将故事编写完整。由于网络的流行与追捧, 更多的女白领步其后尘,“穿越小说”居然演变为一种“文学现象”。显然,只 有在发表门槛不高的网络上才会创造这样的奇迹,其强烈的示范效应促成一场 “网络写作狂欢”。当然,“穿越小说”的盛行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职业 女性对充满激烈竞争的现实和职场的迷茫与逃避,对日趋世俗功利的恋爱婚姻的 失落与反思,从而幻想到另一时空追求更为理想化的纯粹爱情。 尽管“穿越小说”方兴未艾,但这一阵新兴的时尚阅读热能持续多久并不令 人乐观。首先,“穿越小说”先天不足,不过是一种类型化、商业化的消遣性读 物,其内容并无特别之处,论言情创作技巧恐怕比不上正宗的情爱小说;论讲史 更是无法与相对严谨的讲史类读物相提并论。而且小说题材过于狭窄,突出言情 而淡化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和事件沦为演绎风花雪月恋爱经历的配角和工具。其 次,小说作者文学素养和创作经验的不足,使得作品质量不高,又因为水准参差 不一,导致作品泥沙混杂、良莠不齐,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长期“繁荣”。 再次,“穿越小说”一窝蜂地走红,题材撞车、跟风严重,新奇程度将急剧下降, 而形式新颖奇特乃此类小说大行其道的关键,舍此肯定会造成“阅读疲劳”;最 后,“穿越小说”出身于网络,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网络文学总是极 端地喜新厌旧,也许过不了多久,一种新的创作和阅读时尚兴起,加速“穿越小
说”的过气与式微。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穿越小说”据小说内容而得名,通常是当代人在巧合下进入古代 参与见证种种历史事件。《寻秦记》为其创始之作 B.“穿越文学”近年在网络兴起,主人公都是女青年,内容涉及恋爱、 闱秘及权力争斗等,受年轻知识女性追捧,属言情小说。 C.“穿越小说”随着同名穿越小说改编的《步步惊心》热播而成时下最 时尚的读物。网络阅读中,“穿越”已成时髦名词 D.网络写作狂欢把穿越小说这种时尚阅读热推向了极致,于是出版社高 调签下了“四大穿越奇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穿越小说”本为游戏之作,一些年轻白领女性受同类作品的影响而 跟风模仿,受到网络的关注,就将故事编写完整。 B.网络的流行与追捧使越来越多的女白领跟风创作,“穿越小说”演变 为一种“文学现象”,促成一场“网络写作狂欢”。 C.“穿越小说”从某种程度反映了现代职业女性对充满激烈竞争的现 实和职场的迷茫与逃避,对世俗功利的恋爱婚姻的失落与反思 D.尽管“穿越小说”方兴未艾,但能持续多久并不令人乐观。这是因为 穿越小说”的作者并非职业作家,其文学素养和创作经验不足,水准参差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穿越小说”在内容上突出言情,重在演绎风花雪月、恋爱经历,淡 化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和事件沦为爱情的配角和工具。 B.“穿越小说”是一种消遣性读物,其内容普通,创作技巧基本不能与 正宗的情爱小说相比,讲史与讲史类读物无法相提并论 C.“穿越小说”是因网络而创造发展的奇迹,但由于其先天缺陷及网络 文学极端喜新厌旧,它将很快被新的创作和阅读时尚取代。 D.“穿越小说”题材撞车现象严重,久而久之其新奇程度将下降,造成 读者“阅读疲劳”,使“穿越小说”失去了发展的关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 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 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宣帝即位,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盜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 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 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 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 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 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目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 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遺乘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 盜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
说”的过气与式微。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穿越小说” 据小说内容而得名,通常是当代人在巧合下进入古代, 参与见证种种历史事件。《寻秦记》为其创始之作。 B. “穿越文学”近年在网络兴起,主人公都是女青年,内容涉及恋爱、 闱秘及权力争斗等,受年轻知识女性追捧,属言情小说。 C. “穿越小说”随着同名穿越小说改编的《步步惊心》热播而成时下最 时尚的读物。网络阅读中,“穿越”已成时髦名词。 D. 网络写作狂欢把穿越小说这种时尚阅读热推向了极致,于是出版社高 调签下了“四大穿越奇书”。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穿越小说”本为游戏之作,一些年轻白领女性受同类作品的影响而 跟风模仿,受到网络的关注,就将故事编写完整。 B. 网络的流行与追捧使越来越多的女白领跟风创作,“穿越小说”演变 为一种“文学现象”,促成一场“网络写作狂欢”。 C. “穿越小说”从某种程度反映了现代职业女性对充满激烈竞争的现 实和职场的迷茫与逃避,对世俗功利的恋爱婚姻的失落与反思。 D. 尽管“穿越小说”方兴未艾,但能持续多久并不令人乐观。这是因为 “穿越小说”的作者并非职业作家,其文学素养和创作经验不足,水准参差不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穿越小说”在内容上突出言情,重在演绎风花雪月、恋爱经历,淡 化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和事件沦为爱情的配角和工具。 B. “穿越小说”是一种消遣性读物,其内容普通,创作技巧基本不能与 正宗的情爱小说相比,讲史与讲史类读物无法相提并论。 C. “穿越小说”是因网络而创造发展的奇迹,但由于其先天缺陷及网络 文学极端喜新厌旧,它将很快被新的创作和阅读时尚取代。 D. “穿越小说”题材撞车现象严重,久而久之其新奇程度将下降,造成 读者“阅读疲劳”,使“穿越小说”失去了发展的关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 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 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宣帝即位,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 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 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 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 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 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 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 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
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 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 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 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 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 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数年,上遣使者征遂,拜为水衡都尉。水衡典上林禁苑,官职亲近,上甚重 之。以官寿卒。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千石不能禽制 禽:通“擒”,捉拿 B.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假:借贷,借给 C.秋冬课收敛 课:征收 D.水衡典上林禁苑 典:掌管 5.下列句子中,能正面表现龚遂“能治”的一组是(3分)( ①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 ②丞相、御史举遂可用 ③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④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⑤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⑥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 可急也 A.①④⑤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帝时期,渤海郡及其相邻郡县因饥荒动乱不安,当时的太守无力平 息。丞相和御史大夫举荐龚遂,宣帝就下旨让龚遂任渤海太守。 B.龚遂为宣帝指出了渤海动乱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渤海的方针,皇帝听 了很高兴,并特许他可以不受法律条文限制,给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C.龚遂到任后,没有武力镇压为盗贼的饥民,而是采取了安抚的政策, 使得辖区内的盗贼很快自动解散,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D.龚遂在平乱之后,又以身作则,改变奢侈之风,鼓励百姓致力耕织 同时处理好诉讼案件,从而使渤海呈现出富庶太平的景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5分) 译 文 (2)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5分) 文 (二)、古代诗词阅读(11分)
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 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 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 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 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 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数年,上遣使者征遂,拜为水衡都尉。水衡典上林禁苑,官职亲近,上甚重 之。以官寿卒。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二千石不能禽制 禽:通“擒”,捉拿 B.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假:借贷,借给 C.秋冬课收敛 课:征收 D.水衡典上林禁苑 典:掌管 5.下列句子中,能正面表现龚遂“能治”的一组是 (3 分) ( ) ①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 ②丞相、御史举遂可用 ③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④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⑤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⑥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 可急也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宣帝时期,渤海郡及其相邻郡县因饥荒动乱不安,当时的太守无力平 息。丞相和御史大夫举荐龚遂,宣帝就下旨让龚遂任渤海太守。 B.龚遂为宣帝指出了渤海动乱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渤海的方针,皇帝听 了很高兴,并特许他可以不受法律条文限制,给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C.龚遂到任后,没有武力镇压为盗贼的饥民,而是采取了安抚的政策, 使得辖区内的盗贼很快自动解散,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D.龚遂在平乱之后,又以身作则,改变奢侈之风,鼓励百姓致力耕织, 同时处理好诉讼案件,从而使渤海呈现出富庶太平的景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5 分) 译 文: (2)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5 分) 译 文: (二)、古代诗词阅读(11 分)
阅读下列两首词,完成8-9题。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 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行》) (2) ,不以己悲;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定风珠 魏继新 小镇多吊脚楼,旧称干阑。此屋沿溪而建,时传为避毒豸虫蛇而筑,人居其上, 可眺山水岚雾,倒也有十分情趣。且房屋鳞次栉比,多为木柱板壁,街道为麻石 路面,凹凸不平,就有了几分古香古色。镇口岩头上的老藤粗枝,盘虬错节。小 镇位于深山之中,极少人来往的。村野田埂之中,常见老牛慢慢地吃草咀嚼岁月, 仿佛日子也凝固了;只有小路上日子覆盖着日子,脚印覆盖着脚印。连风,也很 难穿透时间凝固的墙壁,为这方圆百里惟一不通公路的小镇,送来些山外新鲜的 气 小镇有一屠夫,生得膀粗腰圆,每日里杀头肥猪,烫了刮毛开膛,然后用担挑了 步行几十里山路,到城去卖。却也不知何故,他的猪肉极好卖。他从不要高价, 也不扣斤两,所以,常常不到一个时辰,肉便卖完了。于是,便沽些酒,买些油 盐柴米,顺了山路回去。当然,担子里便捎了些镇人托买的东西,或油或盐,屠 夫总是把它们用信包包了,作上记号。他虽看上去五大三粗,心却极细,从不会
阅读下列两首词,完成 8—9 题。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 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5 分) 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2)________________,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 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定风珠 魏继新 小镇多吊脚楼,旧称干阑。此屋沿溪而建,时传为避毒豸虫蛇而筑,人居其上, 可眺山水岚雾,倒也有十分情趣。且房屋鳞次栉比,多为木柱板壁,街道为麻石 路面,凹凸不平,就有了几分古香古色。镇口岩头上的老藤粗枝,盘虬错节。小 镇位于深山之中,极少人来往的。村野田埂之中,常见老牛慢慢地吃草咀嚼岁月, 仿佛日子也凝固了;只有小路上日子覆盖着日子,脚印覆盖着脚印。连风,也很 难穿透时间凝固的墙壁,为这方圆百里惟一不通公路的小镇,送来些山外新鲜的 气息。 小镇有一屠夫,生得膀粗腰圆,每日里杀头肥猪,烫了刮毛开膛,然后用担挑了, 步行几十里山路,到城去卖。却也不知何故,他的猪肉极好卖。他从不要高价, 也不扣斤两,所以,常常不到一个时辰,肉便卖完了。于是,便沽些酒,买些油 盐柴米,顺了山路回去。当然,担子里便捎了些镇人托买的东西,或油或盐,屠 夫总是把它们用信包包了,作上记号。他虽看上去五大三粗,心却极细,从不会
错,加上有的是力气,也乐此不疲,如此一来,人缘极好,镇上人把自己喂的猪, 也往他那儿赶,所以,日复一日,小日子倒过得十分滋润。 屠夫有一杀猪用的案桌,矮脚宽身,是祖上传下来的,虽然开裂了,且血痕累累, 年袤一年,连木质也看不出了,屠夫对它,却十分钟爱,用起来也十分顺手。 日,镇上来了一老客,此人打扮倒也入乡随俗,穿了蓝布罩服,布底沿口鞋,只 是银须飘飘,颇有些风骨:据云,此人乃名中医,回祖籍省亲的,偶尔也给镇上 人看病。不知何故,却对屠夫的杀猪感了兴趣,一连数日,流连不去。屠夫为赶 生活,杀猪时间是极早的,其时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 骜明,老者便来了,目不转睛地看。屠夫是个直人,见状,便嘿嘿地笑了,说: 让老人家见笑了,我手艺不精呢 老者微微一笑,说:你手艺倒是极好,人也不错,不过,我不是看你杀猪的。 屠夫大奇:那你看什么呢? 老者说:我是看你案桌呢。 屠夫不解。老者问可否转让,愿出钱购买。屠夫说:区区一破桌,你愿要,便拿 去吧。老者便说:那我代病家谢你了。不过,我将赔钱给你置买一新案桌。我隔 七日后来取,这七日,你仍在此桌上杀猪吧 七日后,老者至,见屠夫亦置新案桌,并言:你既为病家故,我何可让你破费, 并置这新案桌送与你吧。老者大惊,急问旧案。屠夫日:我已劈矣。且见一巨大 蜈蚣,伏于案内 老者遂长叹一声,仰天日:民风淳朴如此,我何言?! 于是,老者告知屠夫,此蜈蚣伏案内,已愈数十年,且日日以猪血为食,到今日, 已愈百年,取出剖开,腹内有一珠,名曰定风珠,可治百种之疾。我存有私心, 怕说出来被你敲竹杠,故此未言明,谁知竟毁于一旦矣!我要这新案桌,又有何 用呢?以我这等褊狭之心,如何治世救人,真让人汗颜!老夫碌碌一生,看来仍 是心不迭,艺不精矣! 言罢,大笑而归 倒是屠夫,常听人言及,他到手的富贵,竞被丢了。屠夫听罢,也无懊悔,只笑 日:该来则来,该去则去,天意也。 屠夫依然每日杀猪卖肉,乐此不疲。倒是老者,闻听此言后,仰天叹日:求不可 求之求,吾何止心不迭,艺不精,而是枉读药理诗书,不如一屠夫矣! 遂摘牌罢医,不再悬壶矣 (选自《四川文学》1992年第4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镇屠夫每日里杀一头肥猪到城去卖,因为从不要高价,也不扣斤两,所以 常常不到一个时辰,肉便卖完了,这充分表现了城里人对小镇人人品的信任。 B.老者看屠夫杀猪时,“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黎明”, 这两句景物描写极富特色,既渲染了悲凉气氛,又暗示宝珠被毁的悲惨结局。 C.老者将给屠夫置买一新案桌,隔七日后来取杀猪旧案,且要求屠夫这七日“仍 在此桌上杀猪”,这主要是怕屠夫看出破绽,取走定风珠,足见其老谋深算。 D.小镇屠夫也是小说的主人公,受小镇淳朴民风的熏染,他为人实诚热情,谦 逊爽直,古道热肠,淡薄名利,是小镇人物的优秀代表 E.这篇小说语言古雅,状景描物,言简意赅,富有地域文化特色:注重虚实结 合,即在民间传说、掌故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赋予新的阐释和含义,结尾令人回 味
错,加上有的是力气,也乐此不疲,如此一来,人缘极好,镇上人把自己喂的猪, 也往他那儿赶,所以,日复一日,小日子倒过得十分滋润。 屠夫有一杀猪用的案桌,矮脚宽身,是祖上传下来的,虽然开裂了,且血痕累累, 年袤一年,连木质也看不出了,屠夫对它,却十分钟爱,用起来也十分顺手。一 日,镇上来了一老客,此人打扮倒也入乡随俗,穿了蓝布罩服,布底沿口鞋,只 是银须飘飘,颇有些风骨:据云,此人乃名中医,回祖籍省亲的,偶尔也给镇上 人看病。不知何故,却对屠夫的杀猪感了兴趣,一连数日,流连不去。屠夫为赶 生活,杀猪时间是极早的,其时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 骜明,老者便来了,目不转睛地看。屠夫是个直人,见状,便嘿嘿地笑了,说: 让老人家见笑了,我手艺不精呢。 老者微微一笑,说:你手艺倒是极好,人也不错,不过,我不是看你杀猪的。 屠夫大奇:那你看什么呢? 老者说:我是看你案桌呢。 屠夫不解。老者问可否转让,愿出钱购买。屠夫说:区区一破桌,你愿要,便拿 去吧。老者便说:那我代病家谢你了。不过,我将赔钱给你置买一新案桌。我隔 七日后来取,这七日,你仍在此桌上杀猪吧。 七日后,老者至,见屠夫亦置新案桌,并言:你既为病家故,我何可让你破费, 并置这新案桌送与你吧。老者大惊,急问旧案。屠夫日:我已劈矣。且见一巨大 蜈蚣,伏于案内。 老者遂长叹一声,仰天日:民风淳朴如此,我何言?! 于是,老者告知屠夫,此蜈蚣伏案内,已愈数十年,且日日以猪血为食,到今日, 已愈百年,取出剖开,腹内有一珠,名曰定风珠,可治百种之疾。我存有私心, 怕说出来被你敲竹杠,故此未言明,谁知竟毁于一旦矣!我要这新案桌,又有何 用呢?以我这等褊狭之心,如何治世救人,真让人汗颜!老夫碌碌一生,看来仍 是心不迭,艺不精矣! 言罢,大笑而归。 倒是屠夫,常听人言及,他到手的富贵,竞被丢了。屠夫听罢,也无懊悔,只笑 日:该来则来,该去则去,天意也。 屠夫依然每日杀猪卖肉,乐此不疲。倒是老者,闻听此言后,仰天叹日:求不可 求之求,吾何止心不迭,艺不精,而是枉读药理诗书,不如一屠夫矣! 遂摘牌罢医,不再悬壶矣。 (选自《四川文学》1992 年第 4 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小镇屠夫每日里杀一头肥猪到城去卖,因为从不要高价,也不扣斤两,所以, 常常不到一个时辰,肉便卖完了,这充分表现了城里人对小镇人人品的信任。 B.老者看屠夫杀猪时,“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黎明”, 这两句景物描写极富特色,既渲染了悲凉气氛,又暗示宝珠被毁的悲惨结局。 C.老者将给屠夫置买一新案桌,隔七日后来取杀猪旧案,且要求屠夫这七日“仍 在此桌上杀猪”,这主要是怕屠夫看出破绽,取走定风珠,足见其老谋深算。 D.小镇屠夫也是小说的主人公,受小镇淳朴民风的熏染,他为人实诚热情,谦 逊爽直,古道热肠,淡薄名利,是小镇人物的优秀代表。 E.这篇小说语言古雅,状景描物,言简意赅,富有地域文化特色;注重虚实结 合,即在民间传说、掌故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赋予新的阐释和含义,结尾令人回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