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兴中学、海师附中、嘉积中学、三亚一中 2011届高三年级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 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本试卷共8页,答题卷共6页。 3.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4.考生应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作文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散文写作中,最有兴味的或许就是笔调了。笔调,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现代散文中, 有一种甚为风行的笔调,就是闲话笔调。胡适曾说:“白话散文很进步了。散文方面最可注 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含着深刻的 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 话′的迷信了。”可见所谓闲话笔调就是谈话风格的,或者说用谈话方式来作文。此种笔调 经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提倡,便有了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之说。此种谈话风格的 小品文笔调,林语堂甚为醉心,并在许多文章中反复申说。林语堂因甚为欣赏谈话风格的行 文,还力主扩充散文的篇幅,但要以此来挑战古文的简洁,就不足为训了。用谈话方式来作 文自然是很好的,但作文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谈话。若是真将那种谈话过程记录下来,也够得 拉杂,更不用说话题的游移了。梁实秋先生力主行文的简练,就要明智得多。呼应于周作人 的说法,林语堂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但又格外地张扬了幽默。幽默可为行文 增添风趣,但若过分大张旗鼓地提倡,则本身可能成为一个幽默。 闲话笔调是散文中较为自然的言说方式。此种笔调是用说话来交流的,心中存有一个交
国兴中学、海师附中、嘉积中学、三亚一中 2011 届高三年级联考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 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2.本试卷共 8 页,答题卷共 6 页。 3.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4.考生应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作文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小题 3 分) 散文写作中,最有兴味的或许就是笔调了。笔调,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现代散文中, 有一种甚为风行的笔调,就是闲话笔调。胡适曾说:“白话散文很进步了。散文方面最可注 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含着深刻的 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 话’的迷信了。”可见所谓闲话笔调就是谈话风格的,或者说用谈话方式来作文。此种笔调 经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提倡,便有了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之说。此种谈话风格的 小品文笔调,林语堂甚为醉心,并在许多文章中反复申说。林语堂因甚为欣赏谈话风格的行 文,还力主扩充散文的篇幅,但要以此来挑战古文的简洁,就不足为训了。用谈话方式来作 文自然是很好的,但作文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谈话。若是真将那种谈话过程记录下来,也够得 拉杂,更不用说话题的游移了。梁实秋先生力主行文的简练,就要明智得多。呼应于周作人 的说法,林语堂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但又格外地张扬了幽默。幽默可为行文 增添风趣,但若过分大张旗鼓地提倡,则本身可能成为一个幽默。 闲话笔调是散文中较为自然的言说方式。此种笔调是用说话来交流的,心中存有一个交
谈的对象,如此即可展开交流。至于所谈的题目并未限制,照林语堂的说法,正是宇宙之大、 苍蝇之微无所不谈。不过,作家的言说仍不离心灵或性情,因而所谈的题目也是有喜恶的 但不妨假定读者那方面也有同好,如此即可达成沟通。此种笔调虽说有-种涵盖作用,但并 不碍于各人的谈论,并非千人一面,可各有面目。比如周作人的创作以闲适为主,从而讲求 所谓生活的艺术。但在退隐的心态下,也不无书斋生活的苦闷,于是于闲适中渗出一股苦味 来。林语堂虽说倾心幽默,倒也率意而谈,不无名士作风。至于以幽默见长的,或许要算梁 实秋。但梁实秋也是心存雅致,幽默只不过是用来抵斥种种不雅的,所谓相反相成是也。而 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则并不见佳。他显然是过于着重幽默了,并以之作为作文的主旨,却 有可能落入油滑。其实,幽默表现于文中,多是一种点缀,可为行文增添谐趣,但若要从头 到尾地幽默下来,就往往吃力不讨好。 因而即便同是闲话笔调,也可各有不同的,这才是真正的个人笔调。但个人应当以自我 说话,而自我又处于大我与小我之间,这就得把握其中的分寸。比如周作人将载道与言志对 立起来,从而将写作完全地由载道转为言志,却又囿于个人的性情,所得就小了,因此小品 文也就沦为小摆设。其实,言志与载道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社会生活的特点就是形成了各 种观念,也可谓各有其道。文中若尽是载道口吻,实则就是充当了各种观念的传声筒,这就 在文中丧失了自我。但若想将自我完全游离于各种观念之外,恐怕也不现实,正如人都生活 在社会中一样,各种观念或道对人也有一种约束作用。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 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换言之,重个 性,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散文。若抹去个性,从而充当某种观念的传声筒,仍又是载道之文 了。在散文中,笔调确乎是个人的。而所谓的个人笔调,就是要在散文中形成独具个性的言 说方式 1.下列关于“闲话笔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谈的对象,如此即可展开交流。至于所谈的题目并未限制,照林语堂的说法,正是宇宙之大、 苍蝇之微无所不谈。不过,作家的言说仍不离心灵或性情,因而所谈的题目也是有喜恶的。 但不妨假定读者那方面也有同好,如此即可达成沟通。此种笔调虽说有一种涵盖作用,但并 不碍于各人的谈论,并非千人一面,可各有面目。比如周作人的创作以闲适为主,从而讲求 所谓生活的艺术。但在退隐的心态下,也不无书斋生活的苦闷,于是于闲适中渗出一股苦味 来。林语堂虽说倾心幽默,倒也率意而谈,不无名士作风。至于以幽默见长的,或许要算梁 实秋。但梁实秋也是心存雅致,幽默只不过是用来抵斥种种不雅的,所谓相反相成是也。而 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则并不见佳。他显然是过于着重幽默了,并以之作为作文的主旨,却 有可能落入油滑。其实,幽默表现于文中,多是一种点缀,可为行文增添谐趣,但若要从头 到尾地幽默下来,就往往吃力不讨好。 因而即便同是闲话笔调,也可各有不同的,这才是真正的个人笔调。但个人应当以自我 说话,而自我又处于大我与小我之间,这就得把握其中的分寸。比如周作人将载道与言志对 立起来,从而将写作完全地由载道转为言志,却又囿于个人的性情,所得就小了,因此小品 文也就沦为小摆设。其实,言志与载道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社会生活的特点就是形成了各 种观念,也可谓各有其道。文中若尽是载道口吻,实则就是充当了各种观念的传声筒,这就 在文中丧失了自我。但若想将自我完全游离于各种观念之外,恐怕也不现实,正如人都生活 在社会中一样,各种观念或道对人也有一种约束作用。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 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换言之,重个 性,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散文。若抹去个性,从而充当某种观念的传声筒,仍又是载道之文 了。在散文中,笔调确乎是个人的。而所谓的个人笔调,就是要在散文中形成独具个性的言 说方式。 1.下列关于“闲话笔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闲话笔调深受林语堂的喜爱,但他的文章过于拉杂,有话题游移的缺点,不及梁实 秋先生的行文简练 B.闲话笔调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采用谈话的方式和读者进行心灵或性情等 方面的交 C.闲话笔调是现代散文创作中非常流行的,是由周作人、林语堂、胡适等作家提倡的 种创作 风格。 D.闲话笔调散文的言说方式是比较自然的,所写的都是身边平凡的小事,却包含着丰 富的意 蕴 2.以下关于各个作家创作风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作人以闲适为主,但在闲适中也带有书斋的苦闷 B.林语堂追求幽默,但是率意而谈,体现出名士作风 C.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刻意为之,适得其反,有一股油滑之风 D.梁实秋行文简练,文章雅致,用幽默来抵斥种种不雅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用平淡的谈话方式来包藏深刻的意味是我国现代散文的一大特点,这是白话散文最 重要的进步 B.一个作家是否成熟,关键是看他是否形成了真正的个人笔调,这种笔调的表现各有 不同。 C.因为用谈话的方式来写,便没有古文那样简洁,所以闲话笔调的散文篇幅往往都很 长。 D.文中如果都是载道口吻,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所以写作应该由载道转为言志,表 现作者 个性。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 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干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日:“是儿神气 凝远,日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 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 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 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土,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土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
A.闲话笔调深受林语堂的喜爱,但他的文章过于拉杂,有话题游移的缺点,不及梁实 秋先生的行文简练。 B.闲话笔调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采用谈话的方式和读者进行心灵或性情等 方面的交 流。 C.闲话笔调是现代散文创作中非常流行的,是由周作人、林语堂、胡适等作家提倡的 一种创作 风格。 D.闲话笔调散文的言说方式是比较自然的,所写的都是身边平凡的小事,却包含着丰 富的意 蕴。 2.以下关于各个作家创作风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作人以闲适为主,但在闲适中也带有书斋的苦闷。 B.林语堂追求幽默,但是率意而谈,体现出名士作风。 C.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刻意为之,适得其反,有一股油滑之风。 D.梁实秋行文简练,文章雅致,用幽默来抵斥种种不雅。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用平淡的谈话方式来包藏深刻的意味是我国现代散文的一大特点,这是白话散文最 重要的进步。 B.一个作家是否成熟,关键是看他是否形成了真正的个人笔调,这种笔调的表现各有 不同。 C.因为用谈话的方式来写,便没有古文那样简洁,所以闲话笔调的散文篇幅往往都很 长。 D.文中如果都是载道口吻,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所以写作应该由载道转为言志,表 现作者 个性。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 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 凝远,日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 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 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 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
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右不法,虐其 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 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 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岀。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 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 敛培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 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 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 延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载官, 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 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 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 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卒于崇教里之 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 属:连缀 B.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 乖:违背 C.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意:意料 D.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 喻:打比方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3分)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 翻 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右不法,虐其 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 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 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 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 敛培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 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 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 延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载官, 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 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 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 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卒于崇教里之 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 属:连缀 B.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 乖:违背 C.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意:意料 D.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 喻:打比方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3 分)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 翻 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育,一天能记下几千字 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 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C.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 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 史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5分) (2)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春日[南宋] 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舂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 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 涑水先生 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第三联中“逆”“私”二字的妙处。(5分) 9.怎样理解第一联中的“幽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登斯楼也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育,一天能记下几千字。 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 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C. 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 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 史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5 分) (2)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春日[南宋] 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 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 涑水先生。 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第三联中“逆”“私”二字的妙处。(5 分) 9.怎样理解第一联中的“幽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 (1)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登斯楼也,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