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韵外之致一一苏轼的意义 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因他是一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 明敏锐的文艺全才。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 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 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 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 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轼所以为 苏轼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 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 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 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 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 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 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 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 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 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 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 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但与陶渊明、白居 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岀世意念。无怪乎朱熹最不满意 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 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 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
海口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韵外之致——苏轼的意义 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因他是一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 明敏锐的文艺全才。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 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 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 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 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轼所以为 苏轼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 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 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 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 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 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 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 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 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 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 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 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但与陶渊明、白居 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最不满意 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 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 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
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 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因其多才多艺、异常聪明敏锐,而最受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读书人的喜爱 B.作者认为,虽然苏轼的文艺成就不及屈、陶、李、杜,但他在中国美学史上却有重 要的影响 C.因为苏轼在中国文艺史上有巨大影响,所以作者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 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D.作者认为,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 出来的那种比前人任何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的人生空漠之感。 2.根据原文内容,不能说明苏轼在中国文艺史和美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的一项是( A.苏轼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晩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 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B.苏轼的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无法超脱,难以排遣,使苏轼奉儒家而 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 C.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 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D.苏轼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 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文章中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 避。但他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B.苏轼在文艺领域中更充分而深刻地透露出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 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C.陶渊明诗歌中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的美,被苏轼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 术的极峰。 D.朱熹感受到的苏轼思想中埋藏着的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对当时社会秩序 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答案】1.C2.B3.A
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 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因其多才多艺、异常聪明敏锐,而最受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读书人的喜爱。 B. 作者认为,虽然苏轼的文艺成就不及屈、陶、李、杜,但他在中国美学史上却有重 要的影响。 C. 因为苏轼在中国文艺史上有巨大影响,所以作者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 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D. 作者认为,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 出来的那种比前人任何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的人生空漠之感。 2. 根据原文内容,不能说明苏轼在中国文艺史和美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的一项是( ) A. 苏轼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 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B. 苏轼的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无法超脱,难以排遣,使苏轼奉儒家而 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 C. 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 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D. 苏轼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 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文章中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 避。但他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B. 苏轼在文艺领域中更充分而深刻地透露出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 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C. 陶渊明诗歌中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的美,被苏轼看作 是人生的真谛、艺 术的极峰。 D. 朱熹感受到的苏轼思想中埋藏着的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对当时社会秩序 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答案】1. C 2. B 3. A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 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 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 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 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 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 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茂林修竹 ②况修短随化 B.①所以游目骋怀 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②固一世之雄也 D.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①不能喻之于怀喻:比喻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引起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 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二】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 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 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 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 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 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茂林修.竹 ②况修.短随化 B. ①所以..游目骋怀 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 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②固.一世之雄也 D. 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不能喻.之于怀 喻:比喻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兴:引起
B.①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伴侣②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危险。 C.①虽趣舍万殊趣:取向 ②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这篇文章 D.①其致一也一:一样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美貌的女子 6.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包含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A.①齐彭殇为妄作 ②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B.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①西望夏口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D.①况修短随化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7.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3)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 (4)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 【答案】4.C5.C6.B 7.(1)有的人把自己的抱负倾诉出来,和朋友在室内交谈:有的人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 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2)这声音能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3)居于统治地位的人,不能宽宏大量,行礼的时候不恭敬,遇丧事时不悲伤哀痛,这个 样子,我怎么看得下去呢? (4)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参考译文: 兰亭集序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 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 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 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己经厌倦了,尽情就随 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 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 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B. ①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伴侣 ②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危险。 C. ①虽趣.舍万殊 趣:取向 ②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这篇文章 D. ①其致一.也 一:一样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美貌的女子 6.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包含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 ) A. ①齐彭殇为妄作 ②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B.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 ①西望夏口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D. ①况修短随化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7. 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兰亭集序》)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3)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 (4)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 【答案】4. C 5. C 6. B 7. (1)有的人把自己的抱负倾诉出来,和朋友在室内交谈;有的人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 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2)这声音能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3)居于统治地位的人,不能宽宏大量,行礼的时候不恭敬,遇丧事时不悲伤哀痛,这个 样子,我怎么看得下去呢? (4)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参考译文: 兰亭集序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 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 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 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 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 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 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 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 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 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 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 慨吧 【二】赤壁赋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 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 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 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 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 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 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 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 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 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 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 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其四十九) 李白①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②女,共妒青蛾眉。 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注:①李白少负不羁之才,志在济世。初入长安,即作《玉真仙人歌》,欲见到玉真公主, 希望陈诗于帝王之前。其结果是未见仙容,反遭玉真侄婿张垍之冷遇,败兴而归。李白自伤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 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 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 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 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 慨吧。 【二】赤壁赋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 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 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 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 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 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 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 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 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 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 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 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 风。”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其四十九) 李 白①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②女,共妒青蛾眉。 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注:①李白少负不羁之才,志在济世。初入长安,即作《玉真仙人歌》,欲见到玉真公主, 希望陈诗于帝王之前。其结果是未见仙容,反遭玉真侄婿张垍之冷遇,败兴而归。李白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