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鸟托邦与现实 19 这位尊牧的议员先生所说的对外政策意味着什么?你可以提出 动听的普遍原则,你可以说你的对外政策是要维护和平,你可以说19 你的对外政策是为了挥卫英国的利益,你还可以说你的对外政策是 使用自己的影响力,代表正义反对邪恶。当然,你必须首先分清什 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你可以提出所有这些普遍原则,但是,这 都不是政策,如果你要制定一项政策,你就必须审视具体的情况, 考虑怎样做才能恰如其分地针对具体情况做出对应:要采取行动还 是不采取任何行动。这就是我所说的政策。很明显,外交事务中的 情景和条件每日每时都在变化。如若你的政策要适用于这些不同的 情素,它就不可能一成不变。5 左派在思想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左派才能够思考政治行动 的原则,提出政治家可以为之奋斗的理想。但是,左派缺乏实际经验。 实际经验只能来自与现实的密切接触。1919年之后,英国的左派执政 时间极短,不了解行政工作的实际情况,越来越成为一个纯理论的政 党。而右派在野时间很短,自然不愿利用理论提出的完美方案去改造不 完美的现实。这实在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在苏维埃俄国,执政集团 随着对其革命历史的遗忘,越来越抛弃理论而关注实践。任何地方的历 史都表明,左派政党和政治家在执政后会越来越关注现实,于是也就越 来越放弃他们“教条式”的乌托邦主义,并向右派靠拢。但在同时,它 们住往依旧保持着自己左派的标签。结果就使左派右派这些政治术语的 意义变得混乱不清了。 伦理与政治 最根本的问题是,乌托邦与现实的对立根植于对政治与伦理关系的 不同认识。价值世界和自然世界的对立已经包含在目的与事实的对立之 中,同时也深深嵌人人的意识和政治思想。乌托邦主义者确立了号称独0 立于政治的伦理标准,力图使政治服从于这样的标准。现实主义者从逻 辑上讲只接受事实这个惟一的标准,除此之外,任何其他价值标准都不
2020年危机 会接受。现实主义者认为,乌托邦主义的绝对标准是受到社会秩序影响 和主导的,所以只能是政治性标准。道德只能是相对的,不可能存在普 世道德。伦理必须从政治角度以解释;在政治之外寻求伦理规范注定 是徒劳的。有两种方法可以在不容置疑的现实和至高无上的道德之间取 得统一。一种是基督教的方法,即无视现实而强施教条式的道义;另·- 种是现实主义的方法,即接受和理解现实就是至高无:的道德。 以.上我们讨论了乌托邦和现实之间的对立所包含的意义。在对当代 国际政治的现实危机的认真研究之巾,这些意义会更加明晰地显现 21出米。 注释: 1 A.Sorel,L'Europe et la Revolution Frangaise,p.474. 2心理学家可能有兴趣将这个问题与Jug对心理形态的分类相比较,因为Jung将心 理形态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Jung、Psychological Types)。另外,还可以与 William James的二元对立相比较,如:理性主义一经验主义,理性人一情感人,唯 心主义一唯物主义,乐观派一悲观派,宗教一反宗教,自由意志论一宿命论,一元 论一多元论,教条主义一杯疑论等(W.James,Pragmatism)。 3 League of Nations:Sixteenth Assembly,p.72. 4 Angell,The Great nllusion,p.138. 5同样,用一个同情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家的话来说,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在 于它是·个政治和社会口号,而不是经济事实"(M.Beer,The Life and Teaching of Kart Marr,p、139)。 6苏俄当局发现其他国家可能比自已更容易受到进攻,便在1939年解除了Litvinov 先生的职务,也不再谈论不可分割的和平了: 7为了这…目的,“官员”-词可以包括军事部】的成员.因为他们关注政策取向。但 是,似平没有必要认为,每个有才智的人都属于知识分子之列,每个政府部门的工 作人员都是官员。但是,从义上讲,“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是有着不同的典型 思维模式的, 8 R.S.Baker,Woodrow Wilson:Life and Letters,iii.p.90 9 Meinecke,Staat und Personlickkeit,p.136 10 Lenin,Works (2d Russian ed.).vii.p.72 11 Mannheim,Ideology and Utopia,pp.137-140. 12 League of Nations:Fifteenth Assembly,Sixth Commnittee,p.62 13 Bryce.Modern Democracies,i.p.89
第二章鸟托邦与现实 21 14引自Lenin,Works(2 nd Russian ed.),v.p.381 15“我f]是世界上最具理论水平的工人运动”(F.Naumann,.Central Europe,Engl. Transl,,p.12I)。 16这种解释出自Mirsky于93L年出版的《列宁传》(pp.111,117一118)。后来的事 件进步证实了这-~观点。从布尔什维克党初创时期分歧就开始了。1904年,列 宁抨击党内知识分子,说他们无视党的纪律和组织。知识分子测批评列宁的官僚 主义行为方式(Lenin,Works,[2 d Russian ed.,ni.pp.309一311)。 17 R.S.Baker,Woodrow Wilson and World Sellement,i.p.112.. 18 History of the Peace Conference,ed.H.Temperley,ii.p.62 19 House of Commons,July 21,1919:Official Report,col.993. 20 League of Nations:Second Assembly,Third Committee,p.281. 2l比利时社会主义者De Brouckere说,“那些在技术迷官里迷失方向的专家竟然剥 夺了人民对和平的希冀,这是不能容忍的。只要大家有着良好的意愿,这类技术的 迷宫顷刻之间就会烟消云散”(Peace and Disarmament Committee of the Women'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Circular of May5,1932)。几乎在同一时候,Cecil助 据说也持同样的观点。“如果让专家处理这件事情,只能是…事无成。他确信,专 家们很能干,很认真,也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只要看一下他们受过的教育,就会 知道他们为什么只能是一事无成了”(Manchester Guardian,May18,1932)。 22 Baldwin,On England,p.153. 23 Moeller van den Bruck,Das Dritte Reich (3d ed.)p.257. 24 Winston Churchill,Step by Step,p.147. 25 House of Commons,October 21,1937,reprinted in N.Chamberlain,The Struggle for Peace,p.33
第二部分 国 际危机
24 20年危机 第三章 乌托邦主义的基础 近代乌托邦政治思想学派必须回可溯到中世纪体 系解体的时期。中世纪的时候,人们预设了一种以 乌托邦主义产 神权权威为基础的普世伦理和普世政治体系。文艺 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者首先对这种普世伦理至高无 上的地位发起了猛烈的抨击。他们认为,伦理是政 治的丁.具。于是,国家的权威取代了教会的权威, 成为道德的仲裁人:乌托邦学派的学者要对这种现 实主义挑战做出回应,但这绝非易事。他们需要… 种独立于任何外部权威的伦理标准,既不是神权标 潍,也不是民众的标准。于是,他们提出了世俗的 生的背景 “自然法则”原理,这一原理的最终根源在于个人理 性。自然法则最初是希腊人提出来的,是入们对道 德行为的一种内在直觉。素福克勒斯剧中入物安提 格涅说:“它是永恒的,没有人知晓它来自何方。” 斯多葛学派和中世纪经院派学者认为自然法则就是 理性。在17、18世纪,这种将自然法则和理性等量 齐观的认知以一种新的独特方式再度兴起。在科学 界,自然法则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特征和推理的过 程演绎出来。这样,就很容易通过类推的方式,将 牛顿原理用于伦理问题。自然界的道德法则可以通 过科学的方法得以确立。设想,入也是有特征的, 这是一个事实。这样一来,观察这种事实并进行理 性的演绎就取代了悟性和直觉,成为道德的惟一来 源。理性可以决定什么是具有普世意义的道德法则。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假定:一旦道德法则得以确 22 立,人]就应该遵从这些法则,就像物质遵从自然 法则一样。这样,启蒙运动就成为通往下一个千年 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