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名著译丛 世界政台中的 世界政治中的 战争与变革 战单万变信 〔美)罗伯特·吉尔平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世界政治变革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号在前面的话 宋新宁 罗伯特·吉尔平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世界 著名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家。他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长期担任 “美中国际关系研究委员会”(现在的美国“亚洲国际问题研究促 进会”)委员。吉尔平教授先府写了三部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学术 专著,即《美国的权力与多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 (U.S.Power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The Political E. conom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l975)、《世界政治中的战争 与变革》(Wa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l981)、《国际关系的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l987), 并且在《世界政治》、《国际组织》等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大量 有关国际问题,特别是国际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论文。《世界政治中 的战争与变革》是他自认为最得意之作,也是国际政治经济学领 域中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在西方被列为国际关系研究和国际政 治经济学的必读书。 (…) l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是国际关系 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吉尔平教授可以说是这一新领域的开创 者之一。国际政治经济学既然被称为是“国际”的“政治经济 1
学”,那么它就与政治经济学和可际关系学有着不解之缘。该研究 领域白70年代开始兴起绝非偶然,既有70年代初期始出现的西 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和经济领域竞争加剧的客观历史条件,也 有国际关系学和政治经济学之新发展作为其动力。 政治经济学将16、1?世纪出欧洲的重商义者提出,经过亚 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完善或修正,成为西方自由主义的经 典学说,也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前提。但 是到了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在西方受到冷漠,或者按照-些西 方学者的观点,被现代经济学所取代,为人们遗忘了半个多世纪。 即便是凯恩斯主义也没有能够使其恢复活力。50年代末以后,西 方出现了政治经济学的重新复兴。现代政治经济学与传统政治经 济学及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研究的重点既非经济、 也非政治,而是政治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里,国家与市场、 政府与市场、政治与市场、权力与金钱、权力与财富等等的相互 关系构成为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根据吉尔平教授的观点,“现代世界国家’与‘市场’的共 存及其相互作用产生了政治经济学,没有国家与市场,就不可能 有政治经济学。没有国家,经济活动的结果将完全由价格机制和 市场力量来决定,这是纯经济学家研究的领域。没有市场,经济 资源将由国家或类似的权力机构来分配,这是纯政治学家研究的 领域”。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是国家与市场的相互作用,它“涉 及的是国家及其政治功能如何彬响生产和财富的分配,尤其是政 治决策和政治利益如问影响经济活动的分布,以及经济活动的成 本和利润的分配”;同时,它还涉及“市场和经济力量如何影响国 家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权力和福利的分配,尤其是经济力 量如何改变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国际分布”。但是,政治经济学又不 是研究国家和市场本身,是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 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周而复始的发展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学,可
以说是现代政治经济学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的具体减用利发 展。 传统的国际关系学往往与国际政治学是同义词、即把国家间 的政治关系或权力关系置于首要地位。按照汉斯·摩根索的观点, “国际政治学的任务就是把歧治学的一般原则运用到国际关系领 域,并根据国际政治的独特性质对这些原则重新扣以表述、修正 和规定”。而政治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持征就是“强调政治领域的 独立性,强调权力的政治作用”。因此,早期的国际关系学主要研 究的是以丰权国家为主的政治行为主体的对外政治行为及其相互 之间的政治关系,其核心内容是国际政治权力的控制、国家安全、 战争与和平等问题。尽管早期的国际关系学也涉及国家间的经济 关系,但是经济问题往往被枧为“低层政治”,而没有受到应有的 重视。 60年代后期以后,随着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国家间的相互交 往越来越密切,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之间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作用,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明显,并且深入到了国际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这些变化使得作为传统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学之核心概念 的“国家权力”、“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都变得更加模糊不清 了,甚至连汉斯·摩根索也承认,?0年代以后,政治、军和经 济力镇之间存在的功能关系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断裂。一些军 事弱国“垄断或半垄断地控制了对经济发达国家的运行至关重要 的原料”。英国学者苏珊·斯特兰奇在她于1970年发表的一篇文 章中也指出,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 西方的国际关系教学利研究却未能跟上飞速发展的形势,没有致 力于发展一门当代的国际政治纶济学,反而继续容忍国际政治学 与国际经济学之间的鸿沟不断扩大。长此下去,“势必使整个国际 关系研究走入死胡同”。因此,国际关系研究学界所面临的一个重 要任务就是确立-一种综合的理论,将时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结合起 3
来。这种新的用以修正原有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新的理论和方 法就是新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 与传统现实主义相对照,新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具有以下 四个基本特征:(1)它改变了传统现实主义单纯以政治权力为中 心的分析方法,在研究国际政治权力的同时,注重从国际社会存 在的相互依赖关系中,探寻各种限制和制约国际政治的因素,特 别是经济及其他杜会因素,强调国际社会的总体结构功能对国际 行为主体对外行为的作用和影响。(2)它改变了传统现实主义单 纯以主权国家及其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政治分析,强调整个世界作 为一个整体,非国家行为主体和跨国行为者之作用不断加强的必 然趋势;在分析国家利益的同时,注重对地区性和全球性共同利 益的研究。(3)它改变了传统现实主义片面强调政治行为独立性 的倾向、在研究国际政怡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国际经济、国际 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国 际关系伦理学等国际关系学的分枝领域。(4)在基本的研究方法 上,它综合了传统现实主义和科学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既注重 理论,义不忽视应用,既进行定量分析,又进行定性研究:既注 意宏观问题,又关心微观理论。总之,新现实主义者力图使国际 关系学成为“一门把绝大多数杜会科学,并适当包括自然和物理 学科在内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兼收并蓄的独立学科或边缘学科”。 罗伯特·吉尔平教授被认为是西方新政治经济学和新现实主 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1970年,他发表了《跨国 经济关系的政治学》(The Politics of Transnational Economic Rela- tions)一文。在1975年出版的《美国的权力与多国公司》“-书中, 他阐述了自己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看法,并将政治经济学定义为 “追求财富与追求权力的交互能动作用”,并系统地论述了跨国公 同在国际关系中的政治作用。《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一书是 他首次“把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观点结合起来”对国际关系理论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