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科的起源9 出问题,问他是否认为国际联盟的计划切实可行。威尔逊总统简短的问 答是:“即使计划不是切实可行的,我们也要使它切实可行。"威尔逊 总统极力主张建立国际警察,实施“集体安全”,或是推行其他建立国 际秩序的计划。他对批评者的反驳通常不是说明他认为自己的计划为什 么可以得以实施、怎样才能得以实施,而是强调他的计划必须得以实 施,因为计划的失败就意味着灾难。再不,他就要求人们提出替代计 划。2人们会向炼金术土提出铅是否真正可以变为黄金的问题,也会向8 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人们是否可以生活在理想社会中的问题。想必他们 的回答与威尔逊的态度不会有什么两样。思想不受重视,理想占据上 风。经济学家马欧尔(Marshall)曾经将“草率设计空想计划的不负责任 的无端行为”比作“棋艺不佳的棋手的贸然行动。这样的棋手为了迅速 解决极端困难的象棋困境,竟然独自一人既走黑棋又挪白子”。3虽然马 歇尔的批评不是针对国际关系学的,但是,这一批评完全适用于1919 年到1939年间关于国际政治的言论和著述。对于这种思想失败的景祝, 如果要做出辩护的话,就是当时国际政治中所有的黑棋都掌握在棋艺不 佳的棋手手中。所以,棋局之间的真正难题,即便是最敏感的思想,也 难以辅捉理解。193!年之后事态的发展清楚地表明,仅仅将愿望作为 国际政治学的基础是不坚实的。于是,人们第一次开始对国际政治问题 展开了批判性和分析性的认真思考。 现实主义的影响 一门学科只有虚心地不将自已视为万能灵药,并且把对“是什么” 的分析与“应该是什么”的理想区别开来,它才能够有资格成为名副其 实的学科。在政治学中,这样的区别永远也不是绝对的,所以,总有些 人不想承认政治学是一门学科。无论是在自然科学还是在政治学中,人 们很快就会意识到,初始的愿望阶段必须让位于严格认真的分析阶段。 但是自然科学和政治学的区别在于,政治学永远也不能完全摆脱乌托邦 主义。所以,比起自然科学家来,政治学家会较长时间地踟躇在初始的 鸟托邦阶段。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自然科学和政治学毕竟不是一回事 情。即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热切希望铅能变成黄金,铅依然变不成黄
10120年危机 金。但是,组果世界土所有的人都希望成立“世界政府”或实施“集体 安金”(这两个术语的意义相同),那么,“世界政府”或“集体安全” 或许很容易成为现实,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国际政治学者如果在一开 9始即将自己的任务设定为使每个人产生这样的愿望,那么,他是可以得 到原凉的。他需要一些时间,然后才能够意识到:空想的道路是行不通 的:政治乌托邦主义无法实现即便是最有限的成功:只有源于政治现实 的目标才会得以实现。国际政治学者一且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开始对现 实进行认真严谨的分析,这才是学科的标志。他必须对一种客观现实的 原因进行分析,即:很少有人希望成立“世界国家”或是实施“集体安 全”,即便是那些自认为希望这样做的人也将“世界国家”或“集体安 全”理解成为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时,国际关系学者就进入了另外一个 阶段。在这一阶段,愿望本身已经没有意义,学者必须对事实进行分 析、使其成为自己研究活动的核心内容。 在学科发展历程中,随着初始阶段虚构景象的破灭,思想对愿望开 始产生作用,标志着空想阶段的终结。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反对初始阶段的愿望-一梦想方式,表现出批判性、甚至有些愤 世嫉俗的倾向。在思想领域,现实主义强调要接受现实并分析现实的原 因和结果。现实主义贬低感望目的的作用,明确或含蓄地坚持认为思想 的功能是研究一系列事件,对于这些事件,研究人员是无法施加影响或 予以改变的。在行动领域,现实主义强调现实力量不可阻挡,强调客观 趋势的不可逆转,所以,最高的智慧在于接受并使自己适应于这些客观 现实和客观趋势。这种态度是以“客观”思雏的名义表现出来的,但是 它却很可能使思想变得贫乏,使行动变成无为。但是,学科发展需要这 样一个阶段,需要以现实主义抗衡鸟托邦主义的泛滥。正像在学科发展 的其他阶段一样,需要以理想主义丰富现实主义的贫瘠。不成熟的思想 往往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理想色彩,而完全排斥目的性的思想则是陈 旧的思想。成熟的思想将目的与观察和分析融合在一起。所以,理想与 现实是政治学的两个方面,成熟的政治思想和良好的政治生活只能存在 10于理想与现实融合的环境之中
第一章学科的起源 11 注释: 1最近一位研究法俄结盟的历史学家记述了几位法国激进分子抗议这一秘密协议的 活动,然后,他说,“议会和舆论都容忍了这种完全的沉默,满足于绝对不过问这一 协议的条款和范围”(Michon,L'Alliance Franco-Russe,D.75)。l898年,Hano- x在下院说,公布协议条款是“绝对不可能的”,他的这番话受到大家的欢迎 (bid.p.82)。 2 Quoted in Sidney Hook,Towards the Understanding of Karl Marx,p.279 3 J.Rueff,From the Physical to the Social Sciences (Engl.Transl.),p.27. 4 Kant,Critigue of pure Reasomn (Everyman ed.),p.11. 5 Maclver,Community,p.56. 6 L.T.Hobhouse,Development and Purpose,p.100 7 M.Ginsberg,Sociology,p.25. 8柏拉图和柏罗丁,莫尔和康帕内拉一这些思想家使用实际社会结构中不存在的 材料建构了他们的理想杜会。也正是实际社会中的缺陷激发了他们的灵感。他们 笔下的共和国,乌托邦,太阳城是对现实状态的抗议,他们自已的经历藏起了他们 对现实的遗责(Action,History of Freedom,p.270)。 日“自由政治经济是人们所能列出的乌托邦的最佳范例。有人曾经想像过这样…种 社会,其中,所有人都依照充分竞争的规则,从事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现在,人们 承认,这种理想社会犹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都是难以实现的”(Sorel,Ret- ons sur la violence,p.47)。比较一下Roboins教授对自由放任经济学的著名辩 辞,“在一种客观规则体系之中,任何自发的关系都会产生互惠的结果。以这种体 系协调人的活动的思想,与以中央计划经济控制任何一个行动和任何一种行动的 想想相比,至少也是同样精妙,同样宏伟。同时,这种思想同样符合高尚的精神社 会的要求"(Economic Pianning and International Order,p.299)。如果说柏拉图 构思的理想国,与任何历史上存在的国家相比,都是同样精妙同样宏伟、同样可以 满足精神的要求,那么,这种说法与Roboins对自由放任经济学的辩护在真实性和 实用性方面是如出一撒的。 10 Engels,Socialism,Utopian and Scientific (Engl,trans.)p.26 11 R.S.Baker,Woodrow Wilson and Worid Setuement,i.p.93. 12有一个妇需皆知的老故事,说的是·~个人在1775年的里斯本地震中四处兜售抗震 药物。但是,有一点却被忘记了:有人指出,抗展药物可能什么用处也没有,但卖 药者回答说:“抗晨药设有用,那你们文能用什么代替它呢?“(L.B.Namier, the Margin af History,p.20). 13 Economic Journal (1907),xvii.p.9
12 20年危机 第 乌托邦与现实是矛盾的对立。天平总是在这两 者之间摇摆,从来没有达到完全的平衡。这一根本 一章 的对立在许多思想形式中都表现出来。由此产生了 两种方法,一种是只总考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而忽 略了世界的过去和现在实际是什么样子,另一种是 只观察世界的过去和现在是什么样子并从中推断出 乌托邦与 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两种方法决定了对待所有 政治问题的两种态度。阿尔伯特·索雷尔(Albert Sorel)指出:“世界上.存在两类人,一类要使世界 适应自已的政策,另-类要使自已的政策适应现实 现实 世界。这两类人之间的争辩是一场求恒的论战。” 在我们审视当今的国际政治危机之前,有必要详细 讨论以下这一矛盾的对立。 自由意志与客观决定论 乌托邦与现实的对立在某些方面可以等同于自 由意志和客观决定论之间的对立。乌托邦主义者必 然是唯意志论者,坚信能够以激进的方式否定现实, 并通过自己的意志行为,以自已的理想替代现实。 现实主义者则是去分析一个事先决定了的事物发展 过程,他是无力改变这一过程的。对于现实主义者 而言,哲学,借用黑格尔《理性哲学》前言中的名 句来说,总是“姗姗来迟”,所以无法改变客观世 界。哲学不能使旧的秩序“恢复活力,而只能使人 们对其有所认知”。理想主义者关注的是未来,以创 造性的想像建构思维。现实主义者熟知的是过去、 以因果关系的方式进行思考。所以,一切健康的人 类行为和一切键康的人类思维,必须在乌托邦主义 和现实主义之间、在自由意志和客观决定之间建立 一种平衡。完全的现实主义者无条件地接受事物的
第二章鸟托邦与现实 13 因果程序,使自己无力改变现实。完全的乌托邦主义者排斥因果程序,1 结果是既无法理解自己试图改变的现实,也无法明了可能改变现实的过 程。乌托邦主义的典型缺陷是思想的幼稚,雨现实主义的典型缺陷是思 想的贫瘠。2 理论与实践 鸟托邦与现实的对立地类似于理论与实践的对立。乌托邦主义者将 政治理论视为规范,政治实践活动必须遵循这样的规范。现实主义者则 把政治理论当做政治实践活动的归纳梳理。近年来,人们把理论和实践 的关系视为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之一。乌托邦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都歪 曲了这种关系。乌托邦主义者虽然自称意识到目的和事实是相互依存 的,但实际上却将目的认作惟一有意义的事实,并且常常以陈述事实的 语气表达愿望式的思想。《美国独立窟言》宣布,“所有人生而平等”; 李维诺夫(Litvinov)认为,“和平是不可分割的”;3诺曼·安吉尔(Nor man Angel业)爵士声称,“从生物角度来说,将人类划分为独立的交战 国家是不符合科学道理的”。4但是,大家都可以看到,即便在美国,也 并非人人生而平等。虽然苏联的邻国相互交战,苏联却可以独自保持和 平。如果一个动物学家说老虎吃人是“不符合科学道理的”,人们会对 这种言论不屑一顾。所以,上面说到的声明是政洽意愿的表述,但却以 陈述事实的语气表达出来。5乌托邦主义者生活在一个如此“事实”构 筑的梦想天地里,远离现实的世界。而在现实世界中,观察到的事实完 全是另外一种样子。现实主义者很容易意识到,这些乌托邦主义的主张 不是事实。它们只是愿望而已,属于愿望的表达,而不是事实的陈述。12 现实主义者还会表明,这些乌托邦主义的主张既然是愿望的表达,就不 是先验的假定,而是根植于现实世界之中,只不过乌托邦主义者对此全 然不能理解罢了。因此,对于现实主义者来说,所谓的人人平等,只不 过是社会底层的人的愿望,这些人希望将自己的地位提高到社会的上 层;所谓和平不可分割,只不过是极易遭受攻击的国家的愿望,这些国 家很想建立一种原则,使它们遭到的攻击成为那些不易道受攻击的国家 所关注的事情;所谓分成独立主权国家不符合科学道理的说法,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