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内容] 1.阅读张仲景写作的《伤寒杂病论》。 第六章《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注意同义复用词语及古今同形异义词语。 2确理解文意。 能力目标 1.掌握《素问》世本传抄致误的各种情况,领会王冰《整理素问》的缘由,认识训诂的重要 性。 素质目标: 1.培养和引起学生阅读医古文的兴趣。 2.了解早期医学书籍序言的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 1.词语 1黎元2仁寿3羸劣4序(尚书)5三坟6趣(深)7候(列)8(斯)契9(不)忒10 天机11藏(谋)12标格13目牛无全14(幽)赞15命世16新(其用)17蒸人18华(叶)19 (天之)假20弱龄21式(为)22龟镜23纰缪24披(会)25(既)淹26(莫)适27得失28 童蒙29错简30碎文31(列)宿32夷夏33惟(明)34徽音35(累)属36(岁)次 2.句子 (①)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2)减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3)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 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4)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君臣无天枉之 期,夷夏有延龄之望。 3.文意理解 (①)怎样理解“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2)“且将升岱嶽,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强调什么? (3)王冰整理《内经》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阅读《黄帝内经素问注》。 第七章《本草纲目》原序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掌握文章中的成语典故和重要词语。 能力目标 1.掌握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缘由及该书的体例。 28
28 [自主学习内容] 1. 阅读张仲景写作的《伤寒杂病论》。 第六章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注意同义复用词语及古今同形异义词语。 2.确理解文意。 能力目标 1. 掌握《素问》世本传抄致误的各种情况,领会王冰《整理素问》的缘由,认识训诂的重要 性。 素质目标: 1. 培养和引起学生阅读医古文的兴趣。 2. 了解早期医学书籍序言的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 1.词语 1 黎元 2 仁寿 3 羸劣 4 序(尚书) 5 三坟 6 趣(深) 7 候(列) 8(斯)契 9(不)忒 10 天机 11 蒇(谋) 12 标格 13 目牛无全 14(幽)赞 15 命世 16 新(其用) 17 蒸人 18 华(叶) 19 (天之)假 20 弱龄 21 式(为) 22 龟镜 23 纰缪 24 披(会) 25(既)淹 26(莫)适 27 得失 28 童蒙 29 错简 30 碎文 31(列)宿 32 夷夏 33 惟(明) 34 徽音 35(累)属 36(岁)次 2.句子 ⑴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⑵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⑶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 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⑷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君臣无夭枉之 期,夷夏有延龄之望。 3.文意理解 ⑴怎样理解“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⑵“且将升岱嶽,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强调什么? ⑶王冰整理《内经》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 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 阅读《黄帝内经素问注》。 第七章 《本草纲目》原序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掌握文章中的成语典故和重要词语。 能力目标 1. 掌握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缘由及该书的体例
素质目标: 1.培养和引起学生阅读医古文的兴趣。 2 了解早期医学书籍序言的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 1.词语 1纪(称)2觇(宝气)3晨星4睟然5癯然6津津然7长物8钝椎9渔猎10僭(纂述)11 (细)玩12种色13冰壶14玉鉴15渊海16(医书)觏17(秘)箓18用心19朱紫相倾20博 (织机)21恚(博古)22盍(锲)23锲(之)24共(天下)25味(太玄)26上元日 2.语序 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 3.句子 (①)予窥其人,醉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 (2)时珍,荆楚鄙人也。幼多羸疾,质成钝椎,长耽典籍,若啖蔗饴。 (3)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4文意理解 (1)“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故萍实商羊,非天明莫洞:厥后博物称华,辨字称康,析宝 玉称倚顿,亦仅仅晨星耳。”作者用这几个典故想说明什么? (2)“金谷之园”、“龙君之宫”、“冰壶玉鉴"分别赞美《本草纲目》什么? (3)本文哪些地方记述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艰辛? (4)《本草纲目》的编排体例是什么?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阅读《本草纲日》。 第八章 《类经》序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丰富的词语,特别是大量的成语典故。 2.学习本文气势壮阔、论理清晰的写作方法。 能力目标 1.了解张介宾编著《类经》的宗旨、过程及其分类情况,领会其类编《类经》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 素质目标: 1. 培养和引起学生阅读医古文的兴趣。 2.了解早期医学书籍序言的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 1.词语 1肇端2曲折3胪列4规规5辟(之)6弁髦7(岂)杀8赤子9涂地10(奥)衍11绎(之) 12由堂入室13粤(稽)14(醒)聩15指迷16更(秋)17稍(得)18葆(其真)19两仪20 三才21五内22三垣23治(内)24四大25五宫26驹隙百年27二竖28苞(无穷)29(不能) 29
29 素质目标: 1. 培养和引起学生阅读医古文的兴趣。 2. 了解早期医学书籍序言的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 1.词语 1 纪(称)2 觇(宝气) 3 晨星 4 睟然 5 癯然 6 津津然 7 长物 8 钝椎 9 渔猎 10 僭(纂述) 11 (细)玩 12 种色 13 冰壶 14 玉鉴 15 渊海 16(医书)觏 17(秘)箓 18 用心 19 朱紫相倾 20 博 (织机) 21 恚(博古)22 盍(锲) 23 锲(之) 24 共(天下) 25 味(太玄)26 上元日 2.语序 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 3.句子 ⑴予窥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 ⑵时珍,荆楚鄙人也。幼多羸疾,质成钝椎,长耽典籍,若啖蔗饴。 ⑶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4 文意理解 ⑴“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故萍实商羊,非天明莫洞;厥后博物称华,辨字称康,析宝 玉称倚顿,亦仅仅晨星耳。”作者用这几个典故想说明什么? ⑵“金谷之园”、“龙君之宫”、“冰壶玉鉴”分别赞美《本草纲目》什么? ⑶本文哪些地方记述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艰辛? ⑷《本草纲目》的编排体例是什么?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 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 阅读《本草纲目》。 第八章 《类经》序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丰富的词语,特别是大量的成语典故。 2.学习本文气势壮阔、论理清晰的写作方法。 能力目标 1. 了解张介宾编著《类经》的宗旨、过程及其分类情况,领会其类编《类经》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 素质目标: 1. 培养和引起学生阅读医古文的兴趣。 2. 了解早期医学书籍序言的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 1.词语 1 肇端 2 曲折 3 胪列 4 规规 5 辟(之) 6 弁髦 7(岂)杀 8 赤子 9 涂地 10(奥)衍 11 绎(之) 12 由堂入室 13 粤(稽) 14(醒)瞆 15 指迷 16 更(秋)17 稍(得) 18 葆(其真) 19 两仪 20 三才 21 五内 22 三垣 23 治(内) 24 四大 25 五宫 26 驹隙百年 27 二竖 28 苞(无穷)29(不能)
该30(不)翼31歧贰32效矉33蚊负34(犹)虞35载(思)36阚(余谬)37他山之石,可 以攻玉38鉴(形)39壁影40萤光41操觚42毫(端)43(共)掖44锡(之)45斤正46 相(成) 2.语序 (1)何裨之与有 (2)讹以 3.句子 (1)而又有目医为小道,并是书且弁髦置之者,是岂巨慧明眼人欤? (2)务伸后学了然,见便得趣,由堂入室,具悉本源,斯不致误己误人,咸臻至善。 (3)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即壁影萤光,能资志士:竹头木屑,曾 利兵家。是编者倘亦有千虑之一得,将见择于圣人矣,何幸如之! (4)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岂非幸中又幸?而相成之德,谓孰非后进之吾师云。 4.文意理解 (1)作者在文中使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壁影萤光”、“竹头木屑”、“河 海一流,泰山一壤”等成语用意何在? (2)怎样理解“类经”之“类“?作者为何用此方法整理《内经》? (3)作者是怎样评价《类经》的?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阅读《类经》。 第九章《串雅》序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重要句子的今译方法。 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编著《串雅》的过程及其目的。 素质目标: 1.培养和引起学生阅读医古文的兴趣。 2.了解早期医学书籍序言的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 1.词语 1贱薄2吮舐3恣睢4(医)绪5(仙)遗6魇迷7诧(为)8贪天9胥(能)10俨然11 (厚)奉12侈(功德)13旁(及)14大率15无由16宗子17今且18谭(艺)19国医20 (既)望 2.句子 (1)为问今之乘华轩、繁徒卫者,胥能识证、知脉、辨药,通其元妙者乎?俨然峨高冠、窃虚誉 矣。 (2)诘其所习,大率知所以,而不知所以然,鲜有通贯者。以故欲宏览而无由,尝引以为憾。 (3)质其道,颇有奥理,不悖于古,而利于今,与寻常摇铃求售者迥异。 (4)因录其所授,重加芟订,存其可济于世者,部居别白,都成一编,名之曰《串雅》,使后之习 30
30 该 30(不)翼 31 歧贰 32 效矉 33 蚊负 34(犹)虞 35 载(思) 36 阚(余谬) 37 他山之石,可 以攻玉 38 鉴(形) 39 壁影 40 萤光 41 操觚 42 毫(端) 43(共)掖 44 锡(之) 45 斤正 46 相(成) 2.语序 ⑴何裨之与有 ⑵讹以 3.句子 ⑴而又有目医为小道,并是书且弁髦置之者,是岂巨慧明眼人欤? ⑵务俾后学了然,见便得趣,由堂入室,具悉本源,斯不致误己误人,咸臻至善。 ⑶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即壁影萤光,能资志士;竹头木屑,曾 利兵家。是编者倘亦有千虑之一得,将见择于圣人矣,何幸如之! ⑷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岂非幸中又幸?而相成之德,谓孰非后进之吾师云。 4.文意理解 ⑴作者在文中使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壁影萤光”、“竹头木屑”、“河 海一流,泰山一壤”等成语用意何在? ⑵怎样理解“类经”之“类“?作者为何用此方法整理《内经》? ⑶作者是怎样评价《类经》的?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 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 阅读《类经》。 第九章 《串雅》序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重要句子的今译方法。 能力目标 1. 了解作者编著《串雅》的过程及其目的。 素质目标: 1. 培养和引起学生阅读医古文的兴趣。 2. 了解早期医学书籍序言的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 1.词语 1 贱薄 2 吮舐 3 恣睢 4(医)绪 5(仙)遗 6 魇迷 7 诧(为) 8 贪天 9 胥(能) 10 俨然 11 (厚)奉 12 侈(功德) 13 旁(及) 14 大率 15 无由 16 宗子 17 今且 18 谭(艺) 19 国医 20 (既)望 2.句子 ⑴为问今之乘华轩、繁徒卫者,胥能识证、知脉、辨药,通其元妙者乎?俨然峨高冠、窃虚誉 矣。 ⑵诘其所习,大率知所以,而不知所以然,鲜有通贯者。以故欲宏览而无由,尝引以为憾。 ⑶质其道,颇有奥理,不悖于古,而利于今,与寻常摇铃求售者迥异。 ⑷因录其所授,重加芟订,存其可济于世者,部居别白,都成一编,名之曰《串雅》,使后之习
是术者,不致为庸俗所诋毁,殆亦柏云所心许焉。 3.文意理解 (1)作者为何将此书命名为“串雅”? (2)作者编撰《串雅》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3)首段连用三组“未闻”的用意是什么? (4)“是知笑之为笑,而不知非笑之为笑也“的含义是什么?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阅读《串雅》 第十章养生论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 2学习本文波澜起伏、峻切直陈的写作特色。 能力目标 1.领会本文“导养得理“可获长寿的观点,了解修性保神和服食养生相结合的养生方法。 素质目标: 1.培养和引起学生阅读医古文的兴趣。 [教学内容] 1.词语 1两(失)2较(而3涣(然)4流离5终朝6嚣(然)7低迷8殷(忧)9醇醴10赫(然) 11植(发)12偏(有)13(不可)诬14肆(之)15生理16(不)栖17泊(然)18树养19(处) 险20淫哇21平粹22蕞尔23中道24措(身)25闷若26一切27庶(几)28畎浍29尾闾30坐(望) 31交赊32悠悠(者)33累(心)34大顺35晞(以朝阳)36绥(以五絃)37遗生 2.句子 (①)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草木,其能久乎? (2)纵少觉悟,咸叹恨于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于未兆。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 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 (3)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凡若 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 3.文意理解 (1)如何体会“是以君子知形特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 (2)在“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 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中,提出了哪几种养生方法? (3)“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便暗而无使明,熏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 使香而无使延哉”说明什么道理?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31
31 是术者,不致为庸俗所诋毁,殆亦柏云所心许焉。 3.文意理解 ⑴作者为何将此书命名为“串雅”? ⑵作者编撰《串雅》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⑶首段连用三组“未闻”的用意是什么? ⑷“是知笑之为笑,而不知非笑之为笑也”的含义是什么?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 阅读《串雅》 第十章 养生论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 2.学习本文波澜起伏、峻切直陈的写作特色。 能力目标 1.领会本文“导养得理”可获长寿的观点,了解修性保神和服食养生相结合的养生方法。 素质目标: 1. 培养和引起学生阅读医古文的兴趣。 [教学内容] 1.词语 1 两(失)2 较(而 3 涣(然) 4 流离 5 终朝 6 嚣(然) 7 低迷 8 殷(忧)9 醇醴 10 赫(然) 11 植(发)12 偏(有)13(不可)诬 14 肆(之)15 生理 16(不)栖 17 泊(然)18 树养 19(处) 险 20 淫哇 21 平粹 22 蕞尔 23 中道 24 措(身)25 闷若 26 一切 27 庶(几)28 畎浍 29 尾闾 30 坐(望) 31 交赊 32 悠悠(者)33 累(心)34 大顺 35 晞(以朝阳)36 绥(以五絃)37 遗生 2.句子 ⑴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草木,其能久乎? ⑵纵少觉悟,咸叹恨于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于未兆。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 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 ⑶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凡若 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 3.文意理解 ⑴如何体会“是以君子知形恃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 ⑵在“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 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中,提出了哪几种养生方法? ⑶“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便暗而无使明,熏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 使香而无使延哉”说明什么道理?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搜集关于修性保神和服食养生相结合的养生方法。 第十一章 大医精诚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掌握本文丰富的词汇,特别是古今同形异义词语与同义复用词语。 2.掌握文章中词语的临时语法功能。 能力目标 1.领会本文阐述的有关医德修养的两个问题,即“精”(医术要精湛)与“诚”(医德要高尚)。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医德修养的医者。 [教学内容] 1.词语 1(由来)尚2今(病)3今(以)4(已)了5大慈6侧隐7疾厄8妍蚩9善友10华夷11 崄蠛12形迹13(同)患14市(而用之)15混沌16大段17隐忍18蒂芥19(之)体20内视 21俨然22宽裕23汪汪24(不)皎25(不)昧26参差27审谛28覃思29率尔30俊(快)31 邀射32顾眄33凑(耳)34珍羞35迭(荐)36(迭)荐37向隅38谈谑39(自)矜40戴面 41(自)许42膏肓43寻(此)44诬(也)45经略46凉(非)47忠恕48救济49曲碎50 鄙俚 2.语序 艺能之难精者 3.句子 (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 (2)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 至亲之想。 (3)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 同患,况于人乎! (4)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 碌兼陈,看有若无。 (⑤)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 4.文意理解 (1)本文所论“大医精诚”的“精”指什么?“诚"指什么? (2)本文从哪些方面论述“诚”? (3)首段所说“至精至微之事”指什么?“至粗至浅之思"指什么? (4)作者孙思邈思想体系复杂,本文有哪些具体反映?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学习并总结古代医家孙思邈的思想体系。 32
32 [自主学习内容] 1. 搜集关于修性保神和服食养生相结合的养生方法。 第十一章 大医精诚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 掌握本文丰富的词汇,特别是古今同形异义词语与同义复用词语。 2. 掌握文章中词语的临时语法功能。 能力目标 1. 领会本文阐述的有关医德修养的两个问题,即“精”(医术要精湛)与“诚”(医德要高尚)。 素质目标: 1. 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医德修养的医者。 [教学内容] 1.词语 1(由来)尚 2 今(病) 3 今(以)4(已)了 5 大慈 6 恻隐 7 疾厄 8 妍蚩 9 善友 10 华夷 11 崄巇 12 形迹 13(同)患 14 市(而用之) 15 混沌 16 大段 17 隐忍 18 蒂芥 19(之)体 20 内视 21 俨然 22 宽裕 23 汪汪 24(不)皎 25(不)昧 26 参差 27 审谛 28 覃思 29 率尔 30 俊(快) 31 邀射 32 顾眄 33 凑(耳) 34 珍羞 35 迭(荐) 36(迭)荐 37 向隅 38 谈谑 39(自)矜 40 戴面 41(自)许 42 膏肓 43 寻(此) 44 诬(也) 45 经略 46 谅(非) 47 忠恕 48 救济 49 曲碎 50 鄙俚 2.语序 艺能之难精者 3.句子 ⑴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 ⑵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 至亲之想。 ⑶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 同患,况于人乎! ⑷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 醁兼陈,看有若无。 ⑸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 4.文意理解 ⑴本文所论“大医精诚”的“精”指什么?“诚”指什么? ⑵本文从哪些方面论述“诚”? ⑶首段所说“至精至微之事”指什么?“至粗至浅之思”指什么? ⑷作者孙思邈思想体系复杂,本文有哪些具体反映?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 学习并总结古代医家孙思邈的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