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特别是同形词语。 2.了解文章的辩驳方法。 能力目标 1.领会本文“祛邪所以扶正”的医疗思想与汗下吐三法的理论根据。 素质目标: 1.培养和引起学生阅读医古文的兴趣。 [教学内容] 1.词语注释 1罪(也)2渠(亦)3(鲧)湮4(之)诠5该(治病)6(加)诸7揽(而)8颇(甚) 9交驰横骛10处(之)11固(冷)12客(下焦)13散(论)14流言15(一)阶16(文)具17 至(其)18统(论)19殊(不)20(以)若21口体22德教23(有)过30条(药)31(于)左 2.语序 是之谓 3.句子 (①)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也。 (2)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 复计病者之死生乎? (3)即今著吐汗下三篇,各条药之轻重寒温于左。仍于三法之外,别著《原补》一篇,使不预三 法。 4.文意理解 (1)第一段在赞扬“良工”的同时,抨击的重点是哪一类医生?为什么? (2)文中自“天之六气,风、暑、火、湿、燥、寒”至“非吐汗下末由也已”两个自然段, 是如何论述“攻邪的方法都可以归入吐汗下三法”这一论点的? (3)如何理解“吐中有汗,下中有补”?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学习并总结张从政的学术思想。 第十三章 病家两要说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特别是偏义复词和同形词语。 2.掌握文章中的成语典故。 能力目标 1.领会本文作者提出病家“两要”的含义,及“忌浮言”、“任真医”的重要性。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医德修养的医者。 [教学内容] 33
33 第十二章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特别是同形词语。 2. 了解文章的辩驳方法。 能力目标 1. 领会本文“祛邪所以扶正”的医疗思想与汗下吐三法的理论根据。 素质目标: 1. 培养和引起学生阅读医古文的兴趣。 [教学内容] 1.词语注释 1 罪(也) 2 渠(亦) 3(鲧)湮 4(之)诠 5 该(治病) 6(加)诸 7 揽(而) 8 颇(甚) 9 交驰横骛 10 处(之) 11 固(冷) 12 客(下焦)13 散(论)14 流言 15(一)阶 16(文)具 17 至(其)18 统(论)19 殊(不)20(以)若 21 口体 22 德教 23(有)过 30 条(药)31(于)左 2.语序 是之谓 3.句子 ⑴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也。 ⑵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 复计病者之死生乎? ⑶即今著吐汗下三篇,各条药之轻重寒温于左。仍于三法之外,别著《原补》一篇,使不预三 法。 4.文意理解 ⑴第一段在赞扬“良工”的同时,抨击的重点是哪一类医生?为什么? ⑵文中自“天之六气,风、暑、火、湿、燥、寒”至“非吐汗下末由也已”两个自然段, 是如何论述“攻邪的方法都可以归入吐汗下三法”这一论点的? ⑶如何理解“吐中有汗,下中有补”?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 学习并总结张从政的学术思想。 第十三章 病家两要说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特别是偏义复词和同形词语。 2.掌握文章中的成语典故。 能力目标 1. 领会本文作者提出病家“两要”的含义,及“忌浮言”、“任真医”的重要性。 素质目标: 1. 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医德修养的医者。 [教学内容]
1.词语 1错节盘根2矧(夫)3口吻4遗策5(大)隳6见几7浮言8帷幄9孟浪10浅深11凿 凿12执两端13经权14格致15何物16谓(人己)17小大方圆18仁圣工巧19守中20怀玉21 蕴蓄22倾信23(今日)怪 2.语序 何所趋赖 3.句子 (1)是以错节盘根,必求利器,《阳春》、《白雪》,和者为谁? (2)危急之际,奚堪庸妄之误投?疑似之秋,岂可纷纭之错乱?一着之谬,此生付之矣。 (3)然必也小大方圆全其才,仁圣工巧全其用,能会精神于相与之际,烛幽 隐于玄冥之间者,斯足谓之真医,而可以当性命之任矣。 3.文意理解 (1)第一段所指“非医者”有哪些表现?作者对其看法如何? (2)“欲辨此多,诚非易也”中的“多”指什么多?作者如何描写与看待此“多”? (3)“又若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者谓人己气血之难符”、“三人有疑从其二同者…谓愚智多寡之非 类”分别是何复句关系? (4)“惟是伯牙常有也,而钟期不常有:夷吾常有也,而鲍叔不常有。”两个典故的比喻义分别是 什么?作者用这两个典故想说明什么?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学习并总结古代医家张介宾的学术思想。 第十四章不失人情论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了解本文在结构、层次方面的条理性。 2.掌握文章中的成语典故、同形词语等重点词语。 能力目标 1.领会“不失人情”的含义,认识病人之情、旁人之情、医人之情在医疗过程中造成的种种人为 的困难。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医德修养的医者。 [教学内容] 1.词语 1殿(之)2瞿(然)3蔓蔓4危言5交际6怀抱7多歧亡羊8画饼9出奇10车薪杯水11 不偶12濡滞13成心14且如15(难)回16意气17薰莸18便佞19修好20阿谄21浸润22 (难)必23嫁谤自文24贪倖25一傅众咻 2.句子 (①)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歧亡羊,终成画饼:此无主之为害也。 (2)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异己者非之,而真是真非莫辨。 (3)致怀奇之士,拂衣而去: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 34
34 1.词语 1 错节盘根 2 矧(夫) 3 口吻 4 遗策 5(大)隳 6 见几 7 浮言 8 帷幄 9 孟浪 10 浅深 11 凿 凿 12 执两端 13 经权 14 格致 15 何物 16 谓(人己)17 小大方圆 18 仁圣工巧 19 守中 20 怀玉 21 蕴蓄 22 倾信 23(今日)怪 2.语序 何所趋赖 3.句子 ⑴是以错节盘根,必求利器,《阳春》、《白雪》,和者为谁? ⑵危急之际,奚堪庸妄之误投?疑似之秋,岂可纷纭之错乱?一着之谬,此生付之矣。 ⑶然必也小大方圆全其才,仁圣工巧全其用,能会精神于相与之际,烛幽 隐于玄冥之间者,斯足谓之真医,而可以当性命之任矣。 3. 文意理解 ⑴第一段所指“非医者”有哪些表现?作者对其看法如何? ⑵“欲辨此多,诚非易也”中的“多”指什么多?作者如何描写与看待此“多” ? ⑶“又若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者……谓人己气血之难符”、“三人有疑从其二同者……谓愚智多寡之非 类”分别是何复句关系? ⑷“惟是伯牙常有也,而钟期不常有;夷吾常有也,而鲍叔不常有。”两个典故的比喻义分别是 什么?作者用这两个典故想说明什么?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 学习并总结古代医家张介宾的学术思想。 第十四章 不失人情论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了解本文在结构、层次方面的条理性。 2.掌握文章中的成语典故、同形词语等重点词语。 能力目标 1. 领会“不失人情”的含义,认识病人之情、旁人之情、医人之情在医疗过程中造成的种种人为 的困难。 素质目标: 1. 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医德修养的医者。 [教学内容] 1.词语 1 殿(之)2 瞿(然)3 戞戞 4 危言 5 交际 6 怀抱 7 多歧亡羊 8 画饼 9 出奇 10 车薪杯水 11 不偶 12 濡滞 13 成心 14 且如 15(难)回 16 意气 17 薰莸 18 便佞 19 修好 20 阿谄 21 浸润 22 (难)必 23 嫁谤自文 24 贪倖 25 一傅众咻 2.句子 ⑴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歧亡羊,终成画饼:此无主之为害也。 ⑵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异己者非之,而真是真非莫辨。 ⑶致怀奇之士,拂衣而去;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
(④)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于败坏,嫁 谤自文:此贪倖之流也。 3.文意理解 (1)本文所描述的“病人之情”具体表现是什么? (2)本文所述“旁人之情”包括哪两个方面?二者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 (3)本文所述医人之情具体表现是什么? (4)“病家既不识医,则倏赵倏钱:医家莫肯任怨,则惟芩惟梗”反映了病家和医家分别 存在什么问题?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学习并总结古代医疗过程中出现的人为困难。 第十五章 医案六则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了解古代医案一般的写作方法、用词特点。 2.掌握课文中丰富的词语。 能力目标 1.认识医案是我国医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目标 1.学习继承历代医案。 [教学内容] 1.词语 1(自)练2不肖3中热4水火5远(矣)6审(诊)7(与)息8(邪气)辟9宛(气)10经 纪11煎迫12是(难)13促(寿限)14滞下15衽(席)16及(荐)17友生18亘(昼夜)19冷然 20(其)流21顾(投)22(补)完23一旦24霍然25敛衽26善(渴)27(数)瓯28质(之) 29自负30委顿31曩(不)32向(非)33(病)室34(永)矢35(勿)谖36侏儒37(以) 识38明德39敛手40噬脐41初(不)42责(效)43(自)讼44(如鼓应)桴45(为)厉46 致(辨)47系铃解铃48速(之)49胜算50簧鼓51跋前囊后52均(为)53缠绵54戢(除) 2.语序 新是图 3.句子 (1)夫悍药入中,则邪气辟矣,而宛气愈深。 (②)仲景虽云不避晨夜,即宜便治,医者亦须顾其表里虚实,待其时日。若不循次第,暂时得安, 亏损五脏,以促寿限,何足贵也! (3)时朱彦修氏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日过视予,饮予药,但日服而病日增。 (4)闻之善赠人者以言,其永矢勿谖者亦以言。不肖侏儒未足为先生重,窃以识明德云尔。 (⑤)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师, 必愈乃已。 (6)素来扰亏根本,不特病者自嫌,即操医师之术者,亦跋前疐后之时也。 4.文意理解 35
35 ⑷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于败坏,嫁 谤自文:此贪倖之流也。 3.文意理解 ⑴本文所描述的“病人之情”具体表现是什么? ⑵本文所述“旁人之情”包括哪两个方面?二者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 ⑶本文所述医人之情具体表现是什么? ⑷“病家既不识医,则倏赵倏钱;医家莫肯任怨,则惟芩惟梗”反映了病家和医家分别 存在什么问题?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 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 学习并总结古代医疗过程中出现的人为困难。 第十五章 医案六则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 了解古代医案一般的写作方法、用词特点。 2. 掌握课文中丰富的词语。 能力目标 1.认识医案是我国医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目标 1. 学习继承历代医案。 [教学内容] 1.词语 1(自)练 2 不肖 3 中热 4 水火 5 远(矣)6 审(诊)7(与)息 8(邪气)辟 9 宛(气)10 经 纪 11 煎迫 12 是(难)13 促(寿限)14 滞下 15 衽(席)16 及(荐)17 友生 18 亘(昼夜)19 泠然 20(其)流 21 顾(投) 22(补)完 23 一旦 24 霍然 25 敛衽 26 善(渴) 27(数)瓯 28 质(之) 29 自负 30 委顿 31 曩(不) 32 向(非) 33(病)室 34(永)矢 35(勿)谖 36 侏儒 37(以) 识 38 明德 39 敛手 40 噬脐 41 初(不) 42 责(效) 43(自)讼 44(如鼓应)桴 45(为)厉 46 致(辨) 47 系铃解铃 48 速(之) 49 胜算 50 簧鼓 51 跋前囊后 52 均(为) 53 缠绵 54 戢(除) 2.语序 新是图 3.句子 ⑴夫悍药入中,则邪气辟矣,而宛气愈深。 ⑵仲景虽云不避晨夜,即宜便治,医者亦须顾其表里虚实,待其时日。若不循次第,暂时得安, 亏损五脏,以促寿限,何足贵也! ⑶时朱彦修氏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日过视予,饮予药,但日服而病日增。 ⑷闻之善赠人者以言,其永矢勿谖者亦以言。不肖侏儒未足为先生重,窃以识明德云尔。 ⑸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师, 必愈乃已。 ⑹素来扰亏根本,不特病者自嫌,即操医师之术者,亦跋前疐后之时也。 4.文意理解
(1)第一则“此谓论之大体"的“论之大体”指什么? (2)滞下病的病机和常规治法是什么?朱丹溪为什么不采用常规治法? (3)“先生隔垣见人,何必饮上池水哉”比喻什么? (4)第六则“从前纷纷之病,同一邪也”的“邪”指什么?“由上而下,由下而至极下” 的“上”、“下”、“极下"分别指什么?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学习并总结古代医案的写作方法。 第十六章 医话四则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了解各则医话所阐发的观点。 2.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 能力目标 1.了解医话是中医著述载体之一,其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以小见大,意味隽 永。 素质目标 1.医话是中医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它的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 1.词语 1立异2矜奇3(草)书4轻重5(字)期6汗牛充栋7自见8(自)负9肤廓10古茂11 胶柱鼓瑟12持择13交横14不经15束手16骤(不得)17肩舆18擘(目)19开合20则(极 顺)21望洋22(意)沮23镇日24浪(决人)25移时26遽(辞)27讵(日)28(未)昃29 心脉30累累31以(此)32如响斯应33经月34木(落)35惟(于此) 2.语序 (1)甘草之细小者 (2)医人工于草书者 (3)不之信 3.句子 (1)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 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 共晓? (2)一在于笃嗜古人,不知通变。执《伤寒》、《金匮》之说,不得随时应变之方,不考古今病情 之异,胶柱鼓瑟,以为吾能法古,治之不愈,即咎古人之欺我也 (3)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4)细思其故,得毋来诊时日己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气塞脉乱,乃有此象欤?然惟于此而 愈不敢自信矣。 4.文意理解 (1)第一则,作者对同人提出了怎样的期望? 36
36 ⑴第一则“此谓论之大体”的“论之大体”指什么? ⑵滞下病的病机和常规治法是什么?朱丹溪为什么不采用常规治法? ⑶“先生隔垣见人,何必饮上池水哉”比喻什么? ⑷第六则“从前纷纷之病,同一邪也”的“邪”指什么?“由上而下,由下而至极下” 的“上”、“下”、“极下”分别指什么?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 学习并总结古代医案的写作方法。 第十六章 医话四则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 了解各则医话所阐发的观点。 2.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 能力目标 1. 了解医话是中医著述载体之一,其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以小见大,意味隽 永。 素质目标 1. 医话是中医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它的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 1.词语 1 立异 2 矜奇 3(草)书 4 轻重 5(字)期 6 汗牛充栋 7 自见 8(自)负 9 肤廓 10 古茂 11 胶柱鼓瑟 12 持择 13 交横 14 不经 15 束手 16 骤(不得) 17 肩舆 18 擘(目) 19 开合 20 则(极 顺) 21 望洋 22(意)沮 23 镇日 24 浪(决人) 25 移时 26 遽(辞) 27 讵(日) 28(未)昃 29 心脉 30 累累 31 以(此) 32 如响斯应 33 经月 34 木(落) 35 惟(于此) 2.语序 ⑴甘草之细小者 ⑵医人工于草书者 ⑶不之信 3.句子 ⑴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 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 共晓? ⑵一在于笃嗜古人,不知通变。执《伤寒》、《金匮》之说,不得随时应变之方,不考古今病情 之异,胶柱鼓瑟,以为吾能法古,治之不愈,即咎古人之欺我也。 ⑶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⑷细思其故,得毋来诊时日已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气塞脉乱,乃有此象欤?然惟于此而 愈不敢自信矣。 4.文意理解 ⑴第一则,作者对同人提出了怎样的期望?
(2)第二则,作者为什么说“医书读与不读等”? (3)第三则,根据崔默庵诊病的经历,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4)第四则的主旨是什么?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学习并总结古代医话的写作方法。 第十七章 工具书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医药常用的工具书。 2.熟悉部首、笔画、音序检字法,做到能熟练使用,从而准确查找文献资料。 能力目标 1.掌握工具书的种类 2.掌握工具书的主要功用 3.掌握工具书的编排方法。 素质目标 1.学会使用工具书。 [教学内容] 1.中医药常用的工具书简要说明。 2.工具书的使用方法,部首、笔画、音序检字法,准确查找文献资料。 3.工具书的种类及其主要功用、编排方法。 (1)工具书的编排方法:部首编排法、拼音字母编排法、笔画编排法。 (2)工具书的种类及其主要功用。 [重点内容] 1.工具书的种类及其主要功用、编排方法。 [难点内容] 1.工具书的使用方法,部首、笔画、音序检字法,准确查找文献资料。 [自主学习内容] 1.练习使用工具书查找相关医学文献。 第十八章汉字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古医籍中异写字的识别方法。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的结构。 2.熟悉形声字的特点和汉字通假的一般规律。 能力目标 1.掌握一定量的古今字与通假字、异体字与繁简字,为今后学习和阅读古文铺平道路。 素质目标 37
37 ⑵第二则,作者为什么说“医书读与不读等”? ⑶第三则,根据崔默庵诊病的经历,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 ⑷第四则的主旨是什么? [重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难点内容] 1.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自主学习内容] 1. 学习并总结古代医话的写作方法。 第十七章 工具书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 了解中医药常用的工具书。 2. 熟悉部首、笔画、音序检字法,做到能熟练使用,从而准确查找文献资料。 能力目标 1.掌握工具书的种类 2.掌握工具书的主要功用 3.掌握工具书的编排方法。 素质目标 1. 学会使用工具书。 [教学内容] 1.中医药常用的工具书简要说明。 2.工具书的使用方法,部首、笔画、音序检字法,准确查找文献资料。 3.工具书的种类及其主要功用、编排方法。 (1)工具书的编排方法:部首编排法、拼音字母编排法、笔画编排法。 (2)工具书的种类及其主要功用。 [重点内容] 1.工具书的种类及其主要功用、编排方法。 [难点内容] 1.工具书的使用方法,部首、笔画、音序检字法,准确查找文献资料。 [自主学习内容] 1. 练习使用工具书查找相关医学文献。 第十八章 汉字 [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 1. 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古医籍中异写字的识别方法。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和汉字的结构。 2. 熟悉形声字的特点和汉字通假的一般规律。 能力目标 1. 掌握一定量的古今字与通假字、异体字与繁简字,为今后学习和阅读古文铺平道路。 素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