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疫学》讲稿 教学进度表 周次学时 教学内容 备注 2 绪论 植物检疫法规 22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2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3 2|植物检疫程序 2植物检疫程序 3445566 植物检疫程序 2|植物检疫程序 2危险性的植物有害生物:危险性植物病原生物 2危险性的植物有害生物:危险性植物病原生物 2|危险性的植物有害生物:危险性大的害虫: 2危险性的植物有害生物:危险性大的害虫: 2危险性的植物有害生物:危险性害草 7 2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检疫处理 2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检疫处理 二、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 各章名称 理论课周次「理论课时数实验课时数总课时数 绪论 123456 植物检疫法规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2248 2248 植物检疫程序 危险性的植物有害 生物 危险性有害生物的 4 0000000 检疫处理 合计
1 《植物检疫学》讲稿 教学进度表 周次 学时 教学内容 备注 1 2 绪论 1 2 植物检疫法规 2 2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2 2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3 2 植物检疫程序 3 2 植物检疫程序 4 2 植物检疫程序 4 2 植物检疫程序 5 2 危险性的植物有害生物:危险性植物病原生物: 5 2 危险性的植物有害生物:危险性植物病原生物: 6 2 危险性的植物有害生物:危险性大的害虫: 6 2 危险性的植物有害生物:危险性大的害虫: 7 2 危险性的植物有害生物:危险性害草 7 2 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检疫处理 8 2 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检疫处理 二、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 各章名称 理论课周次 理论课时数 实验课时数 总课时数 1 绪论 2 0 2 2 植物检疫法规 2 0 2 3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4 0 4 4 植物检疫程序 8 0 8 5 危险性的植物有害 生物 10 0 10 6 危险性有害生物的 检疫处理 4 0 4 合计 30 0 30
《植物检疫学》讲稿 第一章绪论 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 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林业生产的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它是人类同自然长期斗争 的产物,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项制度 第一节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 植物检疫是一项传统的植物保护措施,但又不同于其他的病虫防治措施。植物保护工作 包括预防或杜绝、铲除、免疫、保护和治疗等五个方面。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领域中的一个 重要部分,其内容涉及植物保护中预防、杜绝或铲除的各个方面,也是最有效的、最经济 最值得提倡的一个方面,有时甚至是某一有害生物综合防治(1PM)计划中的惟一一项具体措 施。但植物检疫所具有的特点却不同于植物保护通常采用的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和农业防治等措施。曾士迈院士指出“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子 系统,是植物保护的边防线,必须严防密守。新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一旦侵入,往往后患无穷, 没有检疫的防治永远是被动挨打的防治。中外历史上已多有教训”。 1植物检疫的对象与一般防治的对象不同 植物检疫针对的有害生物一般都是国家指定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以及双边或多 边植物检疫协定规定的危险性特别大的一些害虫、病原物或害草,往往是国内未发生或分布 未广的、且一旦传人可能引起重大经济损失的有害生物。这决定了植物检疫所针对的是可能 传带这些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包括集装箱、植物性包装或填充 及铺垫材料、运载工具等)。因此,对于法定的应检物在某一特定区域(国家、地区)流通时 都需接受植物检疫,只有经植物检疫合格或经检验发现疫情,但经有效的检疫处理合格后 这些应检物方可进入该地区 2两者所采取处理的要求不同,经检验发现有害生物后要采取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来 处理受感染或受害的应检物。从这点来说两者有一定的共性,但两者的最终要求却不同。植 物检疫所要求的是应检物经检疫处理后不再带有限定的有害生物,即检疫处理的效果要求彻 底杀灭有害生物:而植物保护中所言的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的防治效果往往只要求将有害 生物的为害程度控制在经济允许的阈值或防治指标以下 3植物检疫的研究内容与工作方法不同,植物检疫所针对的有害生物一般都是本国、本 地区未发生或分布未广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因此,植物检疫的重点是及时掌握国内外危险性 有害生物的分布、发生、为害情况等情报资料,对这些危险性有害生物作风险分析,并在此 基础上做出检疫决策(制定检疫法律、法规,确定应限制的有害生物及其他检疫措施等)。同 时,有针对性地研究这些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技术与鉴定标准、处理方法等。工作 中,植物检疫是以法规为依据,依靠各部门(海关、外贸单位、邮电、交通运输等部门)的紧 密合作来防止有害生物传人或传出。通常植物保护所研究的是针对本区域内发生的各种重要 病虫草鼠害,包括它们的发生、流行与防治,或者是某一特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流行 规律和防治方法,在此基础上制订某一地区某一作物上特定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计划。 第二节植物检疫与植物检疫学 1检疫的由来 检疫“ Quarandne”一词源由拉丁文 Quarantum,原义为“四十天”,最初是在国际港口 对旅客执行卫生检査的一种措施。早在14世纪,欧洲先后有黑死病(肺鼠疫)、霍乱、黄热 2
2 《植物检疫学》讲稿 第一章 绪论 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 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林业生产的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它是人类同自然长期斗争 的产物,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 一项制度。 第一节 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的关系 植物检疫是一项传统的植物保护措施,但又不同于其他的病虫防治措施。植物保护工作 包括预防或杜绝、铲除、免疫、保护和治疗等五个方面。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领域中的一个 重要部分,其内容涉及植物保护中预防、杜绝或铲除的各个方面,也是最有效的、最经济、 最值得提倡的一个方面,有时甚至是某一有害生物综合防治(1PM)计划中的惟一一项具体措 施。但植物检疫所具有的特点却不同于植物保护通常采用的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和农业防治等措施。曾士迈院士指出“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子 系统,是植物保护的边防线,必须严防密守。新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一旦侵入,往往后患无穷, 没有检疫的防治永远是被动挨打的防治。中外历史上已多有教训”。 1 植物检疫的对象与一般防治的对象不同 植物检疫针对的有害生物一般都是国家指定的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以及双边或多 边植物检疫协定规定的危险性特别大的一些害虫、病原物或害草,往往是国内未发生或分布 未广的、且一旦传人可能引起重大经济损失的有害生物。这决定了植物检疫所针对的是可能 传带这些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应检物(包括集装箱、植物性包装或填充 及铺垫材料、运载工具等)。因此,对于法定的应检物在某一特定区域(国家、地区)流通时 都需接受植物检疫,只有经植物检疫合格或经检验发现疫情,但经有效的检疫处理合格后, 这些应检物方可进入该地区。 2 两者所采取处理的要求不同,经检验发现有害生物后要采取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来 处理受感染或受害的应检物。从这点来说两者有一定的共性,但两者的最终要求却不同。植 物检疫所要求的是应检物经检疫处理后不再带有限定的有害生物,即检疫处理的效果要求彻 底杀灭有害生物;而植物保护中所言的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的防治效果往往只要求将有害 生物的为害程度控制在经济允许的阈值或防治指标以下。 3 植物检疫的研究内容与工作方法不同,植物检疫所针对的有害生物一般都是本国、本 地区未发生或分布未广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因此,植物检疫的重点是及时掌握国内外危险性 有害生物的分布、发生、为害情况等情报资料,对这些危险性有害生物作风险分析,并在此 基础上做出检疫决策(制定检疫法律、法规,确定应限制的有害生物及其他检疫措施等)。同 时,有针对性地研究这些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技术与鉴定标准、处理方法等。工作 中,植物检疫是以法规为依据,依靠各部门(海关、外贸单位、邮电、交通运输等部门)的紧 密合作来防止有害生物传人或传出。通常植物保护所研究的是针对本区域内发生的各种重要 病虫草鼠害,包括它们的发生、流行与防治,或者是某一特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流行 规律和防治方法,在此基础上制订某一地区某一作物上特定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计划。 第二节 植物检疫与植物检疫学 1 检疫的由来 检疫“Quarandne”一词源由拉丁文 Quarantum,原义为“四十天”,最初是在国际港口 对旅客执行卫生检查的一种措施。早在 14 世纪,欧洲先后有黑死病(肺鼠疫)、霍乱、黄热
病、疟疾等疫病流行。当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为防止这些可怕的疾病传染给本国人民,规定 外来船只在到达港口前必须在海上停泊40d后,船员方可登陆,以便观察船员是否带有传染 病。这种措施对当时在人群中流行的危险性疫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 Quarandne 就成为隔离40d的专有名词,并演绎为现在的“检疫”。 自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贸易组织(WT0提出用 Sanitary和 Phytosanitary一词 以来, Phytosanitory就成为植物检疫的又一个新名词,phy-。是希腊文“植物”的词头, phyto+ salutary的直译,就是“植物卫生”,在专业中,我们称之为“植物检疫”,可能是 植物检疫领域的拓展和检疫含义的深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从预防医学的上述做法得到启发,拓展用于对动物传染病、 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检疫。2003年春季在广东、香港和北京等地发生的非典 型肺炎(SARS)的流行,中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为防止SARS传染所采取的隔离和检疫 措施,对从疫区来的人要实施强制隔离观察14d的做法,就也是检疫措施的具体实施。 植物检疫的最早事例首推法国鲁昂地区为防止小麦秆锈病而提出铲除小檗并禁止输入 的法令。当时认为只要铲除小麦秆锈病的中间寄主小檗,小麦就不再发生秆锈病。 19世纪中期,人们发现许多猖獗流行的植物病虫害可随着种子、种苗的调运而传播 例如葡萄根瘤蚜( Viteusvitifolii)原只在美国发生,1860年随种苗传人法国,中国在1892 年从法国引进葡萄种苗时也将该虫引人我国山东烟台。马铃薯甲虫 ( Leptinotarsadecemlineata)最早在美国为害,称为“科罗拉多甲虫”,后传人欧洲,为此, 法国1873年明令禁止从美国进口马铃薯。 1873年英国也颁布了禁止毁灭性昆虫入境的法令。此后,俄国(1873)、澳大利亚(1909)、 美国(1912)、日本(1914)、中国(1928)等也相继颁布法令禁止某些农产品调运入境。188 年有关国家签订了防治葡萄根瘤蚜的国际公约,进而导致《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 Internationalplant Protection Convention,IPPC,1951)的诞生。 植物检疫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也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现 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植物、植物产品在国际、国内流通的日益频繁,植物检疫工作越 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植物检疫已成为一个主权国家中普遍建立的法律制度,并成 为当今世界植物保护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2有害生物及应检疫的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Pest)是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动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有生命的有机体(IPPC)。 该定义最早出现在美国的《联邦植物有害生物法》中。过去,关于Pest一词的使用在国内 外十分混乱。有的与IPPC的定义相近,有的侧重于病虫害,也有专指有害的昆虫。在我国 习惯翻译为害虫,但在本书中应泛指病虫草鼠等所有的有害生物 按照《国际植保公约》和“植物检疫措施国际标准(lSPM)”2001年颁布的术语,根据 有害生物的发生分布情况、它的危害性和经济重要性、在植物检疫中的重要性以及其他特殊 需要的不同,有害生物可以区分为“限定的有害生物”和“非限定的有害生物”两类。在限 定的有害生物中,又进一步区分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两种。 非限定的有害生物(Non- RegulatedPest,NRP),亦就是已经广泛发生或普遍分布的有害 生物,有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它们在植物检疫中没有特殊的重要性。有些危害性很大 但是各国都有发生,且大多为气流传播,一旦有少量发现,一般也不必采取检疫措施来处理, 如果数量较多,也可进行除害处理,因此可称谓“一般的有害生物”或非检疫的有害生物。 限定的有害生物( RegulatedPest,R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未发生或虽然有发生但 且正在进行官方防治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亦即由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须 对其采取限制措施的有害生物,也有人称之谓“潜在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包括检疫性有害 生物和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3 病、疟疾等疫病流行。当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为防止这些可怕的疾病传染给本国人民,规定 外来船只在到达港口前必须在海上停泊 40d 后,船员方可登陆,以便观察船员是否带有传染 病。这种措施对当时在人群中流行的危险性疫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 Quarandne 就成为隔离 40d 的专有名词,并演绎为现在的“检疫”。 自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用 Sanitary 和 Phytosanitary 一词 以来,Phytosanitory 就成为植物检疫的又一个新名词,phy—。是希腊文“植物”的词头, phyto+sarutary 的直译,就是“植物卫生”,在专业中,我们称之为“植物检疫”,可能是 植物检疫领域的拓展和检疫含义的深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从预防医学的上述做法得到启发,拓展用于对动物传染病、 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检疫。2003 年春季在广东、香港和北京等地发生的非典 型肺炎(SARS)的流行,中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为防止 SARS 传染所采取的隔离和检疫 措施,对从疫区来的人要实施强制隔离观察 14d 的做法,就也是检疫措施的具体实施。 植物检疫的最早事例首推法国鲁昂地区为防止小麦秆锈病而提出铲除小檗并禁止输入 的法令。当时认为只要铲除小麦秆锈病的中间寄主小檗,小麦就不再发生秆锈病。 19 世纪中期,人们发现许多猖獗流行的植物病虫害可随着种子、种苗的调运而传播。 例如葡萄根瘤蚜(Viteusvitifolii)原只在美国发生,1860 年随种苗传人法国,中国在 1892 年 从 法 国 引 进 葡 萄 种 苗 时 也 将 该 虫 引 人 我 国 山 东 烟 台 。 马 铃 薯 甲 虫 (Leptinotarsadecemlineata)最早在美国为害,称为“科罗拉多甲虫”,后传人欧洲,为此, 法国 1873 年明令禁止从美国进口马铃薯。 1873 年英国也颁布了禁止毁灭性昆虫入境的法令。此后,俄国(1873)、澳大利亚(1909)、 美国(1912)、日本(1914)、中国(1928)等也相继颁布法令禁止某些农产品调运入境。1881 年有关国家签订了防治葡萄根瘤蚜的国际公约,进而导致《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InternationalPlantProtectionConvention,IPPC,1951)的诞生。 植物检疫在国外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也经历了 60 多年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现 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植物、植物产品在国际、国内流通的日益频繁,植物检疫工作越 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植物检疫已成为一个主权国家中普遍建立的法律制度,并成 为当今世界植物保护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2 有害生物及应检疫的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Pest)是泛指为害或可能为害动植物及其产品的任何有生命的有机体(IPPC)。 该定义最早出现在美国的《联邦植物有害生物法》中。过去,关于 Pest 一词的使用在国内 外十分混乱。有的与 IPPC 的定义相近,有的侧重于病虫害,也有专指有害的昆虫。在我国 习惯翻译为害虫,但在本书中应泛指病虫草鼠等所有的有害生物。 按照《国际植保公约》和“植物检疫措施国际标准(1SPM)”2001 年颁布的术语,根据 有害生物的发生分布情况、它的危害性和经济重要性、在植物检疫中的重要性以及其他特殊 需要的不同,有害生物可以区分为“限定的有害生物”和“非限定的有害生物”两类。在限 定的有害生物中,又进一步区分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两种。 非限定的有害生物(Non-RegulatedPest,NRP),亦就是已经广泛发生或普遍分布的有害 生物,有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它们在植物检疫中没有特殊的重要性。有些危害性很大, 但是各国都有发生,且大多为气流传播,一旦有少量发现,一般也不必采取检疫措施来处理, 如果数量较多,也可进行除害处理,因此可称谓“一般的有害生物”或非检疫的有害生物。 限定的有害生物(RegulatedPest,R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未发生或虽然有发生但、 且正在进行官方防治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亦即由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须 对其采取限制措施的有害生物,也有人称之谓“潜在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包括检疫性有害 生物和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检疫性有害生物( QuarantinePest,QP)是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 区尚未存在或虽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 Regulatednon- QuarantinePest,RNQP)是一种在进口国虽有广泛分布,但存在于进境的种 植材料上,并将对其原有用途将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因而进口方的法 律、法规可以规定对其采取检疫措施。 这些术语在以前并未被各国采用。在我国广泛使用的是“检疫对象”,但实际上两者有 所不同。对进境检疫来说,‘检疫对象’不仅限于检疫性有害生物,有时还包括应检疫的 其他货物,在实际检疫中还应包括双边协议、协定及合同等规定的其他有害生物,有时甚至 还包括一般的有害生物;对出境检疫来说,检疫对象可能是国内已发生的一些有害生物,而 这些有害生物可能是进口国所关心的。因此,为便于交流,也与世界性检疫术语保持一致, 将过去我国常用的“检疫对象”谓之“限定的有害生物”更为确切 3植物检疫的定义 随着人类对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认识的提高,植物保护科学的发展和植物检疫工作的广 泛开展,植物检疫的概念也不断得到发展,日趋完善。1980年,澳大利亚学者 Morschel认 为“植物检疫是为了保护农业和生态环境,由政府颁布法令限制植物、植物产品、土壤、生 物有机体培养物、包装材料和商品及其运输工具进口,阻止可能由人为因素引进植物危险性 有害生物,避免可能造成的损伤”。1983年英联邦真菌研究所(CMl)将植物检疫释义为“将 植物阻留在隔离状态下,直到确认健康为止”。但习惯上往往将含义扩大到植物、植物产品 在不同地区之间调运的法规管理的一切方面。中国植物检疫专家刘宗善先生的定义是“国家 以法律手段与行政措施控制植物调运或移动,以防止病虫害等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人与传 播。它是植物保护事业中一项带有根本性的预防措施”。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83)把植物 检疫定义为“为了预防和延迟植物病虫害在它们尚未发生的地区定殖而对货物的流通所进行 的法律限制”。随着对植物检疫认识的深入,该定义几经修改,197年FAO将植物检疫的概 念修改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为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进入和/或传播而由官方采取的所 有措施”(A1 lactivitiesdesignedtopre- ventthe introduction andOr spred Of quarantine pests Or to ensure their officialcontral)。综合各家之见,狭义的植物检 疫定义可解释为: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而进行的隔离检查与处理;广义的解释 为: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植物产品的人为调运传播,由政府部门依法采取的治理 措施。所以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由此可见,植物检疫是一项特殊形式的植物保护措施 涉及法律规范、国际贸易、行政管理、技术保障和信息管理等诸多方面,为一综合的管理体 4植物检疫学 植物检疫学是一门为保护植物的健康,阻止某些对植物(含种子、种苗等繁殖材料及植 物产品,下同)有严重为害的有害生物随植物或其他应检物调运而传播,对有害生物进行风 险分析,提出检疫决策,制定与执行检疫法律、法规的科学。主要研究有害生物的生物学 生态学、流行学、防治学;研究它们的检验和检测技术及相关的杀灭与除害等检疫处理。因 此,植物检疫学是一门与法律、法规和与贸易密切有关的综合性科学,是植物保护领域中的 新兴学科。它与法律学、政治经济学、商品贸易学、植物学、动物学、昆虫学、生态学、微 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地理学、气象学、信息学等许多学科有关的一门科学 第三节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在人类同自然的长期斗争中,为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争取获得丰收,以满足人类吃饭 穿衣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首要问题:其次 本国对外贸易提供必要和充足的货源,以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因此,农产安全生产就成
4 检疫性有害生物(QuarantinePest,QP)是指对某一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地 区尚未存在或虽存在但分布未广并正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Regulatednon-QuarantinePest,RNQP)是一种在进口国虽有广泛分布,但存在于进境的种 植材料上,并将对其原有用途将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因而进口方的法 律、法规可以规定对其采取检疫措施。 这些术语在以前并未被各国采用。在我国广泛使用的是“检疫对象”,但实际上两者有 所不同。对进境检疫来说, ‘检疫对象’不仅限于检疫性有害生物,有时还包括应检疫的 其他货物,在实际检疫中还应包括双边协议、协定及合同等规定的其他有害生物,有时甚至 还包括一般的有害生物;对出境检疫来说,检疫对象可能是国内已发生的一些有害生物,而 这些有害生物可能是进口国所关心的。因此,为便于交流,也与世界性检疫术语保持一致, 将过去我国常用的“检疫对象”谓之“限定的有害生物”更为确切。 3 植物检疫的定义 随着人类对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认识的提高,植物保护科学的发展和植物检疫工作的广 泛开展,植物检疫的概念也不断得到发展,日趋完善。1980 年,澳大利亚学者 Morschel 认 为“植物检疫是为了保护农业和生态环境,由政府颁布法令限制植物、植物产品、土壤、生 物有机体培养物、包装材料和商品及其运输工具进口,阻止可能由人为因素引进植物危险性 有害生物,避免可能造成的损伤”。1983 年英联邦真菌研究所(CMl)将植物检疫释义为“将 植物阻留在隔离状态下,直到确认健康为止”。但习惯上往往将含义扩大到植物、植物产品 在不同地区之间调运的法规管理的一切方面。中国植物检疫专家刘宗善先生的定义是“国家 以法律手段与行政措施控制植物调运或移动,以防止病虫害等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人与传 播。它是植物保护事业中一项带有根本性的预防措施”。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83)把植物 检疫定义为“为了预防和延迟植物病虫害在它们尚未发生的地区定殖而对货物的流通所进行 的法律限制”。随着对植物检疫认识的深入,该定义几经修改,1997 年 FAO 将植物检疫的概 念修改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为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进入和/或传播而由官方采取的所 有措施” (Allactivitiesdesignedtopre — ventthe introduction andOr spred Of quarantine pests Or tO ensure their officialcontral)。综合各家之见,狭义的植物检 疫定义可解释为: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而进行的隔离检查与处理;广义的解释 为: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植物产品的人为调运传播,由政府部门依法采取的治理 措施。所以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由此可见,植物检疫是一项特殊形式的植物保护措施, 涉及法律规范、国际贸易、行政管理、技术保障和信息管理等诸多方面,为一综合的管理体 系。 4 植物检疫学 植物检疫学是一门为保护植物的健康,阻止某些对植物(含种子、种苗等繁殖材料及植 物产品,下同)有严重为害的有害生物随植物或其他应检物调运而传播,对有害生物进行风 险分析,提出检疫决策,制定与执行检疫法律、法规的科学。主要研究有害生物的生物学、 生态学、流行学、防治学;研究它们的检验和检测技术及相关的杀灭与除害等检疫处理。因 此,植物检疫学是一门与法律、法规和与贸易密切有关的综合性科学,是植物保护领域中的 新兴学科。它与法律学、政治经济学、商品贸易学、植物学、动物学、昆虫学、生态学、微 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地理学、气象学、信息学等许多学科有关的一门科学。 第三节 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在人类同自然的长期斗争中,为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争取获得丰收,以满足人类吃饭 穿衣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首要问题;其次 本国对外贸易提供必要和充足的货源,以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因此,农产安全生产就成
为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问题。植物检疫作为预防性植物保护手段已被世界各国政府重视和采 用,并将植物检疫作为农产品贸易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 1引种与检疫 从古到今,植物引种是增加一国或地区内植物种质的多样性,提高栽培植物抗病虫、抗 逆境的能力及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植物种子、种苗是指栽培植物、 野生植物的种子、苗木及任何可以作为繁殖材料的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物等。由于地理隔绝 的原因,地球上植物种类即便是在同纬度地区也不一致。如中美洲的玉米,欧洲的甜菜、麦 类植物及中国的大豆,水稻等相继引入北美大陆,使北美成为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及 出口地区。由此可见,农林业生产对于植物种子、种苗有特殊的依赖性。植物在生长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受到许多有害生物的侵染和干扰。这些有害生物如地球上的植物一样有明显的地 理分布,它们中的许多种类可以随着人为调运植物或其产品而传播。这些有害生物传人新区 后能生存、繁衍和危害,有时因新区的条件适宜又缺少天敌等限制因素,导致有害生物迅速 扩散并造成严重为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历史上,病虫害由新大陆扩散到旧大陆或由旧大陆带到新大陆的实例很多,由此造成严 重损失甚至导致人类饥饿的悲惨局面的教训亦不少。它大多过引种造成有害生物的传播引起 的。如马铃薯晩疫病就是从新大陆传入支陆的病害。马铃薯原产南美,马铃薯晩疫病原发生 在南美,它可m在病苎兰盂霉,,磊来年适宜条件产生大量菌丝体侵染,造成马铃薯腐烂, 并产生孢子囊引起再侵染。由于马铃薯深受人们喜爱,在19世纪30年代被大量引苎苎北苎 和西欧并成为当地人民主食。在爱尔兰,马铃薯几乎成为惟一的粮食作物‘子善引种后几度 发生马铃薯晚疫病,但由于当时的认识,仅将发病归于天意‘845年,爱尔兰的气候条件特 别适宜该病的发生,使当地的马铃薯几乎绝产:造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爱尔兰大饥荒。当时仅 800万人口的爱尔兰死于饥荒的就达20万人,外出逃荒者达到200万人。又如葡萄根瘤蚜 该害虫原产于美国, 1860年随苗木传人法国。1880-1885年间,当地因此虫毁灭的葡萄园,1100苎hm 致使一些葡萄酒厂倒闭。1880年该虫又传到俄国,并在短期内传遍三欧、亚和澳洲,成为 许多国家葡萄生产的重大病害。栗疫病原产东亚,美国从亚洲引种时将栗疫病引入,1904 年美国首次发现该病,1907年损失即达1900万美纽约长岛地区在病害发生25年后栗树几 乎绝迹,据估计损失在10亿美元以上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一些育种单位从叙利亚国际旱地作物中心引进一批蚕豆种质资 源,由于忽视了种传病毒的检疫,致使在欧洲严重为害蚕豆的蚕豆染色病毒在八省市农科院 的引种圃中发生。经国家植物检疫机构的检疫处理,虽已扑灭,但已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国内省市间的调种和引种因忽视检疫而导致病虫害的扩散、造成严重减产的事例更多。1982 年安徽宣城市从山东聊城调进鲁棉1号种子1350t,不少种子是从棉花枯萎病区收集的, 种子带菌率高达0.1%,在1983的疫情调查中,发病面积已达0.19万hm2,重病田达 156.7hm2,绝产面积达25.2hm2。 我国幅员辽阔,从北温带到亚热带,有极丰富的植物资源,这给发展农、林、牧业提供 了宽广的生物基础。近年来,通过植物检疫,安全引进了各类农林业新品种,如油橄榄、甜 叶菊、西洋参、甜啤酒花、香石竹、郁金香等,为发展现代农业、林业,丰富人民物质文化 生活做出了贡献 在一些国际、国内交往活动中,由于植物检疫工作常被忽视,导致一些危险性病虫害进 入无病虫区域而酿成灾害 20世纪由原产于北美的松材线虫引起的松材线虫萎蔫病在日本猖獗为害,每年发病面 积超过60万hrn2,损失木材约200万m3,每年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的费用达74亿日元。据 考证,20世纪初因造船业的兴起,日本从美国进口了大量原木,从而导致松材线虫萎蔫病
5 为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问题。植物检疫作为预防性植物保护手段已被世界各国政府重视和采 用,并将植物检疫作为农产品贸易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 1 引种与检疫 从古到今,植物引种是增加一国或地区内植物种质的多样性,提高栽培植物抗病虫、抗 逆境的能力及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植物种子、种苗是指栽培植物、 野生植物的种子、苗木及任何可以作为繁殖材料的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物等。由于地理隔绝 的原因,地球上植物种类即便是在同纬度地区也不一致。如中美洲的玉米,欧洲的甜菜、麦 类植物及中国的大豆,水稻等相继引入北美大陆,使北美成为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及 出口地区。由此可见,农林业生产对于植物种子、种苗有特殊的依赖性。植物在生长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受到许多有害生物的侵染和干扰。这些有害生物如地球上的植物一样有明显的地 理分布,它们中的许多种类可以随着人为调运植物或其产品而传播。这些有害生物传人新区 后能生存、繁衍和危害,有时因新区的条件适宜又缺少天敌等限制因素,导致有害生物迅速 扩散并造成严重为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历史上,病虫害由新大陆扩散到旧大陆或由旧大陆带到新大陆的实例很多,由此造成严 重损失甚至导致人类饥饿的悲惨局面的教训亦不少。它大多过引种造成有害生物的传播引起 的。如马铃薯晚疫病就是从新大陆传入支陆的病害。马铃薯原产南美,马铃薯晚疫病原发生 在南美,它可 m 在病苎兰盂霉,,磊来年适宜条件产生大量菌丝体侵染,造成马铃薯腐烂, 并产生孢子囊引起再侵染。由于马铃薯深受人们喜爱,在 19 世纪 30 年代被大量引苎苎北苎 和西欧并成为当地人民主食。在爱尔兰,马铃薯几乎成为惟一的粮食作物‘子善引种后几度 发生马铃薯晚疫病,但由于当时的认识,仅将发病归于天意‘845 年,爱尔兰的气候条件特 别适宜该病的发生,使当地的马铃薯几乎绝产:造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爱尔兰大饥荒。当时仅 800 万人口的爱尔兰死于饥荒的就达 20 万人,外出逃荒者达到 200 万人。又如葡萄根瘤蚜, 该害虫原产于美国, 1860 年随苗木传人法国。1880—1885 年间,当地因此虫毁灭的葡萄园,1100 苎 hm2, 致使一些葡萄酒厂倒闭。1880 年该虫又传到俄国,并在短期内传遍三欧、亚和澳洲,成为 许多国家葡萄生产的重大病害。栗疫病原产东亚,美国从亚洲引种时将栗疫病引入,1904 年美国首次发现该病,1907 年损失即达 1 900 万美纽约长岛地区在病害发生 25 年后栗树几 乎绝迹,据估计损失在 10 亿美元以上。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一些育种单位从叙利亚国际旱地作物中心引进一批蚕豆种质资 源,由于忽视了种传病毒的检疫,致使在欧洲严重为害蚕豆的蚕豆染色病毒在八省市农科院 的引种圃中发生。经国家植物检疫机构的检疫处理,虽已扑灭,但已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国内省市间的调种和引种因忽视检疫而导致病虫害的扩散、造成严重减产的事例更多。1982 年安徽宣城市从山东聊城调进鲁棉 1 号种子 l 350t,不少种子是从棉花枯萎病区收集的, 种子带菌率高达 0.1%,在 1983 的疫情调查中,发病面积已达 0.19 万 hm2,重病田达 156.7hm2,绝产面积达 25.2hm2。 我国幅员辽阔,从北温带到亚热带,有极丰富的植物资源,这给发展农、林、牧业提供 了宽广的生物基础。近年来,通过植物检疫,安全引进了各类农林业新品种,如油橄榄、甜 叶菊、西洋参、甜啤酒花、香石竹、郁金香等,为发展现代农业、林业,丰富人民物质文化 生活做出了贡献。 在一些国际、国内交往活动中,由于植物检疫工作常被忽视,导致一些危险性病虫害进 入无病虫区域而酿成灾害。 20 世纪由原产于北美的松材线虫引起的松材线虫萎蔫病在日本猖獗为害,每年发病面 积超过 60 万 hrn2,损失木材约 200 万 m3,每年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的费用达 74 亿日元。据 考证,20 世纪初因造船业的兴起,日本从美国进口了大量原木,从而导致松材线虫萎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