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花卉的繁殖 花卉繁殖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产生新的植物后代,繁衍其种族和扩大其群体的过程与方法。在长期的自 然进化、选择与适应过程中,各种植物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繁殖方式。人类的栽培实践和技术进步,不断干 预或促进植物的繁衍数量和质量,使植物朝着满足人类各种需要的方向进化。花卉繁殖是花卉生产的重要 环,掌握花卉的繁殖原理和技术对进一步了解花卉的生物学特点,扩大花卉的应用范围都有重要的理论 意义和实践意义。依繁殖体来源不同,花卉的繁殖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 第一节有性繁殖 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 (sexualpropagation)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结合后,产生的合子发育成 的胚再生长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有性繁殖的后代,细胞中含有来自双亲各一半的遗传信息,故常有基因 的重组,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表现较强的生命力。种子繁殖具有简便、快速、数量大的优点,也是新品 种培育的常规手段。但某些具有无融合生殖( apomixis)的种类,如柑橘属、仙人掌属、苹果属的某些种子繁 殖的后代实质上是无性系,只保持了母本的特性。 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器官,被子植物的种子包被在厚薄不一的果皮内。在农业生产及习惯上,常 把具有单粒种子而又不开的干果(如瘦果、颖果、小坚果、坚果等)均称为种子。 、花卉种子的成熟与采收 (一)种子的成熟 种子有形态成熟和生理成熟两方面。形态成熟是指种子的外部形态及大小不再变化,从植株上或果实 内脱落的形态上成熟的种子,生产上所称的成熟种子指形态成熟的种子。生理成熟的种子指已具有良好发 芽能力的种子,仅以生理特点为指标。 大多数植物种子的生理成熟与形态成熟是同步的,形态成熟的种子已具备了良好的发芽力,如菊花 许多十字花科植物、报春花属花卉的形态成熟种子在适宜环境下可立即发芽。但有些植物种子的生理成熟 和形态成熟不一定同步,不少禾本科植物如玉米,当种子的形态发育不尚未完全时,生理上已完全成熟蔷 薇属、苹果属、李属等许多木本花卉的种子,当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均已充分发育,达到形态成熟时,在 适宜条件下并不能发芽,是生理上尚未成熟。种子生理未成熟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 (二)种子的采收与处理 种子达到形态成熟时必须及时采收并及时处理,以防散落、霉烂或丧失发芽力。采收过早,种子的贮 藏物质尚未充分积累,生理上也未成熟,干燥后皱缩成瘦小、空瘪、千粒重低、发芽差、活力低并难于干 燥、不耐贮藏的低品质种子。理论上种子愈成熟愈好,故种子应在已完全成熟,俟果实已开或自落时采收 最适。但生产上采收常应稍早,已完全成熟的种子已自然散落,且易受鸟虫啮食,或因雨湿造成种子在植 株上发芽及品质降低。 1.干果类干果包括蒴果、菁荚果、荚果、角果、瘦果、坚果、分果等,果实成熟时自然于燥、开 裂而散出种子,或种子与干燥的果实一同脱落。这类种子应在果实充分成熟前、行将开裂或脱落前采收。 某些花卉,如半支莲、凤仙花、三色堇等,开花结实期延续很长,果实随开花早迟而陆续成熟散落,必须 从尚在开花的植株上陆续采收种子 干果类种子采收后,宜置于浅盘中或薄层敞放于通风处1~3周使其尽快风干。当种子含水量在20% 以上时,在不通风环境下堆放几小时就会因发热而降低种子的生活力。某些种子成熟较一致而又不易散落 的花卉,如千日红、桂竹香、矮雪轮、屈曲花等,也可将果枝剪下,装于薄纸袋内或成束悬挂于室内通风 处干燥。种子经初步干燥后,及时脱粒并筛选或风选,清除发育不良的种子、植物残屑、杂草及其他植物 种子、尘土石块等杂物。最后再进一步干燥至含水量达到安全标准,一般为8%~15%。在大气干燥的环 境中可自然干燥达到此标准,在多雨或高湿度季节,种子难于自然充分干燥,需加热促使快干。含水量高 的种子,烘烤温度不要超过32℃,含水量低的种子也不宜高过43℃,干燥过快会使种子皱缩或裂口,导 致贮藏力与生活力下降。 2.肉质果肉质果成熟时果皮含水多,一般不开裂,成熟后自母体脱落或逐渐腐烂,常见的有浆果
第三章 花卉的繁殖 花卉繁殖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产生新的植物后代,繁衍其种族和扩大其群体的过程与方法。在长期的自 然进化、选择与适应过程中,各种植物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繁殖方式。人类的栽培实践和技术进步,不断干 预或促进植物的繁衍数量和质量,使植物朝着满足人类各种需要的方向进化。花卉繁殖是花卉生产的重要 一环,掌握花卉的繁殖原理和技术对进一步了解花卉的生物学特点,扩大花卉的应用范围都有重要的理论 意义和实践意义。依繁殖体来源不同,花卉的繁殖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 第一节 有性繁殖 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sexualpropagation)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结合后,产生的合子发育成 的胚再生长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有性繁殖的后代,细胞中含有来自双亲各一半的遗传信息,故常有基因 的重组,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表现较强的生命力。种子繁殖具有简便、快速、数量大的优点,也是新品 种培育的常规手段。但某些具有无融合生殖(apomixis)的种类,如柑橘属、仙人掌属、苹果属的某些种子繁 殖的后代实质上是无性系,只保持了母本的特性。 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器官,被子植物的种子包被在厚薄不一的果皮内。在农业生产及习惯上,常 把具有单粒种子而又不开的干果(如瘦果、颖果、小坚果、坚果等)均称为种子。 一、花卉种子的成熟与采收 (一)种子的成熟 种子有形态成熟和生理成熟两方面。形态成熟是指种子的外部形态及大小不再变化,从植株上或果实 内脱落的形态上成熟的种子,生产上所称的成熟种子指形态成熟的种子。生理成熟的种子指已具有良好发 芽能力的种子,仅以生理特点为指标。 大多数植物种子的生理成熟与形态成熟是同步的,形态成熟的种子已具备了良好的发芽力,如菊花、 许多十字花科植物、报春花属花卉的形态成熟种子在适宜环境下可立即发芽。但有些植物种子的生理成熟 和形态成熟不一定同步,不少禾本科植物如玉米,当种子的形态发育不尚未完全时,生理上已完全成熟蔷 薇属、苹果属、李属等许多木本花卉的种子,当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均已充分发育,达到形态成熟时,在 适宜条件下并不能发芽,是生理上尚未成熟。种子生理未成熟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 (二)种子的采收与处理 种子达到形态成熟时必须及时采收并及时处理,以防散落、霉烂或丧失发芽力。采收过早,种子的贮 藏物质尚未充分积累,生理上也未成熟,干燥后皱缩成瘦小、空瘪、千粒重低、发芽差、活力低并难于干 燥、不耐贮藏的低品质种子。理论上种子愈成熟愈好,故种子应在已完全成熟,俟果实已开或自落时采收 最适。但生产上采收常应稍早,已完全成熟的种子已自然散落,且易受鸟虫啮食,或因雨湿造成种子在植 株上发芽及品质降低。 1.干果类 干果包括蒴果、菁荚果、荚果、角果、瘦果、坚果、分果等,果实成熟时自然于燥、开 裂而散出种子,或种子与干燥的果实一同脱落。这类种子应在果实充分成熟前、行将开裂或脱落前采收。 某些花卉,如半支莲、凤仙花、三色堇等,开花结实期延续很长,果实随开花早迟而陆续成熟散落,必须 从尚在开花的植株上陆续采收种子。 干果类种子采收后,宜置于浅盘中或薄层敞放于通风处 1~3 周使其尽快风干。当种子含水量在 20% 以上时,在不通风环境下堆放几小时就会因发热而降低种子的生活力。某些种子成熟较一致而又不易散落 的花卉,如千日红、桂竹香、矮雪轮、屈曲花等,也可将果枝剪下,装于薄纸袋内或成束悬挂于室内通风 处干燥。种子经初步干燥后,及时脱粒并筛选或风选,清除发育不良的种子、植物残屑、杂草及其他植物 种子、尘土石块等杂物。最后再进一步干燥至含水量达到安全标准,一般为 8%~15%。在大气干燥的环 境中可自然干燥达到此标准,在多雨或高湿度季节,种子难于自然充分干燥,需加热促使快干。含水量高 的种子,烘烤温度不要超过 32℃,含水量低的种子也不宜高过 43℃,干燥过快会使种子皱缩或裂口,导 致贮藏力与生活力下降。 2.肉质果 肉质果成熟时果皮含水多,一般不开裂,成熟后自母体脱落或逐渐腐烂,常见的有浆果
核果、瓠果、柑果等。有许多假果的果实本身虽然是干燥的瘦果或小坚果,但包被于肉质的花托、花被或 花序轴中,也视做肉质果实对待。君子兰、石榴、忍冬属、女贞属、冬青属、李属等有真正的肉质果,蔷 薇属、无花果属是含干果的假肉质果。肉质果成熟的指标是果实变色、变软,未成熟的一般为绿色并较硬, 成熟时逐渐转变为白、黄、橙、红、紫、黑等色,含水量增加,由硬变软。肉质果熟后要及时采收,过熟 会自落或遭鸟虫啄食,若果皮干燥后才采 收,会加深种子的休眠或受霉菌侵染 肉质果采收后,先在室内放置几天使种子充分成熟,腐烂前用清水将果肉洗净,并去掉浮于水面的不 饱满种子。将果肉短期发酵(21℃下4d)后,果肉更易清洗,果肉必须及时洗净,不使残留在种子表面,因 果肉中含有糖及其他养分,易于吸湿,也是霉菌滋生的因素。洗净后的种子干燥后再贮藏 二、种子的寿命与贮藏 种子和一切生命现象一样,有一个有限的生活期—一寿命。种子成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力逐 日下降,发芽速度与百分率逐渐降低,可能每一粒都各有一定的寿命,不同植株、不同地区、不同环境 不同年份产生的种子差异会更大。因此种子的寿命不可能以单粒种子或单粒寿命的平均值表示,只能从群 体来测定,通常取样测定其群体的发芽百分率来表示 在生产上,低活力的种子都没有实用价值,它发芽率低,幼苗活力差。因此,生产上把种子群体的发 芽,从收获时起,降低到原来发芽率的50%的时间定为种子群体的寿命,这个时间称为种子的半活期。种 子100%丧失发芽力的时间可视为种子的生物学寿命 1、种予寿命的类型在自然条件下,种子寿命的长短因植物而异,差别很大,短的只有几天,长的 达百年以上。种子按寿命的长短,一般分为三类 (1)短命种子寿命在3年以内的种子,常见于以下几类植物:种子在早春成熟的树木;原产于高温、 高温地区无休眠期的植物;子叶肥大的:水生植物 (2)中寿种子寿命在3~15年间,大多数花卉是这一类。 (3)长寿种子寿命在15年以上,这类种子以豆科植物最多,莲、美人蕉属及锦葵科某些种子寿命也 很长。 2.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种子寿命的缩短是种子自身衰败( deterioration所引起的,衰败或称为老化, 是生物存在的规律,是不可逆转的 种子寿命的长短除遗传因素外,也受种子的成熟度、成熟期的矿质营养、机械损伤与冻害、贮存期的 含水量以及外界的温度、霉菌的影响,其中以种子的含水量及贮藏温度为主要的因素。大多数种子含水量 在5%~6%寿命最长,低于5%细胞膜的结构破坏,加速种子的衰败,8%~9%则虫害出现,达12%~14% 真菌繁衍为害,18%~20%易发热而败坏,40%~60%种子会发芽。种子贮藏的安全含水量,含油脂高的 般不超过9%,含淀粉种子不超过13% 种子均具有吸湿特性,在任何相对湿度的环境,都要与环境的水分保持平衡。种子的水分平衡 ( moistureequilibrium)首先取决于种子的含水量及环境相对湿度间的差异。空气相对湿度为70%时,一般种 子含水量平衡在14%左右,是一般种子完全贮藏含水量的上限。在相对湿度为20%~25%时,一般种子 贮藏寿命最长。 空气的相对湿度又与温度紧密相关,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大。一般种子在低相对湿度及低温下寿命较长, 多数种子在相对湿度80%及25~30~C下,很快丧失发芽力:在相对湿度低于50%、温度低于5℃时,生 活力保持较久。种子贮藏在27℃下,相对湿度不能超过40%;在21℃下,不能超过60%;在4~10℃下 不能超过70%为宜。 3.花卉种子的贮藏方法花卉种子与其他作物相比,有用量少、价格高、种类多的特点,宜选择较 精细的贮藏方法。下列方法可因物因地选择使用 (1)不控温、湿的室内贮藏这是简便易行、最经济的贮藏方法。将自然风干的种子装入纸袋或布袋中, 挂室内通风环境中贮藏。在低温、低湿地区效果很好,特别适用于不需长期保存,几月内即将播种的生 性种子及硬实种子 (2)干燥密封贮藏将干燥的种子密封在绝对不透湿气的容器内,能长期保持种子的低含水量,可延长 种子的寿命,是近年来普遍的方法。密封贮藏的种子必须含水量很低,如含淀粉种子达12%、含油脂种子
核果、瓠果、柑果等。有许多假果的果实本身虽然是干燥的瘦果或小坚果,但包被于肉质的花托、花被或 花序轴中,也视做肉质果实对待。君子兰、石榴、忍冬属、女贞属、冬青属、李属等有真正的肉质果,蔷 薇属、无花果属是含干果的假肉质果。肉质果成熟的指标是果实变色、变软,未成熟的一般为绿色并较硬, 成熟时逐渐转变为白、黄、橙、红、紫、黑等色,含水量增加,由硬变软。肉质果熟后要及时采收,过熟 会自落或遭鸟虫啄食,若果皮干燥后才采 收,会加深种子的休眠或受霉菌侵染。 肉质果采收后,先在室内放置几天使种子充分成熟,腐烂前用清水将果肉洗净,并去掉浮于水面的不 饱满种子。将果肉短期发酵(21℃下 4d)后,果肉更易清洗,果肉必须及时洗净,不使残留在种子表面,因 果肉中含有糖及其他养分,易于吸湿,也是霉菌滋生的因素。洗净后的种子干燥后再贮藏。 二、种子的寿命与贮藏 种子和一切生命现象一样,有一个有限的生活期——寿命。种子成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力逐 日下降,发芽速度与百分率逐渐降低,可能每一粒都各有一定的寿命,不同植株、不同地区、不同环境、 不同年份产生的种子差异会更大。因此种子的寿命不可能以单粒种子或单粒寿命的平均值表示,只能从群 体来测定,通常取样测定其群体的发芽百分率来表示。 在生产上,低活力的种子都没有实用价值,它发芽率低,幼苗活力差。因此,生产上把种子群体的发 芽,从收获时起,降低到原来发芽率的 50%的时间定为种子群体的寿命,这个时间称为种子的半活期。种 子 100%丧失发芽力的时间可视为种子的生物学寿命。 1、种予寿命的类型 在自然条件下,种子寿命的长短因植物而异,差别很大,短的只有几天,长的 达百年以上。种子按寿命的长短,一般分为三类。 (1)短命种子 寿命在 3 年以内的种子,常见于以下几类植物:种子在早春成熟的树木;原产于高温、 高温地区无休眠期的植物;子叶肥大的;水生植物。 (2)中寿种子 寿命在 3~15 年间,大多数花卉是这一类。 (3)长寿种子 寿命在 15 年以上,这类种子以豆科植物最多,莲、美人蕉属及锦葵科某些种子寿命也 很长。 2.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 种子寿命的缩短是种子自身衰败(deterioration)所引起的,衰败或称为老化, 是生物存在的规律,是不可逆转的。 种子寿命的长短除遗传因素外,也受种子的成熟度、成熟期的矿质营养、机械损伤与冻害、贮存期的 含水量以及外界的温度、霉菌的影响,其中以种子的含水量及贮藏温度为主要的因素。大多数种子含水量 在 5%~6%寿命最长,低于 5%细胞膜的结构破坏,加速种子的衰败,8%~9%则虫害出现,达 12%~14% 真菌繁衍为害,18%~20%易发热而败坏,40%~60%种子会发芽。种子贮藏的安全含水量,含油脂高的 一般不超过 9%,含淀粉种子不超过 13%。 种子均具有吸湿特性,在任何相对湿度的环境,都要与环境的水分保持平衡。种子的水分平衡 (moistureequilibrium)首先取决于种子的含水量及环境相对湿度间的差异。空气相对湿度为 70%时,一般种 子含水量平衡在 14%左右,是一般种子完全贮藏含水量的上限。在相对湿度为 20%~25%时,一般种子 贮藏寿命最长。 空气的相对湿度又与温度紧密相关,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大。一般种子在低相对湿度及低温下寿命较长。 多数种子在相对湿度 80%及 25~30~C 下,很快丧失发芽力;在相对湿度低于 50%、温度低于 5℃时,生 活力保持较久。种子贮藏在 27℃下,相对湿度不能超过 40%;在 21℃下,不能超过 60%;在 4~10℃下, 不能超过 70%为宜。 3.花卉种子的贮藏方法 花卉种子与其他作物相比,有用量少、价格高、种类多的特点,宜选择较 精细的贮藏方法。下列方法可因物因地选择使用。 (1)不控温、湿的室内贮藏 这是简便易行、最经济的贮藏方法。将自然风干的种子装入纸袋或布袋中, 挂室内通风环境中贮藏。在低温、低湿地区效果很好,特别适用于不需长期保存,几月内即将播种的生产 性种子及硬实种子。 (2)干燥密封贮藏 将干燥的种子密封在绝对不透湿气的容器内,能长期保持种子的低含水量,可延长 种子的寿命,是近年来普遍的方法。密封贮藏的种子必须含水量很低,如含淀粉种子达 12%、含油脂种子
达9%,密封时种子的衰败反较不密封者快,效果不佳。 由于大气的湿度高,干燥的种子在放人密封容器前或中途取拿种子时,均可使种子吸湿而增加含水量 故必须使容器内的湿度受到控制。最简便的方法是在密封容器内放人吸湿力强的经氯化铵处理的变色硅 胶,将约占种子量1/10的硅胶与种子同放在玻璃干燥器内,当容器内空气湿度超过45%时,硅胶由蓝色 变为淡红色,此时应换用蓝色的干燥硅胶。换下的淡红色硅胶在120℃烘箱中除水后又转蓝色,可再次应 若需将容器内保持特定的相对湿度,可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或饱和的无机盐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来达 (3)干燥冷藏凡适于干燥密封贮藏的种子,在不低于伤害种子的温度下,种子寿命无例外地随着温度 的降低而延长。一般草本花卉及硬实种子可在相对湿度不超过50%、温度4~10℃下贮藏。 三、种子检验 为了了解种子发芽力,确定播种量和苗木密度,一般播种前要对种子做质量检査,即种子检验。种子 的质量检验一般包括种子的品种品质和播种品质两方面。 1.品种品质种子的品种品质是指品种的真实性、典型性和一致性,即种子的真实性和品种纯度。 品种纯度用本品种种子数或植株数占供试样品的百分率表示,它的直观检验法是田间检验,但是室内检验 对保证种子质量有重要作用。纯度的检验以该品种稳定的重要质量性状为主要依据,与该品种标准对照进 行比较,明确其数量性状的差异。种子的室内鉴定常用种子形态鉴定法,通过比较典型种子与供检样品的 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确定种子纯度。也可用化学鉴定法,用化学试剂处理种子,使不同品种类型表现出 明显的区别,从而鉴定品种纯度和真实性。 2.播种品质播种品质的检验是指对种子净度、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及含水量等项目的测定 净度是以完好种子占供检样品重量的百分率表示。千粒重则是指1000粒风干种子的重量。发芽力通常用 发芽势和发芽率量度,发芽势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发芽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数,发芽率是指在足够的时 间内,正常发芽的种子占全部供试种子的百分数。这两点是确定种子使用价值和估计田间出苗率的主要依 据。含水率是种子水分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它是种子安全贮运的重要内因。 有关种子检验的方法与规定可参阅国际种子检验协会制定的《国际种子检验规程》。 四、有性繁殖的方法与技术 (一)播种育苗方式 1.移栽育苗集中育苗后再移栽是花卉生产最常用的方法。在小面积上培育大量幼苗,对环境条件 易于控制,可以精细管理,特别适用于种子细小、发芽率低、发芽期长、育苗要求高或新引进、名贵、种 子量少的情况。 (1)室内育苗花卉育苗多在温室或大棚内进行,环境条件容易控制。室内育苗又分苗床育苗和容器育 ①苗床育苗:在室内固定的温床或冷床上育苗是大规模生产常用的方法。通常采用等距离条播,利于 通风透光及除草、施肥、间苗等管理,移栽起苗也方便。小粒种子也可撒播,操作时先做沟,播种后一般 覆以种子直径2~4倍厚的细土,小粒种子及需光种不覆土。出苗前常覆膜或喷雾保湿。 ②容器育苗:这是近代普遍采用的方法,有各类容器可供选用。容器搬动与灭菌方便,移栽时易带土 小容器单苗培育在移栽时可完全带土,不伤根,有利于早出优质产品。用一定规格的容器可配合机械化生 产。在播种材料多、每种的量小及进行育种材料的培育时,容器育苗不易产主错乱。 (2)露地育苗常用于成苗容易或成苗期间长的木本花卉,不需要昂贵的设备与设施,在南方应用更广 泛。露地育苗通常在专门的苗圃地进行。选阳光充足、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环境,并翻整平后,再作畦 播种,方法与室内苗床育苗相似。多用薄膜、草帘、稻草等覆盖。注意防晒、防暴雨和防鼠虫。 (二)种子的播前处理 1、打破休眠处理 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处于适宜的发芽条件下仍不正常发芽称为种子的休眠( seeddormancy)。当环境条件 不适宜时种子暂时处于不能发芽的状态,称为种子的丕适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quits cense)。种子的休眠与 不活动状态是完全不相同的,休眠种子处在适宜的发芽条件下,是由于种子自身的原因,或不能很好地利
达 9%,密封时种子的衰败反较不密封者快,效果不佳。 由于大气的湿度高,干燥的种子在放人密封容器前或中途取拿种子时,均可使种子吸湿而增加含水量, 故必须使容器内的湿度受到控制。最简便的方法是在密封容器内放人吸湿力强的经氯化铵处理的变色硅 胶,将约占种子量 1/10 的硅胶与种子同放在玻璃干燥器内,当容器内空气湿度超过 45%时,硅胶由蓝色 变为淡红色,此时应换用蓝色的干燥硅胶。换下的淡红色硅胶在 120℃烘箱中除水后又转蓝色,可再次应 用。 若需将容器内保持特定的相对湿度,可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或饱和的无机盐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来达 到。 (3)干燥冷藏 凡适于干燥密封贮藏的种子,在不低于伤害种子的温度下,种子寿命无例外地随着温度 的降低而延长。一般草本花卉及硬实种子可在相对湿度不超过 50%、温度 4~10℃下贮藏。 三、种子检验 为了了解种子发芽力,确定播种量和苗木密度,一般播种前要对种子做质量检查,即种子检验。种子 的质量检验一般包括种子的品种品质和播种品质两方面。 1.品种品质 种子的品种品质是指品种的真实性、典型性和一致性,即种子的真实性和品种纯度。 品种纯度用本品种种子数或植株数占供试样品的百分率表示,它的直观检验法是田间检验,但是室内检验 对保证种子质量有重要作用。纯度的检验以该品种稳定的重要质量性状为主要依据,与该品种标准对照进 行比较,明确其数量性状的差异。种子的室内鉴定常用种子形态鉴定法,通过比较典型种子与供检样品的 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确定种子纯度。也可用化学鉴定法,用化学试剂处理种子,使不同品种类型表现出 明显的区别,从而鉴定品种纯度和真实性。 2.播种品质 播种品质的检验是指对种子净度、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及含水量等项目的测定。 净度是以完好种子占供检样品重量的百分率表示。千粒重则是指 l 000 粒风干种子的重量。发芽力通常用 发芽势和发芽率量度,发芽势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发芽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数,发芽率是指在足够的时 间内,正常发芽的种子占全部供试种子的百分数。这两点是确定种子使用价值和估计田间出苗率的主要依 据。含水率是种子水分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它是种子安全贮运的重要内因。 有关种子检验的方法与规定可参阅国际种子检验协会制定的《国际种子检验规程》。 四、有性繁殖的方法与技术 (一)播种育苗方式 1.移栽育苗 集中育苗后再移栽是花卉生产最常用的方法。在小面积上培育大量幼苗,对环境条件 易于控制,可以精细管理,特别适用于种子细小、发芽率低、发芽期长、育苗要求高或新引进、名贵、种 子量少的情况。 (1)室内育苗 花卉育苗多在温室或大棚内进行,环境条件容易控制。室内育苗又分苗床育苗和容器育 苗。 ①苗床育苗:在室内固定的温床或冷床上育苗是大规模生产常用的方法。通常采用等距离条播,利于 通风透光及除草、施肥、间苗等管理,移栽起苗也方便。小粒种子也可撒播,操作时先做沟,播种后一般 覆以种子直径 2~4 倍厚的细土,小粒种子及需光种不覆土。出苗前常覆膜或喷雾保湿。 ②容器育苗:这是近代普遍采用的方法,有各类容器可供选用。容器搬动与灭菌方便,移栽时易带土。 小容器单苗培育在移栽时可完全带土,不伤根,有利于早出优质产品。用一定规格的容器可配合机械化生 产。在播种材料多、每种的量小及进行育种材料的培育时,容器育苗不易产主错乱。 (2)露地育苗 常用于成苗容易或成苗期间长的木本花卉,不需要昂贵的设备与设施,在南方应用更广 泛。露地育苗通常在专门的苗圃地进行。选阳光充足、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环境,并翻整平后,再作畦 播种,方法与室内苗床育苗相似。多用薄膜、草帘、稻草等覆盖。注意防晒、防暴雨和防鼠虫。 (二)种子的播前处理 1、打破休眠处理 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处于适宜的发芽条件下仍不正常发芽称为种子的休眠(seeddormancy)。当环境条件 不适宜时种子暂时处于不能发芽的状态,称为种子的丕适动状态或静止状态(quies—cense)。种子的休眠与 不活动状态是完全不相同的,休眠种子处在适宜的发芽条件下,是由于种子自身的原因,或不能很好地利
用发芽条件,或受本身生理生化因素的限制而不能发芽 休眠是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季节和环境变化的适应,以利于个体的生存、种族的繁衍 与延续。温带四季明显,秋季成熟的种子均进入休眠,不立即发芽,可避免冬季寒冷对幼苗的伤害。早春 成熟的种子,如杨属、柳属植物,种子成熟时环境适于生长,不经休眠立即发芽。湿润热带四季温暖高湿, 地植物的种子也无休眠期 初生休眠( primarydormancy) 初生休眠指种子形成后即具有的先天性休眠,是常见的类型,可分为几类 外源休眠( exogenousdormancy)外源休眠指种子发芽所必需的外部环境条件都适宜,但因种子本身的 原因而不能很好利用具备的条件所造成的休眠。外源休眠不同于种子的不活动状态,前者是外界发芽条件 具备而种子不能利用它们,后者是不具备发芽条件。 外源休眠的原因外源休眠多与种子的生理特性有关,一般是水与氧气不易透人 水分不易透入种子是由于种皮或果皮坚实,不易透水所致,这类种子称为硬实( hardseed),其种皮具 发达的角质层和栅栏组织,阻碍了水分的进入,在豆科种子中很明显。如藜种孔封闭,水分进入便困难 羽扇豆属、白花草木犀( Melilotusal bus)有这种情况 种皮透气性差也是外源休眠的原因。因为种皮具有选择性的透性,有时水分能通过而气体不能透人, 因而限制了种子的发芽。如苹果、欧洲白蜡树( Fraxinusexcelsiour)的果皮和咖啡( Coffeoarabica)的内果皮均 限制氧气的透人 (1)外源休眠的解除方法在自然界,外源休眠可以经过冷冻、动物消化、微生物作用、土壤的酸性等 作用而解除。生产上欲使硬实快速、整齐地发芽,可采用下列措施: ①物理方法:使种皮破损、松软的物理方法都能打破硬实的休眠,用硏磨剂或粗沙磨破种皮,或锉破、 穿破及剥去种皮对许多豆科的硬实、莲子均有促使吸水、加快发芽的效果。加热对豆科硬实的破除也很有 效,如将金合欢属( Acacia)的种子投入三倍于种子量的沸水中,待自然冷却后立即播种,效果很好。 ②化学方法:用化学药剂使种皮破损或降解也是打破硬实休眠的方法。最广泛使用的有效药品为硫酸, 将干燥的种子浸没于浓硫酸中,依不同植物及温度高低,浸15min~3h,每几分钟检査一次,见种皮岀现 孔纹时立即取出,用流水将硫酸冲洗干净后立即播种。硫酸处理适用于豆科及禾本科的许多种子。硫酸对 人体及衣物有强烈的灼伤及腐蚀力,使用要特别小心,一般只用于处理少量种子。一些种皮含有非水溶性 物质的种子,可用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处理。有报道,用酒精处理莲子可增加种皮透性。近年还有使用 纤维素酸、果胶酸等使种皮细胞析离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 内源体眠( (endogenousdormancy)内源体眠指来自种皮或胚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休眠。种子吸水后也不 发芽,或称为胚休眠,是种子休眠最普遍的原因。 内源休眠原因 未发育胚休眠( rudimentaryembryodormancy):某些种子当形态成熟时,胚在形态上并未发育完全,生 理上尚未成熟,不具有发芽能力而呈休眠状态,称未发育胚休眠。如许多毛茛属、白蜡属( Fraacinus'、荚 莲属(Ⅵ burnum)、冬青属、银杏( Ginkgobiloba)及兰科植物的种子有这种特点。如兰花的种子,当果实已开 裂表现成熟时,胚尚未分化,还只具有很小一团细胞,只有当种子在土中与一定种类的真菌共生后,或在 人工组培下吸收配制的养分后才逐渐分化发育,方能发芽。又如银杏的种子,形态成熟从树上脱落时,胚 尚未受精,受精卵从种皮及胚乳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完全的胚后才能发芽。 生理休眠( physiologicaldormancy):已发育完全的胚,由于生理代谢上的抑制作用而不发芽称生理休眠 般认为,种子生理休眠是由内源生长抑制物质与内源生长促进物质间的平衡所调节的。这些物质主要有 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脱落酸(ABA)及其他抑制物,它们的代谢与变化又受某些环境因素如光、温度 影响。 (2)内源休眠的解除方法常用的有: ①层积处理( stratification):或称种子湿冷处理( moist-chilling),是园艺工作者长期使用的有效方法,常 用以处理一些温带木本植物的种子,主要是一些裸子植物及蔷薇科植物。早期的方法是一层湿沙一层种子 堆积,在室外经冬季的冷冻,种子休眠即被破除。现在多在控制温度下完成。 层积处理的适温一般为1~10℃,多数植物以3~5最好。低于0℃,不仅无破除休眠的效果,反而对
用发芽条件,或受本身生理生化因素的限制而不能发芽。 休眠是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季节和环境变化的适应,以利于个体的生存、种族的繁衍 与延续。温带四季明显,秋季成熟的种子均进入休眠,不立即发芽,可避免冬季寒冷对幼苗的伤害。早春 成熟的种子,如杨属、柳属植物,种子成熟时环境适于生长,不经休眠立即发芽。湿润热带四季温暖高湿, 当地植物的种子也无休眠期。 初生休眠(primarydormancy) 初生休眠指种子形成后即具有的先天性休眠,是常见的类型,可分为几类。 外源休眠(exogenousdormancy) 外源休眠指种子发芽所必需的外部环境条件都适宜,但因种子本身的 原因而不能很好利用具备的条件所造成的休眠。外源休眠不同于种子的不活动状态,前者是外界发芽条件 具备而种子不能利用它们,后者是不具备发芽条件。 外源休眠的原因 外源休眠多与种子的生理特性有关,一般是水与氧气不易透人。 水分不易透入种子是由于种皮或果皮坚实,不易透水所致,这类种子称为硬实(hardseeds),其种皮具 发达的角质层和栅栏组织,阻碍了水分的进入,在豆科种子中很明显。如藜种孔封闭,水分进入便困难, 羽扇豆属、白花草木犀(Melilotusalbus)有这种情况。 种皮透气性差也是外源休眠的原因。因为种皮具有选择性的透性,有时水分能通过而气体不能透人, 因而限制了种子的发芽。如苹果、欧洲白蜡树(Fraxinusexcelsiour)的果皮和咖啡(Coffeoarabica)的内果皮均 限制氧气的透人。 (1)外源休眠的解除方法 在自然界,外源休眠可以经过冷冻、动物消化、微生物作用、土壤的酸性等 作用而解除。生产上欲使硬实快速、整齐地发芽,可采用下列措施: ①物理方法:使种皮破损、松软的物理方法都能打破硬实的休眠,用研磨剂或粗沙磨破种皮,或锉破、 穿破及剥去种皮对许多豆科的硬实、莲子均有促使吸水、加快发芽的效果。加热对豆科硬实的破除也很有 效,如将金合欢属(Acacia)的种子投入三倍于种子量的沸水中,待自然冷却后立即播种,效果很好。 ②化学方法:用化学药剂使种皮破损或降解也是打破硬实休眠的方法。最广泛使用的有效药品为硫酸, 将干燥的种子浸没于浓硫酸中,依不同植物及温度高低,浸 15min~3h,每几分钟检查一次,见种皮出现 孔纹时立即取出,用流水将硫酸冲洗干净后立即播种。硫酸处理适用于豆科及禾本科的许多种子。硫酸对 人体及衣物有强烈的灼伤及腐蚀力,使用要特别小心,一般只用于处理少量种子。一些种皮含有非水溶性 物质的种子,可用酒精、丙酮等有机溶剂处理。有报道,用酒精处理莲子可增加种皮透性。近年还有使用 纤维素酸、果胶酸等使种皮细胞析离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 内源休眠(endogenousdormancy) 内源休眠指来自种皮或胚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休眠。种子吸水后也不 发芽,或称为胚休眠,是种子休眠最普遍的原因。 内源休眠原因 未发育胚休眠(rudimentaryembryodormancy):某些种子当形态成熟时,胚在形态上并未发育完全,生 理上尚未成熟,不具有发芽能力而呈休眠状态,称未发育胚休眠。如许多毛茛属、白蜡属(Fraacinus)、荚 莲属(Viburnum)、冬青属、银杏(Ginkgobiloba)及兰科植物的种子有这种特点。如兰花的种子,当果实已开 裂表现成熟时,胚尚未分化,还只具有很小一团细胞,只有当种子在土中与一定种类的真菌共生后,或在 人工组培下吸收配制的养分后才逐渐分化发育,方能发芽。又如银杏的种子,形态成熟从树上脱落时,胚 尚未受精,受精卵从种皮及胚乳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完全的胚后才能发芽。 生理休眠(physiologicaldormancy):已发育完全的胚,由于生理代谢上的抑制作用而不发芽称生理休眠。 一般认为,种子生理休眠是由内源生长抑制物质与内源生长促进物质间的平衡所调节的。这些物质主要有 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脱落酸(ABA)及其他抑制物,它们的代谢与变化又受某些环境因素如光、温度 的影响。 (2)内源休眠的解除方法 常用的有: ①层积处理(stratification):或称种子湿冷处理(moist-chilling),是园艺工作者长期使用的有效方法,常 用以处理一些温带木本植物的种子,主要是一些裸子植物及蔷薇科植物。早期的方法是一层湿沙一层种子 堆积,在室外经冬季的冷冻,种子休眠即被破除。现在多在控制温度下完成。 层积处理的适温一般为 1~10℃,多数植物以 3~5 最好。低于 0℃,不仅无破除休眠的效果,反而对
某些种子造成冻害。冷冻时间的长短也因植物而异,差别很大。层积的效应随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增加,随 着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及幼苗的品质与生长速度都将逐渐提高,到一定时间达最高水平 大多数植物需1~3个月时间 层积必须在湿润条件下进行。干燥冷冻对种子不利,或受到冻害,或不完全成熟,或引起次生休眠。 通气也是层积时必要的条件,氧气不足也会引起次生休眠。 在层积过程中,种子中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形态上都会发生一些显著的变化。层积时,种子内某种酸的 活性増强,吸水力増大,发芽抑制物脱落酸含量降低,如桃、胡桃、糖槭、苹果等的种子经层积20~30d 后,ABA几乎完全消失。促进种子发芽的GA及细胞分裂素在休眠种子内含量很低,层积后明显增加。某 些种子,如苹果、樱桃层积后胚的细胞明显增多,胚轴伸长,干物质增加, ②去皮:种皮常是抑制发芽物质的来源,采用与处理硬实相同的方法,将种皮剥去或破损,也有助于 打破某些种子的内源休眠。如桃的休眠种子,可以用人工破除内果皮及去掉种皮的方法促进其发芽,去皮 后再用GA处理,发芽效果更佳。 ③光处理:某些喜光种子在光照下可解除休眠,莴笋是著名的例证 ④激素处理:用外源激素GA可以代替某些种子的层积处理。如未经层积的桃树种子,剥去内果皮和 种皮后虽可以发芽,但常出现矮化的不正常幼苗,若将去皮的种子用GA浸种便可以克服,GA的有效浓 度为100~10000mg/L,常用200~500mg/L。乙烯也能促进许多种子发芽,常用500mg/L的商品乙 烯利处理。细胞分裂素也能解除某些种子的休眠,合成的商品激动素(KT),如6—苄基腺嘌呤(趾)对高等 植物的活性很强。 ⑤干贮后熟:某些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的种子,刚成熟时发芽力差,常有1~6个月的休眠期。将此 类花卉的含水量为5%一15%的干燥种子贮藏一段时间,便能打破休眠而发芽。如新采收的莴笋种子,需 有光或经低温处理后才能发芽,若将其干贮12~18个月后也能发芽。用凤仙花的种子做试验,新采种子 在发芽箱中经20~R40%以下发芽,干贮43周后,一周内100%发芽。苋属( Amaranthus)、报春花属、仙 客来属、毛茛属花卉种子也可用此法提高发芽率。 ⑥化学药品处理:某些化学药品如0.1%~0.2%的硝酸钾、0.5%~3%的硫脲( thiourea)能代替光 的作用,减低某些需光种子发芽对光的要求 ⑦淋洗:淋洗可以去掉种皮中含有的抑制发芽物质,将甜菜( Betazrulgaris)的种子在25度的流水中冲 洗,便能打破休眠 次生休眠( secondarydormancy) 某些种子在初生休眠解除后,若遇到某些不利的环境条件,又重新转入休眠状态而不发芽,称为次生 休眠。次生休眠可视为后熟作用的逆转,并不同于种子的不活动状态,再给予其全部适宜的发芽条件也不 会发芽,必须再度解除其休眠才能发芽。已解除初生休眠的种子只要遇上一项不适条件就会产生次生休眠 据报道,光、高温、低温、氧不足、二氧化碳过高均能引起次生休眠 2、消毒处理 (1)药剂消毒用种子重量的1%的药粉拌种,如50%的退菌灵、90%的敌百虫、50%的多菌灵等拌 种都可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或者用100倍的福尔马林溶液浸15~20min,或1%的硫酸铜浸种5min,或 10%的磷酸钠或1%的氢氧化钠浸种15min,均可有较好的消毒效果,浸种后的种子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 后方可进行播种。消毒液应尽量避免装在金属器皿中,以免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 (2)温汤浸种 (三)育苗基质的准备 1、对基质的要求 2、基质配制 3、基质消毒 (1)蒸汽消毒 (2)药剂消毒 4、整地做床或盛装容器 5、浇水
某些种子造成冻害。冷冻时间的长短也因植物而异,差别很大。层积的效应随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增加,随 着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及幼苗的品质与生长速度都将逐渐提高,到一定时间达最高水平。 大多数植物需 1~3 个月时间。 层积必须在湿润条件下进行。干燥冷冻对种子不利,或受到冻害,或不完全成熟,或引起次生休眠。 通气也是层积时必要的条件,氧气不足也会引起次生休眠。 在层积过程中,种子中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形态上都会发生一些显著的变化。层积时,种子内某种酸的 活性增强,吸水力增大,发芽抑制物脱落酸含量降低,如桃、胡桃、糖槭、苹果等的种子经层积 20~30d 后,ABA 几乎完全消失。促进种子发芽的 GA 及细胞分裂素在休眠种子内含量很低,层积后明显增加。某 些种子,如苹果、樱桃层积后胚的细胞明显增多,胚轴伸长,干物质增加。 ②去皮:种皮常是抑制发芽物质的来源,采用与处理硬实相同的方法,将种皮剥去或破损,也有助于 打破某些种子的内源休眠。如桃的休眠种子,可以用人工破除内果皮及去掉种皮的方法促进其发芽,去皮 后再用 GA 处理,发芽效果更佳。 ③光处理:某些喜光种子在光照下可解除休眠,莴笋是著名的例证。 ④激素处理:用外源激素 GA 可以代替某些种子的层积处理。如未经层积的桃树种子,剥去内果皮和 种皮后虽可以发芽,但常出现矮化的不正常幼苗,若将去皮的种子用 GA 浸种便可以克服,GA 的有效浓 度为 100~10 000mg/L,常用 200~500mg/L。乙烯也能促进许多种子发芽,常用 500mg/L 的商品乙 烯利处理。细胞分裂素也能解除某些种子的休眠,合成的商品激动素(KT),如 6—苄基腺嘌呤(趾)对高等 植物的活性很强。 ⑤干贮后熟:某些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的种子,刚成熟时发芽力差,常有 1~6 个月的休眠期。将此 类花卉的含水量为 5%一 15%的干燥种子贮藏一段时间,便能打破休眠而发芽。如新采收的莴笋种子,需 有光或经低温处理后才能发芽,若将其干贮 12~18 个月后也能发芽。用凤仙花的种子做试验,新采种子 在发芽箱中经 20~R 40%以下发芽,干贮 43 周后,一周内 100%发芽。苋属(Amaranthus)、报春花属、仙 客来属、毛茛属花卉种子也可用此法提高发芽率。 ⑥化学药品处理:某些化学药品如 0.1%~0.2%的硝酸钾、0.5%~3%的硫脲(thiourea)能代替光 的作用,减低某些需光种子发芽对光的要求。 ⑦淋洗:淋洗可以去掉种皮中含有的抑制发芽物质,将甜菜(Betazrulgaris)的种子在 25 度的流水中冲 洗,便能打破休眠。 次生休眠(secondarydormancy) 某些种子在初生休眠解除后,若遇到某些不利的环境条件,又重新转入休眠状态而不发芽,称为次生 休眠。次生休眠可视为后熟作用的逆转,并不同于种子的不活动状态,再给予其全部适宜的发芽条件也不 会发芽,必须再度解除其休眠才能发芽。已解除初生休眠的种子只要遇上一项不适条件就会产生次生休眠。 据报道,光、高温、低温、氧不足、二氧化碳过高均能引起次生休眠。 2、消毒处理 (1)药剂消毒 用种子重量的 1%的药粉拌种,如 50%的退菌灵、90%的敌百虫、50%的多菌灵等拌 种都可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或者用 100 倍的福尔马林溶液浸 15~20min,或 1%的硫酸铜浸种 5min,或 10%的磷酸钠或 1%的氢氧化钠浸种 15min,均可有较好的消毒效果,浸种后的种子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 后方可进行播种。消毒液应尽量避免装在金属器皿中,以免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 (2)温汤浸种 (三)育苗基质的准备 1、对基质的要求 2、基质配制 3、基质消毒 (1)蒸汽消毒 (2)药剂消毒 4、整地做床或盛装容器 5、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