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介于理性主义和反思主义之间的所谓中间道路,取两派之长, 弃两派之短,使国苏关系理论成为一种既考虑国际玫治的社会 建构、又坚持科学实在论的理论体系。用温特自己的话来说,他 的目的是在理性主义和反思主义之间建立一座桥梁,这一桥梁 或曰中间道路(via media)就是社会建构主义。对于既共存于国 际关系理论领域之中、又无法开展对话的理性主义和反思主义 这两种理论体系来说,社会建构主义可能是一种使两者产生希 望的理论,也可能是两者共词攻击的对象,但无论怎样,它使国 际关系领域的学理辩论再度呈现质疑和论战的局面。 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 温特对国际关系理论诸流派的分类是根据方法论和世界观 两个尺度作出的。方法论方面是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区别。整 体主义强调整体(如国际体系结构或国际制度)对个体的作用, 以整体为基本分析单位,根据整体特征解释个体特征。个体主义 测强调个体的作用,把个体作为基本单位,以个体特征解释整体 特征。整体主义是社会学常用的方法,而个体主义方法论则是经 济学偏爱的方法。世界观方面主要是物质主义和理念主义的区 别。物质主义重视物质性因素对行为体行为的直接作用,如国际 环境中的物质条件和国家的物质性实力被认为是影响国家行为 的主要因素;理念主义测重视观念的作用,强调物质因素是通过 观念因素而产生意义的。根据这两个尺度,温特把国际关系诸理 论流派分划在四个框架之中,即:(1)整体主义/物质主义理论, 包括世界体系理论和新葛兰西马克思主义;(2)整体主义/理念 主义理论,包括英国学派、世界社会理论、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 女性国际关系理论等,(3)个体主义/物质主义,包括经典现实主 义和新现实主义(虽然新现实主义有一定的整体主义倾向,如强 ·20·
调国际体系结构):(4)个体主义/理念主义,包括经典自由主义 和新自由主义。30 温特把自己的社会建构理论界定为第二类型的理论,即整 体主义/理念主义理论,这就划定了温特理论的基本构架,即:在 方法论上,呈现明显的社会性质,强调整体对个体的作用。在国 际关系领域,就是国际体系结构对国家的作用。温特持别强调国 际体系文化(或称为共有知识,共有期望、共有观念等)对国家的 意义,充分表现了这种整体主义方法论,31在世界观方面,温特 否定纯粹物质主义,提倡重视观念的作用。他承认物质性因素的 客观存在,但强调客观因素只有通过行为体的共有观念才能够 产生影响行为的意义,才能具有实质性的内容。所以整体主义方 法论和理念主义世界观构成了温特建构主义理论的基底。 这个基本理论架构包含了社会建构主义的两个重要原则: 一是反理性主义原则,即:国际政治的社会性结构不仅仅影响行 为体行为,更重要的是建构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实际上,建构 主义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学派的本体论分歧集中在这一点上 面。二是反物质主义的原则,即:国际政治的基本结构不仅仅是 物质性建构,它更重要的是社会性建构。这一条原则并不是否认 物质的客观存在,而是反对把物质的客观存在作为解释行为体 行为的惟一和最主要原因的单纯物质主义观点。 与建构主义基本构架并立的是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建 构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坚持科学实在论的原则。建构主义不采取 反思主义的“诠释性方法”,强调建立严格的科学研究议程,提出 能够证伪的科学假设。温特在这部著作里用了一章的篇幅阐明 其理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问题,32从根本上说,社会建构主义承 认客观存在的重要性。温特反驳了一些认为建构主义是主观唯 心论的批评,指出:虽然建构主义认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主 ·21
体和客体之间的界限很难清晰界定,但从本体论方面来说,建构 主义从来都是承认诸如国家和国家体系这类社会结构是客观存 在的事物,是集合性社会现象,对于个人来说,社会结构是独立 存在的事实,是不能化约为主观理念的;从方法论方面来说,建 构主义认为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社会现象的客观知识,即通过建 立严格的科学研究议程,经过认真的科学验证步骤,就可以获得 关于社会界的客观知识。所以,温特称自己的理论有着“弱式”物 质主义或“弱式”基础主义,正因为如此,把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 为唯心主义是不正确的。 温特对有些人认为社会类别具有极大的人为建构性质,所 以不具有客观性质的观点也进行了反驳。国家、国际体系、国际 进程等都属社会类别范畴,如果说社会类别不具有客观性,那就 从根本上否定了可以使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社会现象和研究社会 问题。温特认为:(1)社会类别和自然类别的确有区别,这些区别 也是重要的,但是,这些区别不能否定以观念为核心的社会类别 仍然具有客观性这一论断。因为,社会类别的存在肯先是有其物 质性基础的,这种物质性基础是实在的。(2)社会类别的自行组 织能力决定其客观存在的特征。国家是社会类别,也是不可直接 观察的抽象社会事物,但是国家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侵略会受到 抵抗、犯罪会受到惩罚,这就是国家客观性的可观察表现。(3)研 究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区别不像自然界那样清楚,但仍然是可以 区分的。建构主义承认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 主客体是很难截然分开的。但是,社会类别虽然不能独立于建构 社会类别的集体话语语境,却可以独立于研究者的个体话语语 境。国际体系对于国际关系研究人员来说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事 实,是不以研究者个体的意志为转移的。研究人员使用的理论势 必影响他对客观现象的观察,所以,任何观察都是以理论为导向 ·22·
的。但是,这决不意味着观察是由理论所决定的。这就是社会现 象的客观基础,建构主义承认这种客观基础,并且把这种基础作 为建构主义方法论的裉本依据。 这样,整体主义/理念主义的理论基底和科学实在论的认识 论基底共同构成了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理论体系。 建构主义的理论定位 在整体主义/理念主义和科学实在论的理论体系架构之中, 根据反物质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的两大原则,我们会发现温特社 会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些重要特征。这些特征涉及国际关系研究 的三个主要方面,并确定了建构主义的理论取向。这三个方面 是:(1)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结构和体系单位;(2)施动者和结构 的互构与无政府逻辑;(3)行为体身份和利益的社会建构。根据 建构主义对这三个方面问题的基本观点,又可以明确它的理论 定位。 (1)建构主义是结构理论。 温特反驳了有些现实主义者关于建构主义不承认国际体系 结构的说法,强调建构主义是结构理论,是讨论国际体系结构对 体系单位的作用的。由于华尔兹采用了微观经济学的方法,限制 了其结构的真正意义,所以,虽然华尔兹强调体系结构对行为体 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仅仅局限于结构对行为体行为的因果作用, 而不考虑结构对行为体身份和利益的建构作用,所以是不彻底 的结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国家利益不是外生于体系结构, 而是由体系结构建构的,因此比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更彻底。 但是,建构主义的结构不同于新现实主义的结构。建构主义 的结构是社会意义上的结构(sociological structure),新现实主 义的结构是微观经济学意义上的结构;社会意义上的结构主要 ·23
·是观念的分配(distribution of ideas),它的构成是行为体的共有 观念,因此其核心内容不具物质主义性质。而微观经济学意义上 的结构完全是物质力量的分配(distribution of capbilities),它 的构成是国家的物质性实力,是完全意义上的物质性结构。3这 是新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涉及结构的根本区别。 建构主义的结构包含三个主要因素。首先,最根本的因素是 共有知识,所以温特的结构可以被简单地定义为共有知识或文 化。共有知识指行为体在一个特定社会环境中共同具有的理解 和期望。在这个环境中,共有知识建构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国 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安全困境就是这样一种共有知识或日结构: 当主体间期望使行为体具有高度的相互猜疑.使它们总是对对 方的动机和意图作出最坏的估计,那么,一旦一方增加军备,另 一方势必感到威胁,结果就是安全困境。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安 全共同体则是全然不同的社会性结构:行为体的共有知识使它 们有着高度的相互信任,它们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但是它们都相 信可以通过和平途径予以解决,结果就是安全共同体。安全困境 和安全共同体都可以在无政府状态中产生和存在,所以,无政府 状态本身不能构成解释原因。 第二个是物质性因素的作用。建构主义认为结构包含物质 性因素,如人的身体、国家的实力等物质性因素是不可化约为观 念性因素的。但是,温特认为物质性因素本身的意义十分有限, 物质性因素只有通过社会性结构才能对行为体的行为起到有意 义的影响。例如,假如英国具有核力量,朝鲜也具有核力量,核力 量是物质性存在,但是对于美国来说,感到具有威胁的必然是朝 鲜的核力量,而不是英国的核力量,所以就会对英国和朝鲜的核 力量采取不同的政策和行动。仅仅核力量这种物质性因素是不 能解释美国的行动的,只有通过美国相对于英国和相对于朝鲜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