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教法「时间「注解授课内容关心表现得并不明显,只是陪朋友坐坐,哪怕一句话也不说。此外行为也和个体对关系的认知相关。当我们和一个普通朋友在一起聊天时,谈论的较多的是饮食、偏好、日常情趣、消遇活动的选择等等,而和稍好的朋友会谈谈对某个人、某件事情的看法:再好些的朋友则会谈谈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或者自己的自卑情绪等。2.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交换信息与思想,交流经验与技能表达情感和需要,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从而实现相互认识、理解、合作与促进。所谓人际交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即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质的交换。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都超不出信息沟通和物质交换的范围。当我们与别人交谈,用眼神、表情或其他身体动作来表示我们的意见、情感或态度时,我们就是在与别人进行信息沟通。当我们买东西、送别人礼物或进行其他物质交换时,则我们此时的相互作用既有物质的交换,也有信息的交流。信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形式,是一个人超越自身,与他人建立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丰富和扩展自身的主要途径。人际交往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大学时期是青年人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和探索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大学生活免不了人际交往与沟通。二、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1.仪表的魅力外表和容貌对初次交往的人来说,是个重要的吸引因素。特别是在与异性交往时表现尤为显著。两个人在进行交谈以前,往往是根据交往者的外貌特征来估价他,形成肯定或否定的印象,从而影响或左右了以后相互之间关系的发展。实验一:沃尔斯特等人让男女大学生各332名相互组对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舞会,舞会结束时,询问学生是否希望再次同对方进行约会,结果表明,外表越吸引人,就越为人喜爱。实验二:戴恩等研究者给大学生看三个大学生的照片:一个外貌漂亮,一个相貌平平,一个是相貌丑陋。然后要求被试估计他们三人未来是否幸福,结果发现,外貌具有吸引力的人得到了更多的肯定回答。还有的研究表明,几个月大的婴儿就对漂亮阿姨的照片关注的时间比不漂亮的阿姨的时间长。那么为什么漂亮的人会更受人喜欢?(1)生活环境告诉我们,只有认为是“漂亮”的人才是值得爱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关心表现得并不明显,只是陪朋友坐坐,哪怕一句话也不说。 此外, 行为也和个体对关系的认知相关。当我们和一个普通朋友在一起聊 天时,谈论的较多的是饮食、偏好、日常情趣、消遣活动的选择等 等,而和稍好的朋友会谈谈对某个人、某件事情的看法;再好些的 朋友则会谈谈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或者自己的自卑情绪等。 2.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以及个人与群体 之间,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交换信息与思想,交流经验与技能、 表达情感和需要,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从而实现相互认识、理解、合作与促进。 所谓人际交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即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 通和物质的交换。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都超不 出信息沟通和物质交换的范围。当我们与别人交谈,用眼神、表情 或其他身体动作来表示我们的意见、情感或态度时,我们就是在与 别人进行信息沟通。当我们买东西、送别人礼物或进行其他物质交 换时,则我们此时的相互作用既有物质的交换,也有信息的交流。 信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形式,是一个人超越自身,与他 人建立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丰富和扩展自身的主要途径。 人际交往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 需要的心理状态。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衡量一个人是 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大学时期是青年人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和探索 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大学生活免不了人际交往与沟通。 二、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1.仪表的魅力 外表和容貌对初次交往的人来说,是个重要的吸引因素。特别 是在与异性交往时表现尤为显著。两个人在进行交谈以前,往往是 根据交往者的外貌特征来估价他,形成肯定或否定的印象,从而影 响或左右了以后相互之间关系的发展。 实验一:沃尔斯特等人让男女大学生各 332 名相互组对进行了 两个半小时的舞会,舞会结束时,询问学生是否希望再次同对方进 行约会,结果表明,外表越吸引人,就越为人喜爱。 实验二:戴恩等研究者给大学生看三个大学生的照片:一个外貌漂 亮,一个相貌平平,一个是相貌丑陋。然后要求被试估计他们三人 未来是否幸福,结果发现,外貌具有吸引力的人得到了更多的肯定 回答。还有的研究表明,几个月大的婴儿就对漂亮阿姨的照片关注 的时间比不漂亮的阿姨的时间长。 那么为什么漂亮的人会更受人喜欢? (1)生活环境告诉我们,只有认为是“漂亮”的人才是值得爱
目的「教法时间注解授课内容似乎被爱的对象总是“漂亮”的,即使相貌平平,也会“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美貌就起到了激发爱和反应爱的线索作用。(2)人们常常以为,同漂亮的人在一起,觉得荣耀和光彩。提升自身的价值,为满足虚荣心,人们愿意与漂亮的人接触。(漂亮的散逸效应)(3)人们常认为,漂亮的人还具有其他方面好的品质。如聪明,机灵、开朗、活泼等,于是我们就把好的个性品质与美貌相互对应起来,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漂亮的晕伦效应)(4)爱美是人的天性。美的东西可以养眼,所以谁都喜欢。看到美女女孩子也会多看几眼,就更别说男孩子了。男性和女性谁会更重视对方的容貌?有研究认为,从表面上看男性比女性更为重视对方的容貌,而实际上女性比男性对容貌更为看重,原因是一种投射心理(指的是自己怎么想的也认为别人也是这样想的),研究者认为,正是由于女性非常重视男性的容貌,所以女性认为男性也会重视自己的容貌,所以女性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容貌了。(有待商)不能夸大外表和容貌的作用。在交往之初,容貌的作用较大,但随着相互认识的加深,容貌的作用则不断降低2.空间、时间因素时空距离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因素。距离越接近,交往的频率可能就越高,就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验一: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对住宅楼的人的调查显示:居住距离越近的人,交往的次数越多,关系也越密切。此后其他的心理学家也做过类似的研究,结论与此相似。可见,简单的人际互动会提高我们对人们的好感。因此,邻近性能提高喜欢的程度,容易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实验二:美国心理学家扎琼克在1968年曾经进行了交往频率与人际吸引的实验研究。他将被试不认识的12张照片,随机分成6组,每组2张,按以下的方式展示给被试:第一组2张看1次,第二组2张看2次,第三组2张看5次,第四组2张10次,第五组2张看25次,第六组2张被试从未看过。在被试看完全部照片后,实验者再出示全部照片。要求所有被试按自己喜欢的程度将照片排成顺序结果发现一种极明显的现象,照片被看的次数越多,被选择排在前面的机会也越多。可见,简单的呈现确实会导致吸引,彼此接近、常常见面,的确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3.相似性因素相似性包括态度(信念、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年龄、性别、职业、经历等的相似,其中态度的相似是最具吸引力的。这正说明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与谋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似乎被爱的对象总是“漂亮”的,即使相貌平平,也会“情人眼里 出西施”,所以美貌就起到了激发爱和反应爱的线索作用。 (2)人们常常以为,同漂亮的人在一起,觉得荣耀和光彩。提 升自身的价值,为满足虚荣心,人们愿意与漂亮的人接触。(漂亮 的散逸效应) (3)人们常认为,漂亮的人还具有其他方面好的品质。如聪明、 机灵、开朗、活泼等,于是我们就把好的个性品质与美貌相互对应 起来,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漂亮的晕伦效应) (4)爱美是人的天性。美的东西可以养眼,所以谁都喜欢。看 到美女女孩子也会多看几眼,就更别说男孩子了。 男性和女性谁会更重视对方的容貌?有研究认为,从表面上看 男性比女性更为重视对方的容貌,而实际上女性比男性对容貌更为 看重,原因是一种投射心理(指的是自己怎么想的也认为别人也是 这样想的),研究者认为,正是由于女性非常重视男性的容貌,所 以女性认为男性也会重视自己的容貌,所以女性就非常注重自己的 容貌了。(有待磋商) 不能夸大外表和容貌的作用。在交往之初,容貌的作用较大, 但随着相互认识的加深,容貌的作用则不断降低。 2.空间、时间因素 时空距离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因素。距离越接近,交往的频 率可能就越高,就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实验一: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对住宅楼的人的调查显示:居 住距离越近的人,交往的次数越多,关系也越密切。此后其他的心 理学家也做过类似的研究,结论与此相似。可见,简单的人际互动 会提高我们对人们的好感。因此,邻近性能提高喜欢的程度,容易 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实验二:美国心理学家扎琼克在 1968 年曾经进行了交往频率与 人际吸引的实验研究。他将被试不认识的 12 张照片,随机分成 6 组, 每组 2 张,按以下的方式展示给被试:第一组 2 张看 1 次,第二组 2 张看 2 次,第三组 2 张看 5 次,第四组 2 张 10 次,第五组 2 张看 25 次,第六组 2 张被试从未看过。在被试看完全部照片后,实验者 再出示全部照片。要求所有被试按自己喜欢的程度将照片排成顺序, 结果发现一种极明显的现象,照片被看的次数越多,被选择排在前 面的机会也越多。可见,简单的呈现确实会导致吸引,彼此接近、 常常见面,的确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 3.相似性因素 相似性包括态度(信念、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年龄、性 别、职业、经历等的相似,其中态度的相似是最具吸引力的。这正 说明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与谋
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注解的道理。实验:研究者让互不相识的17名大学生住在同一间宿舍里,对他们的亲密化过程进行了近4个月的追踪研究,实验前调查了他们的态度,然后调香哪个跟哪个结成朋友。结果发现,在见面初期,多是住在附近的人成为好伙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态度相似的人逐渐成为了好朋友。4.互补因素们需求的互补性是指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获得互相满足的心理状态。当双方的需求或个性能互补时,就能形成强烈的吸引力。例如一个有支配性格的人容易和被动型的人相处。这是因为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满足对方的需求。一般而言,人际吸引中的互补因素,其作用多发生在交情较深的朋友、恋人、夫妻间。实验:心理学家克切霍夫等人研究了从朋友到夫妻关系的过程中不同的人际吸引因素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在初交时,距离因素、外貌因素及社会资源(如经济地位、职业、学历、文化背景等)都是构成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结交后两人的态度、信仰、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相似显得更为重要;在友谊和婚姻阶段,双方在人格特质上的互补,在需求上的互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还有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在对25对结婚有一定年限的夫妻中,夫妻之间需求的互补性是婚姻关系得以持久的基础。但是,是不是所有相反的特性都能互补,都能产生吸引呢?不是的,如高雅和平庸、庄重和轻浮等。所以,互补性是有条件的,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方面互补一些更好,在某些方面相似一些会更好。5.个性品质或人格特征个性品质的吸引,实际上是人格美的具体表现,外表美是一时的,而心灵美是经久不衰的。比起容貌和才能,个性品质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而且这种吸引持久、稳定、深刻。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只有那些心灵美的人才会真正受人欢迎和喜爱。人的个性品质有多种,那么哪些品质在人际交往中最受重视呢?实验:安德森列出555个描写人个性的形容词,既有值得喜欢的形容词,也有不值得喜欢的形容词。结果表明,被试评价最高的品质是真诚和真实,而评价最低的是虚伪和说谎。在我们对大学生所做的调查中也发现,大学生对他人真诚的期望是最高的。这就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定要真诚,那些虚情假意的人最终是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喜欢的。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有才能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可能的解释是因为人们与有才能的人在一起,可以得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的道理。 实验:研究者让互不相识的 17 名大学生住在同一间宿舍里,对 他们的亲密化过程进行了近 4 个月的追踪研究,实验前调查了他们 的态度,然后调查哪个跟哪个结成朋友。结果发现,在见面初期, 多是住在附近的人成为好伙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态度相似的人逐 渐成为了好朋友。 4.互补因素 们需求的互补性是指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获得互相满足的心理状 态。当双方的需求或个性能互补时,就能形成强烈的吸引力。例如 一个有支配性格的人容易和被动型的人相处。这是因为彼此之间可 以取长补短,互相满足对方的需求。一般而言,人际吸引中的互补 因素,其作用多发生在交情较深的朋友、恋人、夫妻间。 实验:心理学家克切霍夫等人研究了从朋友到夫妻关系的过程 中不同的人际吸引因素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在初交时,距离因 素、外貌因素及社会资源(如经济地位、职业、学历、文化背景等) 都是构成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结交后两人的态度、信仰、价值观、 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相似显得更为重要;在友谊和婚姻阶段, 双方在人格特质上的互补,在需求上的互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还有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在对 25 对结婚有一定年限的 夫妻中,夫妻之间需求的互补性是婚姻关系得以持久的基础。 但是,是不是所有相反的特性都能互补,都能产生吸引呢?不 是的,如高雅和平庸、庄重和轻浮等。所以,互补性是有条件的, 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方面互补一些更好,在某些方面相似一些会更 好。 5.个性品质或人格特征 个性品质的吸引,实际上是人格美的具体表现,外表美是一时 的,而心灵美是经久不衰的。比起容貌和才能,个性品质具有无与 伦比的吸引力,而且这种吸引力持久、稳定、深刻。在实际的生活 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只有那些心灵美的人才会真正受人欢迎和 喜爱。人的个性品质有多种,那么哪些品质在人际交往中最受重视 呢? 实验:安德森列出 555 个描写人个性的形容词,既有值得喜欢 的形容词,也有不值得喜欢的形容词。结果表明,被试评价最高的 品质是真诚和真实,而评价最低的是虚伪和说谎。在我们对大学生 所做的调查中也发现,大学生对他人真诚的期望是最高的。这就告 诉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定要真诚,那些虚情假意的人最终是 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喜欢的。 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有才能的人容易受到 人们的喜爱。可能的解释是因为人们与有才能的人在一起,可以得
目的「教法「时间注解授课内容到更多的指导,少犯错误,觉得更安全些。但是才能这一吸引力是相当复杂的实验:阿伦森等研究者让被试听四个人的讲话录音,这四个人是:A:一个能力超凡的人:B:一个犯过错误的能力超凡的人:C:一个平庸的人;D:一个犯过错误的平庸的人。然后要被试对四个人的可接受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犯过错误、能力超凡的人被认为是最有吸引力。犯过错误的平庸的人被认为最无吸引力。而没犯错误的能力超凡的人的吸引力排第二。为什么呢?这项研究说明能力非凡可以使一个人富有吸引力,犯错误使他同普通人更接近,使其吸引力又增加可一层。这一发现阿伦森称为“犯错误效应”。这一效应还受到性别和自尊心的影响,大多数男性更喜欢犯错误的能力超凡的男人(如大多数男性喜欢看电视连续剧《亮剑》,原因是被主人公李云龙的形象所吸引:爱说粗话脏话,独断专横,但是他勇敢,更是一个军事天才),女性则喜爱无错误而能力非凡的完人;有中等程度自尊的人喜欢犯了错误而又能力非凡的人,自尊心很强或很弱的人喜欢那些没有犯错误的能力超凡的完人。第二节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与类型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大学生人际关系既有人一交往的共性,又有一些特性。一般来说,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有:1.交往的迫切性和主观性大学生的交往愿望强烈。大学生已自觉意识到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他们不愿意把自己已封闭在一个狭小的个人小圈子里,而是迫切希望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空间的扩展,社会阅历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交往愿望也就越来越强烈。同时,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他们十分关心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在集体中的位置,关心自己的发展和奋斗目标、肩负的义务,希望开阔视野,早日成熟,适应社会。所以,大学生表现出比以往更加强烈的交往愿望。大学生随着知识的增长,心理的逐步成熟,成人感也日益增强加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人际环境,因而他们迫切希望别人了解自己,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承认,也急于了解他人和社会。因此,大学生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抱有积极良好的愿望。2.平等意识强追求自主与平等。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增强,大学生为人处事变得不愿墨守成规,无论在交往方式、交往内容与交往对象的选择上,都十分重视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喜欢用自己逐步形成的观念和尺度去评价社会事物,在各方面都努力体现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到更多的指导,少犯错误,觉得更安全些。但是才能这一吸引力是 相当复杂的。 实验:阿伦森等研究者让被试听四个人的讲话录音,这四个人 是:A:一个能力超凡的人;B:一个犯过错误的能力超凡的人;C: 一个平庸的人;D:一个犯过错误的平庸的人。然后要被试对四个人 的可接受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犯过错误、能力超凡的人被认 为是最有吸引力。犯过错误的平庸的人被认为最无吸引力。而没犯 错误的能力超凡的人的吸引力排第二。为什么呢? 这项研究说明能力非凡可以使一个人富有吸引力,犯错误使他 同普通人更接近,使其吸引力又增加可一层。这一发现阿伦森称为 “犯错误效应”。这一效应还受到性别和自尊心的影响,大多数男 性更喜欢犯错误的能力超凡的男人(如大多数男性喜欢看电视连续 剧《亮剑》,原因是被主人公李云龙的形象所吸引:爱说粗话脏话, 独断专横,但是他勇敢,更是一个军事天才),女性则喜爱无错误 而能力非凡的完人;有中等程度自尊的人喜欢犯了错误而又能力非 凡的人,自尊心很强或很弱的人喜欢那些没有犯错误的能力超凡的 完人。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大学生人际关系既有人一交往的共性,又有一些特性。一般来 说,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有: 1.交往的迫切性和主观性 大学生的交往愿望强烈。大学生已自觉意识到了良好的人际关 系对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他们不愿意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 个人小圈子里,而是迫切希望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空间的扩展,社会阅历的不断增加,大 学生的交往愿望也就越来越强烈。同时,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 他们十分关心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在集体中的位置,关心自 己的发展和奋斗目标、肩负的义务,希望开阔视野,早日成熟,适 应社会。所以,大学生表现出比以往更加强烈的交往愿望。 大学生随着知识的增长,心理的逐步成熟,成人感也日益增强, 加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人际环境,因而他们迫切希望别人了解自己, 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承认,也急于了解他人和社会。因此,大学 生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抱有积极良好的愿望。 2.平等意识强 追求自主与平等。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和独立思考能力的 增强,大学生为人处事变得不愿墨守成规,无论在交往方式、交往 内容与交往对象的选择上,都十分重视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喜欢用 自己逐步形成的观念和尺度去评价社会事物,在各方面都努力体现
目的教法时间注解授课内容其独立人格,勇于追求交往中的自主和平等关系,喜欢通过交流思想、感情,探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大学生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同龄人!人际关系主要是同学关系,是一种横向的关系,由于大学生个人阅历,社会经验,认知能力,思想观念都大致相同,因而就不会像上下级之间,亲子之间那样形成服从和依赖的关系,而是比较容易产生平等的心理和意识,追求一种平等条件下的交往。3.感情色彩浓厚大学生的情感与认识结合密切,直觉的情感更多地被带有道德评价的情感代替,即高级情感所代替,情感的倾向性明显,但情感性强,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因此,这就使大学生的交往带有定向化特征。他们愿与所喜爱的人交往,而对讨厌的人则避而远之或横眉冷对。4.富于理想化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比较纯洁、真诚。大学生正处在求知阶段,思想比较单纯,对美好未来充满向往和自信。因此在日常交往中总是票尚高雅,视庸俗;崇尚真诚,视虚伪。我们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对最喜欢与什么样的人相处的选择依次为:诚实、平等待人、关心别人、谦逊、有才干、其他;反之,对最害怕与什么样的人相处的选择依次为:虚伪、利用别人、心胸狭窄、傲慢、脾气暴躁、其他等。事实情况也正是如此,在大学里,那些学习认真,成绩优秀,有才能,有智慧,同时为人又正直、坦率,忠厚老实,凡事善于替别人考虑,善于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谦虚朴实,在荣誉和利益面前能保持良好心态的大学生人缘都特别好,大家都乐于交往。反之,那些对集体和他人漠不关心,见利忘利,喜欢斤斤计较,为人虚伪不正派,甚至自以为是,自视高明,处处利用别人,心胸狭窄,反复无常的人,有的尽管学习也比较用功,成绩也很优秀,但人缘却极差,班集体中其他同学往往都与之对立或避而远之。处于幻想的年龄,由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社会阅历有限,也由于家庭,社会及客观环境对人的限制,因而不可能全面地接触社会,全面地了解现实的“人”,易于产生理想化的思维定势。这样大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是先在自己的头脑中塑好一个“模型”,然后根据这个“模型”到现实中寻找知己已,因此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总流于理想性。5.交往对象和范围的局限性大学生人际交往相对比较简单、稳定。大学生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校园内,其接触的对象主要是同学和教师,交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切学问、关心国事、探索人生、抚慰鼓励以及排遣烦恼等。交往方式主要是接触交谈。因此,大学生的人际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其独立人格,勇于追求交往中的自主和平等关系,喜欢通过交流思 想、感情,探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大学生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同龄人,人际关系主要是同学关系, 是一种横向的关系,由于大学生个人阅历,社会经验,认知能力, 思想观念都大致相同,因而就不会像上下级之间,亲子之间那样形 成服从和依赖的关系,而是比较容易产生平等的心理和意识,追求 一种平等条件下的交往。 3.感情色彩浓厚 大学生的情感与认识结合密切,直觉的情感更多地被带有道德 评价的情感代替,即高级情感所代替,情感的倾向性明显,但情感 性强,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因此,这就使大学生 的交往带有定向化特征。他们愿与所喜爱的人交往,而对讨厌的人 则避而远之或横眉冷对。 4.富于理想化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比较纯洁、真诚。大 学生正处在 求知阶段,思想比较单纯,对美好未来充满向往和自 信。因此在日常交往中总是祟尚高雅,鄙视庸俗;祟尚真诚,鄙视 虚伪。我们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对最喜欢与什么样的人相处的选择 依次为:诚实、平等待人、关心别人、谦逊、有才干、其他;反之, 对最害怕与什么样的人相处的选择依次为:虚伪、利用别人、心胸 狭窄、傲慢、脾气暴躁、其他等。事实情况也正是如此,在大学里, 那些学习认真,成绩优秀,有才能,有智慧,同时为人又正直、坦 率,忠厚老实,凡事善于替别人考虑,善于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谦虚朴实,在荣誉和利益面前能保持良好心态的大学生人缘都特别 好,大家都乐于交往。反之,那些对集体和他人漠不关心,见利忘 利,喜欢斤斤计较,为人虚伪不正派,甚至自以为是,自视高明, 处处利用别人,心胸狭窄,反复无常的人,有的尽管学习也比较用 功,成绩也很优秀,但人缘却极差,班集体中其他同学往往都与之 对立或避而远之。处于幻想的年龄,由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社会阅历 有限,也由于家庭,社会及客观环境对人的限制,因而不可能全面地接 触社会,全面地了解现实的“人”,易于产生理想化的思维定势。这样 大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是先在自己的头脑中塑好一个“模型”, 然后根据这个“模型”到现实中寻找知己,因此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总 流于理想性。 5.交往对象和范围的局限性 大学生人际交往相对比较简单、稳定。大学生的活动范围主要 是在校园内,其接触的对象主要是同学和教师,交往的目的是为了 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切磋学问、关心国事、探索人生、抚慰鼓励 以及排遣烦恼等。交往方式主要是接触交谈。因此,大学生的人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