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实验除外)。【实验二】观赏植物的观赏特性一一花1、实验学时:2学时。2、实验目的:了解观赏植物花的形态特征和观赏价值,掌握有关形态术语。3、实验内容:花的形态(花的组成、花的性别、花被及排列、花瓣连合状况等)、花冠的类型、雄蕊的类型、雌蕊的类型、子房位置的类型等。4、实验要求:认真观察,细心记载,通过观察、分析与对比,掌握有关观赏植物花的形态特征和形态术语。5、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花形态术语所需实物标本、蜡叶标本、解剖镜、放大镜等(室外实验除外)。【实验三】观赏植物的观赏特性一一花序、果实1、实验学时:2学时。2、实验目的:了解观赏植物花序、果实的形态特征和观赏价值,掌握有关形态术语。3、实验内容:花序的形态术语(无限花序、有限花序、混合花序)、果实的形态术语(单果、聚合果、复果)等。4、实验要求:认真观察,细心记载,通过观察、分析与对比,掌握有关花序、果实的形态特征和形态术语。5、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花序、果实形态术语所需实物标本、蜡叶标本、解剖镜、放大镜等(室外实验除外)。(实验四)竹类、棕榈类观赏植物的识别与应用1、实验学时:2学时。2、实验目的:了解棕竹类、榈树类的形态特征和观赏价值,识别常见的竹类、棕榈树类观赏植物。3、实验内容:校园、公园、花卉市场常见竹类、棕榈类观赏植物:棕榈、棕竹、鱼尾葵、椰子、大王椰子、酒瓶椰子、油棕桂竹、阔叶箸竹、毛竹、龟甲竹、佛肚竹、紫竹、斑竹等。4、实验要求:认真观察,细心记载,通过观察、分析与对比,掌握有关竹类和棕榈类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分布、生态习性、观赏价值及应用等。5、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校园、公园、花卉市场常见竹类和棕榈类观赏植物。【实验五】乔木类观赏植物的识别与应用1、实验学时:2学时。2、实验目的:了解常见乔木类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和观赏价值,识别河南常见未类观赏植物。3、实验内容:校园内外常见常绿可以乔木类观赏植物:广玉兰、大叶女贞、小叶女贞、28
28 外实验除外)。 【实验二】 观赏植物的观赏特性——花 1、实验学时:2 学时。 2、实验目的:了解观赏植物花的形态特征和观赏价值,掌握有关形态术语。 3、实验内容:花的形态(花的组成、花的性别、花被及排列、花瓣连合状况等)、花冠 的类型、雄蕊的类型、雌蕊的类型、子房位置的类型等。 4、实验要求:认真观察,细心记载,通过观察、分析与对比,掌握有关观赏植物花的 形态特征和形态术语。 5、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花形态术语所需实物标本、蜡叶标本、解剖镜、放大镜等(室 外实验除外)。 【实验三】 观赏植物的观赏特性——花序、果实 1、实验学时:2 学时。 2、实验目的:了解观赏植物花序、果实的形态特征和观赏价值,掌握有关形态术语。 3、实验内容:花序的形态术语(无限花序、有限花序、混合花序)、果实的形态术语(单 果、聚合果、复果)等。 4、实验要求:认真观察,细心记载,通过观察、分析与对比,掌握有关花序、果实的 形态特征和形态术语。 5、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花序、果实形态术语所需实物标本、蜡叶标本、解剖镜、放大 镜等(室外实验除外)。 【实验四】 竹类、棕榈类观赏植物的识别与应用 1、实验学时:2 学时。 2、实验目的:了解棕竹类、榈树类的形态特征和观赏价值,识别常见的竹类、棕榈树 类观赏植物。 3、实验内容:校园、公园、花卉市场常见竹类、棕榈类观赏植物:棕榈、棕竹、鱼尾 葵、椰子、大王椰子、酒瓶椰子、油棕桂竹、阔叶箬竹、毛竹、龟甲竹、佛肚竹、紫竹、斑 竹等。 4、实验要求:认真观察,细心记载,通过观察、分析与对比,掌握有关竹类和棕榈类 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分布、生态习性、观赏价值及应用等。 5、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校园、公园、花卉市场常见竹类和棕榈类观赏植物。 【实验五】 乔木类观赏植物的识别与应用 1、实验学时:2 学时。 2、实验目的:了解常见乔木类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和观赏价值,识别河南常见乔木类 观赏植物。 3、实验内容:校园内外常见常绿可以乔木类观赏植物:广玉兰、大叶女贞、小叶女贞
石楠、罗木石楠、香樟、月桂、珊瑚树、桂花、枇杷、银杏、雪松、白皮松、黑松、油松水杉、侧柏、圆柏、龙柏、罗汉松、毛白杨、垂柳、杜仲、悬铃木、国槐、龙爪槐、合欢、三角枫、五角枫、梧桐、白玉兰、望春玉兰、雪柳、构树、桃树、红叶李、西府海棠、楼花等。4、实验要求:认真观察,细心记载,通过观察、分析与对比,掌握有关乔木类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分布、生态习性、观赏价值及应用等。5、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校园内外常见乔木类观赏植物。【实验六】灌木类观赏植物的识别与应用1、实验学时:2学时。2、实验目的:了解常见灌木类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和观赏价值,识别河南常见灌木类观赏植物。3、实验内容:校园内外常见灌木类观赏植物:大叶黄杨、海桐、红叶石楠、南天竹、火棘、枸骨、迎夏、夹竹桃、金丝桃、紫叶小檗、凤尾兰、金叶女贞、牡丹、梅花、腊梅、月季、碧桃、红叶碧桃、贴梗海棠、郁李、紫荆、迎春花、金钟花、连翘、白花丁香、紫丁香、黄刺玫、海仙花、石榴、榆叶梅、金银木、荆条、锦鸡儿、麻叶绣球、猬实、垂丝海棠、木槿等。4、实验要求:认真观察,细心记载,通过观察、分析与对比,掌握有关灌木类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分布、生态习性、观赏价值及应用等。5、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校园内外常见灌木类观赏植物。【实验七】藤本类观赏植物的识别与应用1、实验学时:2学时。2、实验目的:了解藤本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观赏价值,识别河南常见藤蔓类观赏植物。3、实验内容:校园内外常见藤本类观赏植物:紫藤、美国凌霄、扶芳藤、爬山虎、三叶爬山虎、五叶爬山虎(美国地锦)、常春藤、藤本月季、白花木香、白花重瓣木香、金银花、叶子花等。4、实验要求:认真观察,细心记载,通过观察、分析与对比,掌握有关藤本类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分布、生态习性、观赏价值及应用等。5、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校园内外藤本类观赏植物。【实验八】草本花卉的识别与应用1、实验学时:2学时。2、实验目的:了解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的形态特征,识别河南常见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3、实验内容:校园及公园一、二年生花卉:鸡冠花、三色堇(猫脸花)、一串红、矮牵牛、金盏菊、瓜叶菊等。宿根花卉:菊花、芍药、石竹、香石竹(康乃馨)、大花君子兰、29
29 石楠、罗木石楠、香樟、月桂、珊瑚树、桂花、枇杷、银杏、雪松、白皮松、黑松、油松、 水杉、侧柏、圆柏、龙柏、罗汉松、毛白杨、垂柳、杜仲、悬铃木、国槐、龙爪槐、合欢、 三角枫、五角枫、梧桐、白玉兰、望春玉兰、雪柳、构树、桃树、红叶李、西府海棠、樱花 等。 4、实验要求:认真观察,细心记载,通过观察、分析与对比,掌握有关乔木类观赏植 物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分布、生态习性、观赏价值及应用等。 5、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校园内外常见乔木类观赏植物。 【实验六】 灌木类观赏植物的识别与应用 1、实验学时:2 学时。 2、实验目的:了解常见灌木类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和观赏价值,识别河南常见灌木类 观赏植物。 3、实验内容:校园内外常见灌木类观赏植物:大叶黄杨、海桐、红叶石楠、南天竹、 火棘、枸骨、迎夏、夹竹桃、金丝桃、紫叶小檗、凤尾兰、金叶女贞、牡丹、梅花、腊梅、 月季、碧桃、红叶碧桃、贴梗海棠、郁李、紫荆、迎春花、金钟花、连翘、白花丁香、紫丁 香、黄刺玫、海仙花、石榴、榆叶梅、金银木、荆条、锦鸡儿、麻叶绣球、猬实、垂丝海棠、 木槿等。 4、实验要求:认真观察,细心记载,通过观察、分析与对比,掌握有关灌木类观赏植 物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分布、生态习性、观赏价值及应用等。 5、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校园内外常见灌木类观赏植物。 【实验七】 藤本类观赏植物的识别与应用 1、实验学时:2 学时。 2、实验目的:了解藤本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观赏价值,识别河南常见藤蔓类观赏植物。 3、实验内容:校园内外常见藤本类观赏植物:紫藤、美国凌霄、扶芳藤、爬山虎、三 叶爬山虎、五叶爬山虎(美国地锦)、常春藤、藤本月季、白花木香、白花重瓣木香、金银 花、叶子花等。 4、实验要求:认真观察,细心记载,通过观察、分析与对比,掌握有关藤本类观赏植 物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分布、生态习性、观赏价值及应用等。 5、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校园内外藤本类观赏植物。 【实验八】 草本花卉的识别与应用 1、实验学时:2 学时。 2、实验目的:了解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的形态特征,识别河南常见 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 3、实验内容:校园及公园一、二年生花卉:鸡冠花、三色堇(猫脸花)、一串红、矮牵 牛、金盏菊、瓜叶菊等。宿根花卉:菊花、芍药、石竹、香石竹(康乃馨)、大花君子兰
马葡、麦冬、酱草、白三叶、红三叶、葱兰等。球根花卉:百合、郁金香、水仙、唐菖蒲、大丽花、大花美人蕉、仙客来、马蹄莲、红掌等。4、实验要求:认真观察,细心记载,通过观察、分析与对比,掌握有关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分布、生态习性、观赏价值及应用等。5、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校园、公园、花卉市场常见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实验教学以考核方式进行成绩评定,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其成绩登记到期末总成绩单上。成绩评定根据实验报告确定,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90分)、中等(70-80分)、及格(60-70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次。树木学实验教学考核评分标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150种以上90种以下识别常见观赏植物种类130-150110-13090-110掌握常见观赏植物的识别要点、生态习性、观赏特60种以上50-6040-5030-4030种以下性、栽培技术运用工具书正确鉴定观赏较熟练运基本能够运用不熟熟练运用能够运用练用运用植物六、课程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我国重要的观赏植物资源和河南省园林绿化中常见的观赏植物,促使学生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结合我国植物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桑与丝绸之路、十大名花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展示我国珍稀频危野生植物图鉴和标本,促使学生增强宪法法治意识,自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选用教材:观赏植物学,李景侠康永祥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2.参考书:(1)观赏树木学,陈植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年(2)园林树木学,陈有民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年30
30 马蔺、麦冬、酢酱草、白三叶、红三叶、葱兰等。球根花卉:百合、郁金香、水仙、唐菖蒲、 大丽花、大花美人蕉、仙客来、马蹄莲、红掌等。 4、实验要求:认真观察,细心记载,通过观察、分析与对比,掌握有关一、二年生花 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分布、生态习性、观赏价值及应用等。 5、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校园、公园、花卉市场常见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 花卉。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实验教学以考核方式进行成绩评定,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其成绩登记到期末 总成绩单上。 成绩评定根据实验报告确定,分为优秀(90-100 分)、良好(80-90 分)、中等(70-80 分)、及格(60-70 分)和不及格(60 分以下)五个等次。 树木学实验教学考核评分标准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识别常见观赏植物种类 150 种以上 130-150 110-130 90-110 90 种以下 掌握常见观赏植物的识别 要点、生态习性、观赏特 性、栽培技术 60 种以上 50-60 40-50 30-40 30 种以下 运用工具书正确鉴定观赏 植物 熟练运用 较熟练运 用 能够运用 基本能够 运用 运用不熟 练 六、课程思政 课程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我国重要的观赏植物资源和河南省园林绿化中常见的观赏植 物,促使学生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结合我国植物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桑与丝绸之路、十大名花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 怀,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展示我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图鉴和标本,促使学生增强宪法 法治意识,自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选用教材: 观赏植物学,李景侠 康永祥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年 2.参考书: (1)观赏树木学,陈植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年 (2)园林树木学,陈有民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年
(3)花卉学,鲁涤非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4)河南植物志1~4册,丁宝章、王遂义主编,河南科技出版社,1988年(5)观赏园艺学,陈树国、李瑞华、杨秋生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年(6)郑州植物志,崔波等编,中国科技技术出版社,2008年3.推荐网站(线上资源):(1)世界范围内植物照片,http:/www.csdl.tamu.edu/FLORA/gallery.htm(2)中国植物树种数据总库,http:/www.cnwesthotline.com/west01/linmuguoshu-1.htm(3)中国植物科学网,http://www.chinaplant.org/main/index.php(4)中国数字标本馆,http://www.cvh.org.cn/cms/八、教学条件该课程需要电脑、多媒体设备及网络教学环境的支持。实验课需要实验室及配套实验材料和经费的支持。九、教学考核评价1.过程性评价:针对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设置课堂或课后作业,该项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5%;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情况,课上设置提问和小组讨论,并利用学习通等APP工具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该项为课堂表现总成绩的10%;课程预习情况占总成绩的5%,课程实验成绩总成绩的40%。2.终结性评价: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根据考核知识点出A、B卷两套试卷,经系主任签字后,交教务处任选一套选排印刷。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40%。3.课程综合评价: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综合评价,课程综合成绩=期末成绩*40%+实验成绩*40%+平时成绩*20%。其中平时成绩打分依据为:课前预习(5%)、课堂发言(10%)、以及作业等表现状态(5%)。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检测学生的实践能力,终结性评价主要检测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实践技能培养的效果。31
31 (3)花卉学,鲁涤非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年 (4)河南植物志 1~4 册,丁宝章、王遂义主编,河南科技出版社,1988 年 (5)观赏园艺学,陈树国、李瑞华、杨秋生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 年 (6)郑州植物志,崔波等编,中国科技技术出版社,2008 年 3.推荐网站(线上资源): (1)世界范围内植物照片,http://www.csdl.tamu.edu/FLORA/gallery.htm (2)中国植物树种数据总库,http://www.cnwesthotline.com/west01/linmuguoshu-1.htm (3)中国植物科学网,http://www.chinaplant.org/main/index.php (4)中国数字标本馆,http://www.cvh.org.cn/cms/ 八、教学条件 该课程需要电脑、多媒体设备及网络教学环境的支持。实验课需要实验室及配套实验材 料和经费的支持。 九、教学考核评价 1.过程性评价:针对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设置课堂或课后作业,该项完成情况占总成绩 的 5%;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情况,课上设置提问和小组讨论,并利用学习通等 APP 工 具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该项为课堂表现总成绩的 10%;课程预习情况占总成绩的 5%,课程实 验成绩总成绩的 40%。 2.终结性评价: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根据考核知识点出 A、B 卷两套试卷,经系主任 签字后,交教务处任选一套选排印刷。百分制评分,60 分及格。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 40%。 3.课程综合评价: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综合评 价,课程综合成绩=期末成绩*40%+实验成绩*40%+平时成绩*20%。其中平时成绩打分依据为: 课前预习(5%)、课堂发言(10%)、以及作业等表现状态(5%)。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检测学 生的实践能力,终结性评价主要检测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实践技能培养的效果
管理学原理(PrinciplesofManagement)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总学时:48实验学时:0学时课程编号:02042106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属性:基础类开设学期:第4学期课程负责人:王一三课程团队:张龙冲、候贺授课语言:中文平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对先修的要求:《旅游学概论》、《旅游管理专业导论》对后续的支撑: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审核人:主撰人:王一三大纲制定(修订)日期:2023.06一、课程的教学理念、性质、目标和任务《管理学原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是一门系统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各门具体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也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其内容具有一般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对于中国及世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管理者与管理工作、管理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等内容学习,明确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关系,明确管理是一门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学问:培养和提高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及成效。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管理学基础理论体系,了解管理学在本学科中的地位,以及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熟悉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者角色和基本技能;深刻领会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控制等基本职能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决策、计划工作中的定量分析方法,掌握运用上述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课程的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说明培养基层管理者的基本管理技能与素质。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32
32 管理学原理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042106 课程总学时:48 实验学时:0 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属性:基础类 开设学期:第 4 学期 课程负责人:王一三 课程团队:张龙冲、候贺 平 授课语言:中文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对先修的要求:《旅游学概论》、《旅游管理专业导论》 对后续的支撑: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 主撰人:王一三 审核人: 大纲制定(修订)日期:2023.06 一、课程的教学理念、性质、目标和任务 《管理学原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是一门系统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 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各门具体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也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 学科。其内容具有一般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 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 法;了解管理对于中国及世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管理者与管理工作、管理决策、管理的基 本职能等内容学习,明确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关系,明确管理是一门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 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学问;培养和提高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及 成效。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管理学基础理论体系,了解管理学在 本学科中的地位,以及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熟悉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者角色和基本技 能;深刻领会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控制等基本职能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决策、 计划工作中的定量分析方法,掌握运用上述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说明 培养基层管理者的基本管理技能与素质。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