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大教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板书及多媒体相结合,建立多媒体课件、模拟实践教学、案例分析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条件体系。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体系。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序号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有效对接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管理者与管理工作、管理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等内容学习,明确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关系,培养和提高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及成效,达到了与毕业要求有效对接。Y2.课程目标合理表述该课程的课程目标体现了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要求,准确表达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知识掌握要求。是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由浅入深的“纵向”分解,而非按照教材章节“横向”切割,笼统描述,例如确定核心能力体现在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管理问题。目标2: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学在本学科中的地位,以及与其它相关学科22的关系,今儿熟悉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者角色和基本技能。3目标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深刻领会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控制3等基本职能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目标4: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熟练操作决策、计划工作中的定量分析方法,掌握4A运用上述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48学时)第一章学时数:6管理学导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准确理解管理的定义和管理基本职能;掌握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掌握管理环境分析:掌握管理的研究内容、性质和特点;了解管理的基本问题和人性假设。教学重点和难点:33
33 本。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以调动学生 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大教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 板书及多媒体相结合,建立多媒体课件、模拟实践教学、案例分析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条 件体系。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体系。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序号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有效对接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 过管理者与管理工作、管理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等内容学习,明确管理理论与管理 实践的关系,培养和提高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及成效, 达到了与毕业要求有效对接。 2.课程目标合理表述 该课程的课程目标体现了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要求,准确表达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获得 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知识掌握要求。是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由浅入深的 “纵向”分解,而非按照教材章节“横向”切割,笼统描述,例如确定核心能力体现 在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 的管理问题。 1 2 目标 2: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学在本学科中的地位,以及与其它相关学科 的关系,今儿熟悉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者角色和基本技能。 2 3 目标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深刻领会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控制 等基本职能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4 目标 4: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熟练操作决策、计划工作中的定量分析方法,掌握 运用上述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四、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48 学时) 第一章 管理学导论 学时数:6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准确理解管理的定义和管理基本职能;掌握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掌握管理环境分析;掌握管理的研究内容、性质和特点;了解管理的基本问题和人性假设。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管理和管理者的概念:管理的性质和特点;管理环境:教学难点: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及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管理及管理学的定义(掌握)2、管理的性质(掌握)、研究对象(理解)第二节管理的基本问题和人性假设(了解)第三节管理的基本职能与管理者的角色1、管理的基本职能(掌握)2、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掌握)3、管理环境及其分类(理解)教学组织与实施:以讲课为主,学生课堂发言。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学时数:4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及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掌握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历史;理解科学管理理论及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及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新趋势。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趋势。教学难点: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和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再思考。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了解)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1、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掌握)2、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掌握)3、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掌握)4、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了解)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34
34 教学重点:管理和管理者的概念;管理的性质和特点;管理环境; 教学难点: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及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管理及管理学的定义(掌握) 2、管理的性质(掌握)、研究对象(理解) 第二节 管理的基本问题和人性假设(了解) 第三节 管理的基本职能与管理者的角色 1、管理的基本职能(掌握) 2、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掌握) 3、管理环境及其分类(理解) 教学组织与实施:以讲课为主,学生课堂发言。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学时数:4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及对现代企业经营的启示,掌握西方管理 思想的演变历史;理解科学管理理论及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及西方现代 管理思想的发展新趋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 点,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趋势。 教学难点: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和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再思考。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了解)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 1、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掌握) 2、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掌握) 3、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掌握) 4、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了解) 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
1、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学说(掌握)2、组织行为学说(了解)3、管理理论丛林(理解)教学组织与实施:以讲课为主,学生课堂发言。第三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学时数:4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道德与道德观的概念,了解管理道德的体现,理解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掌握两种社会责任观以及社会责任的种种表现,理解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道德与道德观的概念:两种社会责任观教学难点: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以及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管理道德1、道德与道德观(掌握)2、管理道德的体现(了解)第二节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1、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理解)2、影响管理者素质的因素(理解)第三节社会责任1、两种社会责任观(掌握)2、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了解)3、企业社会责任与其经营业绩的关系(理解)教学组织与实施:以讲课为主,要求学生在课下对企业进行调查及访问,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情况并汇报。学时数:4第四章计划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要求准确理解计划和计划工作的含义:明确计划的目的和计划工作的重要性:掌握计划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制定过程;能区分计划的各种类型;熟练掌握基本计划类型:准确理解目标管理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过程。教学重点和难点:35
35 1、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学说(掌握) 2、组织行为学说(了解) 3、管理理论丛林(理解) 教学组织与实施:以讲课为主,学生课堂发言。 第三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学时数:4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道德与道德观的概念,了解管理道德的体现,理解影响管理者 道德素质的因素,掌握两种社会责任观以及社会责任的种种表现,理解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 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道德与道德观的概念;两种社会责任观; 教学难点: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以及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管理道德 1、道德与道德观(掌握) 2、管理道德的体现(了解) 第二节 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 1、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理解) 2、影响管理者素质的因素(理解) 第三节 社会责任 1、两种社会责任观(掌握) 2、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了解) 3、企业社会责任与其经营业绩的关系(理 解) 教学组织与实施:以讲课为主,要求学生在课下对企业进行调查及访问,了解企业的社会责 任情况并汇报。 第四章 计划 学时数:4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要求准确理解计划和计划工作的含义;明确计划的目的和计划工作的 重要性:掌握计划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制定过程;能区分计划的各种类型;熟练掌握基本计 划类型;准确理解目标管理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计划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制定过程;计划的评价与实施:目标管理;教学难点:目标管理。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计划工作的概念及特征1、计划的六要素(理解)2、计划的特征(了解)3、计划与预测(理解)4、计划的类型(理解)第二节计划的编制过程(掌握)第三节计划的评价与实施一一目标管理(理解)1、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掌握)2、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3、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掌握)教学组织与实施:以讲课为主,以小组方式让学生进行计划制定,进行教学实践。学时数:4第五章决策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能准确理解科学决策的含义、了解决策的原则和依据:熟练掌握决策的基本程序;理解决策的分类和常用的决策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科学决策的含义;几种常用的决策方法;决策的基本程序:教学难点:决策的基本程序。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决策的概念、原则和依据1、科学决策的含义(理解)2、决策的原则(了解)3、决策的依据(了解)第二节决策的类型与方法(掌握)第三节科学决策的程序(熟练掌握)教学组织与实施:以讲课为主,要求学生按照角色扮演方式进行案例分析。学时数:6第六章组织教学目的:36
36 教学重点:计划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制定过程;计划的评价与实施;目标管理; 教学难点:目标管理。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计划工作的概念及特征 1、计划的六要素(理解) 2、计划的特征(了解) 3、计划与预测(理解) 4、计划的类型(理解)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过程(掌握) 第三节 计划的评价与实施——目标管理(理解) 1、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掌握) 2、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 3、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掌握) 教学组织与实施:以讲课为主,以小组方式让学生进行计划制定,进行教学实践。 第五章 决策 学时数:4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能准确理解科学决策的含义、了解决策的原则和依据;熟练 掌握决策的基本程序;理解决策的分类和常用的决策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科学决策的含义;几种常用的决策方法;决策的基本程序; 教学难点:决策的基本程序。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决策的概念、原则和依据 1、科学决策的含义(理解) 2、决策的原则(了解) 3、决策的依据(了解)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与方法(掌握) 第三节 科学决策的程序(熟练掌握) 教学组织与实施:以讲课为主,要求学生按照角色扮演方式进行案例分析。 第六章 组织 学时数:6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准确理解组织的含义;了解组织管理的任务和内容和各种组织理论的要点;理解部门化的含义及意义,能区分各种部门化类型;能掌握和运用管理管理副(跨)度的概念及影响管理幅度的各种因素,掌握各种组织结构的形式及其优缺点;解授权的含义和正确授权的基本原则:准确理解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以及影响集权与分权的主要因素。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结构的类型;职位、职责和职权的关系:教学难点: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设计1、组织的概念和作用(掌握)2、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理解)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掌握)4、管理工作专业化与职能机构(理解)5、组织的发展趋势(了解)第二节组织结构的类型(掌握)第三节职位、职权和职责(掌握)教学组织与实施:以讲课为主,学生课堂发言并进行案例分析。学时第七章组织文化数:2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功能;了解组织文化的类型及跨文化管理;掌握组织文化的结构和内容,并能在实践中深刻领会组织文化建设及其管理的作用;理解影响组织文化建设的因素和组织文化建设的程序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功能;组织文化的结构和内容;影响组织文化建设的因素;教学难点:组织文化的结构层次及其之间的关系。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组织文化的概念及类型1、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功能(理解)2、组织文化的类型(了解)37
37 通过本章学习,要准确理解组织的含义;了解组织管理的任务和内容和各种组织理论的 要点;理解部门化的含义及意义,能区分各种部门化类型;能掌握和运用管理管理副(跨) 度的概念及影响管理幅度的各种因素,掌握各种组织结构的形式及其优缺点;解授权的含义 和正确授权的基本原则;准确理解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以及影响集权与分权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结构的类型;职位、职责和职权的关系; 教学难点: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设计 1、组织的概念和作用(掌握) 2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理解)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掌握) 4、管理工作专业化与职能机构(理解) 5、组织的发展趋势(了解)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类型(掌握) 第三节 职位、职权和职责(掌握) 教学组织与实施:以讲课为主,学生课堂发言并进行案例分析。 第七章 组织文化 学 时 数:2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功能;了解组织文化的类型及跨文 化管理;掌握组织文化的结构和内容,并能在实践中深刻领会组织文化建设及其管理的作用; 理解影响组织文化建设的因素和组织文化建设的程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功能;组织文化的结构和内容;影响组织文化建设 的因素; 教学难点:组织文化的结构层次及其之间的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概念及类型 1、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功能(理解) 2、组织文化的类型(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