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观赏价值等内容。熟悉掌握150种以上河南主要城市常见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等知识。独立运用检索工具书正确检索不认识的观赏植物。三、课程的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说明本课程共八章,分为三大部分。在介绍观赏植物的概念、我国悠久的观赏植物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观赏植物资源的基础上,讲解观赏植物的功能和作用:以观赏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为核心,讲解观赏植物的分类、生长发育与繁殖规律、生态习性与环境及其配植与应用:分别对木本观赏植物和草本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等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识别观赏植物,充分了解观赏植物的功能,掌握观赏植物的生态习性,为旅游区规划、森林游憩及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策略或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可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提问法、启发式、案例及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教学过程: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明确教学的起点-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形成性评价-修改。教学评价:根据学校内部教学评价体系反馈,进行改进。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序号课程目标毕业要求16目标1:使学生具备识别郑州市常见观赏植物的能力。2.2目标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配置观赏植物的能力。m目标3: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初步解决旅游区规划过程中出现的观赏植物配置及栽培管理等问题的能力。四、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2学时)绪论学时数: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观赏植物的概念、我国悠久的观赏植物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观赏植物资源。掌握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方法。学时数:2第一章观赏植物的功能与作23
23 栽培、观赏价值等内容。熟悉掌握 150 种以上河南主要城市常见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 习性、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等知识。独立运用检索工具书正确检索不认识的观赏植物。 三、课程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程共八章,分为三大部分。在介绍观赏植物的概念、我国悠久的观赏植物栽培历史 和丰富的观赏植物资源的基础上,讲解观赏植物的功能和作用;以观赏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 为核心,讲解观赏植物的分类、生长发育与繁殖规律、生态习性与环境及其配植与应用;分 别对木本观赏植物和草本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等 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识别观赏植物,充分了解观赏植物的功能,掌握观赏植物的生态习性, 为旅游区规划、森林游憩及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策略或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可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提问法、启发式、案例及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 教学。 教学过程: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明确教学的起点-选择和设计 教学媒体-形成性评价-修改。 教学评价:根据学校内部教学评价体系反馈,进行改进。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序号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 目标 1:使学生具备识别郑州市常见观赏植物的能力。 6 2 目标 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配置观赏植物的能力。 2 3 3 目标 3: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初步解决旅游区规划过程中出现的观赏植物配 置及栽培管理等问题的能力。 7 四、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2 学时) 绪论 学时数:1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观赏植物的概念、我国悠久的观赏植物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观赏植 物资源。掌握课程的学习任务和方法。 第一章 观赏植物的功能与作 学时数:2
用教学目标:了解观赏植物的功能与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观赏植物作为园林绿化、美化的重要材料,在城市园林绿化、构建室外空间、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旅游开发、科普宣传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观赏植物广泛用于城乡绿化(包括各类公园、植物园、街头绿地、道路、企事业单位、住宅等)及名胜古迹、寺庙、风景区、森林公园和旅游度假区等各类绿地中。观赏植物作为园林绿化、美化的重要材料,在城市园林绿化、构建室外空间、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旅游开发、科普宣传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美化中的作用:2.观赏植物在构建室外空间中的作用;3.观赏植物在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4.观赏植物在风景区规划中的作用。学第二章观赏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时数:4教学目标:了解观赏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教学重点和难点:熟练掌握观赏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术语。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观赏植物分类是以植物的形态特征作为主要的分类依据,各器官的形态都用一定的形态术语描述,因此,在学习或进行分类工作之前,必须熟练掌握这些术语,才能鉴定、描述植物,正确地进行分类。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观赏植物的根;2.观赏植物的茎;3.观赏植物的叶:4.观赏植物的花;5.观赏植物的果实。第三章观赏植物的分类学时数:3教学目标:了解观赏植物分类系统,正确对观赏植物进行分类。教学重点和难点:植物的命名、自然分类系统和人为分类法。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目前园林生产中栽培利用的观赏植物仅为地球上植物中很少部分,大量的种类还未被认识与利用。要充分挖掘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园林景观,科学合理地进行种植规划,首要的基础工作是必须开展植物分类,只有在认识植物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一步研究观赏植物其他方面的问题。并且随着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种质资源交流日渐频繁,植物的正确鉴定与识别,也是保证种苗顺畅流通和商品化生产的必然要求。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观赏植物的自然分类法;2.观赏植物的人为分类法;3.植物检索表;4.被子植物分纲。第四章观赏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与繁殖学时数:3教学目标:了解观赏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繁殖方法,为正确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和难点:观赏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播种繁殖、营养繁殖方法。24
24 用 教学目标:了解观赏植物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观赏植物作为园林绿化、美化的重要材料,在城市园林绿化、构建室外空 间、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旅游开发、科普宣传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观赏植物广泛用于城乡绿化(包括各类公园、植物园、街头绿地、 道路、企事业单位、住宅等)及名胜古迹、寺庙、风景区、森林公园和旅游度假区等各类绿 地中。观赏植物作为园林绿化、美化的重要材料,在城市园林绿化、构建室外空间、保护和 改善生态环境、旅游开发、科普宣传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观赏 植物在园林绿化、美化中的作用;2.观赏植物在构建室外空间中的作用;3.观赏植物在改善 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4.观赏植物在风景区规划中的作用。 第二章 观赏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 学 时数:4 教学目标:了解观赏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熟练掌握观赏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术语。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观赏植物分类是以植物的形态特征作为主要的分类依据,各器官 的形态都用一定的形态术语描述,因此,在学习或进行分类工作之前,必须熟练掌握这些术 语,才能鉴定、描述植物,正确地进行分类。 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观赏 植物的根;2.观赏植物的茎;3.观赏植物的叶;4.观赏植物的花;5.观赏植物的果实。 第三章 观赏植物的分类 学时数:3 教学目标:了解观赏植物分类系统,正确对观赏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植物的命名、自然分类系统和人为分类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目前园林生产中栽培利用的观赏植物仅为地球上植物中很少部 分,大量的种类还未被认识与利用。要充分挖掘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园林景观,科学合理地 进行种植规划,首要的基础工作是必须开展植物分类,只有在认识植物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进一步研究观赏植物其他方面的问题。并且随着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种质资源交流日渐频 繁,植物的正确鉴定与识别,也是保证种苗顺畅流通和商品化生产的必然要求。 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观赏 植物的自然分类法;2.观赏植物的人为分类法;3.植物检索表;4.被子植物分纲。 第四章 观赏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与繁殖 学时数:3 教学目标:了解观赏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繁殖方法,为正确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观赏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播种繁殖、营养繁殖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存在着明显的周期现象。从生到死的生长发育全过程叫做生命周期。在多年生植物的生命周期中又包含着许多个年生长周期,即植物表现出有一定规律性的生命活动过程。掌握观赏植物的播种紧殖方法和营养紧殖方法,培养适合园林应用的苗木。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观赏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2.观赏植物的播种繁殖;3.观赏植物的营养繁殖:4.观赏植物的组织培养。第五章观赏植物的生态习性与环境学时数:3教学目标:了解观赏植物的生态习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观赏植物与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土壤及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观赏植物与环境是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辩证统一体。任何观赏植物都生存在地球上某一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观赏植物生存的环境。在生态环境中对观赏植物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的,如光照、温度(热量)、空气、水分、主等是观赏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各种植物在其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中,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形成了对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和需求。正确了解、掌握观赏植物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做好观赏植物配置、栽培与养护的基础。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观赏植物与光照;2.观赏植物与温度;3.观赏植物与水分;4.观赏植物与空气;5.观赏植物与土壤6.观赏植物与生物。学时数:4第六章观赏植物的配植与应用教学目标:了解观赏植物配植与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各类观赏植物的配置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观赏植物配置,必须熟练掌握观赏植物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运用美学原理,根据不同环境、功能、景观及经济等要求综合考虑。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观赏植物配置(配植)与应用,就是将观赏植物进行科学的、艺术的组合,以满足园林和风景区各种功能和审美的要求,创造出优美、实用的园林空间环境,充分发挥园林综合功能和生态效益,使人居自然环境得以美化、改善。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观赏植物配植的基本原则:2.乔灌木观赏植物的配植与应用;3.花卉的配植与应用;4.攀援植物的配植与应用;5.草坪、地被植物的配植与应用。第七章木本观赏植物学时数:6教学目标:掌握常见木本观赏植物形态特征、分布、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等。教学重点和难点:常见木本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园林应用。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熟练掌握常见的乔木类观赏植物、灌木类观赏植物、藤本类观赏植物、竹类观赏植物、棕榈类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等。25
25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存在着明显的周期现象。从生到 死的生长发育全过程叫做生命周期。在多年生植物的生命周期中又包含着许多个年生长周 期,即植物表现出有一定规律性的生命活动过程。掌握观赏植物的播种繁殖方法和营养繁殖 方法,培养适合园林应用的苗木。 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观赏 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2.观赏植物的播种繁殖;3.观赏植物的营养繁殖;4.观赏植物的组织 培养。 第五章 观赏植物的生态习性与环境 学时数:3 教学目标:了解观赏植物的生态习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观赏植物与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土壤及生物之间的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观赏植物与环境是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辩证统一体。任何观赏植 物都生存在地球上某一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观赏植物生存的环境。在生态环境中对观赏植物 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的,如光照、温度(热量)、空气、水分、土壤等是观赏植物生存不可 缺少的必要条件。各种植物在其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中,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形成了 对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和需求。正确了解、掌握观赏植物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是做好观赏植物配置、栽培与养护的基础。 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观赏 植物与光照;2.观赏植物与温度;3.观赏植物与水分;4.观赏植物与空气;5.观赏植物与土壤 6.观赏植物与生物。 第六章 观赏植物的配植与应用 学时数:4 教学目标:了解观赏植物配植与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各类观赏植物的配置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观赏植物配置,必须熟练掌握观赏植物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运用美 学原理,根据不同环境、功能、景观及经济等要求综合考虑。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观赏植物配置(配植)与应用,就是将观赏植物进行科学的、艺 术的组合,以满足园林和风景区各种功能和审美的要求,创造出优美、实用的园林空间环境, 充分发挥园林综合功能和生态效益,使人居自然环境得以美化、改善。 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观赏 植物配植的基本原则;2.乔灌木观赏植物的配植与应用;3.花卉的配植与应用;4.攀援植物 的配植与应用;5.草坪、地被植物的配植与应用。 第七章 木本观赏植物 学时数:6 教学目标:掌握常见木本观赏植物形态特征、分布、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常见木本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园林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熟练掌握常见的乔木类观赏植物、灌木类观赏植物、藤本类观赏植物、 竹类观赏植物、棕榈类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等
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养术类观赏植物;2.灌木类观赏植物:3.藤本类观赏植物;4.竹类观赏植物:5.棕榈类观赏植物。第八章草本观赏植物学时数:6教学目标:掌握常见草本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等。教学重点和难点:常见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园林应用。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熟练掌握常见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观赏植物等形态特征、分布、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等。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一、二年生花卉:2.宿根花卉:3.球根花卉:4.水生观赏植物;5.蕨类植物;6.仙人掌及多浆植物7.兰科花卉。五、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6学时)(一)实验课程简介观赏植物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系统研究观赏植物对环境的改善和防护功能,观赏植物的观赏功能,观赏植物的形态学基础知识和分类,观赏植物与环境,观赏植物的配置与应用的学科。实验教学是观赏植物学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验教学,掌握观赏植物的形态术语、识别特征,识别常见观赏植物、了解常见观赏植物的习性和功能、掌握观赏植物的配植和栽植,为旅游区规划、森林游憩及后续课程的学习等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实验教学自的和基本要求学习观赏植物的植物形态分类学基础知识和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方法;了解观赏植物的分布、生态习性和对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功能:掌握观赏植物的园林特性及在园林中的应用。能够识别150种以上旅游区、旅游景点常见的观赏植物;掌握60种以上常见观赏植物的识别要点、生态习性、观赏特性、栽培技术等: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正确鉴定观赏植物。(三)实验安全操作规范1、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应按分配好的小组座位就坐。2、学生实验应在任课教师和实验师的指导下进行。3、实验过程中,不准大声喧哗,严格遵守实验室秩序,树立安全意识,注意用电安全。4、实验操作完毕后,应及时切断电源,并将仪器设备整理好放入仪器柜中,由任课教师检查验收后方可下课离开。5、严禁在实验区烹饪、用餐,严禁使用实验室的器皿盛装食物,严禁将食物带入实验室,严禁将实验室的任何试剂、器血及设备带出实验室。6、最后离开实验室的人员应检查水阀、电闸、煤气阀等,关闭门、窗、水、电、气后才能离开实验室。7、任课教师下课后,应及时填写实验情况的历史记录。26
26 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乔木 类观赏植物;2.灌木类观赏植物;3.藤本类观赏植物;4.竹类观赏植物;5.棕榈类观赏植物。 第八章 草本观赏植物 学时数:6 教学目标:掌握常见草本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常见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观赏植物的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和园林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熟练掌握常见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观赏植物 等形态特征、分布、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等。 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一、 二年生花卉;2.宿根花卉;3.球根花卉;4.水生观赏植物;5.蕨类植物;6.仙人掌及多浆植物 7.兰科花卉。 五、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6 学时) (一)实验课程简介 观赏植物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系统研究观赏植物对环境的改善和防 护功能,观赏植物的观赏功能,观赏植物的形态学基础知识和分类,观赏植物与环境,观赏 植物的配置与应用的学科。实验教学是观赏植物学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验教学,掌 握观赏植物的形态术语、识别特征,识别常见观赏植物、了解常见观赏植物的习性和功能、 掌握观赏植物的配植和栽植,为旅游区规划、森林游憩及后续课程的学习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学习观赏植物的植物形态分类学基础知识和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方法;了解观赏植物的分 布、生态习性和对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功能;掌握观赏植物的园林特性及在园林中的应用。 能够识别 150 种以上旅游区、旅游景点常见的观赏植物;掌握 60 种以上常见观赏植物的识 别要点、生态习性、观赏特性、栽培技术等;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正确鉴定观赏植物。 (三)实验安全操作规范 1、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应按分配好的小组座位就坐。 2、学生实验应在任课教师和实验师的指导下进行。 3、实验过程中,不准大声喧哗,严格遵守实验室秩序,树立安全意识,注意用电安全。 4、实验操作完毕后,应及时切断电源,并将仪器设备整理好放入仪器柜中,由任课教 师检查验收后方可下课离开。 5、严禁在实验区烹饪、用餐,严禁使用实验室的器皿盛装食物,严禁将食物带入实验 室,严禁将实验室的任何试剂、器皿及设备带出实验室。 6、最后离开实验室的人员应检查水阀、电闸、煤气阀等,关闭门、窗、水、电、气后 才能离开实验室。 7、任课教师下课后,应及时填写实验情况的历史记录
8、室外实习过程中,带好耳机、手机、课本、笔记本等工具,认真听讲。上课过程中跟紧队伍,严禁私自离队。(四)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分配序号实验名称学时类型实验要求每组人数20204200301茎、叶基础性必做0204200301观赏植物的观赏特性2一花基础性必做02042003020204200302观赏植物的观赏特性-花序、果2基础性必做0204200303观赏植物的观赏特性0204200303实2综合性必做0204200304竹类、棕榈类观赏植物的识别与应0204200304用2必做0204200305乔木类观赏植物的识别与应用综合性02042003052综合性必做0204200306灌木类观赏植物的识别与应用02042003060204200307藤本类观赏植物的识别与应用2综合性必做020420030702042003082综合性必做0204200308草本花卉的识别与应用(五)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实验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方式进行。基础性实验在实验室或室外进行,观看蜡叶标本或活木标本,掌握观赏植物茎、叶、花、果实的形态特征和形态术语,为观赏植物的识别打下基础。综合性实验主要在校园和实验站进行,识别常见观赏植物、学习观赏植物的繁殖方法。观赏植物学实验根据观赏植物的物候期和讲课进度,以校园观赏植物为主,以河南常见观赏植物为主,掌握常见观赏植物的识别要点、分布、生物学特性及栽培、引种注意事项及园林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观赏植物学课程的学习和实验,不仅能够认识常见观赏植物,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观赏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较好的与当地的环境条件相适应,正确地应用观赏植物。(六)实验内容安排【实验一】观赏植物的观赏特性一一茎、叶1、实验学时:2学时。2、实验目的:了解观赏植物茎、叶的形态特征和观赏价值,掌握有关形态术语。3、实验内容:茎的性质、寿命(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茎的生长习性(类型):叶序、叶片的形状、叶尖、叶基、叶缘、叶裂、脉序、单叶和复叶等。4、实验要求:认真观察,细心记载,通过观察、分析与对比,掌握有关茎、叶的形态特征和形态术语。5、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叶形态术语所需实物标本、蜡叶标本、解剖镜、放大镜等(室27
27 8、室外实习过程中,带好耳机、手机、课本、笔记本等工具,认真听讲。上课过程中 跟紧队伍,严禁私自离队。 (四)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类型 实验要求 每组人数 0204200301 观赏植物的观赏特性——茎、叶 2 基础性 必做 0204200301 0204200302 观赏植物的观赏特性——花 2 基础性 必做 0204200302 0204200303 观赏植物的观赏特性——花序、果 实 2 基础性 必做 0204200303 0204200304 竹类、棕榈类观赏植物的识别与应 用 2 综合性 必做 0204200304 0204200305 乔木类观赏植物的识别与应用 2 综合性 必做 0204200305 0204200306 灌木类观赏植物的识别与应用 2 综合性 必做 0204200306 0204200307 藤本类观赏植物的识别与应用 2 综合性 必做 0204200307 0204200308 草本花卉的识别与应用 2 综合性 必做 0204200308 (五)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 实验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方式进行。基础性实验在实验室或室外进行,观看蜡叶标本 或活木标本,掌握观赏植物茎、叶、花、果实的形态特征和形态术语,为观赏植物的识别打 下基础。综合性实验主要在校园和实验站进行,识别常见观赏植物、学习观赏植物的繁殖方 法。 观赏植物学实验根据观赏植物的物候期和讲课进度,以校园观赏植物为主,以河南常见 观赏植物为主,掌握常见观赏植物的识别要点、分布、生物学特性及栽培、引种注意事项及 园林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观赏植物学课程的学习和实验,不仅能够认识常见观赏植物, 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观赏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较好的与当地的环境条件相适应,正 确地应用观赏植物。 (六)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 观赏植物的观赏特性——茎、叶 1、实验学时:2 学时。 2、实验目的:了解观赏植物茎、叶的形态特征和观赏价值,掌握有关形态术语。 3、实验内容:茎的性质、寿命(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茎的生长习性(类型);叶序、 叶片的形状、叶尖、叶基、叶缘、叶裂、脉序、单叶和复叶等。 4、实验要求:认真观察,细心记载,通过观察、分析与对比,掌握有关茎、叶的形态 特征和形态术语。 5、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叶形态术语所需实物标本、蜡叶标本、解剖镜、放大镜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