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内容。学时数:3第3章旅游管理专业引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使学生能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认真学习旅管专业开设的课程,掌握本专业的专业技能。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教学组织与实施:在提供PPT、视频等的讲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使学生明白旅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六、课程思政将学长学姐的就业情况视频播放,促进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有更全面的认识,旅游管理涉及领域,就业前景直观感受,使学生们加深了自已对旅游管理专业和部分课程理论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认真学习专业理论,提高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和提升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激发其职业自豪感、树立未来职业的自信心。七、使用教材1.选用教材:无2.参考书:旅游管理专业导论温兴琦,齐子鹏,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3.推荐网站:河南农业大学http://www.henau.edu.cn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八、教学条件课程“教与学”环节,需要通过微信、超星学习通线上平台发放自制课程视频及PPT。九、教学考核评价1.考试方法:闭卷考试:以A、B卷形式随机抽取。总成绩计算办法: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综合成绩30%,总分100分。过程性评价:主要参考学生平时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成绩进行多元考核评定。评价内容包括:平时出勤、作业、抢答问题踊跃度,学习态度等内容:注重围绕学生知识目标能力多角度评价,评价分值占据总成绩的30%。13
13 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内容。 第 3 章 旅游管理专业引论 学时数:3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使学生能够树立明 确的学习目标,认真学习旅管专业开设的课程,掌握本专业的专业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教学组织与实施:在提供 PPT、视频等的讲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参 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使学生明白旅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六、课程思政 将学长学姐的就业情况视频播放,促进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有更全面的认识,旅游管 理涉及领域,就业前景直观感受,使学生们加深了自己对旅游管理专业和部分课程理论的进 一步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认真学习专业理论,提高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和 提升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激发其职业自豪感、树立未来职业的自信心。 七、使用教材 1.选用教材:无 2.参考书: 旅游管理专业导论 温兴琦,齐子鹏,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年 3.推荐网站: 河南农业大学 http://www.henau.edu.cn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 八、教学条件 课程“教与学”环节,需要通过微信、超星学习通线上平台发放自制课程视频及 PPT。 九、教学考核评价 1.考试方法: 闭卷考试:以 A、B 卷形式随机抽取。 总成绩计算办法:期末考试成绩 70%;平时综合成绩 30%,总分 100 分。 过程性评价:主要参考学生平时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成绩进行多元考核评定。评价内容包括: 平时出勤、作业、抢答问题踊跃度,学习态度等内容;注重围绕学生知识目标能力多角度评 价,评价分值占据总成绩的 30%
旅游地理学(TourismGeography)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2042108课程总学时:48实验学时:16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属性:专业类开设学期:第3学期课程负责人:鲍春裕课程团队:授课语言:汉语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对先修的要求:掌握旅游学概论和管理学课程中基本的理论。对后续的支撑:旅游资源学、旅游规划学、景区设计等审核人:何静大纲制定(修订)日期:2023.06主撰人:鲍春裕一、课程的教学理念、性质、目标和任务《旅游地理学》是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及以后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一门重要课程。《旅游地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旅游地理地貌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旅游地理地貌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具备旅游规划能力打基础的。通过这门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旅游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中去,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起指导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以中国特定地域为研究对象的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明确发展旅游业与我国旅游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的关系以及中国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重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受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1)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史和发展趋势;(2)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及研究意义;(3)旅游需求预测;(4)旅游资源的开发14
14 旅游地理学 (Tourism Geography)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2042108 课程总学时:48 实验学时:16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负责人:鲍春裕 课程属性:专业类 课程团队: 开设学期:第 3 学期 授课语言:汉语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对先修的要求:掌握旅游学概论和管理学课程中基本的理论。 对后续的支撑:旅游资源学、旅游规划学、景区设计等 主撰人:鲍春裕 审核人:何静 大纲制定(修订)日期:2023.06 一、课程的教学理念、性质、目标和任务 《旅游地理学》是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及以后 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一门重要课程。《旅游地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 旅游地理地貌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旅游地理地貌学不仅同地理学 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 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具备旅游规划能力打基础的。通 过这门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旅游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中 去,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起指导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 以中国特定地域为研究对象的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明确发展旅游业与我国旅游 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的关系以及中国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重 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受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 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1)旅游地理学的发 展史和发展趋势;(2)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及研究意义;(3)旅游需求预测;(4)旅游资源的开发
与评价;(5)旅游环境容量;(6)旅游交通:(7)旅游区划;(8)旅游规划等。2、实验技能方面:任课教师应积极参加科研和生产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实践经验,能够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实践操作进行指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旅游地理学基本知识,为旅游景区的开发规划打下基础。三、课程的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说明《旅游地理学》课程“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指导实操为导向”的思路设计,构建以学、研、动手结合为目标,形成理论学习、课外拓展、理论提升的课程体系。将课程划分为“三个一”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的唯一基础性目标:以作业作为课外拓展的统一性要求:以回归理论提升为一体性的教学模式。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序号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毕业要求的重要一部分。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获得景区规划工作中的基本11能力。2目标2:使学生具备景区规划方案制定的能力。2m目标3: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景区规划的地形分析与资源分析利用的能力。四、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2)第一章绪论学时数:2教学目标:了解、掌握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具体化和模型化。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掌握)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了解、掌握)教学组织与实施:本章主要采用课堂理论讲述:课堂案例分析的形式。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学时数:2教学目标:了解国内外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理解地理学科的发展,掌握发展趋势。教学重点和难点: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我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国际上的15
15 与评价;(5)旅游环境容量;(6)旅游交通;(7)旅游区划;(8)旅游规划等。 2、实验技能方面:任课教师应积极参加科研和生产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实践经验,能 够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实践操作进行指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旅游地理学基本知 识,为旅游景区的开发规划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说明 《旅游地理学》课程 “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指导实操为导向”的思路设计,构建以 学、研、动手结合为目标,形成理论学习、课外拓展、理论提升的课程体系。将课程划分为 “三个一”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的唯一基础性目标;以作业作为课外拓展的统一性要求; 以回归理论提升为一体性的教学模式。 2.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序号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 课程目标是毕业要求的重要一部分。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获得景区规划工作中的基本 能力。 1 2 目标 2:使学生具备景区规划方案制定的能力。 2 3 目标 3: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景区规划的地形分析与资源分析利用的能力。 3 四、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2) 第一章绪论学时数:2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具体化和模型化。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掌握) 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了解、掌握) 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理论讲述;课堂案例分析的形式。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学时数:2 教学目标:了解国内外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理解地理学科的发展,掌握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我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国际上的
差距和模型的建立。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了解)第二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了解)第三节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理解)第四节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掌握)教学组织与实施:本章主要采用课堂理论讲述;课堂案例分析的形式。第三章旅游者行为学时数:4教学目标:了解旅游者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旅游者的动机及行为层次,掌握旅游者的决策行为、空间行为和实践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次、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在具体区域旅游开发中的运用。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旅游者(了解)第二节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理解、掌握、熟练掌握)第三节旅游者的决策行为(理解、掌握)第四节旅游者的空间行为(理解、掌握、熟练掌握)第五节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理解、掌握)教学组织与实施:本章主要采用课堂理论讲述:课堂案例分析:课下作业拓展,教师点评的形式第四章旅游需求学时数:2教学目标:了解影响旅游需求的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以及中间要素,掌握需求的时空分布规律,熟练掌握预测模型。教学重点和难点: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的特点及分布的空间规律。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的建立,特别是模型指标的选择、调查和研究。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了解、理解)第二节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理解、掌握)第三节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理解、掌握、熟练掌握)16
16 差距和模型的建立。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了解) 第二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趋势(了解) 第三节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理解) 第四节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掌握) 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理论讲述;课堂案例分析的形式。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学时数:4 教学目标:了解旅游者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旅游者的动机及行为层次,掌握旅游者的决策行 为、空间行为和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次、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在具体区域旅游开发中的运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旅游者(了解) 第二节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理解、掌握、熟练掌握) 第三节旅游者的决策行为(理解、掌握) 第四节旅游者的空间行为(理解、掌握、熟练掌握) 第五节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理解、掌握) 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理论讲述;课堂案例分析;课下作业拓展,教师点评的形式。 第四章旅游需求学时数:2 教学目标:了解影响旅游需求的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以及中间要素,掌握需求的时空分布规 律,熟练掌握预测模型。 教学重点和难点: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的特点及分布的空间规 律。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的建立,特别是模型指标的选择、调查和研究。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了解、理解) 第二节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理解、掌握) 第三节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理解、掌握、熟练掌握)
教学组织与实施:本章主要采用课堂理论讲述:课堂案例分析:课下作业拓展,教师点评的形式。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学时数:4教学目标: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理论基础,掌握分类方法,了解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熟练掌握旅游资源的评价。教学重点和难点: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评价。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了解、理解)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分类(理解、掌握)第三节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了解)第四节旅游资源的评价(理解、掌握、熟练掌握)教学组织与实施:本章主要采用课堂理论讲述;课堂案例分析:课下分组讨论;课上学生分组代表进行全班分享,教师点评的形式。第六章旅游环境容量学时数:4教学目标:了解并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熟练掌握环境容量的侧脸方法,掌握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理解、掌握)第二节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理解、掌握、熟练掌握)第三节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理解、掌握)教学组织与实施:本章主要采用课堂理论讲述;课堂案例分析;课下分组讨论;课上学生分组代表进行全班分享,教师点评的形式。第七章旅游交通学时数:2教学目标:了解旅游交通的概念,理解旅游交通重要类型及意义,掌握索道建设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索道建设的合理性,索道建设问题。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17
17 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理论讲述;课堂案例分析;课下作业拓展,教师点评的形式。 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学时数:4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理论基础,掌握分类方法,了解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熟 练掌握旅游资源的评价。 教学重点和难点: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评价。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了解、理解)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分类(理解、掌握) 第三节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了解) 第四节旅游资源的评价(理解、掌握、熟练掌握) 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理论讲述;课堂案例分析;课下分组讨论;课上学生分组代表进行全 班分享,教师点评的形式。 第六章旅游环境容量学时数:4 教学目标:了解并理解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熟练掌握环境容量的侧脸方法,掌握旅游环境 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 管理中的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理解、掌握) 第二节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理解、掌握、熟练掌握) 第三节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理解、掌握) 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理论讲述;课堂案例分析;课下分组讨论;课上学生分组代表进行全 班分享,教师点评的形式。 第七章旅游交通学时数:2 教学目标:了解旅游交通的概念,理解旅游交通重要类型及意义,掌握索道建设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索道建设的合理性,索道建设问题。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