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红色六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分宜中学、南城一中、瑞金一中、莲花中学、任弼时中学、遂川中学) 第I卷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应允(ying)横槊赋诗(shuo)吐哺(b)衡阳之浦(pi) B、栏楯(shin)寡廉鲜耻(xian)潜力(qian)天梯石栈(zhan) C、散漫(sdn)酩酊大醉(ming)攒射(cuan)遥岑远目(cen) D、稽首(qi)磨牙吮血(yi 瞋视(chen)厚古薄今(b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博弈 敲诈 浑名 引以为戒 B、神州 真缔 冢 涸辙之鲋 C、装钉 香醇 蛰伏 繁芜丛杂 D、贸然 坍缩 磋商 殒身不恤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 一两年了。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 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 ②为了在“百家讲坛”讲好汉武帝,王立群教授 了大量的文献资 料,并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③但他人谁会想到他为了争一点无聊的名声,竟肯如此 无 所不至呢。 A、不止 批阅 尔虞我诈 B、不 只 批阅 钩心斗角 C、不止 披阅 钩心斗角 披阅 尔虞我诈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她整日紧闭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道伤痕,默默地跑街、 扫地、洗菜、淘米。 B、“福娃妮妮”的造型创意来源于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燕”还代表燕京,(古 代北京的称谓)妮妮在体操比赛中登场,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绿色的一环。 C、初阳斑斓而温暖,采桑女起落的素手,正合着禅僧说的“体露金风”,提篮 篓的年轻身影缓缓移动,在时代的风景里冥冥地消磨思绪和青春。 D、名人利用群众对自己的信任,为厂家做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是“忽悠”民 众还是“谋财害命”,与雇凶杀人有何不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5月1日开始,醉酒驾车者将面临刑事处罚,其醉驾行为将被记入档案。 特别是一些公职人员,一旦受到刑事处罚,也就意味着将失去公职。 B、本市某医院于去年率先推出“病人选护士”后,又在今年四月推出“病人选 医生”,此举深得病人欢迎。 C、举办省级示范普通高中田径运动会是展现本市教育的重要窗口,也是展示本 市体育教育成果的良好机会,希望广大参赛学子积极发扬拼搏精神 D、爆料人声称,他质疑这起涉及自己的民事案件的判决,于是开始收集赵明华 涉嫌违纪的证据,从那时至今,他用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江西省红色六校 2014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分宜中学、南城一中、瑞金一中、莲花中学、任弼时中学、遂川中学) 第 I 卷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应允(yìng) 横槊赋诗(shuò) 吐哺(bǔ) 衡阳之浦(pǔ) B、栏楯(shǔn) 寡廉鲜耻 (xiǎn) 潜力(qián) 天梯石栈(zhàn) C、散漫(sàn) 酩酊大醉(mǐng) 攒射(cuán) 遥岑远目(cén) D、稽首(qǐ) 磨牙吮血(yǔn) 瞋视(chēn) 厚古薄今(b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博弈 敲诈 浑名 引以为戒 B、神州 真缔 青冢 涸辙之鲋 C、装钉 香醇 蛰伏 繁芜丛杂 D、贸然 坍缩 磋商 殒身不恤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要给阿 Q 做正传,已经 一两年了。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 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 ②为了在“百家讲坛”讲好汉武帝,王立群教授 了大量的文献资 料,并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③但他人谁会想到他为了争一点无聊的名声,竟肯如此 ,无 所不至呢。 A、不止 批阅 尔虞我诈 B、不 只 批阅 钩心斗角 C、不止 披阅 钩心斗角 D、不 只 披阅 尔虞我诈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她整日紧闭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道伤痕,默默地跑街、 扫地、洗菜、淘米。 B、“福娃妮妮”的造型创意来源于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燕”还代表燕京,(古 代北京的称谓)妮妮在体操比赛中登场,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绿色的一环。 C、初阳斑斓而温暖,采桑女起落的素手,正合着禅僧说的“体露金风”,提篮 篓的年轻身影缓缓移动,在时代的风景里冥冥地消磨思绪和青春。 D、名人利用群众对自己的信任,为厂家做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是“忽悠”民 众还是“谋财害命”,与雇凶杀人有何不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 5 月 1 日开始,醉酒驾车者将面临刑事处罚,其醉驾行为将被记入档案。 特别是一些公职人员,一旦受到刑事处罚,也就意味着将失去公职。 B、本市某医院于去年率先推出“病人选护士”后,又在今年四月推出“病人选 医生”,此举深得病人欢迎。 C、举办省级示范普通高中田径运动会是展现本市教育的重要窗口,也是展示本 市体育教育成果的良好机会,希望广大参赛学子积极发扬拼搏精神。 D、爆料人声称,他质疑这起涉及自己的民事案件的判决,于是开始收集赵明华 涉嫌违纪的证据,从那时至今,他用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的毒药,病才 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左右掩面失色 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关 公大笑而起,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 《三国演义》) B、大卫是个遗腹子,经常受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只有佩葛蒂在夜半时分 偷偷前来送吃的,并安慰他,说他是她心目中最乖的宝贝,永远爱他。大卫说, 从那时起,他对她产生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深情。(《大卫·科波菲尔》) C、觉新深爱着表妹梅,但父亲却以抓阄的方式为他选定李家小姐瑞珏,他像 个傀儡似的,又像一个宝贝被人珍爱着,订婚,结婚。觉慧则不同,在觉民鼓动 下抗婚。(《家》) D、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 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红楼梦》)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人的活动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的活动,其生命活动和生活需要的全部物质都依赖于 自然界。地球生物圈是人类的诞生之地和生存环境,汤因比将其比喻为人类的母 亲。人类也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物种一样,其生存环境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 联系,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因此构成了人对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 这种对象化的活动方式就是生产活动。而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的安排, 逐渐形成了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岁时节令习俗 那达慕是否可以称为节日,学术界似乎还有争论。与农耕民族的节日相比较,草 原民族的节日似乎不是固定到“日”,草原那达慕的节日的文化场域也比较宽 泛。据调査,自1963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10次 大都出于庆贺牲畜増加头数。牧人说,哪年雨水好,就举行那达慕。还有一种说 法:举行了那达慕,雨水就更好。而雨水好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所以传统那达 慕的节期是相对固定的,一般在农历6—7月。民俗,它与人们的出生地、族属、 国籍、性别等与生俱来之物相关,那达慕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感的产物,又 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 这个节日的产生与蒙古族古代的历法有关。蒙古族世世代代从事的随水草而迁徒 的游牧活动需要掌握天文历法知识。在对天象的观察中,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历法 由于草场是牧业的生命线,他们以草木计年。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云:“但见 青草则为一年。”宋孟珙《蒙鞑备录》云:“其俗每青草为一岁,有人问其岁, 则曰几草矣。”牧草的荣枯标识着牧业生产的一个周期,因此“草”具有年的意 义。注意这里的草不仅含有自然意义,而且含有人文意义。对于时间,正如法国 哲学家所说,我们不可以深入理解,只可直觉与体验。牧人对时间的体验与农民 不同,他们观察天体的变化是以草为参照物的。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从事不同的 生计方式对时间的体验有所不同。什么叫节日?节日是人们在生产中与生活中对 时间感受和对时间进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记,在每年特定的节期、特定的文化空 间人类表演庆典的整体形态。草原那达慕的时间选择在夏末秋初,这个节庆的时 间有相对的固定性:“时间标志法取决于不同工作条件及其与自然节奏的关 系”。在夏末秋初这个一年里的特定时间,草原上举行那达慕,体现的就是人与 自然和谐的精神 与农耕文化的节日的文化空间不同,那达慕的文化空间是广袤的草原。文化空间 从其自然属性而言,必须是一个文化场所,即具有一定的物理空间和场所,必须
A、关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的毒药,病才 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左右掩面失色。 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关 公大笑而起,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三国演义》) B、大卫是个遗腹子,经常受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只有佩葛蒂在夜半时分, 偷偷前来送吃的,并安慰他,说他是她心目中最乖的宝贝,永远爱他。大卫说, 从那时起,他对她产生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深情。(《大卫•科波菲尔》) C、觉新深爱着表妹梅,但父亲却以抓阄的方式为他选定李家小姐瑞珏,他像一 个傀儡似的,又像一个宝贝被人珍爱着,订婚,结婚。觉慧则不同,在觉民鼓动 下抗婚。(《家》) D、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 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红楼梦》)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人的活动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的活动,其生命活动和生活需要的全部物质都依赖于 自然界。地球生物圈是人类的诞生之地和生存环境,汤因比将其比喻为人类的母 亲。人类也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物种一样,其生存环境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 联系,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因此构成了人对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 这种对象化的活动方式就是生产活动。而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的安排, 逐渐形成了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岁时节令习俗。 那达慕是否可以称为节日,学术界似乎还有争论。与农耕民族的节日相比较,草 原民族的节日似乎不是固定到“日”,草原那达慕的节日的文化场域也比较宽 泛。据调查,自 1963 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 10 次, 大都出于庆贺牲畜增加头数。牧人说,哪年雨水好,就举行那达慕。还有一种说 法:举行了那达慕,雨水就更好。而雨水好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所以传统那达 慕的节期是相对固定的,一般在农历 6—7 月。民俗,它与人们的出生地、族属、 国籍、性别等与生俱来之物相关,那达慕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感的产物,又 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 这个节日的产生与蒙古族古代的历法有关。蒙古族世世代代从事的随水草而迁徒 的游牧活动需要掌握天文历法知识。在对天象的观察中,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历法。 由于草场是牧业的生命线,他们以草木计年。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云:“但见 青草则为一年。”宋孟珙《蒙鞑备录》云:“其俗每青草为一岁,有人问其岁, 则曰几草矣。”牧草的荣枯标识着牧业生产的一个周期,因此“草”具有年的意 义。注意这里的草不仅含有自然意义,而且含有人文意义。对于时间,正如法国 哲学家所说,我们不可以深入理解,只可直觉与体验。牧人对时间的体验与农民 不同,他们观察天体的变化是以草为参照物的。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从事不同的 生计方式对时间的体验有所不同。什么叫节日?节日是人们在生产中与生活中对 时间感受和对时间进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记,在每年特定的节期、特定的文化空 间人类表演庆典的整体形态。草原那达慕的时间选择在夏末秋初,这个节庆的时 间有相对的固定性:“时间标志法取决于不同工作条件及其与自然节奏的关 系”。在夏末秋初这个一年里的特定时间,草原上举行那达慕,体现的就是人与 自然和谐的精神。 与农耕文化的节日的文化空间不同,那达慕的文化空间是广袤的草原。文化空间 从其自然属性而言,必须是一个文化场所,即具有一定的物理空间和场所,必须
具有周而复始的循环性;从其文化属性看,则应该具有岁时性、周期性、季节性、 神圣性、娱乐性等等。 草原是牧民的生活之源。在草原上,游牧民所从事的劳动、迁徙,与五畜、与自 然界的草场和气候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是文化的人,人与自然的 关系是通过文化的中介表达的,牧业的生活方式是在草原生态中生存的牧人的 种特殊的文化表达。“对于人类学家而言,每一个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独一无 二的,只有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才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那达慕的 文化空间是广袤的草原,因为经过牧民的劳动,把自然界的草原变为文化的草原 草原是牧民的家园,同时也是牧民节日的文化空间 (选自邢莉《在第 六届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论坛上的发言》) 7、下列关于前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像那达慕这样的岁时节令习俗是蒙古族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结果, 也是其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安排的结果 B、那达慕,作为草原民族的节日,它不像农耕民族的民俗节日那样具体到某 天,它的节日的文化场域相对比较宽泛。 C、牧人说,哪年雨水好,就举行那达慕。还有一种说法:举行了那达慕,雨水就 更好。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一般在农历6—7月。这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 感的产物,又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 D、自1963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10次,大都出于 庆贺牲畜增加头数,据此可见,那达慕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人对自然界形成对象性关系,因而人类生存环境必须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 关的联系,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 B、彭大雅《黑鞑事略》说“但见青草则为一年”,孟珙《蒙鞑备录》说“其俗 每青草为一岁”,从宋朝的这记载中可见蒙古族当时是以草木计年。 C、节日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时间感受并进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记,它具有 三大元素,即特定的节期、特定的文化空间和呈现表演庆典的整体形态。 D、草原民族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从而把自然界 的草原变为文化的草原,广袤无垠的草原就成了那达慕的文化空间。 9、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古族世世代代从事的随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活动需要掌握天文历法知识,而 他们创造的天文历法知识自然要服从并服务于他们的生产生活 B、从已经举行过的大型那达慕看来,它们大多出于庆贺牧业丰收,而牧业丰收 的前提就是雨水好,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相对固定。 C、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决定着不同的时间感受,所以牧人对时间的体 验与农民不同,因为他们观察天体的变化以草为参照。 D、对于人类学家,每一个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从该民族的 眼光去了解,我们就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 唐论 曾巩
具有周而复始的循环性;从其文化属性看,则应该具有岁时性、周期性、季节性、 神圣性、娱乐性等等。 草原是牧民的生活之源。在草原上,游牧民所从事的劳动、迁徙,与五畜、与自 然界的草场和气候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是文化的人,人与自然的 关系是通过文化的中介表达的,牧业的生活方式是在草原生态中生存的牧人的一 种特殊的文化表达。“对于人类学家而言,每一个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独一无 二的,只有从该民族的眼光去了解,我们才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那达慕的 文化空间是广袤的草原,因为经过牧民的劳动,把自然界的草原变为文化的草原。 草原是牧民的家园,同时也是牧民节日的文化空间。 (选自邢莉《在第 六届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论坛上的发言》) 7、下列关于前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像那达慕这样的岁时节令习俗是蒙古族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结果, 也是其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安排的结果。 B、那达慕,作为草原民族的节日,它不像农耕民族的民俗节日那样具体到某一 天,它的节日的文化场域相对比较宽泛。 C、牧人说,哪年雨水好,就举行那达慕。还有一种说法:举行了那达慕,雨水就 更好。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一般在农历 6—7 月。这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 感的产物,又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 D、自 1963 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 10 次,大都出于 庆贺牲畜增加头数,据此可见,那达慕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对自然界形成对象性关系,因而人类生存环境必须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 关的联系,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 B、彭大雅《黑鞑事略》说“但见青草则为一年”,孟珙《蒙鞑备录》说“其俗 每青草为一岁”,从宋朝的这记载中可见蒙古族当时是以草木计年。 C、节日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时间感受并进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记,它具有 三大元素,即特定的节期、特定的文化空间和呈现表演庆典的整体形态。 D、草原民族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从而把自然界 的草原变为文化的草原,广袤无垠的草原就成了那达慕的文化空间。 9、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古族世世代代从事的随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活动需要掌握天文历法知识,而 他们创造的天文历法知识自然要服从并服务于他们的生产生活。 B、从已经举行过的大型那达慕看来,它们大多出于庆贺牧业丰收,而牧业丰收 的前提就是雨水好,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相对固定。 C、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决定着不同的时间感受,所以牧人对时间的体 验与农民不同,因为他们观察天体的变化以草为参照。 D、对于人类学家,每一个民族的概念性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从该民族的 眼光去了解,我们就能掌握文化真正的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9 分) 唐论 曾巩
成、康①殁而民生不见先干之治,日入于乱,以至于秦,尽除前圣数 载之法。天下既攻秦而亡之,以归于汉。汉之为汉,更二十四君,东西再有天 垂四百年。然大抵多用秦法,其改更秦事,亦多附己意,非放先王之法,而有天 下之志也。有天下之志者,文帝而已。然而天下之材不足,故仁闻虽美矣,而当 世之法度,亦不能放于三代。汉之亡,而强者遂分天下之地。晋与隋虽能合天下 于一,然而合之未久而已亡,其为不足议也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太宗之为君也,诎己 从谏,仁心爱人,可谓有天下之志。以租庸②任民,以府卫任兵,以职事任官, 以材能任职,以兴义任俗,以尊本任众。赋役有定制,兵农有定业,官无虚名, 职无废事,人习于善行,离于末作。使之操于上者,要而不烦:取于下者,寡而 易供。民有农之实,而兵之备存;有兵之名,而农之利在。事之分有归,而禄之 出不浮;材之品不遗,而治之体相承。其廉耻日以笃,其田野日以辟。以其法修 则安且治,废则危且乱,可谓有天下之材。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 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夫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 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不得与先王并者,法度之行,拟之先王未备也;礼乐之具, 田畴之制,庠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克,天下 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万里,古所未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 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太宗之为政于天下,得失如此。 由唐、虞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汤之治;由汤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文、武之治:由 文、武之治,千有余年而始有太宗之为君。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 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是则人生于文、武之 前者,率五百余年而遇治世;生于文、武之后者,千有余年而未遇极治之时也。 非独民之生于是时者之不幸也。士之生于文、武之后,千有余年,虽孔子之圣、 孟轲之贤而不遇。虽太宗之为君,而未可以必得志于其时也。是亦士之生于时者 之不幸也。故述其是非得失之迹,非独为人君者可以考焉,士之有志于道,而欲 仕于上者,可以鉴矣 【注】①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统治之时被后人认为周之盛世。②租庸: 即租庸调,唐代赋役制度。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放先王之法 放:仿效,效 B、拟之先王未备也 拟:比较 C、人人自厚,几致刑措 措:废置,搁置 D、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 治:管理,统治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既攻秦而亡之 控蛮荆而引瓯越 B、以其法修则安且治 若属皆且为所虏 C、士之生于文、武之后 为降虏于蛮夷 D、又有治天下之效 悟已往之不谏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 可谓有治天下之效。 B、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 可谓有治天下之效
成、康①殁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日入于乱,以至于秦,尽除前圣数千 载之法。天下既攻秦而亡之,以归于汉。汉之为汉,更二十四君,东西再有天下, 垂四百年。然大抵多用秦法,其改更秦事,亦多附己意,非放先王之法,而有天 下之志也。有天下之志者,文帝而已。然而天下之材不足,故仁闻虽美矣,而当 世之法度,亦不能放于三代。汉之亡,而强者遂分天下之地。晋与隋虽能合天下 于一,然而合之未久而已亡,其为不足议也。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太宗之为君也,诎己 从谏,仁心爱人,可谓有天下之志。以租庸②任民,以府卫任兵,以职事任官, 以材能任职,以兴义任俗,以尊本任众。赋役有定制,兵农有定业,官无虚名, 职无废事,人习于善行,离于末作。使之操于上者,要而不烦;取于下者,寡而 易供。民有农之实,而兵之备存;有兵之名,而农之利在。事之分有归,而禄之 出不浮;材之品不遗,而治之体相承。其廉耻日以笃,其田野日以辟。以其法修 则安且治,废则危且乱,可谓有天下之材。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 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夫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 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不得与先王并者,法度之行,拟之先王未备也;礼乐之具, 田畴之制,庠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克,天下 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万里,古所未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 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太宗之为政于天下,得失如此。 由唐、虞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汤之治;由汤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文、武之治;由 文、武之治,千有余年而始有太宗之为君。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 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是则人生于文、武之 前者,率五百余年而遇治世;生于文、武之后者,千有余年而未遇极治之时也。 非独民之生于是时者之不幸也。士之生于文、武之后,千有余年,虽孔子之圣、 孟轲之贤而不遇。虽太宗之为君,而未可以必得志于其时也。是亦士之生于时者 之不幸也。故述其是非得失之迹,非独为人君者可以考焉,士之有志于道,而欲 仕于上者,可以鉴矣。 【注】①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统治之时被后人认为周之盛世。②租庸: 即租庸调,唐代赋役制度。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放先王之法 放:仿效,效 法 B、拟之先王未备也 拟:比较 C、人人自厚,几致刑措 措:废置,搁置 D、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 治:管理,统治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既攻秦而亡之 控蛮荆而引瓯越 B、以其法修则安且治 若属皆且为所虏 C、士之生于文、武之后 为降虏于蛮夷 D、又有治天下之效 悟已往之不谏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 可谓有治天下之效。 B、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 可谓有治天下之效
C、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 可谓有治天下之效 D、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 可谓有治天下之效 第Ⅱ卷(114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5分)成、康殁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日入于乱,以至于秦,尽除前圣 数千载之法。 译文 (2)(4分)汉之为汉,更二十四君,东西再有天下,垂四百年。 译文 (3)(3分)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南柯子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无实意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分) (2)试分析“十里青山远,潮平带路沙”的写景角度。(4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子曰:“不愤不 启 ,则不复 《论语》)
C、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 可谓有治天下之效。 D、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 可谓有治天下之效。 第Ⅱ卷(114 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四、(28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5 分)成、康殁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日入于乱,以至于秦,尽除前圣 数千载之法。 译文: (2)(4 分)汉之为汉,更二十四君,东西再有天下,垂四百年。 译文: (3)(3 分)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南柯子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无实意。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 分) (2)试分析“十里青山远,潮平带路沙”的写景角度。(4 分) 15、古诗文填空。(5 题限选 4 题)(8 分) (1)子曰:“不愤不 启, 。 ,则不复 也。”(《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