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红色七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科试题 (分宜中学、会昌中学、莲花一中、南城一中、任弼时中学、瑞金一中、遂川中学) 命题人:瑞金一中会昌中学南城一中 第丨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上人们在谈起叙事作品时,首先想到就是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产生这种看法的原 因是对于故事内容所具有的意义的重视。在原始文化中的故事,无论是神话、史诗还是英 雄传奇,都被视为真实地存在过的事实;讲述它们的意义在于使一个部落、一个民族对自 己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存在找到依据,通过故事把这个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一代 代传输下去。这种语境中的故事所具有的基本意义就是故事内容所显示或启示的历史和道 德意义,因此故事内容本身当然成为人们最重视的东西。后来的叙事活动中,有很多仍然 是为了通过故事的内容来表达某种哲理、道德观念或记叙事实,如哲理性的寓言故事、历 史传记类的历史叙事等等,对于这类故事而言,内容同样是最重要的。 然而叙事文学的发展使得把故事内容看做叙事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重要的成分,这 种观念越来越显得不够全面了。事实上,很多文学作品从讲述的事件或历史事实本身来说 往往是早已有的老故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拜伦的《唐·璜》王实甫的《西厢记》 等等,至于《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历史故事,更不知是经过多少人、多少种不同 的讲述方式而逐渐发展成熟的。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庄岳委谈》中谈到《水浒传》的艺术 魅力时指出:“其排比一百八人,分量重轻,纤毫不爽,而中间抑扬映带,回护咏叹之功, 真有超出语言之外者。”他还谈到当时出版的一些拙劣的删节本的问题:“余二十年前,所 见《水浒传》本,尚极足寻味,十数載来,为闵中坊贾刊落,止录事实,中间游词余韵 神情寄寓处,一杬删之。复数十年,无原本印证,此书将永废矣。 在这段话中胡应麟很明确地指出,《水浒传》的艺术价值就在那些“游词余韵,神情寄 寓处”,也就是叙述语言所表现出的艺术性,如果抛弃这些东西而“止录事实”,就完全失 去了这部作品的价值。由此可见,在叙事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常常突出地表现为叙事语言 的发展,而在很多情况下,正是叙事语言的发展成为叙事艺术发展的主要方面。 除了故事内容和叙述语言外,叙事中还有第三个因素,就是叙述动作,包括叙述者的 情态、声音以及与叙述接受者之间的关系等。比如明代拟话本小说《拍棠惊奇》中有一个 故事“姚淌珠遊羞惹羞,郑月城将错就错”,讲到姚滴殊因受不了公婆的气,负气出走的情 节时说: 侵晨未及梳洗,将一个罗帕兜头扎了,一口气跑到渡口来。说话的若是同时生,并年 长,晓得他这去不尴尬,拦腰抱住,擗胸扯回,也不见得后边若干事件来。 这段叙述很明显地凸现出一个与故事内容毫无关系的叙述者即“说话的”的存在。由 于这个从旁插入的叙述者声音的出现,使得故事的叙述发生了变化:除了故事的内容和讲 述故事的语言之外,叙述者自己的情态也彩响了叙事的效果。叙述者是显现在台前还是隐 藏在暮后,这样一些不同的叙述动作会造成不同的叙事效果:有“说话的”在场的叙事显
江西省红色七校 2017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科试题 (分宜中学、会昌中学、莲花一中、南城一中、任弼时中学、瑞金一中、遂川中学) 命题人:瑞金一中 会昌中学 南城一中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传统上人们在谈起叙事作品时,首先想到就是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产生这种看法的原 因是对于故事内容所具有的意义的重视。在原始文化中的故事,无论是神话、史诗还是英 雄传奇,都被视为真实地存在过的事实;讲述它们的意义在于使一个部落、一个民族对自 己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存在找到依据,通过故事把这个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一代 代传输下去。这种语境中的故事所具有的基本意义就是故事内容所显示或启示的历史和道 德意义,因此故事内容本身当然成为人们最重视的东西。后来的叙事活动中,有很多仍然 是为了通过故事的内容来表达某种哲理、道德观念或记叙事实,如哲理性的寓言故事、历 史传记类的历史叙事等等,对于这类故事而言,内容同样是最重要的。 然而叙事文学的发展使得把故事内容看做叙事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重要的成分,这 种观念越来越显得不够全面了。事实上,很多文学作品从讲述的事件或历史事实本身来说 往往是早已有的老故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拜伦的《唐•璜》、王实甫的《西厢记》 等等,至于《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历史故事,更不知是经过多少人、多少种不同 的讲述方式而逐渐发展成熟的。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庄岳委谈》中谈到《水浒传》的艺术 魅力时指出:“其排比一百八人,分量重轻,纤毫不爽,而中间抑扬映带,回护咏叹之功, 真有超出语言之外者。”他还谈到当时出版的一些拙劣的删节本的问题:“余二十年前,所 见《水浒传》本,尚极足寻味,十数载来,为闽中坊贾刊落,止录事实,中间游词余韵, 神情寄寓处,一概删之。复数十年,无原本印证,此书将永废矣。” 在这段话中胡应麟很明确地指出,《水浒传》的艺术价值就在那些“游词余韵,神情寄 寓处”,也就是叙述语言所表现出的艺术性,如果抛弃这些东西而“止录事实”,就完全失 去了这部作品的价值。由此可见,在叙事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常常突出地表现为叙事语言 的发展,而在很多情况下,正是叙事语言的发展成为叙事艺术发展的主要方面。 除了故事内容和叙述语言外,叙事中还有第三个因素,就是叙述动作,包括叙述者的 情态、声音以及与叙述接受者之间的关系等。比如明代拟话本小说《拍案惊奇》中有一个 故事“姚滴珠避羞惹羞,郑月娥将错就错”,讲到姚滴珠因受不了公婆的气,负气出走的情 节时说: 侵晨未及梳洗,将一个罗帕兜头扎了,一口气跑到渡口来。说话的若是同时生,并年 长,晓得他这去不尴尬,拦腰抱住,擗胸扯回,也不见得后边若干事件来。 这段叙述很明显地凸现出一个与故事内容毫无关系的叙述者即“说话的”的存在。由 于这个从旁插入的叙述者声音的出现,使得故事的叙述发生了变化:除了故事的内容和讲 述故事的语言之外,叙述者自己的情态也影响了叙事的效果。叙述者是显现在台前还是隐 藏在幕后,这样一些不同的叙述动作会造成不同的叙事效果:有“说话的”在场的叙事显
然使得故事内容与接受者之间拉开了距离,而叙述者隐藏在幕后的故事则可能造成读者与 故事中情境认同的幻觉效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有意识地把叙述者的叙述动作突出出来的做法在传统的叙事中已 经存在。但对这方面问题的研究总的说来过去较少,只是在现代叙事学中才逐渐地受到关 注。在目前的叙事学研究中,叙述动作的研究与故事、叙述语言的研究同样具有了重要的 意义。 (摘自童庆炳等编摸的《文学概论》,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上人们在谈起叙事作品时,首先想到的是作品中叙述内容是否具有一定的意义, 然后才会去品读叙述的故事 B.传统上人们阅读神话、史诗或英雄传奇时,会首先谈及作品讲述的在原始文化中的 故事内容,是因为人们重视它所显示或启示的历史和道德意义。 C.传统上人们阅读哲理性的寓言故事、历史传记类的历史叙事时,同样会想到作品讲 述的在原始文化中的故事内容,是因为读者重视它表达的某种哲理、道德观念或记述事实 D.作者认为把故事内容看做叙事作品中最重要的甚至唯一重要的成分的认识越来越显 得不合时宜,是叙事文学的发展所致 2.下列解说不能证明“叙事作品是经过不同时代、作者和讲述方式而还渐发展成熟”的观 点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借中世纪丹麦英雄史诗中记录的一些民间传说和歌谣来 反映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黑暗的封 建现实之间的矛盾。 B.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表松之注的史 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C.《西厢记》原型来自唐代元稹的《鸴莺传》,金代董解元把崔驾莺和张生的故事写成 《西厢记诸宫调》,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改为杂剧,即《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思想、主题更深刻鲜明。 D.《水浒传》产生于明代,由创作者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 起义为主要题材,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2段引用明代学者胡应麟对《水浒传》的评价,意在表明它的艺术价值在于 叙述语言表现出的艺术性。 B.显现在作品中的叙述者的叙述会使得故事内容与接受者之间拉开距离,而隐藏在幕 后的叙述者的叙述则可能造成读者与故事中情境认同的幻觉效果 C.叙述者的叙述动作的运用在传统的叙事中已经存在。但对这方面问题的研究总的说 来过去较少,只是在现代叙事学中才逐渐地受到关注 D.作者在文中主要从叙述的故事内容、叙述语言和叙述动作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叙事作品的认 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然使得故事内容与接受者之间拉开了距离,而叙述者隐藏在幕后的故事则可能造成读者与 故事中情境认同的幻觉效果。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有意识地把叙述者的叙述动作突出出来的做法在传统的叙事中已 经存在。但对这方面问题的研究总的说来过去较少,只是在现代叙事学中才逐渐地受到关 注。在目前的叙事学研究中,叙述动作的研究与故事、叙述语言的研究同样具有了重要的 意义。 (摘自童庆炳等编撰的《文学概论》,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上人们在谈起叙事作品时,首先想到的是作品中叙述内容是否具有一定的意义, 然后才会去品读叙述的故事。 B. 传统上人们阅读神话、史诗或英雄传奇时,会首先谈及作品讲述的在原始文化中的 故事内容,是因为人们重视它所显示或启示的历史和道德意义。 C. 传统上人们阅读哲理性的寓言故事、历史传记类的历史叙事时,同样会想到作品讲 述的在原始文化中的故事内容,是因为读者重视它表达的某种哲理、道德观念或记述事实。 D. 作者认为把故事内容看做叙事作品中最重要的甚至唯一重要的成分的认识越来越显 得不合时宜,是叙事文学的发展所致。 2.下列解说不能证明 ....“叙事作品是经过不同时代、作者和讲述方式而逐渐发展成熟”的观 点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借中世纪丹麦英雄史诗中记录的一些民间传说和歌谣来 反映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黑暗的封 建现实之间的矛盾。 B.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 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C.《西厢记》原型来自唐代元稹的《莺莺传》,金代董解元把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写成 《西厢记诸宫调》,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改为杂剧,即《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思想、主题更深刻鲜明。 D. 《水浒传》产生于明代,由创作者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 起义为主要题材,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文中第 2 段引用明代学者胡应麟对《水浒传》的评价,意在表明它的艺术价值在于 叙述语言表现出的艺术性。 B. 显现在作品中的叙述者的叙述会使得故事内容与接受者之间拉开距离,而隐藏在幕 后的叙述者的叙述则可能造成读者与故事中情境认同的幻觉效果。 C. 叙述者的叙述动作的运用在传统的叙事中已经存在。但对这方面问题的研究总的说 来过去较少,只是在现代叙事学中才逐渐地受到关注。 D. 作者在文中主要从叙述的故事内容、叙述语言和叙述动作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叙事作品的认 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义田记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 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 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其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嫁女者五十千, 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 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遠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 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 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遣其子而已。 昔要平仲敝车赢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 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要之族,无冻慘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要子好仁, 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要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要 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要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 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鄅第之雄,车與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 己,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 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已而巳。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 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良义满朝廷毫业满边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煮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 因以遣其世云。 (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59年版 4.下列各组句子中,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 后,给予褒扬的称号。如范仲淹,谥文正,故称范文正公。 B.觞: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 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考古界亦称其为耳杯 C.三公:中国古代朝廷天子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地位在三公以下的有卿,大夫, D.万钟:钟,古代的计量单位。“万钟禄”指的是优厚的物质待遇。 5.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范仲淹“施贫活族”仁义之行的一组是() ①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成施之 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 ③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④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⑤其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⑥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义田记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 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 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其.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 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 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 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 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 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 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 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 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 一己,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 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 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 因以遗其世云。 (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 1959 年版) 4.下列各组句子中,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 ...的一组是( ) A.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 后,给予褒扬的称号。如范仲淹,谥文正,故称范文正公。 B.觞: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 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考古界亦称其为耳杯。 C.三公:中国古代朝廷天子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地位在三公以下的有卿,大夫, 士。 D.万钟:钟,古代的计量单位。“万钟禄”指的是优厚的物质待遇。 5.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范仲淹“施贫活族”仁义之行的一组是( ) ①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 ③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 ④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⑤其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⑥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A.①②⑧ B.①⑧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6.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B.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C.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D.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隔/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2)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临江仙 明|杨慎 濠濠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岌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杨慎(1488-1559),明朝中叶杰出词人。官经筵讲官,以直谏件旨,被明世宗廷杖 请戍云南永昌,年七十二,死于贬所。这首“临江仙”是杨慎为自己的《廿一史弹词》第 三段《说秦汉》写的开场词 8.词的开头两句让人联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哪三句?试分析开头这两句 词的意象,谈谈词人抒发的情感。(5分) 9.下阕“白发渔樵”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寄寓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师说》中,韩愈指出“ ”不是他所说的能 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写出曹操志得意 满地在船头上饮酒吟诗的情景。 (3)卢梭说:“每一个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尊严意味着可耻。在《鱼我所欲也》 文中,孟子用 ”两句说明连饥饿的行人都不吃 嗟来之食,从而表明人皆有羞恶之心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的遥远的杭州 田洪波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6.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B.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C.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D.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⑵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杨慎(1488-1559),明朝中叶杰出词人。官经筵讲官,以直谏件旨,被明世宗廷杖 请戍云南永昌,年七十二,死于贬所。这首“临江仙”是杨慎为自己的《廿一史弹词》第 三段《说秦汉》写的开场词。 8.词的开头两句让人联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哪三句?试分析开头这两句 词的意象,谈谈词人抒发的情感。(5 分) 9.下阕“白发渔樵”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寄寓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 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师说》中,韩愈指出“ , ”不是他所说的能 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⑵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写出曹操志得意 满地在船头上饮酒吟诗的情景。 ⑶卢梭说:“每一个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尊严意味着可耻。在《鱼我所欲也》 一文中,孟子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连饥饿的行人都不吃 嗟来之食,从而表明人皆有羞恶之心。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我的遥远的杭州 田洪波
元旦的日历刚刚撕下,刘晓红他们4个知青就筹划着回家的事了 那天开过年工资,几个人就乐颠颠地去了一趟镇里,买回许多东西,大包小裹倒腾起 来,只有王广胜,一个人低头出门抽起闷烟。 在这之前,大家曾约他一起搭伴回家,但王广胜谢绝了。由于他块头大,平日里就比 刘晓红他们花销多。今年拿到手的工资不过30元。核计来算计去,尽管强烈地想念白发苍 苍的母亲,最终王广胜还是决定不回去了。 从胜利大队到葬山屯要买长途车票5元,从弗山屯到佳木斯火车票是10元,从佳木斯 到上海硬座火车票要33.3元,从上海到杭州要3.6元,光路费就差不多了,路上还要几天 时间的吃喝,怎么掰手指头数都不够啊 其实,王广胜当天晚上就失眠了。夜里他默默流泪,他已经快两年没有回家了,寡居 多年的母亲是他永远的率挂 “有啥需要我们帮你带的东西?”不知何时,刘晓红站在他身后。 王广胜把眼晴看向天:“不,不用,谢谢你们的好意。 刘晓红沉默一下,用手轻轻捶了捶王广胜,但王广胜没动,半晌,猛地转身进屋:“我 帮你们收拾东西!” 刘晚红眼围也红了,她知道王广胜心里难受,叹了口气,跟进屋去。 房东老何让刘晓红他们放心,他会换着花样给王广胜做吃的,保证不会亏待他。几个 人这才放心地踏上回家的路。 当天晚上,老何的屋子清冷了许多,只有高粱米的清香萦绕。老何不知从哪儿弄来一 卷五香干豆腐,小心地切开,拼成一盘。又洗了几块白莱、萝卜,倒上一碟大酱,烫上两 壶白酒,招呼王广胜吃饭。王广胜没滋没味地吃着,却并不说话。老何偷偷瞭他一眼:“如 杲你真的想家,想你母亲,其实也不难。” 王广胜吃惊地看着老何。老何一笑:“我知道你开的那点儿工资不够路费,我的意思是, 我可以借你点儿钱。 王广胜想笑得轻松些,嘴角却下意识地牵出一丝苦来。 老何眯眼:“我知道你这孩子会拒绝。” 老何说着倒满酒:“你面薄,这我知道,其实也没打算让你短时间还。不过,我还有个 主意,就是从弗山屯到佳木斯这段路程,你如采敢逃票的话,能成功,再精打綱算地花 估计这一趟费用也就够 王广胜已经喝得脸红了,决然地摇摇头。逃票,那是多么惊心动魄的过程,也是多么 丢人的一件事,再怎么困难,他也不能干啊!当然,老何这是为自己好,为自己着想。王 广胜无言地冲老何举了举杯。 晚上,王广胜彻底地在炕上烙开了饼,快天亮了才糊糊地睡着。随后的几天也是,整 个人无精打采 小米,面食,老何变换着给王广胜做吃的,但王广胜就是说不出那个谢字。他把力气 都用到了黑土地上,发疯似地干活。 春节刚过,刘晚紅他们就回来了,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气。大家给王广胜带回许多东西 刘晚红还给王广胜买了一副耐磨的手套,王广胜的心稍平静了些 那天,王广胜肚子不舒服,被队长特批提前回家了,却正好撞上邻居王嫜从老何家走 出来的背彩。王嫜挥手说着回吧,别客气,没面没米了再去我那儿拿。 王广胜的心突然一紧,想着老何那几天对他的照顾有加,脸热了起来。他想说什么, 米八的大个子矗在那里,半天却没动
元旦的日历刚刚撕下,刘晓红他们 4 个知青就筹划着回家的事了。 那天开过年工资,几个人就乐颠颠地去了一趟镇里,买回许多东西,大包小裹倒腾起 来,只有王广胜,一个人低头出门抽起闷烟。 在这之前,大家曾约他一起搭伴回家,但王广胜谢绝了。由于他块头大,平日里就比 刘晓红他们花销多。今年拿到手的工资不过 30 元。核计来算计去,尽管强烈地想念白发苍 苍的母亲,最终王广胜还是决定不回去了。 从胜利大队到莽山屯要买长途车票 5 元,从莽山屯到佳木斯火车票是 10 元,从佳木斯 到上海硬座火车票要 33.3 元,从上海到杭州要 3.6 元,光路费就差不多了,路上还要几天 时间的吃喝,怎么掰手指头数都不够啊! 其实,王广胜当天晚上就失眠了。夜里他默默流泪,他已经快两年没有回家了,寡居 多年的母亲是他永远的牵挂。 “有啥需要我们帮你带的东西?”不知何时,刘晓红站在他身后。 王广胜把眼睛看向天:“不,不用,谢谢你们的好意。” 刘晓红沉默一下,用手轻轻捶了捶王广胜,但王广胜没动,半晌,猛地转身进屋:“我 帮你们收拾东西!” 刘晓红眼圈也红了,她知道王广胜心里难受,叹了口气,跟进屋去。 房东老何让刘晓红他们放心,他会换着花样给王广胜做吃的,保证不会亏待他。几个 人这才放心地踏上回家的路。 当天晚上,老何的屋子清净了许多,只有高粱米的清香萦绕。老何不知从哪儿弄来一 卷五香干豆腐,小心地切开,拼成一盘。又洗了几块白菜、萝卜,倒上一碟大酱,烫上两 壶白酒,招呼王广胜吃饭。王广胜没滋没味地吃着,却并不说话。老何偷偷瞭他一眼:“如 果你真的想家,想你母亲,其实也不难。” 王广胜吃惊地看着老何。老何一笑:“我知道你开的那点儿工资不够路费,我的意思是, 我可以借你点儿钱。” 王广胜想笑得轻松些,嘴角却下意识地牵出一丝苦来。 老何眯眼:“我知道你这孩子会拒绝。” 老何说着倒满酒:“你面薄,这我知道,其实也没打算让你短时间还。不过,我还有个 主意,就是从莽山屯到佳木斯这段路程,你如果敢逃票的话,能成功,再精打细算地花, 估计这一趟费用也就够了。” 王广胜已经喝得脸红了,决然地摇摇头。逃票,那是多么惊心动魄的过程,也是多么 丢人的一件事,再怎么困难,他也不能干啊!当然,老何这是为自己好,为自己着想。王 广胜无言地冲老何举了举杯。 晚上,王广胜彻底地在炕上烙开了饼,快天亮了才糊糊地睡着。随后的几天也是,整 个人无精打采。 小米,面食,老何变换着给王广胜做吃的,但王广胜就是说不出那个谢字。他把力气 都用到了黑土地上,发疯似地干活。 春节刚过,刘晓红他们就回来了,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气。大家给王广胜带回许多东西。 刘晓红还给王广胜买了一副耐磨的手套,王广胜的心稍平静了些。 那天,王广胜肚子不舒服,被队长特批提前回家了,却正好撞上邻居王婶从老何家走 出来的背影。王婶挥手说着回吧,别客气,没面没米了再去我那儿拿。 王广胜的心突然一紧,想着老何那几天对他的照顾有加,脸热了起来。他想说什么, 一米八的大个子矗在那里,半天却没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