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1 配方依据 2.2.1主要氧化物在坯料中的作用 K20、Na20: ·主要由长石(瓷土)引入。 ·与A203Si02形成玻璃相。 ·助熔作用,K,0、Na20含量过高(>5%),急刷降低烧 成温度,热稳定性大大降低,一般控制含量在5%以下。可 提高白度
第二节 配方依据 ❖ 2.2.1 主要氧化物在坯料中的作用 ▪ K2O 、Na2O : • 主要由长石(瓷土)引入。 • 与Al2O3 SiO2形成玻璃相。 • 助熔作用,K2O 、 Na2O含量过高(>5%),急剧降低烧 成温度, 热稳定性大大降低,一般控制含量在5%以下。可 提高白度
第二节配方依据 2.2.1主要氧化物在坯料中的作用 ■瓷坯中各氧化物间关系: ·n(Al203)/m(Si02)=1:5 ·坯料中的A203不低于2mol
第二节 配方依据 ❖ 2.2.1 主要氧化物在坯料中的作用 ▪ 瓷坯中各氧化物间关系: • n(Al2O3)/m(SiO2)=1:5 • 坯料中的Al2O3不低于2mol
第二节1 配方依据 冬2.2.2配方调试 ■原则:配方是在示性矿物组成的基础上,考虑到实际原料 及生产工艺因素而定的。 ·基础:配方调试的理论基础:K20一Al,03一Si02系统三元 相图P85)
第二节 配方依据 ❖ 2.2.2 配方调试 ▪ 原则:配方是在示性矿物组成的基础上,考虑到实际原料 及生产工艺因素而定的。 ▪ 基础:配方调试的理论基础:K2O—Al2O3—SiO2系统三元 相图(P85)
第二节 配方依据 2.2.2配方调试 ·配方调试的理论基础: K20一Al203—Si02系统三元相图。 ·E:三元系统的最低共熔点 ·B:石榴石的组成点 ·M:莫来石的组成点 ·长石质瓷的组成范围在直线ME的 两侧。此区域的物相为莫来石, 玻璃相,残余石英,方石英。 M 三元系统最低共熔点E的温度 为980℃(上下20℃) 范围波动。 瓷的组成范围越近E点,KO Al203 成瓷温度越低,液相量越多, 莫来石越少。瓷的组成越近M点, 成瓷温度越高,莫来石的量越多,液相量越少
E M B SiO2 K2O Al2O3 • E:三元系统的最低共熔点 • B:石榴石的组成点 • M:莫来石的组成点 • 长石质瓷的组成范围在直线ME的 两侧。此区域的物相为莫来石, 玻璃相,残余石英,方石英。 三元系统最低共熔点E的温度 为980 ℃ (上下20 ℃ ) 范围波动。 瓷的组成范围越近E点, 成瓷温度越低,液相量越多, 莫来石越少。瓷的组成越近M点, 成瓷温度越高,莫来石的量越多,液相量越少。 第二节 配方依据 ❖ 2.2.2 配方调试 ▪ 配方调试的理论基础: K2O—Al2O3—SiO2系统三元相图
第二节 配方依据 2.2.2配方的调试 ■①配方中的粘土,应用高岭土或烧后呈白色的粘土,为提 高成型性能,也可采用一定量的高可塑性粘土。如:用膨润 土时,用量不超过5%。 ■②在不需提高可塑性时,但需增加Al203的量,可将部分 粘土煅烧为熟料。用量一般小于10%。 ·③主要用钾长石,钾长石的熔融特性保证在成瓷温度下提 供足够的玻璃相,坯体得到良好的烧结,坯体不变形。钠长 石,高温粘度小,流动性大,易变形,烧成不易控制,但钠 长石利于晶体发育成长,降低烧成温度的作用大于钾长石
第二节 配方依据 ❖ 2.2.2 配方的调试 ▪ ① 配方中的粘土,应用高岭土或烧后呈白色的粘土,为提 高成型性能,也可采用一定量的高可塑性粘土。如:用膨润 土时,用量不超过5%。 ▪ ② 在不需提高可塑性时,但需增加Al2O3的量,可将部分 粘土煅烧为熟料。用量一般小于10%。 ▪ ③ 主要用钾长石,钾长石的熔融特性保证在成瓷温度下提 供足够的玻璃相,坯体得到良好的烧结,坯体不变形。钠长 石,高温粘度小,流动性大,易变形,烧成不易控制,但钠 长石利于晶体发育成长,降低烧成温度的作用大于钾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