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谱家训:传承君子之风 钱念孙 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通过家谱、家训等渠道,使传统伦理在家庭落地 生根,化为家庭成员的做人信条和生活习惯. 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和薪火相传的同时,都会或隐或显地积淀并形成某种价值观 念和德行风尚,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家风.一般说来,家风既包括有文字及实物遗 存的有形部分,也包括仅是口头和行为传授等无形部分.有形部分多半呈现在如 家训、家规、家谱,以及各种祭祖追宗仪式等方面;无形部分则主要凸显在长者的 行为举止、言传身教,以及由此形成的家庭生活习惯和家族气质风貌等方面 中华民族具有深刻的“家国同构”观念,一方面,家是国的细胞,没有家就没有国 另一方面,国是家庭细胞赖以生存的肌体,国盛才能家兴,国破则难免家亡.正是 这种水乳交融的家国同构理念,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家族的家训、家谱等, 虽然具体内容互有差异并各具自己特色,但其中所宣扬的立身处世、持家兴业 的规则和教导等,基本都是建立在对中华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集体认同之上 君子文化作为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标识,与历代著名家训、 家谱秉持和崇尚的做人理念及价值观念等高度契合.在一定程度上毋宁说,众 多家训、家谱所传达的励志勉学、入孝出悌、勤俭持家、精忠报国等优良家风, 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具体细化,不仅堪称个人和家族成长兴 旺的座右铭与传家宝,也是君子文化从庙堂走向民间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 强调君子人格对家族成员成长的重要意义,在各类家训、家谱中星罗棋布.著名的 颜氏家训》开篇就呼吁家族成员,要追随学习明达君子:“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 可不攀附景仰 高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之乎?”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家谱记》也说:“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 况于骨肉之间乎?”归有光认为,家族成员只有以君子为楷模,行仁义、重孝道, 家族宗法才可确立,立宗法方可成世家,成世家方可正风俗,而正风俗,则将仁孝 品德彰扬于世,进而代代绵延,形成世有君子、代有贤良的良性循环 君子文化与家族文化融合,在家训、家谱、家风中扎根开花,不仅有助于崇德向善 之风在家族里世代相传,还能够由家族推向村邑、由村邑推向国家.清代宰相张廷 玉作《王氏族谱序》说:“故君子之用心,必将使人知族人之咸本于一气,则孝弟亲 睦之意,油然自生.而婚姻洽比之风,因之可以渐及由一家以推于一乡,由一乡以 推于天下.”社会风俗之美,正是通过 “由一家以推于一乡,由一乡以推于天下”的形式,逐步改善并蔚成风尚 以家训、家谱为主干的家族文化,与君子文化看似概念不同、内涵相异,但两者的 思想来源和核心理念却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谈论的中心都是如何做人、如何立 身处世、如何兴家立业等问题,而得出的结论或者说给出的答案,又十分相近乃至 多有重合.君子文化为什么能够沉入并浸透历代家训家谱而成为普通百姓广泛认
山东省德州市 2019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谱家训:传承君子之风 钱念孙 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通过家谱、家训等渠道,使传统伦理在家庭落地 生根, 化为家庭成员的做人信条和生活习惯. 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和薪火相传的同时,都会或隐或显地积淀并形成某种价值观 念和 德行风尚,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家风.一般说来,家风既包括有文字及实物遗 存的有形部分, 也包括仅是口头和行为传授等无形部分.有形部分多半呈现在如 家训、家规、家谱,以及各种祭祖追宗仪式等方面;无形部分则主要凸显在长者的 行为举止、言传身教,以及由此形成的家庭生活习惯和家族气质风貌等方面. 中华民族具有深刻的“家国同构”观念,一方面,家是国的细胞,没有家就没有国; 另一方面,国是家庭细胞赖以生存的肌体,国盛才能家兴,国破则难免家亡.正是 这种水乳交融的家国同构理念,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家族的家训、家谱等, 虽然具体内容互有差异并各 具自己特色,但其中所宣扬的立身处世、持家兴业 的规则和教导等,基本都是建立在对中华 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集体认同之上. 君子文化作为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标识,与历代著名家训、 家谱秉持和崇尚的做人理念及价值观念等高度契合.在一定程度 上毋宁说,众 多家训、家谱所传达的励志勉学、入孝出悌、勤俭持家、精忠报国等优良家风, 就 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具体细化,不仅堪称个人和家族成长兴 旺的座右铭与传家宝,也是君子文化从庙堂走向民间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 强调君子人格对家族成员成长的重要意义,在各类家训、家谱中星罗棋布.著名的 «颜氏家训»开篇就呼吁家族成员,要追随学习明达君子:“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 可不攀附景仰 高三语文试题 第1页(共10页) 之乎?”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家谱记»也说:“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 况于骨肉之间乎?”归有光认为,家族成员只有以君子为楷模,行仁义、重孝道, 家族宗法才可确立,立宗法方可成世家,成世家方可正风俗,而正风俗,则将仁孝 品德彰扬于世,进而代代绵延,形成世有君子、代有贤良的良性循环. 君子文化与家族文化融合,在家训、家谱、家风中扎根开花,不仅有助于崇德向善 之风在家族里世代相传,还能够由家族推向村邑、由村邑推向国家.清代宰相张廷 玉作«王氏族谱序»说:“故君子之用心,必将使人知族人之咸本于一气,则孝弟亲 睦之意,油然自生.而婚姻洽比之风,因之可以渐及由一家以推于一乡,由一乡以 推于天下.”社会风俗之美,正是通过 “由一家以推于一乡,由一乡以推于天下”的形式,逐步改善并蔚成风尚. 以家训、家谱为主干的家族文化,与君子文化看似概念不同、内涵相异,但两者的 思想来源和核心理念却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谈论的中心都是如何做人、如何立 身处世、如何兴家立业等问题,而得出的结论或者说给出的答案,又十分相近乃至 多有重合.君子文化为什么能够沉入并浸透历代家训家谱而成为普通百姓广泛认
同的价值导向?为什么历代世家望族的家训、族谱等总是以君子文化为主调凸显 家族文化特色?其原因和奥秘就在这里. (选自2018年11月20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家风是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的过程中,积淀而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和德 行风尚 B.家风包括家训、家谱等有形部分以及家庭生活习惯和家族气质风貌等无 形部分 C.不同家族的家训、家谱等,形式各具自己的特色,而其中宣扬的内容基本 一致 D. 家族文化与君子文化看似概念不同,但两者谈论的中心相同,结论也十分 相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文章以家谱家训与君子文化的关系为立论基础,提出家谱家训可以传承 君子之风的观点 B 文章通过对“家国同构”观念的分析,阐明历代著名家训家谱与君子文 化的价值观高度契合. C.文章第四段以《颜氏家训》和《家谱记》为例,论证了君子人格对家族成员 成长的重要意义 D.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突出君子之风的社会价值,并深入探究如何以君子之 风促成风俗之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君子文化是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标识,渗透在中国 人的日常生活中 B 君子文化从庙堂走向民间,生动体现为众多家训、家谱所传达的精忠报国 等优良家风 C.君子文化与家族文化融合,有助于将崇德向善之风由家族推向村邑,由村 邑推向国家 D. 君子文化能够深刻影响历代家训家谱,是因为家族文化以君子文化为思 想来源和核心理念 高三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城里放羊 沈俊峰 我也吃惊,怎么在城里放起羊来了 我住的地儿是五环外,门前有一条古老的河.我喜欢绕河散步,从河这边散到河那 边,再散回到河这边. 河那边有一座园子,我爱去那园子.一大片林子,高耸挺拔的,低矮粗壮的,皆蓬勃 茂盛.尤其是那一小片松树,弯曲虬劲,枝干粗壮,虽不高大,却透着灵气,透着青 春的光彩.紧紧聚拢的松针,根根向上,像是把日月精华都修炼成了内心的强大
同的价值导向? 为什么历代世家望族的家训、族谱等总是以君子文化为主调凸显 家族文化特色? 其原因和奥秘就在这里. (选自2018年11月20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家风是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的过程中,积淀而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和德 行风尚. B. 家风包括家训、家谱等有形部分以及家庭生活习惯和家族气质风貌等无 形部分. C. 不同家族的家训、家谱等,形式各具自己的特色,而其中宣扬的内容基本 一致. D. 家族文化与君子文化看似概念不同,但两者谈论的中心相同,结论也十分 相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以家谱家训与君子文化的关系为立论基础,提出家谱家训可以传承 君子之风的观点. B. 文章通过对“家国同构”观念的分析,阐明历代著名家训家谱与君子文 化的价值观高度契合. C. 文章第四段以«颜氏家训»和«家谱记»为例,论证了君子人格对家族成员 成长的重要意义. D.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突出君子之风的社会价值,并深入探究如何以君子之 风促成风俗之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君子文化是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标识,渗透在中国 人的日常生活中. B. 君子文化从庙堂走向民间,生动体现为众多家训、家谱所传达的精忠报国 等优良家风. C. 君子文化与家族文化融合,有助于将崇德向善之风由家族推向村邑,由村 邑推向国家. D. 君子文化能够深刻影响历代家训家谱,是因为家族文化以君子文化为思 想来源和核心理念. 高三语文试题 第2页(共10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城里放羊 沈俊峰 我也吃惊,怎么在城里放起羊来了. 我住的地儿是五环外,门前有一条古老的河.我喜欢绕河散步,从河这边散到河那 边, 再散回到河这边. 河那边有一座园子,我爱去那园子.一大片林子,高耸挺拔的,低矮粗壮的,皆蓬勃 茂盛.尤其是那一小片松树,弯曲虬劲,枝干粗壮,虽不高大,却透着灵气,透着青 春的光彩. 紧紧聚拢的松针,根根向上,像是把日月精华都修炼成了内心的强大
步入那片松林,我会独坐或静站一会,听松毛拔节或落下.那些细微的声响,心有 灵犀才听得灵动,像冬夜的落雪.离开的时候,再贪婪地深吸几口那熟悉的松脂的 淡香,真是一种奇妙的享受 进城这么多年了,还忘不了城外的陈年旧事,且沉淀成了一首只有自己才懂的深 情的 歌.当年一心向城,为什么被城浸泡了这么多年,反而怀念起了当初?假如至今尚 没进城,是否仍然会站在高冈唱着深情的恋歌?呵呵,我这一颗心,究竟该如何 安放才能心安意满 它们的乖巧和温驯给了我莫大的安慰.其实,即使没有那种心灵的纠结,我也是不 会忘记那段经历的,哪个孩子不喜欢温善的动物呢?我想说的是,世间事,无法忘 记的多是痛的经历,于我而言,羊的记忆更深刻一些罢了 自从看到那群羊,再散步,我都会在河沿上坐一会,看羊或等待它们出来.时过境 迁,当年放羊的痛己经烟消云散,成了五彩的温暖.羊们悠闲,也慌张,争先恐 后往前跑,争那一口青草.羊肚已经发黄,也没人洗.呵,看羊成了我的固定节目 就像是我在放羊似的放羊 非要拿着一根鞭子吗?①心和目光不是最温柔的鞭子吗?不经意间,那些雪白 的羊会在我的脑际亮亮一闪,让我亮堂一阵子. 很奇怪,在高楼大厦的空隙,我总是能够寻找到逝去的柔软和温情.这是我待在城 里的理由和支撑吗?我喜欢城,却总是想着飞离.我享受着城的繁华,却总是情不 自禁地灵魂背叛.这是城的魅力和风情,也是我的痛苦和幸福.对城,我崇拜,却也 是爱恨交加.这便是一颗俗世尘心的纠结和痛苦吧? 城是一个让人容易忆旧的地方.忆旧,并非就是想回到过去.一个人的“从前”应 该是 “现在”的按摩器,是“现在”的肥沃土壤,为“现在”生长出前行的力和勇 有人说,沉溺于过去的烟雨是懦夫,勇敢的人只会往前.但是,我还是喜欢在城里 放羊,放羊让我心安和开阔.其实,就是真的给我一群羊,我肯定也放不了,因 为我的双脚早已习 呢?难道城与乡是我宿命的鱼和熊掌吗? 惯了坚硬的钢筋水泥混凝土.我呆呆地看着那群羊,我无法将那群羊从脑海中抹 去,就像
步入那片松林,我会独坐或静站一会,听松毛拔节或落下.那些细微的声响,心有 灵犀才听得灵动,像冬夜的落雪.离开的时候,再贪婪地深吸几口那熟悉的松脂的 淡香,真是一种奇妙的享受. 进城这么多年了,还忘不了城外的陈年旧事,且沉淀成了一首只有自己才懂的深 情的 歌.当年一心向城,为什么被城浸泡了这么多年,反而怀念起了当初? 假如至今尚 没进城, 是否仍然会站在高冈唱着深情的恋歌? 呵呵,我这一颗心,究竟该如何 安放才能心安意满 它们的乖巧和温驯给了我莫大的安慰.其实,即使没有那种心灵的纠结,我也是不 会忘记那段经历的,哪个孩子不喜欢温善的动物呢? 我想说的是,世间事,无法忘 记的多是痛的经历,于我而言,羊的记忆更深刻一些罢了. 自从看到那群羊,再散步,我都会在河沿上坐一会,看羊或等待它们出来.时过境 迁,当 年放羊的痛已经烟消云散,成了五彩的温暖.羊们悠闲,也慌张,争先恐 后往前跑,争那一口青草.羊肚已经发黄,也没人洗.呵,看羊成了我的固定节目, 就像是我在放羊似的.放羊 非要拿着一根鞭子吗? ①心和目光不是最温柔的鞭子吗? 不经意间,那些雪白 的羊会在我的脑际亮亮一闪,让我亮堂一阵子. 很奇怪,在高楼大厦的空隙,我总是能够寻找到逝去的柔软和温情.这是我待在城 里的理由和支撑吗? 我喜欢城,却总是想着飞离.我享受着城的繁华,却总是情不 自禁地灵魂背叛.这是城的魅力和风情,也是我的痛苦和幸福.对城,我崇拜,却也 是爱恨交加.这便是一颗俗世尘心的纠结和痛苦吧? 城是一个让人容易忆旧的地方.忆旧,并非就是想回到过去.一个人的“从前”应 该是 “现在”的按摩器,是“现在”的肥沃土壤,为“现在”生长出前行的力和勇. 有人说,沉溺于过去的烟雨是懦夫,勇敢的人只会往前.但是,我还是喜欢在城里 放羊, 放羊让我心安和开阔.其实,就是真的给我一群羊,我肯定也放不了,因 为我的双脚早已习 呢? 难道城与乡是我宿命的鱼和熊掌吗? 惯了坚硬的钢筋水泥混凝土.我呆呆地看着那群羊,我无法将那群羊从脑海中抹 去,就像一
我就是在那个园子碰到羊的.迎面来了一群羊,真的是羊.羊从我身边安详地走 过 我有点懵,一时间竟无法将这些羊和这繁华的都市联系在一起, 园子的一角,有一片低矮的房屋,像简易房,常见一些园林工人穿着黄马甲、扛着 铁锹之 个跳跃的音符,一枚金黄的落叶.而且,我竟然在某一天有了吃惊的发现,②丛 我进城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在放羊了,放羊时,天空总是那么高远 初冬的阳光,温暖地照着 (2018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类的工具出入,也有一些小汽车来往停靠在那里.房屋间隙的空地上,有零星几片 菜地,种了菜,还有几棵玉米.羊就是从那片房屋深处走出来的 我莫名兴奋起来 我坐在河沿呆呆地看羊.一只肥硕的母羊领头,跟着一只壮硕的公羊,几只小些的 随着往前走,俨然一个小群体.羊兴致勃勃下到河滩上,边走边啃肥嫩的荒草.我 突然就有了一个欣喜的念头,放羊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但是当初我并没有感到幸福.有那么几年,家里养了两只山羊,雪白雪白的.后来, 下了一只羊羔,最多的时候好像有四五只.我先是兴奋,割草喂它们,但那种兴奋 劲儿渐渐地消失了,甚至成了精神的负担.为什么其他同学可以尽情地玩,我却要 放羊?我成了可怜的另类.独一无二没有让我自豪,却让我痛苦,甚至自卑.那是 种心灵的折磨.我无法释然,无法违拗,幼小的心灵在痛苦中挣扎.后来,我想 出了一个高招,将羊放上门前一座绿植覆盖的小山,让它们每天都像是在大自 然中吃着丰盛的自助餐,然后酒足饭饱地下来.山羊温驯懂事,通“情”达“理 按部就班,从来没有试图逃跑过.有时候,我将它们拴在山脚下,便不管不问.它们 边看着行人,一边悠然自得地反刍,山羊胡子一抖一抖的 高三语文试题第3页(共10页)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文章在写看到羊之前先写了在小松林里的奇妙感受,为下文对放羊的描 写和感悟做了铺垫 B.文章插叙了一段自己小时候放羊的经历,体会到了羊的乖巧和温驯后,作 者自此不再痛苦和自卑 C. 作者发现城里有人放羊,先是吃惊,有些懵,然后莫名兴奋欣喜起来,感到 放羊是件幸福的事儿 D. 文章使用了比喻、拟人、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羊的神态和 自己对放羊的独特感受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①的表达效果和句②的含义.(6分) ①心和目光不是最温柔的鞭子吗? ②从我进城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在放羊了
我就是在那个园子碰到羊的.迎面来了一群羊,真的是羊. 羊从我身边安详地走 过. 我有点懵,一时间竟无法将这些羊和这繁华的都市联系在一起. 园子的一角,有一片低矮的房屋,像简易房,常见一些园林工人穿着黄马甲、扛着 铁锹之 个跳跃的音符,一枚金黄的落叶.而且,我竟然在某一天有了吃惊的发现,② 从 我进城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在放羊了.放羊时,天空总是那么高远. 初冬的阳光,温暖地照着. (2018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类的工具出入,也有一些小汽车来往停靠在那里.房屋间隙的空地上,有零星几片 菜地,种了菜,还有几棵玉米.羊就是从那片房屋深处走出来的. 我莫名兴奋起来. 我坐在河沿呆呆地看羊.一只肥硕的母羊领头,跟着一只壮硕的公羊,几只小些的 随着往前走,俨然一个小群体.羊兴致勃勃下到河滩上,边走边啃肥嫩的荒草.我 突然就有了一个欣喜的念头,放羊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但是当初我并没有感到幸福.有那么几年,家里养了两只山羊,雪白雪白的. 后来, 下了一只羊羔,最多的时候好像有四五只.我先是兴奋,割草喂它们,但那种兴奋 劲儿渐渐地消失了,甚至成了精神的负担.为什么其他同学可以尽情地玩,我却要 放羊? 我成了可怜的另类.独一无二没有让我自豪,却让我痛苦,甚至自卑.那是 一种心灵的折磨. 我无法释然,无法违拗,幼小的心灵在痛苦中挣扎.后来,我想 出了一个高招,将羊放上门前一座绿植 覆盖的小山,让它们每天都像是在大自 然中吃着丰盛的自助餐,然后酒足饭饱地下来.山羊温驯懂事,通“情”达“理”, 按部就班,从来没有试图逃跑过.有时候,我将它们拴在山脚下,便不管不问.它们 一边看着行人,一边悠然自得地反刍,山羊胡子一抖一抖的. 高三语文试题 第3页(共10页)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在写看到羊之前先写了在小松林里的奇妙感受,为下文对放羊的描 写和感悟做 了铺垫. B. 文章插叙了一段自己小时候放羊的经历,体会到了羊的乖巧和温驯后,作 者自此不再痛苦和自卑. C. 作者发现城里有人放羊,先是吃惊,有些懵,然后莫名兴奋欣喜起来,感到 放羊是件 幸福的事儿. D. 文章使用了比喻、拟人、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羊的神态和 自己对放羊 的独特感受.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①的表达效果和句②的含义.(6分) ①心和目光不是最温柔的鞭子吗? ②从我进城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在放羊了
6.作者说:“我这一颗心,究竟该如何安放才能心安意满呢?”请结合全文简要 分析作者是如何安放自己的一颗心的.(6分) 高三语文试题第4页(共10页)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 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 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山东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认为,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也是 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源头.“沂蒙精神”与“红船精神” 脉相承,都是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精神源泉 我们感到,‘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八个字,生动概括了山东根据地党群关系 的鲜明特征,深刻揭示了山东根据地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成为沂蒙精神的显著 标志 王玉君表示,沂蒙精神内涵应包括这样的元素:共产党“为人民靠人民、忠诚看齐 革命到底”,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敢于斗争无私奉献”. 他进一步分析说,“为人民靠人民”是我们党的价值取向,它赋予沂蒙精神崇高 的真理力量,成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逻辑起点.“忠诚看齐革命到底”浓 缩的是共产党、八路军一切行动背后的根本精神和品格,它赋予沂蒙精神强大的 实践力量,成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行动引领 “听党话跟党走”是沂蒙群众对“人民离不开党”这个历史命题的最好回答,它 赋予沂蒙精神鲜明的人民性,成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信任基石.“敢于斗 争无私奉献”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党的思想理论导引下,在苦难辉煌历史中的升华, 它赋予沂蒙精神丰富的人文色彩,成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不竭的力量源泉. 王玉君说,我们感到,沂蒙精神最重要的启示在于它昭示着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 和广大群众应当坚守的奋斗初心和行动原点.那就是,作为党的组织和党员,不管 历史方位如何变化,外部环境多么复杂,中心任务怎么调整,各种诱惑考验何其之 多,都要始终发扬“为人民靠人民、忠诚看齐革命到底”的精神,解决好“我是 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1月7日《“沂蒙精神”与“红船精神”一脉 相承 访山东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 【材料二】 如果街上有关于红色文化的活动,你会? (选自红网《红色文化调查报告》) 高三语文试题第5页(共10页) 【材料三】
6.作者说:“我这一颗心,究竟该如何安放才能心安意满呢?”请结合全文简要 分析作者是如何安放自己的一颗心的.(6分) 高三语文试题 第4页(共10页)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 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 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山东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认为,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也是一 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源头.“沂蒙精神”与“红船精神”一 脉相承,都是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精神源泉. “我们感到,‘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八个字,生动概括了山东根据地党群关系 的鲜明特征,深刻揭示了山东根据地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成为沂蒙精神的显著 标志.” 王玉君表示,沂蒙精神内涵应包括这样的元素:共产党“为人民靠人民、忠诚看齐 革命到底”,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敢于斗争无私奉献”. 他进一步分析说,“为人民靠人民”是我们党的价值取向,它赋予沂蒙精神崇高 的真理力量,成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逻辑起点.“忠诚看齐革命到底”浓 缩的是共产党、八路军一切行动背后的根本精神和品格,它赋予沂蒙精神强大的 实践力量,成为“水乳交融、生死与 共”的行动引领. “听党话跟党走”是沂蒙群众对“人民离不开党”这个历史命题的最好回答,它 赋予沂蒙精神鲜明的人民性,成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信任基石.“敢于斗 争无私奉献”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党的思想理论导引下,在苦难辉煌历史中的升华, 它赋予沂蒙精神丰富的人文色彩,成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不竭的力量源泉. 王玉君说,我们感到,沂蒙精神最重要的启示在于它昭示着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 和广大群众应当坚守的奋斗初心和行动原点.那就是,作为党的组织和党员,不管 历史方位如何变化,外部环境多么复杂,中心任务怎么调整,各种诱惑考验何其之 多,都要始终发扬“为人民靠人民、忠诚看齐革命到底”的精神,解决好“我是 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把党和人民 的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 »)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1月7日«“沂蒙精神”与“红船精神”一脉 相承———访山东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 【材料二】 如果街上有关于红色文化的活动,你会? (选自红网«红色文化调查报告») 高三语文试题 第5页(共10页) 【材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