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登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统考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试题与答题卡两部分。考试完毕,只收答题卡。共150分,答卷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15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初学为文,常觉文思枯涩难以为继。有人认为疗治之方是多读书。“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里(虽然/固然)可以充实学问增广见闻,主要的还是有利于思 想的启发,否则纵然腹笥便便,搜章摘句,也不过是诠释之学,不见得就能达到 “文如春华,思若涌泉”的地步。想象不充,分析不精,辞藻不富,这是造成文 思不畅的主要原因。度过枯涩的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提起笔来,有个我在, “①。”对于什么都有意见,乙(而且/况且)触类旁通,波澜壮阔,有时 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逸出题外而莫知所届,有时旁证博引而轻重倒置,有 时竟至“骂题”,洋洋洒洒,拉拉杂杂。也许有人喜欢这种“②”式的文章, 觉得里面有一股豪放恣肆的气魄。不过就作文的艺术而论,似乎尚大有改进的余 地。作文知道割爱,才是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征象。须知敝帚究竟不值珍视,需要 大刀阔斧地加以削删。芟除枝蔓之后,才能显着(整洁/整齐)而有精神,简 单而有力量。所谓“③”,就是这种境界。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腹(f)笥豪放恣肆B.诠(quan)释大刀阔斧 C.辞藻(zao)逸出题外D.枝蔓(wan)旁证博引 2.依次填入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况且整洁B.固然而且整洁 C.虽然而且整齐D.固然况且整齐 3.在文中①②③处依次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①绚烂之极趋于平淡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③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 可怜 B.①长江大河一泻千里②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③绚烂之极趋于 平淡 C.①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③绚烂之极趋于 平淡 D.①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②绚烂之极趋于平淡③长江大河一泻 千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月15日,一块陨石坠落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切巴尔库利湖,陨石撞击 地球,发出巨大声响,石破天惊,湖面被砸出一个直径约6米的冰窟窿,并有千 人受伤。 B.叙利亚政府现在是内外交困,内政方面步履维艰,反政府武装步步紧逼;外 交上也是捉襟见肘,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不断打压,政治回旋余地十分有限。 C.90后是特殊的群体,虽然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但丰厚的知识储备,健康的 人格,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们举止优雅得体,风度挥洒自如。 D.即将退居二线的王局长,在信访战线辛苦工作了一辈子,但人至暮年,马齿 徒增,人生落寞之感难免涌上心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山东省文登市 2015 届高三第二次统考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试题与答题卡两部分。考试完毕,只收答题卡。共 150 分,答卷 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36 分) 一、(15 分,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 题。 初学为文,常觉文思枯涩难以为继。有人认为疗治之方是多读书。“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甲 (虽然/固然)可以充实学问增广见闻,主要的还是有利于思 想的启发,否则纵然腹笥便便,搜章摘句,也不过是诠释之学,不见得就能达到 “文如春华,思若涌泉”的地步。想象不充,分析不精,辞藻不富,这是造成文 思不畅的主要原因。度过枯涩的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提起笔来,有个我在, “ ① 。”对于什 么都有意见, 乙(而且/况且)触类旁通,波澜壮阔,有时 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逸出题外而莫知所届,有时旁证博引而轻重倒置,有 时竟至“骂题”,洋洋洒洒,拉拉杂杂。也许有人喜欢这种“ ② ”式的文章, 觉得里面有一股豪放恣肆的气魄。不过就作文的艺术而论,似乎尚大有改进的余 地。作文知道割爱,才是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征象。须知敝帚究竟不值珍视,需要 大刀阔斧地加以削删。芟除枝蔓之后,才能显着 丙(整洁/整齐)而有精神,简 单而有力量。所谓“ ③ ”,就是这种境界。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腹(fǔ)笥 豪放恣肆 B. 诠(quán)释 大刀阔斧 C .辞藻(zǎo) 逸出题外 D. 枝蔓(wàn) 旁证博引 2.依次填入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 况且 整洁 B.固然 而且 整洁 C.虽然 而且 整齐 D.固然 况且 整齐 3.在文中①②③处依次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①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③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 可怜 B. ①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②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③绚烂之极趋于 平淡 C. ①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③绚烂之极趋于 平淡 D. ①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②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③长江大河一泻 千里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2 月 15 日,一块陨石坠落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切巴尔库利湖,陨石撞击 地球,发出巨大声响,石破天惊,湖面被砸出一个直径约 6 米的冰窟窿,并有千 人受伤。 B. 叙利亚政府现在是内外交困,内政方面步履维艰,反政府武装步步紧逼;外 交上也是捉襟见肘,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不断打压,政治回旋余地十分有限。 C. 90 后是特殊的群体,虽然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但丰厚的知识储备,健康的 人格,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们举止优雅得体,风度挥洒自如。 D. 即将退居二线的王局长,在信访战线辛苦工作了一辈子,但人至暮年,马齿 徒增,人生落寞之感难免涌上心头。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中国人大网的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 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 B.如果中国文化要走出去,那么,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国际文化市场需求和国 内文化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等问题。 C.《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按照物权法的有关规定,把登记资料查询人限定在 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有关国家机关可以依法复制、査询与调查处理事项有关的 登记资料。 D.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陈秀华乘飞机时有人晕厥,她挺身而出施针相救 最终乘客转危为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儒学与科学 马来平 儒学与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的关系,是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代 以来,一些学者认为,儒学排斥科学、阻碍科学,与科学和现代化势同水火。对 这种观点,有必要予以辨析。 对于儒学与科学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在儒学作为中国哲学要素的意 义上,二者是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在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要素的意义上,二者 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在儒学作为人文科学要素的意义上,二者是人文 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如果再进一步提炼和概括,则可以说,儒学与科学之间 是善与真的关系。儒学和科学的旨趣,当然都涵盖真、善、美三个领域。但从本 质上说,儒学是一种追求以仁为核心的善的哲学;而在科学的价值取向中,求真 是基础性的。从这个角度说,儒学与科学不是互斥的,而是相容、互促的 儒学所求之善以科学之真为前提之一。在求善的问题上,尽管儒学一向重视言传 身教的作用,但也强调从求真的角度对什么是善、为什么要求善以及求善的方式 方法有准确深入的认知。儒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尊德性,但同时认为必须道问学。 在一定意义上说,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前提。所以,儒家历来强调以德摄知。孔子 明确主张“未知,焉得仁”“知者利仁”,把知作为得仁的手段,视利仁为知的 目的。孔子所确立的以德摄知传统,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孟子认为:“仁 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董仲舒认 为:“仁而不知,则爱而不别也;知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二者都强调知为 仁和义服务。朱熹认为:“学者功夫唯在居敬穷理二事,此二事互相发,能穷理 则居敬功夫日益进,能居敬则穷理功夫日益密”,强调穷理之知与居敬之德相辅 相成,以及知服务于德。王夫之强调见闻之知,认为“人于所未见闻者不能生其 心”。戴震则提出了“德性资于学问”的命题,明确把学问置于德性的基础地位。 儒学把明道德之善作为知的基本方向,但并没有否定和忽视对自然万物的认知, 而是把对自然万物之知主要限定在德性之知的范围内,视知为实现善的手段。所 以,儒学并非与求真绝缘,也绝不反科学。只不过在儒学看来,求真主要是“穷 天理、明人伦”,自然之真必须从属和服务于伦理与性命之理以及政治之真。正 因为如此,儒学对于科学具有内在的需求。譬如,敬授民时,需要天文历法;“安 民富而教之”,需要农学;“疗君亲之疾,救贫贱之厄”,需要医学;治国安邦, 需要地理学;等等。 儒学所求之善可以为科学之求真提供导向和规范。求真有端正目的、提高效率的 问题,二者均需要善的导向和规范。我国古代科学家的硏究目的,大都深深打上 了儒学的烙印。其最常见的目的有:追求儒学所提倡的富国安民,实践儒学的忠
A. 据中国人大网的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 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 B.如果中国文化要走出去,那么,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国际文化市场需求和国 内文化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等问题。 C.《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按照物权法的有关规定,把登记资料查询人限定在 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有关国家机关可以依法复制、查询与调查处理事项有关的 登记资料。 D.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主任陈秀华乘飞机时有人晕厥,她挺身而出施针相救, 最终乘客转危为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9 分) 儒学与科学 马来平 儒学与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的关系,是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代 以来,一些学者认为,儒学排斥科学、阻碍科学,与科学和现代化势同水火。对 这种观点,有必要予以辨析。 对于儒学与科学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在儒学作为中国哲学要素的意 义上,二者是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在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要素的意义上,二者 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在儒学作为人文科学要素的意义上,二者是人文 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如果再进一步提炼和概括,则可以说,儒学与科学之间 是善与真的关系。儒学和科学的旨趣,当然都涵盖真、善、美三个领域。但从本 质上说,儒学是一种追求以仁为核心的善的哲学;而在科学的价值取向中,求真 是基础性的。从这个角度说,儒学与科学不是互斥的,而是相容、互促的。 儒学所求之善以科学之真为前提之一。在求善的问题上,尽管儒学一向重视言传 身教的作用,但也强调从求真的角度对什么是善、为什么要求善以及求善的方式 方法有准确深入的认知。儒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尊德性,但同时认为必须道问学。 在一定意义上说,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前提。所以,儒家历来强调以德摄知。孔子 明确主张“未知,焉得仁”“知者利仁”,把知作为得仁的手段,视利仁为知的 目的。孔子所确立的以德摄知传统,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孟子认为:“仁 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董仲舒认 为:“仁而不知,则爱而不别也;知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二者都强调知为 仁和义服务。朱熹认为:“学者功夫唯在居敬穷理二事,此二事互相发,能穷理 则居敬功夫日益进,能居敬则穷理功夫日益密”,强调穷理之知与居敬之德相辅 相成,以及知服务于德。王夫之强调见闻之知,认为“人于所未见闻者不能生其 心”。戴震则提出了“德性资于学问”的命题,明确把学问置于德性的基础地位。 儒学把明道德之善作为知的基本方向,但并没有否定和忽视对自然万物的认知, 而是把对自然万物之知主要限定在德性之知的范围内,视知为实现善的手段。所 以,儒学并非与求真绝缘,也绝不反科学。只不过在儒学看来,求真主要是“穷 天理、明人伦”,自然之真必须从属和服务于伦理与性命之理以及政治之真。正 因为如此,儒学对于科学具有内在的需求。譬如,敬授民时,需要天文历法;“安 民富而教之”,需要农学;“疗君亲之疾,救贫贱之厄”,需要医学;治国安邦, 需要地理学;等等。 儒学所求之善可以为科学之求真提供导向和规范。求真有端正目的、提高效率的 问题,二者均需要善的导向和规范。我国古代科学家的研究目的,大都深深打上 了儒学的烙印。其最常见的目的有:追求儒学所提倡的富国安民,实践儒学的忠
孝道德,扫除儒家经典所包含科技知识的阅读障碍,准确理解儒家经典的本义, 等等。儒学对现代科学家端正研究目的,也有一定助益。爱因斯坦认为,现代科 学家应树立崇尚真理的价值观。其基本价值取向不是官本位,也不是金钱本位、 名誉本位,而是事实本位、真理本位。树立崇尚真理的价值观,离不开人文素养 的支撑。尽管历史上儒学在培育我国科学家崇尚真理的价值观方面存在局限性 但可用的思想资源还是不少的,如儒家提倡的天下为公的理想、敬事而信的作风 以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态度等 科学的求真要提高效率,也离不开善的规范。为了提高研究效率,科学家必须恰 当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科学界与社会以及事业与名利等方面的关系。 处理好这些关系,适当吸收儒家伦理必将大有裨益。儒学所倡导的许多道德规范, 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伦理基础。例如,“诚”能够引导科学家实事求是, 不作伪:“信”能够引导科学家坚守诺言,保持信誉;“恕”能够引导科学家推 己及人,团结同事;等等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7月18日) 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要素的意义上,儒学和科学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 的关系。 B.儒学和科学的旨趣都涵盖真、善、美三个领域。对儒学与科学的关系进一步 提炼和概括,则可以说,二者之间是善与真的关系。 C.儒家认为,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前提。因此,儒学核心价值取向是尊德性,但 同时认为必须道问学。 D.在儒学看来,求真主要是“穷天理、明人伦”,自然之真必须从属和服务于伦 理与性命之理以及政治之真。因此,儒学对于科学具有内在的需求 7.下列关于“儒学所求之善对科学之求真的影响”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科学家的研究目的大都深深打上了儒学的烙印,其最常见的目的是 追求儒学所提倡的富国安民。 B.历史上儒学在培育我国科学家崇尚真理的价值观方面存在局限性,如儒家提 倡的天下为公的理想。 C.儒学对现代科学家端正研究目的也有一定助益,例如,“诚”能够引导科学 家实事求是,不作伪。 科学家必须恰当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科学界与社会以及事业与名 利等方面的关系,以达到提高研究效率的目的 8.依据文意,下列说法不属于儒学对现代科学的积极作用的一项是 A.儒学对现代科学家端正研究目的,有一定助益。 B.科学的求真要提髙效率,也离不开儒学所求之善的规范。 C.树立崇尚真理的价值观,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支撑。 D.儒学所求之善可以为科学之求真提供导向和规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题3分) 孔靖,字季恭,会稽山阴人也。名与高祖祖讳同,故称字。祖愉,晋车骑将军 父誾,散骑常侍。季恭始察郡孝廉,功曹史,著作佐郎,太子舍人,镇军司马, 司徒左西掾。未拜,遭母忧。隆安五年,于丧中被起建威将军、山阴令,不就, 高祖东征孙恩,屡至会稽,季恭曲意礼接,赡给甚厚。 高祖后讨孙恩,时桓玄篡形已著,欲于山阴建义讨之。季恭以为山阴去京邑路远, 且玄未居极位,丕如待其篡逆事彰,衅成恶稔,徐于京口图之,不忧不克。髙祖
孝道德,扫除儒家经典所包含科技知识的阅读障碍,准确理解儒家经典的本义, 等等。儒学对现代科学家端正研究目的,也有一定助益。爱因斯坦认为,现代科 学家应树立崇尚真理的价值观。其基本价值取向不是官本位,也不是金钱本位、 名誉本位,而是事实本位、真理本位。树立崇尚真理的价值观,离不开人文素养 的支撑。尽管历史上儒学在培育我国科学家崇尚真理的价值观方面存在局限性, 但可用的思想资源还是不少的,如儒家提倡的天下为公的理想、敬事而信的作风 以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态度等。 科学的求真要提高效率,也离不开善的规范。为了提高研究效率,科学家必须恰 当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科学界与社会以及事业与名利等方面的关系。 处理好这些关系,适当吸收儒家伦理必将大有裨益。儒学所倡导的许多道德规范, 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伦理基础。例如,“诚”能够引导科学家实事求是, 不作伪;“信”能够引导科学家坚守诺言,保持信誉;“恕”能够引导科学家推 己及人,团结同事;等等。 (选自《人民日报》2014 年 7 月 18 日) 6.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要素的意义上,儒学和科学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 的关系。 B.儒学和科学的旨趣都涵盖真、善、美三个领域。对儒学与科学的关系进一步 提炼和概括,则可以说,二者之间是善与真的关系。 C.儒家认为,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前提。因此,儒学核心价值取向是尊德性,但 同时认为必须道问学。 D.在儒学看来,求真主要是“穷天理、明人伦”,自然之真必须从属和服务于伦 理与性命之理以及政治之真。因此,儒学对于科学具有内在的需求。 7. 下列关于“儒学所求之善对科学之求真的影响”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科学家的研究目的大都深深打上了儒学的烙印,其最常见的目的是 追求儒学所提倡的富国安民。 B.历史上儒学在培育我国科学家崇尚真理的价值观方面存在局限性,如儒家提 倡的天下为公的理想。 C.儒学对现代科学家端正研究目的也有一定助益,例如,“诚”能够引导科学 家实事求是,不作伪。 D.科学家必须恰当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科学界与社会以及事业与名 利等方面的关系,以达到提高研究效率的目的。 8. 依据文意,下列说法不属于儒学对现代科学的积极作用的一项是 A. 儒学对现代科学家端正研究目的,有一定助益。 B. 科学的求真要提高效率,也离不开儒学所求之善的规范。 C. 树立崇尚真理的价值观,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支撑。 D. 儒学所求之善可以为科学之求真提供导向和规范。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2 分,每题 3 分) 孔靖,字季恭,会稽山阴人也。名与高祖祖讳同,故称字。祖愉,晋车骑将军。 父誾,散骑常侍。季恭始察郡孝廉,功曹史,著作佐郎,太子舍人,镇军司马, 司徒左西掾。未拜,遭母忧。隆安五年,于丧中被起建威将军、山阴令,不就。 高祖东征孙恩,屡至会稽,季恭曲意礼接,赡给甚厚。 高祖后讨孙恩,时桓玄篡形已著,欲于山阴建义讨之。季恭以为山阴去京邑路远, 且玄未居极位,不如待其篡逆事彰,衅成恶稔,徐于京口图之,不忧不克。高祖
亦谓为然。虞啸父为征东将军、会稽内史,季恭初求为府司马,不得。及帝定桓 玄,以季恭为内史,使赍封板拜授,正与季恭相值,季恭便回舟夜还。至即叩扉 告啸父,并令扫拂别斋,即便入郡。啸父本为桓玄所授,闻玄败,震惧,开门请 罪。季恭慰勉,使目安所住,明旦乃移。季恭到任,务存治实,敕止浮华,翦罚 游惰,由是寇盗衰止,境内肃清。 征为右卫将军,加给事中,不拜。寻除侍中,领本国中正,徙琅邪王大司马 司马。寻出为吴兴太守,加冠军。先是,吴兴频丧太守,云项羽神为卞山王,居 郡听事,二千石至,常避之;季恭居听事,竟无害也。迁尚书右仆射,固让。义 煕八年,复督五郡诸军、征虏、会稽内史。修饰学校,督课诵习。十年,复为尚 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又让不拜。顷之,除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本州大中 正。十二年,致仕,拜金紫光禄大夫,常侍如故。是岁,高祖北伐,季恭求从, 以为太尉军咨祭酒、后将军。从平关、洛。高祖为相国,又随府迁。 宋台初建,令书以为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又让不受,乃拜侍中、特进、左 光禄大夫。辞事东归,高祖饯之戏马台,百僚咸赋诗以述其美。及受命,加开府 仪同三司,辞让累年,终以不受。永初三年,薨,时年七十六。追赠侍中、左光 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恭曲意礼接,赡给甚厚赡给:供给 B.时桓玄篡形已著著:明显 C.修饰学校,督课诵习修饰:修缮 D.高祖为相国,又随府迁迁:迁移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欲于山阴建义讨之②其皆出于此乎 B.①啸父本为桓玄所授②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①且玄未居极位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①辞让累年,终以不受②余船以次俱进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孔靖为官谦逊有容的一组是 ①未拜,遭母忧 ②迁尚书右仆射,固让 ③不如待其篡逆事彰,衅成恶捻,徐于京口图之 ④季恭慰勉,使且安所住,明旦乃移 ⑤复为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又让不拜 ⑥加开府仪同三司,辞让累年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靖起初谋求任府司马,但是桓玄却让虞啸父担任此职,因此没有办成,等到 刘裕平定桓玄之后,孔靖获得该职务 B.孔靖在吴兴郡太守任上,并没有迷信项羽之神是卞山王的说法,孔靖住在厅堂, 始终没有什么祸害 C.孔靖为官务实,讲究勤俭节约,严惩游荡懒惰的人,因此,在他管辖的境内盗 贼减少,生活太平。 D.孔靖辞去官职归故乡,高祖及群臣百官都感于他美好的事迹与德行,高祖设宴 为他饯行,群臣为其赋诗称赞。 第Ⅱ卷(114分)
亦谓为然。虞啸父为征东将军、会稽内史,季恭初求为府司马,不得。及帝定桓 玄,以季恭为内史,使赍封板拜授,正与季恭相值,季恭便回舟夜还。至即叩扉 告啸父,并令扫拂别斋,即便入郡。啸父本为桓玄所授,闻玄败,震惧,开门请 罪。季恭慰勉,使且安所住,明旦乃移。季恭到任,务存治实,敕止浮华,翦罚 游惰,由是寇盗衰止,境内肃清。 征为右卫将军,加给事中,不拜。寻除侍中,领本国中正,徙琅邪王大司马 司马。寻出为吴兴太守,加冠军。先是,吴兴频丧太守,云项羽神为卞山王,居 郡听事,二千石至,常避之;季恭居听事,竟无害也。迁尚书右仆射,固让。义 熙八年,复督五郡诸军、征虏、会稽内史。修饰学校,督课诵习。十年,复为尚 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又让不拜。顷之,除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本州大中 正。十二年,致仕,拜金紫光禄大夫,常侍如故。是岁,高祖北伐,季恭求从, 以为太尉军咨祭酒、后将军。从平关、洛。高祖为相国,又随府迁。 宋台初建,令书以为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又让不受,乃拜侍中、特进、左 光禄大夫。辞事东归,高祖饯之戏马台,百僚咸赋诗以述其美。及受命,加开府 仪同三司,辞让累年,终以不受。永初三年,薨,时年七十六。追赠侍中、左光 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季恭曲意礼接,赡给甚厚 赡给: 供给 B. 时桓玄篡形已著 著: 明显 C. 修饰学校,督课诵习 修饰: 修缮 D. 高祖为相国,又随府迁 迁: 迁移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欲于山阴建义讨之 ②其皆出于此乎 B.①啸父本为桓玄所授 ②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①且玄未居极位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①辞让累年,终以不受 ②余船以次俱进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孔靖为官谦逊有容的一组是 ①未拜,遭母忧 ②迁尚书右仆射,固让 ③不如待其篡逆事彰,衅成恶捻,徐于京口图之 ④季恭慰勉,使且安所住,明旦乃移 ⑤复为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又让不拜 ⑥加开府仪同三司,辞让累年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 ④⑤ D. 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靖起初谋求任府司马,但是桓玄却让虞啸父担任此职,因此没有办成,等到 刘裕平定桓玄之后,孔靖获得该职务。 B.孔靖在吴兴郡太守任上,并没有迷信项羽之神是卞山王的说法,孔靖住在厅堂, 始终没有什么祸害。 C.孔靖为官务实,讲究勤俭节约,严惩游荡懒惰的人,因此,在他管辖的境内盗 贼减少,生活太平。 D.孔靖辞去官职归故乡,高祖及群臣百官都感于他美好的事迹与德行,高祖设宴 为他饯行,群臣为其赋诗称赞。 第 Ⅱ 卷 (114 分)
四、(24分) 13.将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如待其篡逆事彰,衅成恶稔,徐于京口图之,不忧不克。(4分) (2)季恭慰勉,使且安所住,明旦乃移。(3分) (3)辞事东归,髙祖饯之戏马台,百僚咸赋诗以述其美。(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秋月[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白云红叶两悠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分析。(4分) (2)有评者说,全诗无一笔写月,而处处见月,正如司空图所说“不着一字,尽 得风流”。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群贤毕至,。(王羲之《兰亭集序》) (2)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 ,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3)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五、(12分,每小题4分)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世界上四大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都有悠 久丰富的学术传统。时至今日,唯有中国的学术理论思想保存得最为完整,这与 中国的学者有很大关系 学术思想之在一国,犹人之精神也。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想象, 则其形传也 梁启超 学术思想的兴替实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者。一一陈寅恪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一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 从以上四位学者的话来看,中国的学者具有哪两个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17.下面几个语境中的语言表述都存在不得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4分) ①某电视剧中,即将毕业离校的同学小张送给辅导员老师一幅画作为留念,辅导 员老师一边接过礼物一边说:“多谢小张,那我就笑纳了。 ②小李某日收到同事的一张请柬,上面写着:“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 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③小李的朋友新开一家酒楼,小李受到邀请,他答谢道:“贵酒楼开张大吉,不 论是多忙,到时我也一定会拨冗光临……” ④某学校广播站播送时事新闻:北京连续突然的强降雨,造成野三坡景区道路阻 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18.下面是某中学校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考上下文,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句 子。(4分)
四、(24 分) 13. 将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不如待其篡逆事彰,衅成恶稔,徐于京口图之,不忧不克。(4 分) (2) 季恭慰勉,使且安所住,明旦乃移。 (3 分) (3) 辞事东归,高祖饯之戏马台,百僚咸赋诗以述其美。(3 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 分) 秋 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白云红叶两悠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分析。(4 分) (2)有评者说,全诗无一笔写月,而处处见月,正如司空图所说“不着一字,尽 得风流”。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4 分)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群贤毕至, 。 (王羲之《兰亭集序》) (2)风急天高猿啸哀, 。 (杜甫《登高》) ,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 (3) ,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五、(12 分,每小题 4 分)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世界上四大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都有悠 久丰富的学术传统。时至今日,唯有中国的学术理论思想保存得最为完整,这与 中国的学者有很大关系。 学术思想之在一国,犹人之精神也。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想象, 则其形传也。 ——梁启超 学术思想的兴替实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者。 ——陈寅恪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 从以上四位学者的话来看,中国的学者具有哪两个特点?请简要概括。(4 分) 17. 下面几个语境中的语言表述都存在不得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4 分) ①某电视剧中,即将毕业离校的同学小张送给辅导员老师一幅画作为留念,辅导 员老师一边接过礼物一边说:“多谢小张,那我就笑纳了。” ②小李某日收到同事的一张请柬,上面写着:“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 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③小李的朋友新开一家酒楼,小李受到邀请,他答谢道:“贵酒楼开张大吉,不 论是多忙,到时我也一定会拨冗光临……” ④某学校广播站播送时事新闻:北京连续突然的强降雨,造成野三坡景区道路阻 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18. 下面是某中学校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考上下文,在横 线上写出恰当的句 子。(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