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是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是中 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传统与品格风范的集中体现,是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要充分阐释红色文化的内涵,讲好红色文化故事. 通过査证史料、寻访革命遗址、访谈老红军老战士等方式,抢救性记录革命历史 事件,让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意义非凡的历史事件、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栩栩 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目前,红色歌谣、红色经典书籍、红色影视剧等,已成为 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 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人们在历史的发生地触摸历史、感知历史;充分利 用声光电技术,重现当年的革命情景,以震撼的力量发挥影响作用;通过举行学术 硏讨会或英雄事迹报告会,增强红色文化传播力;开辟红色旅游线路,提升讲解质 量,打造传播文化自信主战场;邀请老红军、老战士等走进校园,让青年学生接受 心灵洗礼,激发“忆光荣传统,当红色传人”的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 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要以启蒙式、启迪式的教育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喜闻乐见 的教材,让青年一代的纯洁心灵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思想和品德受到锤炼 (选自2018年11月22日《中国教育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沂蒙精神”是“红船精神”的发展,二者一脉相承,并且都 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和精神源泉,应世代相传. B.材料一王玉君认为沂蒙精神对今天的最重要启示在于党组织和党员坚守 奋斗初心和行动原点,解决好靠谁、为谁服务的问题 C 材料二表明,随着年龄段的增长,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活动主动了解的人数 呈增长趋势,但仍需对青少年甚至中年人进行红色教育. D.材料三认为红色文化是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是历代中国人优良传统与 品格风范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复兴的精神动力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沂蒙精神的显著标志,这八个字深刻地揭示了 山东根据地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B.王玉君从党的价值取向、精神品格,沂蒙精神的人民性、人文性等几个方 面解读了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内涵. C.充分发挥沂蒙精神,就会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就能够积极应对复杂 的外部环境和各种诱惑考验. 革命传统教育要以广大青少年为重点对象,要通过弘扬红色文化,激发他 们“当红色传人”的热情 9.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弘扬红色文化?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6分) 高三语文试题第6页(共10页)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是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是中 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传统与品格风范的集中体现,是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要充分阐释红色文化的内涵,讲好红色文化故事. 通过查证史料、寻访革命遗址、访谈老红军老战士等方式,抢救性记录革命历史 事件,让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意义非凡的历史事件、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栩栩 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目前,红色歌谣、红色经典书籍、红色影视剧等,已成为 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 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人们在历史的发生地触摸历史、感知历史;充分利 用声光电技术,重现当年的革命情景,以震撼的力量发挥影响作用;通过举行学术 研讨会或英雄事迹报告会,增强红色文化传播力;开辟红色旅游线路,提升讲解质 量,打造传播文化自信主战场;邀请老红军、老战士等走进校园,让青年学生接受 心灵洗礼,激发“忆光荣传统,当红色传人”的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 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要以启蒙式、启迪式的教育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喜闻乐见 的教材,让青年一代的纯洁心灵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思想和品德受到锤炼. (选自2018年11月22日«中国教育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认为“沂蒙精神”是“红船精神”的发展,二者一脉相承,并且都 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和精神源泉,应世代相传. B. 材料一王玉君认为沂蒙精神对今天的最重要启示在于党组织和党员坚守 奋斗初心 和行动原点,解决好靠谁、为谁服务的问题. C. 材料二表明,随着年龄段的增长,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活动主动了解的人数 呈增长趋势,但仍需对青少年甚至中年人进行红色教育. D. 材料三认为红色文化是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是历代中国人优良传统与 品格风范的 集中体现,是中国复兴的精神动力.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沂蒙精神的显著标志,这八个字深刻地揭示了 山东根据地 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B. 王玉君从党的价值取向、精神品格,沂蒙精神的人民性、人文性等几个方 面解读了新 时代沂蒙精神的内涵. C. 充分发挥沂蒙精神,就会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就能够积极应对复杂 的外部环境和各种诱惑考验. D. 革命传统教育要以广大青少年为重点对象,要通过弘扬红色文化,激发他 们“当红色传人”的热情. 9.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弘扬红色文化? 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6分) 高三语文试题 第6页(共10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 编用写书.稍习善,求为狱小吏,因学律令,转为狱史,县中疑事皆问焉.太守行县 见而异之,署决曹史,又受《春秋》通大义.举孝廉,为山邑丞,坐法免,复为郡吏 元凤中,廷尉光以治诏狱,请温舒署奏曹掾,守廷尉史.会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 帝初即位,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其辞曰:“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 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 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 皆郁于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路温舒少年时很好学.父亲让他去牧羊,他就采集蒲草,裁成简牍的形状, 用绳子编缀起来,在上面写字 B.路温舒断案才能较高.他做小狱吏时,乘机学习律令,后升转为狱史,县中 每遇到疑难案件,都向他请教. C.路温舒主张崇尚仁德.他上书宣帝,建议广开言路兴太平之风,减省法令 条文,放宽刑罚,废除刑讯之狱. D 路温舒一心报效天子.他曾主动上书请求随使者出使匈奴,但是由于杜延 年等人的阻止,结果没有成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10分) 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 陛下恩厚亡 (1)太守行县,见而异之,署决曹史.(4分) 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者,天下 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今治狱 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 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 之计岁以万数,此仁圣之所以伤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 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
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 编用写书.稍习善,求为狱小吏,因学律令,转为狱史,县中疑事皆问焉.太守行县, 见而异之, 署决曹史.又受«春秋»,通大义.举孝廉,为山邑丞,坐法免,复为郡吏. 元凤中,廷尉光以治诏狱,请温舒署奏曹掾,守廷尉史.会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 帝初即位,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其辞曰:“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 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 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 皆郁于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路温舒少年时很好学.父亲让他去牧羊,他就采集蒲草,裁成简牍的形状, 用绳子 编缀起来,在上面写字. B. 路温舒断案才能较高.他做小狱吏时,乘机学习律令,后升转为狱史,县中 每遇到 疑难案件,都向他请教. C. 路温舒主张崇尚仁德.他上书宣帝,建议广开言路兴太平之风,减省法令 条文,放 宽刑罚,废除刑讯之狱. D. 路温舒一心报效天子.他曾主动上书请求随使者出使匈奴,但是由于杜延 年等人的阻止,结果没有成行. ;, , .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10分) 誉谀之声日满于耳 虚美熏心 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方今天下赖 陛下恩厚 亡 (1)太守行县,见而异之,署决曹史.(4分) 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者,天下 之大命也, 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今治狱 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 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 之计岁以万数,此仁圣之所以伤也. 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 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