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宠物猫一一占领都市圈与互联网 在进化与人工培育繁殖过程中,家猫的面部特征相比野猫更加圆润,拥有更圆的脸型、 更大的眼睛和更小的嘴。这种形似人类婴幼儿的幼态化长相激起了人类原始的保护欲,也让 人类在猫面前更容易放松且获得愉悦。因此很久之前,即使家猫不捕鼠甚至丧失了捕鼠功能, 人们也心甘情愿养猫。 最早的“猫奴”还要追溯到古埃及时代。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徳在游览埃及时曾记述说: “在埃及,如果谁家的猫寿终正寝了,主人必将剃眉致哀;如果谁家宅子不慎发生火灾,主人 通常先抢救家里的猫。”他甚至记录了赫赫有名的“培琉喜阿姆之战”中埃及人失利的原 因: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国王冈比斯为了征服埃及,率领大军,骑在骆驼背上穿越90千米 的沙漠,来到埃及的前哨站培琉喜阿姆,在那里与埃及军队遭遇,但后者竞因波斯人盾牌上画 的圣猫像而不愿进行反击。” 我国唐宋时期,从皇宫贵族到平民百姓,爱猫者也大有人在。诗文书画中,猫嬉闹花间月 下的身影常常可见。想得到一只貓不是件容易事,得用盐和茶叶来换,如宋代曾几的《乞猫》: “春来鼠壤有氽蔬,乞得猫奴亦已无。青蒻裏盐仍襄茗,烦君为致小於菟。”得到猫以后,也 要费心照料,给予其他家畜完全不同的级别待遇,如陆游的《赠猫》:“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 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新泰 2019-2020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注 意 事 项 : 1.答 题 前 , 先 将自己 的姓名 、准考 证号填 写在答 题卡上 。 2.选 择题的 作答:每小题 选出答 案后,用 2B 铅笔 把答题 卡上对 应题目 的答案 标号涂 黑,写 在 试 题 卷 、 草稿纸 和答题 卡上的 非答题 区域均 无效。 3.非 选择题 的作答 :用 签字笔 直接答 在答题 卡上对 应的答 题区域 内。 写在试 题卷、 草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非答 题区域 均无效 。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宠物猫——占领都市圈与互联网 在进化与人工培育繁殖过程中,家猫的面部特征相比野猫更加圆润,拥有更圆的脸型、 更大的眼睛和更小的嘴。这种形似人类婴幼儿的幼态化长相激起了人类原始的保护欲,也让 人类在猫面前更容易放松且获得愉悦。因此很久之前,即使家猫不捕鼠甚至丧失了捕鼠功能, 人们也心甘情愿养猫。 最早的“猫奴”还要追溯到古埃及时代。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徳在游览埃及时曾记述说: “在埃及,如果谁家的猫寿终正寝了,主人必将剃眉致哀;如果谁家宅子不慎发生火灾,主人 通常先抢救家里的猫。”他甚至记录了赫赫有名的“培琉喜阿姆之战”中埃及人失利的原 因:公元前 525 年,波斯帝国国王冈比斯为了征服埃及,率领大军,骑在骆驼背上穿越 90 千米 的沙漠,来到埃及的前哨站培琉喜阿姆,在那里与埃及军队遭遇,但后者竞因波斯人盾牌上画 的圣猫像而不愿进行反击。” 我国唐宋时期,从皇宫贵族到平民百姓,爱猫者也大有人在。诗文书画中,猫嬉闹花间月 下的身影常常可见。想得到一只猫不是件容易事,得用盐和茶叶来换,如宋代曾几的《乞猫》: “春来鼠壤有余蔬,乞得猫奴亦已无。青蒻裏盐仍襄茗,烦君为致小於菟。”得到猫以后,也 要费心照料,给予其他家畜完全不同的级别待遇,如陆游的《赠猫》:“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 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今天,世界上家猫的数量是家犬的三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养 猫人。究其原因,一是猫的活动领域相比狗要小得多,很多家猫对于常年独处一室悠然自得, 甚至可以一辈子不出门。二是猫若即若离的神游性格并不像狗那样需要主人陪伴。貓与主人 的关系如同一个低要求的房客,既可以满足主人的情感陪伴,又不用其负担陪伴压力。因此不 少人都选择了养猫。 猫的热度甚至延伸到了工作场所:一二线城市的互联网企业喜欢将养猫作为公司福利的 一部分,如同下午茶放松员工的神经,加班夜晩的“猫咪精神鼓励员”也是互联网公司的独 特企业文化。养多只猫于店中,供客人就餐时观赏逗摸的猫咖啡和猫餐厅也冋样火爆 2014年,互联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接受采访,当被问到网络最出乎他意料的应 用是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小猫” 猫比狗的面部肌肉少,能做出的表情也少。“面瘫”的表情也许琢磨不透,但在互联网时 代的表情包里,却能随意被加上对话,作为人类对于自身情绪的某种表达。猫曾为其招致杀身 之祸的性格,如今却帮助其打了一个翻身仗,一跃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大“赢家”。在英国,每 天上传到互联网的自拍照片是140万张,而上传的猫咪照片却有380万张。人们喜爱在网上 用猫来社交,因此诞生了许多流量不低于明星的“网红猫”,即使不养猫,年轻人也喜欢交流 分享猫咪图片与视频,将这种对猫的喜爱方式称为“云吸猫”。 摘编自《新华文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家猫不捕鼠甚至丧失了捕鼠功能,所以人们心甘情愿地养猫。 B.“生荣死哀”这个词用来形容古埃及家猫的生活再合适不过,无论王室还是平民,对死去 家猫都要予以哀悼 C.因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现代人无处宣泄的情感焦虑,不少人选择养猫 D.年轻人在互联网上交流分享可爱猫咪的图片与视频,获取巨大的流量,这个产业叫“云 吸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使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全方位展示了猫在互联网迅猛发展、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 天的处境。 B.文章在对猫和狗的对比论证中言之凿凿地说明了猫更受城乡人们宠爱的原因 C.文章引用曾几的《乞猫》和陆游的《赠猫》主要是为了彰显猫通人性,可差遣,对人的影 响至关重要
今天,世界上家猫的数量是家犬的三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养 猫人。究其原因,一是猫的活动领域相比狗要小得多,很多家猫对于常年独处一室悠然自得, 甚至可以一辈子不出门。二是猫若即若离的神游性格并不像狗那样需要主人陪伴。猫与主人 的关系如同一个低要求的房客,既可以满足主人的情感陪伴,又不用其负担陪伴压力。因此不 少人都选择了养猫。 猫的热度甚至延伸到了工作场所:一二线城市的互联网企业喜欢将养猫作为公司福利的 一部分,如同下午茶放松员工的神经,加班夜晚的“猫咪精神鼓励员”也是互联网公司的独 特企业文化。养多只猫于店中,供客人就餐时观赏逗摸的猫咖啡和猫餐厅也同样火爆。 2014 年,互联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接受采访,当被问到网络最出乎他意料的应 用是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小猫”。 猫比狗的面部肌肉少,能做出的表情也少。“面瘫”的表情也许琢磨不透,但在互联网时 代的表情包里,却能随意被加上对话,作为人类对于自身情绪的某种表达。猫曾为其招致杀身 之祸的性格,如今却帮助其打了一个翻身仗,一跃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大“赢家”。在英国,每 天上传到互联网的自拍照片是 140 万张,而上传的猫咪照片却有 380 万张。人们喜爱在网上 用猫来社交,因此诞生了许多流量不低于明星的“网红猫”,即使不养猫,年轻人也喜欢交流 分享猫咪图片与视频,将这种对猫的喜爱方式称为“云吸猫”。 (摘编自《新华文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因为家猫不捕鼠甚至丧失了捕鼠功能,所以人们心甘情愿地养猫。 B.“生荣死哀”这个词用来形容古埃及家猫的生活再合适不过,无论王室还是平民,对死去 家猫都要予以哀悼。 C.因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现代人无处宣泄的情感焦虑,不少人选择养猫。 D.年轻人在互联网上交流分享可爱猫咪的图片与视频,获取巨大的流量,这个产业叫“云 吸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主要使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全方位展示了猫在互联网迅猛发展、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 天的处境。 B.文章在对猫和狗的对比论证中言之凿凿地说明了猫更受城乡人们宠爱的原因。 C.文章引用曾几的《乞猫》和陆游的《赠猫》主要是为了彰显猫通人性,可差遣,对人的影 响至关重要
D.通过因果思维着重论证宠物猫是因何、如何占领都市圈和互联网的 3.下面关于人和猫的关系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历史上最伟大航海中也有猫的陪伴,猫除了能消灭船上的鼠患以外,还能使孤独的j 航者获得放松和愉悦 在埃及,如果谁家的猫寿终正寝了,主人必将剃眉致哀,主要原因之一是猫能将在谷物中泛 滥的毒蛇和鼠类消灭 C.猫在陪伴人类的历史中也曾惨遭厄运,这主要跟人们在它身上赋予的神性被消解有关 D.中世纪欧洲大规模的黑死病(鼠疫)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老鼠的天敌一一猫被大量 屠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 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 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 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堿镇市场空间广阔。 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9%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0。0 20142015201202020慨E2020E 用户嘴:亿人 同比需长 2014—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图 材料三
D.通过因果思维着重论证宠物猫是因何、如何占领都市圈和互联网的。 3.下面关于人和猫的关系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人类历史上最伟大航海中也有猫的陪伴,猫除了能消灭船上的鼠患以外,还能使孤独的远 航者获得放松和愉悦。 B.在埃及,如果谁家的猫寿终正寝了,主人必将剃眉致哀,主要原因之一是猫能将在谷物中泛 滥的毒蛇和鼠类消灭。 C.猫在陪伴人类的历史中也曾惨遭厄运,这主要跟人们在它身上赋予的神性被消解有关。 D.中世纪欧洲大规模的黑死病(鼠疫)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老鼠的天敌——猫被大量 屠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8 年 1 月 2 日,支付宝发布 2017 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 5.2 亿支付宝用 户移动支付占比为 82%。据统计,2017 年,全国超过 30 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 宝;2 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 12 大类 100 多种 服务;4000 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 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 19.6%,省会城市占比为 19.0%,农村地区占比为 17.0%。 (摘编自新华网 2018 年 1 月 3 日报道) 材料二: 2014—2020 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图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 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码,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 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买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堿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 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攴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攴付的技术实现 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 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攴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 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 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 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 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額;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 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 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 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 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 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摘编自赵婀娜《读懂“陪读大军”背后的教育焦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方便市民生活,使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据材料二可知,移动支付用户的同比增长率2020年将是2015年的两倍多 C.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 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码,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 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买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 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 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 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 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 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 2018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 2017 年 12 月 28 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 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 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 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5000 元;采用一种 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1000 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 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 500 元。若个人客户需 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 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 年 1 月 4 日报道) (摘编自赵婀娜《读懂“陪读大军”背后的教育焦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方便市民生活,使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 据材料二可知,移动支付用户的同比增长率 2020 年将是 2015 年的两倍多。 C. 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 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 B.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 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增长 C.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 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D.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 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6.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现状。(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孤山上的老狼 张红静 少年上学时要经过一段无人烟的山路。学堂很远,每天他都要早早起来,怀揣母亲给他 烙的杂面饼子上路。那时,自行车没有普及,学生上学都靠步行 山黑魃魃的,不高,也不大,可是传说山上住着一匹老狼。老狼从来没有祸害过人和牲 畜,少年不知道狼以什么为生。狼一定很老了,或许每天饮露水,吃野果吧。 他每次走过这段路都像躲过一场生死劫。他总是担心狼会恢复狼性,忽然站在他的面前 这天,走那段路时,他像以往一样提高了警惕,除了自己的脚步声和天上的星星,路上 没有一个人。越是安静就越是害怕,村里的小伙伴们都不去很远的镇子上读书,可他不同, 无论路有多远,人有多孤单,他都要去上学。 少年略一分神,忽觉得自己的肩膀上一左一右搭了一只毛茸革的脚掌。少年吓得汗毛都 要竖起来,他用眼角的余光看着,想象着狼的大舌头和獠牙,但是他不敢回头,因为他想起 了做猎人的叔叔讲过的狼吃人的故事
D. 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 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 B. 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 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增长。 C. 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 600 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 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D. 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 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 500 元。 6. 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现状。(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孤山上的老狼 张红静 少年上学时要经过一段无人烟的山路。学堂很远,每天他都要早早起来,怀揣母亲给他 烙的杂面饼子上路。那时,自行车没有普及,学生上学都靠步行。 山黑魆魆的,不高,也不大,可是传说山上住着一匹老狼。老狼从来没有祸害过人和牲 畜,少年不知道狼以什么为生。狼一定很老了,或许每天饮露水,吃野果吧。 他每次走过这段路都像躲过一场生死劫。他总是担心狼会恢复狼性,忽然站在他的面前。 这天,走那段路时,他像以往一样提高了警惕,除了自己的脚步声和天上的星星,路上 没有一个人。越是安静就越是害怕,村里的小伙伴们都不去很远的镇子上读书,可他不同, 无论路有多远,人有多孤单,他都要去上学。 少年略一分神,忽觉得自己的肩膀上一左一右搭了一只毛茸革的脚掌。少年吓得汗毛都 要竖起来,他用眼角的余光看着,想象着狼的大舌头和獠牙,但是他不敢回头,因为他想起 了做猎人的叔叔讲过的狼吃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