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什么是文学? 投如有文学理论这样一种东西的话,那么,显而易见,就存1 在着它所研究的对象,即某种称为文学的东西。因此,我们首先 就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文学。 关于文学,人们曾试图给它下过种种定义。例如,你可以给 它下这么一个定义:从虚构这层意义上说,它是一种“想象性的” 写作一一种按字面来说不是有关真人实事的写作。但是,只要 对人们通常归入文学范畴的作家、作品略加思考就会发现,这一定 义是说不通的。十七世纪的英国文学包括莎士比亚、韦伯斯特①、 马尔维②和弥尔顿,不过也还可以扩大到弗兰西斯·培根的散 文、约翰·堂恩的布道、班杨的心灵自传和托马斯·布朗爵士® 写的任何东西。必要时,甚至还可包括霍布斯④的《利维坦》或克 拉伦敦⑤的《大叛乱史》。法国十七世纪文学除高乃依、拉辛外, 还包括拉罗什富科@的格言、博叙埃⑦的掉词、布瓦洛的诗论、 ①钓输·韦伯斯特(1580?一1625?),英国剧作家。一一译注 ②安·马尔维(1621一178),英国诗人。一详注 ③托·布朗群士(1605一1682),英国医生、作家。一译注 ④托·援布新(1588一1679),英国社会哲学家,《利维坦》是他写的一部论国家 组织的著作。一译注 ⑤爱·克拉伦教(1609一1674),英国政治家、历史华家。一详注 ⑧ 拉罗什富料(1613一1680),法国伦理半家。一译注 ⑦雅克·博叙埃(1627一1704),法倒作家、主数,以布道演说著称。一译注 1
赛维花夫人给她女儿的书信,笛卡尔和帕斯卡尔①的哲学著作。 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学通常包括兰姆⑨(虽则不包括边沁③)、变考 利④(但不包括马克思)、米尔回(但不包括达尔文或赫伯特·斯 宾塞)。 据此看来,“事实”与“虚构”之间的差别,对我们似乎没有多 大作用,甚至几乎不起作用,因为这一差别本身就常常是有疑义 的。例如,有人认为,我们自己关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 争论,就完全不适用于早期冰岛的英雄传说(《萨加》)。十六世纪 末、十七世纪初,在英国,“小说”一词似乎既用于真人实事,又 2用于虚构之事,甚至连新闻报道也很少被认为是如实的。小说与 新闻报道既不是明显如实的,也不是明显虚构的:我们自己的敏 锐的辨别力对于这两种类别的分法也完全不适用。吉本@无疑认 为他写的是史实,或许《创世记》的作者们也认为他们写的是史 实,但是今天,一部分读者把它们作为“事实”来阅读,而另一部 分读者则把它们作为“虚构”之作来阅读。纽曼⑦当然认为他关于 神学的沉思录是真实的,但在今天的许多读者看来却认为那是 “文学”。此外,如果说“文学”包括大量“如实的”写作,那么它也把 相当多的虚构作品排斥在外。《超人故事》和米尔斯与布恩公司的 出版物都属虚构作品,但就一般而言,它们并不被视为是文学作 品,当然更不能算作文学。如果说文学是“创造性的”或“想象性 ①布·帕斯卡尔(1623一1662),法国哲学家、数学京、物理学家。 —译注 ②查·兰姆(1775一1834),英田散文家,笔名伊利亚。一译注 ③ 杰·边沁(1748一1832),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一译注 ④ 托·麦考利(1800一1859),英国散文家、历史学家、政治家。 —译注 ⑤ 约·斯·米尔(1806一1873),英困哲学家、政治家。 一一译注 爱·声本(1737一1794),英国历史学家。一译注 ⑦ 约·亨·纽曼(1801一1890),英国神学家、作家。一译注
的“写作,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吹着历、哲学和自然科学就不是创 造性或想象性的呢? 可能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探讨方法。可能文学不是根据它是 虚构的或“想象性的”,而是根据它使用语言的特殊方式来下定义 的。根据这一理论,文学是写作的一种,用俄国批评家罗曼·雅 各布森的话来说,它是有组织地破坏普通语言,系统地背离了日 常语言。假如你在一个公共汽车站上走近我,口中喃喃说道:“汝 乃恬静的尚未受蹂躏的新娘。”那么,我立即会意识到,我面前是 一位文学家。我之所以会知道,是因为你这句话的机理、节奏和 音调都超出了可从中提取的意义一或者,用语言学家的专业术 语来说,能指(signifiers)和所指(signifieds)不相称。你的语言把 注意力引到语言上,炫罐其物质存在形式。而象“你知道司机们在 罢工吗?”这类句子就不会产生这种效果。 事实上,这就是俄国形式学派给“文学”下的定义,这批作家 包括维克多·谢洛夫斯基、罗曼·雅各布森、奥西普·勃利克、 尤里·蒂尼亚诺夫、鲍里斯·艾肯鲍姆、鲍里斯·托玛谢夫斯基。 形式学派在1917年十月节愈之前就在俄国出现了,整个二十年代 是其鼎盛时期,最后斯大林主义使其销声匿迹。这是一批富于革 新精神、能言善辩的批评家,他们反对在他们之前对文学批评有 较大影响的带有神秘色彩的象征主义学说,他们以一种科学的求 实态度,将注意力转到文学文本有形的物体上。批评应将艺术从3 神秘状态中解放出来,应该探讨文学文本实际上是如何发生作用 的:文学不是臂牌宗教、心理学或社会学,而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组织。它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结构和方法,对此应该加以研 究,而不应该把它们简化为其他事物。文学作品既不是传达思想 的工具、社会现实的反映,也不是某种先验真理的化身:它是一 李
种物质性的事实,就象人们可以检验一台机器一样,文学作品的 功能也可以解析,它是由语言,而不是由客观事物或情感所组成 的,如果将文学作品视为作者大脑意识的表露,那就错了。奥西 普·勃利克曾经轻率地断言,即使不曾有普希金其人,也一定会 有人写出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形式学派实质上是运用语言学来研究文学,由于这种语言学 重形式,关心的是语言的结构,而不是一个人实际上会说些什 么,所以形式学派忽略对文学“内容”的分析(它往往把人们引向 心理学、社会学),面注重文学形式。他们根本不认为形式是内容 的表现,颠倒了两者的关系:内容仅仅是形式的“动因”,是为某种 特定形式的运用而提供的机会或便利。《堂吉河德》并不是“关于” 堂吉河德这个人物的:这个人物只是一种将各种叙述技法汇集在 一起的方法。《动物农场》①在形式学派看来,不是一种有关斯大 林主义的寓言:恰恰相反,是斯大林主义为寓言的构成提供了一 个有用的机会。正是因为形式学派坚持这种关系颠倒的观点,才 使他们从对手那儿获得形式主义这个贬义的称号,尽管形式学派 并不否认艺术与社会现实有联系一事实上他们中的一些人与布 尔什维克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一但他们挑衅性地声称,这种联系不 是批评家们要研究的事。 形式学派起初认为文学作品或多或少是“技巧”的随意组合, 只是到后来,才将这些技巧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文本体系中相关联 的因素或“功能”。“技巧”包括声音、意象、节奏、句法、音步、韵脚、 叙述技法等,事实上即所有和文学形式有关的成分,而这些成分 4所共有的特点就是它们的“疏远”或“陌生”效果。文学语言的特 ① 英国作家乔治·奥韦尔在195年出版的一部小说。一译注
点,文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表述形式的地方就在于,它以各种方式 使普通语言“变形”。在文学技巧的压力下,普通语言被强化、浓 缩、扭曲、套叠、拖长、颠倒。语言“变得疏远”,由于这种疏远 作用,使日常生活突然显得陌生了。处于日常会话的惯例之中, 我们对现实的感觉和反应是迟钝而呆滞的,用形式学派的话来 说一“自动化了”。文学逼使我们对语言产生一种奇特的意识,从 孤,使那些习以为常的反应萌发了新意,使客观事物更容易“察 觉”。通过以比平常更紧张、自我意识更强的方式来对付语言, 语言所表述的这个世界因此而焕然一新。杰拉德·曼利·蛋普金 斯①的诗可以生动地证明这一点。文学话语疏远或背离了普通语 言,这样做,反而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经验。我们呼吸 空气,但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象语言一 样,它是我们得以行动的媒介。但是,一旦空气突然浑浊起来, 我们就不得不十分留意我们的呼吸,而这一作用或许会成为我们 生诬中一段特殊的经历。我们在看朋友写的便条时,不大会注意 它的叙事结构,但是,假如一篇小说突然中断,然后继续叙述, 不断从一个叙述角度转换到另一个角度,并且拖延高潮的到来, 以使我们处于悬念之中,这样,在我们被它吸引住的同时,我们 对它的构戒也就一清二楚了。形式学派会说,小说采用“阻碍”或 “延迟”方法,是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在文学语言中,这些方法 是“直截了当的”。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维克多·谢洛夫斯基对劳 伦斯·斯特恩②的《特里斯特拉姆·香迪》作出了俏皮的评论,说 这是“世界文学中最典型的小说”。斯特恩的这部小说过分地延宕 ①杰·曼·霍普金斯(164一1889),英国诗人。一一译注 ⑨梦·斯待想(1713一17G8),类国小说京。一一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