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桥中学10届高三语文第3次月考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45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2题。(6分) 6月8日,温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了一个纲领性文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 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纲要》中早已被广泛认同的自主创新理念,被提到了“全部 科技工作首位”的高度。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这已使自主创新从一般的提倡、探讨、鼓励 而变成了“法定”的要求。 这无疑是值得人们深刻领会和给予高度重视的。但是,令人有所担忧的是,自主创新即 便如此严肃地写入了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恐怕也难以从此一帆风顺,易如反掌。 首先,创新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人类文明积累到今天,不仅在科技领域,可以说在 几乎所有的领域,到处都有前人或别人留下的足迹,就像德国作家图霍尔斯基那篇著名的散 文《没有新雪》所悲壮地揭示的一样。 而人们更现实的担心还在于,现阶段的中国,是否为科技自主创新准备了充分的人文环 境。记得年初本刊发表过一篇题为《张颖清:倒在问鼎诺贝尔奖的途中》的报道,自主创新 创立了全息生物学的张颖凊,因为科学的评价体系的缺失,不仅其学说被个别学术权威-棍 子打进了“伪科学”,个人也因此落得那么悲惨的结局。这就更令人坚信这种担心绝非多余。 可喜的是,此次编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从一开始就将制度创新当作了国家创新体系建 设的一部分。据有关专家介绍,在提出的深化制度改革应主要建立的八个机制中,就明确提 出了要建立独立、合理的评价监督机制。但愿这种追求“独立”、“合理”的理想,能够成为 以后的张颖清们切实的制度呵护和支撑。诚如斯,则不缺人才的中国,何患无“创新"、少 严中月考语文卷31
严中月考语文卷 3 1 严桥中学 10 届高三语文第 3 次月考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45 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 1—2 题。(6 分) 6月8日,温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了一个纲领性文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 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纲要》中早已被广泛认同的自主创新理念,被提到了“全部 科技工作首位”的高度。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这已使自主创新从一般的提倡、探讨、鼓励 而变成了“法定”的要求。 这无疑是值得人们深刻领会和给予高度重视的。但是,令人有所担忧的是,自主创新即 便如此严肃地写入了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恐怕也难以从此一帆风顺,易如反掌。 首先,创新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人类文明积累到今天,不仅在科技领域,可以说在 几乎所有的领域,到处都有前人或别人留下的足迹,就像德国作家图霍尔斯基那篇著名的散 文《没有新雪》所悲壮地揭示的一样。 而人们更现实的担心还在于,现阶段的中国,是否为科技自主创新准备了充分的人文环 境。记得年初本刊发表过一篇题为《张颖清:倒在问鼎诺贝尔奖的途中》的报道,自主创新 创立了全息生物学的张颖清,因为科学的评价体系的缺失,不仅其学说被个别学术权威一棍 子打进了“伪科学”,个人也因此落得那么悲惨的结局。这就更令人坚信这种担心绝非多余。 可喜的是,此次编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从一开始就将制度创新当作了国家创新体系建 设的一部分。据有关专家介绍,在提出的深化制度改革应主要建立的八个机制中,就明确提 出了要建立独立、合理的评价监督机制。但愿这种追求“独立”、“合理”的理想,能够成为 以后的张颖清们切实的制度呵护和支撑。诚如斯,则不缺人才的中国,何患无“创新”、少
“创新”呢? (选自《瞭望》)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纲要》中自主创新被提到了“全部科技工作首位”的高度。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 这已使自主创新从一般的提倡、探讨、鼓励而变成了“法定”的要求 B.人类文明积累到今天,不仅在科技领域,可以说在所有的领域,到处都有前人或别人 留下的足迹。 C.人们担忧自主创新难以一帆风顺。 D自主创新的起码前提和条件就是靠制度保证自主创新不被扼杀,不被封杀,不被当作 异端而至少有“立锥之地”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A.《没有新雪》所揭示的是人类文明积累到今天,不仅在科技领域,可以说在几乎所有 的领域,到处都有前人或别人留下的足迹的事实。 B.《张颖清:倒在问鼎诺贝尔奖的途中》的报道,自主创新创立了全息生物学的张颖清, 其学说被个别学术权威一棍子打进了“伪科学”,说明现阶段的中国,尚缺乏为科技自主创 新准备了充分的人文环境。 C.《纲要》中提出的深化制度改革应主要建立的八个机制里,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建立独 立、合理的评价监督机制。应该说为科技自主创新作了法律上的保证 D.《纲要》中这种追求“独立”、“合理”的理想,如果真的能够成为科技工作者切实的 制度呵护和支撑。那么中国事实上会出现“创新”的人才。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34题。(6分) 最近科学家解开了绿蟒皮肤变色之谜。澳洲国立大学的生态学家发现:随着绿蟒的生长, 它们的肤色会从新生时的亮黄或亮红色转变为与其新栖息环境相融合的颜色。 来自澳洲国立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的大卫·威尔逊博士和罗勃特·汉索翰博士与埃 克塞特大学的约翰·安塔尔教授通过无线电追踪对约克半岛海角的绿蟒迸行了历时三年的硏 究,最终解开了这个秘密。 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有时也会改变颜色但是没有一种动物能像澳洲北部和新几内亚的 绿蟒那样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个谜团一直困扰了进化生物学家长达数十年之久。汉索翰 严中月考语文卷32
严中月考语文卷 3 2 “创新”呢? (选自《瞭望》)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纲要》中自主创新被提到了“全部科技工作首位”的高度。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 这已使自主创新从一般的提倡、探讨、鼓励而变成了“法定”的要求。 B.人类文明积累到今天,不仅在科技领域,可以说在所有的领域,到处都有前人或别人 留下的足迹。 C.人们担忧自主创新难以一帆风顺。 D.自主创新的起码前提和条件就是靠制度保证自主创新不被扼杀,不被封杀,不被当作 异端而至少有“立锥之地”。 2.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 A.《没有新雪》所揭示的是人类文明积累到今天,不仅在科技领域,可以说在几乎所有 的领域,到处都有前人或别人留下的足迹的事实。 B.《张颖清:倒在问鼎诺贝尔奖的途中》的报道,自主创新创立了全息生物学的张颖清, 其学说被个别学术权威一棍子打进了“伪科学”,说明现阶段的中国,尚缺乏为科技自主创 新准备了充分的人文环境。 C.《纲要》中提出的深化制度改革应主要建立的八个机制里,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建立独 立、合理的评价监督机制。应该说为科技自主创新作了法律上的保证。 D.《纲要》中这种追求“独立”、“合理”的理想,如果真的能够成为科技工作者切实的 制度呵护和支撑。那么中国事实上会出现“创新”的人才。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 3~4 题。(6 分) 最近科学家解开了绿蟒皮肤变色之谜。澳洲国立大学的生态学家发现:随着绿蟒的生长, 它们的肤色会从新生时的亮黄或亮红色转变为与其新栖息环境相融合的颜色。 来自澳洲国立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的大卫•威尔逊博士和罗勃特•汉索翰博士与埃 克塞特大学的约翰•安塔尔教授通过无线电追踪对约克半岛海角的绿蟒进行了历时三年的研 究,最终解开了这个秘密。 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有时也会改变颜色,但是没有一种动物能像澳洲北部和新几内亚的 绿蟒那样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个谜团一直困扰了进化生物学家长达数十年之久。汉索翰
博士介绍说,这种美丽的爬行动物在宠物市场上很流行,因为它刚孵化出来时皮肤呈明亮的 黄色或红色但是最终会变成漂亮的翠绿色。 研究人员用无线电追踪了大量的未成年和成年的绿蟒并利用先进的光谱测定法对它们 的颜色进行了分析,他们惊讶地发现那些色彩鲜亮的年轻绿蟒的栖息地与较年长的完全不 同:未成年的绿蟒一直生活在雨林的外围,它们在那里捕食一些体形较小的动物,如小蜥蜴 和蟑螂;而成年绿蟒则生活在雨林的树冠层中捕食松鼠和鸟类。未成年绿蟒的黄色和红色使 它们完美地隐藏于森林边缘的多色树叶和草地中;成年绿蟒的绿色则使它们能隐身于树冠层 中伺机捕猎松鼠和鸟类。 只有当我们搞清楚未成年和成年绿蟒所有行为上的差异,我们才能了解他们之间存在 如此大的色差的原因。未成年的绿蟒要花一年才能长到能够猎食鸟类的大小,然后它们便开 始蜕皮、长出绿色的新皮并搬进雨林深处开始它们的新生活。”汉索翰博土说 下列对“只有当我们搞清楚未成年和成年绿蟒所有行为上的差异,我们才能了 解他们之间存在如此大的色差的原因”的理解不当的项是:() A、未成年和成年绿蟒捕食对象不同,造成它们的颜色不同。 B、未成年和成年绿蟒栖息地不同,造成它们的颜色不同 C、为了更好的隐藏自己未成年和成年绿蟒的颜色有了差异 D、未成年绿蟒长到一年后,褪去旧皮长出新皮然后颜色也随之改变。 4、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绿蟒的生长,它们的肤色会从新生时的亮黄或亮红色转变为新栖息地的颜色 直困扰了进化生物学家长达数十年的谜团是:绿蟒的颜色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刚孵化出来时皮肤呈明亮的黄色或红色但是最终会变成漂亮的翠绿色 C、成年绿蟒到了能够捕食鸟类和松鼠的时候,就来到雨林深处,改变自己的肤色。 D、未成年的绿蟒过了一年才能拥有能够猎食鸟类的个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9分)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 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严中月考语文卷33
严中月考语文卷 3 3 博士介绍说,这种美丽的爬行动物在宠物市场上很流行,因为它刚孵化出来时皮肤呈明亮的 黄色或红色,但是最终会变成漂亮的翠绿色。 研究人员用无线电追踪了大量的未成年和成年的绿蟒并利用先进的光谱测定法对它们 的颜色进行了分析,他们惊讶地发现那些色彩鲜亮的年轻绿蟒的栖息地与较年长的完全不 同:未成年的绿蟒一直生活在雨林的外围,它们在那里捕食一些体形较小的动物,如小蜥蜴 和蟑螂;而成年绿蟒则生活在雨林的树冠层中捕食松鼠和鸟类。未成年绿蟒的黄色和红色使 它们完美地隐藏于森林边缘的多色树叶和草地中;成年绿蟒的绿色则使它们能隐身于树冠层 中伺机捕猎松鼠和鸟类。 “只有当我们搞清楚未成年和成年绿蟒所有行为上的差异,我们才能了解他们之间存在 如此大的色差的原因。未成年的绿蟒要花一年才能长到能够猎食鸟类的大小,然后它们便开 始蜕皮、长出绿色的新皮,并搬进雨林深处开始它们的新生活。”汉索翰博士说。 3、下列对“只有当我们搞清楚未成年和成年绿蟒所有行为上的差异,我们才能了 解他们之间存在如此大的色差的原因”的理解不当的项是:( ) A、未成年和成年绿蟒捕食对象不同,造成它们的颜色不同。 B、未成年和成年绿蟒栖息地不同,造成它们的颜色不同。 C、为了更好的隐藏自己未成年和成年绿蟒的颜色有了差异。 D、未成年绿蟒长到一年后,褪去旧皮长出新皮然后颜色也随之改变。 4、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随着绿蟒的生长,它们的肤色会从新生时的亮黄或亮红色转变为新栖息地的颜色。 B、一直困扰了进化生物学家长达数十年的谜团是:绿蟒的颜色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刚孵化出来时皮肤呈明亮的黄色或红色,但是最终会变成漂亮的翠绿色。 C、成年绿蟒到了能够捕食鸟类和松鼠的时候,就来到雨林深处,改变自己的肤色。 D、未成年的绿蟒过了一年才能拥有能够猎食鸟类的个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7 题。(9 分) 醒心亭记 曾 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 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 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 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 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 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 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5.(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涯:水边 B.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 滋:滋扰 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憾:怨恨 D.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6.(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公与州宾客者游焉。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C.∫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D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3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巧 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 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正体现了曾巩散文 平正周详而长于议论的特点 C.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 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公筑亭题名的含意就是为了使人 严中月考语文卷34
严中月考语文卷 3 4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 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 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 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 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 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5.(3 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涯:水边。 B.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 滋:滋扰。 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憾:怨恨。 D.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殁:死。 6.(3 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3 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巧 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 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正体现了曾巩散文 平正周详而长于议论的特点。 C.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 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公筑亭题名的含意就是为了使人 A. B. C. D.
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8、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且子独不见夫桔槔①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 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②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 其犹相③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援狙而衣 以周公之服,彼必龅齧挽裂⑤,尽去而后慊⑥。观古今之异,犹援狙④之异乎周公也。故西 施病心而睻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臏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 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瞳美而不知睻之所以美 (节选自《庄子·天运》) 【注释】①桔棒:汲水的吊杄,杠杆状。②矜:爱,引为喜欢、看重。③相:与梨相似 ④缓狙:猿猴。⑤龀齧挽裂:咬碎或撕裂。⑥慊:快意。⑦臏:颦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3分) ②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3分) (2)“东施效颦”的寓言在文中是针对什么而说的?其寓意是什么?(4分)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梅 刘克庄 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1)史料记载诗人因为这首诗歌而“坐罪”,诗人自己也说过“却被梅花累十年”。试结 合尾联作出简要分析。(4分) (2)这首咏梅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由“亡羊补牢犹未晚”,我们可以联想到意思最近的诗句 《归去来兮辞》中的 《滕王阁序》中的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严中月考语文卷35
严中月考语文卷 3 5 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8、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0 分) 且子独不见夫桔槔①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 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②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 其犹柤③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 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猨狙而衣 以周公之服,彼必龁齧挽裂⑤,尽去而后慊⑥。观古今之异,犹猨狙④之异乎周公也。故西 施病心而矉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 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节选自《庄子·天运》) 【注释】①桔棒:汲水的吊杆,杠杆状。②矜:爱,引为喜欢、看重。③柤:与梨相似。 ④猨狙:猿猴。⑤龁齧挽裂:咬碎或撕裂。⑥慊:快意。⑦矉:颦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3 分) ②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3 分) (2)“东施效颦”的寓言在文中是针对什么而说的?其寓意是什么?(4 分)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落 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1)史料记载诗人因为这首诗歌而“坐罪”,诗人自己也说过“却被梅花累十年”。试结 合尾联作出简要分析。(4 分) (2)这首咏梅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 分) ⑴由“亡羊补牢犹未晚”,我们可以联想到意思最近的诗句。 《归去来兮辞》中的 , 。 《滕王阁序》中的 , 。 ⑵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