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奔论与信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博奔论与信息经济学课程编号AEC0516aGame Theory and英文名称考核方式口考试■考查Information Economics学分2总学时32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0实验学时先修课程(已具高等数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备知识能力)适用学科/专业应用经济学学位类别(领域)一、课程教学目标博奔论研究的问题是决策各方的行为发生相互影响时各自的决策以及这些决策所能达到的均衡,而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则是决策各方的行为发生相互影响时存在着非对称信息,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博奔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本课程是经典微观经济学个人决策问题考虑信息变量后的新发展一一从价格决策机制发展到非价格决策机制,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之一。开设本门课程的作用在于让学生掌握博奔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模型,并引导学生运用本课程所介绍理论分析现实的经济现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熟练掌握博奔论与信息经济学的体系;(2)熟练掌握博奔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掌握博奔论与信息经济学模型的建模方法和技巧,能运用相关模型分析实际问题。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序号学时教学内容提要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博奔论与经济学了解博奔论的理论来源与相1.1博奔论与主流经济学的新发展关的社会现象1.2非合作博奔论的一个非技术性概述12
12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课程编号 AECO516a 英文名称 Game Theory and Information Economics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性质 专业主干课 学分 2 总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先修课程(已具 备知识能力) 高等数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适用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领域) 应用经济学 一、课程教学目标 博弈论研究的问题是决策各方的行为发生相互影响时各自的决策以及这些决策所 能达到的均衡,而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则是决策各方的行为发生相互影响时存在着非 对称信息,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本课程是经典微观经济 学个人决策问题考虑信息变量后的新发展——从价格决策机制发展到非价格决策机制, 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之一。开设本门课程的作用在于让学生掌握博弈论 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模型,并引导学生运用本课程所介绍理论分析现实的经济现 象。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熟练掌握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体系; (2)熟练掌握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掌握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模型的建模方法和技巧,能运用相关模型分析实际 问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第一章 导论:博弈论与经济学 1.1 博弈论与主流经济学的新发展 1.2 非合作博弈论的一个非技术性概述 了解博弈论的理论来源与相 关的社会现象 2
学时序号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提要第二章完全信息静态博弃2.1博奔论的基本概念及策略式表述理解博奔论的基本概念,掌握2.2纳什均衡完全信息条件的静态模型一22.3纳什均衡应用举例一纳什均衡理论,并能将之运2.4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用于解释有关经济社会现象2.5纳什均衡的存在性和多重性第三章完全信息动态博奔3.1博奔的扩展式表述掌握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动态3.2扩展式表述博奔的纳什均衡博奔模型,并学会将子博奔完3.3子博奔完美纳什均衡美纳什均衡理论运用于解释3.4子博奔完美纳什均衡应用举例经济社会实践3.5重复博奔和无名氏定理第四章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奔掌握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静态4.1不完全信息博奔和贝叶斯纳什均衡博奔模型,特别要学会将贝叶4.2贝叶斯均衡的应用举例斯纳什均衡理论运用解释有关现象4.3贝叶斯博奔与混合策略均衡第五章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奔5.1完美贝叶斯纳什均衡掌握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动5.2信号传递博奔及其应用举例态博奔模型,并学会运用模型25.3完美贝叶斯均衡的再精炼及其他均解释经济社会现象衡概念5.4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奔与声誉第六章委--代理理论(I)了解信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6.1信息经济学引论掌握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委6.2委--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66.3对称信息情况下最优合同架,并能运用于解释经济社会6.4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最优激励合同现象6.5委托--代理模型的应用举例13
13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2 第二章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2.1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及策略式表述 2.2 纳什均衡 2.3 纳什均衡应用举例 2.4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2.5 纳什均衡的存在性和多重性 理解博弈论的基本概念,掌握 完全信息条件的静态模型— —纳什均衡理论,并能将之运 用于解释有关经济社会现象 4 3 第三章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3.1 博弈的扩展式表述 3.2 扩展式表述博弈的纳什均衡 3.3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3.4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应用举例 3.5 重复博弈和无名氏定理 掌握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动态 博弈模型,并学会将子博弈完 美纳什均衡理论运用于解释 经济社会实践 6 4 第四章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4.1 不完全信息博弈和贝叶斯纳什均衡 4.2 贝叶斯均衡的应用举例 4.3 贝叶斯博弈与混合策略均衡 掌握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静态 博弈模型,特别要学会将贝叶 斯纳什均衡理论运用解释有 关现象 4 5 第五章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5.1 完美贝叶斯纳什均衡 5.2 信号传递博弈及其应用举例 5.3 完美贝叶斯均衡的再精炼及其他均 衡概念 5.4 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与声誉 掌握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动 态博弈模型,并学会运用模型 解释经济社会现象 4 6 第六章 委讬-代理理论(I) 6.1 信息经济学引论 6.2 委讬-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6.3 对称信息情况下最优合同 6.4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最优激励合同 6.5 委托-代理模型的应用举例 了解信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掌握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委 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 架,并能运用于解释经济社会 现象 4
学时序号教学内容提要基本要求第七章委托--代理理论(II)7.1多阶段博奔动态模型7.2委托人的道德风险了解动态条件、多任务条件下7.3多项任务委托一一代理模型与资产7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具体应A所有权用7.4效率工资与监督力度7.5团队工作与委托人的作用7.6最优的委托权安排第八章逆向选择与信号传递8.1逆向选择:旧车市场认识逆向选择、信号传递等经o8.2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济现象8.3逆向选择与信贷市场上的配给制8.4信号传递:斯宾塞劳动力市场模型32总计三、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采用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着眼于应用,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阅读准备,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要求进行分组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四、课程思政内容通过对博奔论与信息经济学分析方法的介绍,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中对博奔思想的体现,进一步阐述该方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经验,倡导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培养创新意识。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1.教学自标之一熟练掌握博奔论与信息经济学的体系、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课堂讲授来达成;达成情况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及课后习题完成情况进行评价;2.教学目标之二掌握博奔论与信息经济学模型的建模方法和技巧,能运用相关模型分析实际问题,主要通过对相关模型的课堂讲授、小组案例讨论来达成;达成情况通过案例分析完成情况、课程论文撰写情况进行评价。14
14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7 第七章 委托- 代理理论(II) 7.1 多阶段博弈动态模型 7.2 委托人的道德风险 7.3 多项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与资产 所有权 7.4 效率工资与监督力度 7.5 团队工作与委托人的作用 7.6 最优的委托权安排 了解动态条件、多任务条件下 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具体应 用 4 8 第八章 逆向选择与信号传递 8.1 逆向选择:旧车市场 8.2 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 8.3 逆向选择与信贷市场上的配给制 8.4 信号传递:斯宾塞劳动力市场模型 认识逆向选择、信号传递等经 济现象 4 总 计 32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采用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着眼于应用,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阅 读准备,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要求进行分组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提交案例 分析报告。 四、课程思政内容 通过对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分析方法的介绍,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中对博弈思想 的体现,进一步阐述该方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经验, 倡导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培养创新意识。 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 1.教学目标之一熟练掌握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体系、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通过对相 关知识点的课堂讲授来达成;达成情况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及课后习题完成情况进行评 价; 2.教学目标之二掌握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模型的建模方法和技巧,能运用相关模型 分析实际问题,主要通过对相关模型的课堂讲授、小组案例讨论来达成;达成情况通过案 例分析完成情况、课程论文撰写情况进行评价
六、课程成绩评定课程成绩由出勤及课堂参与、案例分析及作业、课程论文三部分组成,具体成绩组成及要求如下:1.出勤及课堂参与(占20%)按时参加课程学习,积极参与课内案例讨论,注意倾听他人发言,能广泛分享自己的经验感悟与直觉洞见。2.案例分析及作业(占20%)小组讨论积极、合作融洽,能运用合理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解读、分析与汇报。案例作业可以采取课堂案例讨论、小组PPT报告等方式。3.课程论文(占60%)采用博奔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完成一篇结课论文(不少于5000字)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博奔论与信息经济学》,张维迎主编,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主要参考书:《激励理论:动机与信息经济学》,唐纳德·E·坎贝尔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博奔与社会讲义》,张维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博奔论:矛盾冲突分析》,迈尔森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信息与激励经济学》,陈钊编著,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策略博奔》,迪克西特,斯克丝,赖利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八、编制与审核工作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编制(任课教师)杨颖梅2024年5月23日审核(学科、专业负责人)批准(主管院长)15
15 六、课程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由出勤及课堂参与、案例分析及作业、课程论文三部分组成,具体成绩组成 及要求如下: 1.出勤及课堂参与(占 20%) 按时参加课程学习,积极参与课内案例讨论,注意倾听他人发言,能广泛分享自己的 经验感悟与直觉洞见。 2.案例分析及作业(占 20%) 小组讨论积极、合作融洽,能运用合理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解读、分析与汇报。案 例作业可以采取课堂案例讨论、小组 PPT 报告等方式。 3.课程论文(占 60%) 采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完成一篇结课论文(不少于 5000 字)。 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议教材: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张维迎主编,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 版社,2019 主要参考书: 《激励理论:动机与信息经济学》,唐纳德·E·坎贝尔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博弈与社会讲义》,张维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博弈论:矛盾冲突分析》,迈尔森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信息与激励经济学》,陈钊编著,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策略博弈》,迪克西特,斯克丝,赖利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八、编制与审核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编制(任课教师) 杨颖梅 2024 年 5 月 23 日 审核(学科、专业负 责人) 批准(主管院长)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课程编码AEC0513a英文名称Industrial Economics考核方式口考试团考查口公共必修课2学分口专业必修课口公共选修课课程性质口专业选修课口补修课32总学时口其他专业主干课口本研一体化课程口特色课程口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口全英文授课课程课程特点实验学时-口双语授课课程口案例课程口校企联合课程口其他先修课程(已具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备知识能力)适用学科/专业经济学及相关专业硕士生学位类别(领域)一、课程教学目标产业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向产业领域的延伸,是从产业这个中观层次揭示经济体系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主要内容包括有研究企业之间的断和竞争关系,因此成为各国反垄断和政府管制政策的重要基础;同时产业经济学对产业演变规律、产业布局的分析,也是是理解后起国家产业决策和各种产业现象的重要工具,也是评价产业政策以及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现代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了解产业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组织特征和结构演变规律,并利用所学知识对当前国内外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思考,正确地理解国家产业政策的内涵、并能正确地观察和判断具体产业的发展状况等,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产业经济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16
16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产业经济学 课程编码 AECO513a 英文名称 Industrial Economics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补修课 其 他 专 业 主 干 课 _ 学分 2 总学时 32 课程特点 □本研一体化课程 □特色课程 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全英文授课课程 □双语授课课程 □案例课程 □校企联合课程 □其他_ 实验学时 0 先修课程(已具 备知识能力) 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 适用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领域) 经济学及相关专业硕士生 一、课程教学目标 产业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向产业领域的延伸,是从产业这个中观层次揭示经 济体系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主要内容包括有研究企业之间的垄断和竞争关系,因 此成为各国反垄断和政府管制政策的重要基础;同时产业经济学对产业演变规律、 产业布局的分析,也是是理解后起国家产业决策和各种产业现象的重要工具,也 是评价产业政策以及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 生掌握现代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了解产业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组织特 征和结构演变规律,并利用所学知识对当前国内外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思考, 正确地理解国家产业政策的内涵、并能正确地观察和判断具体产业的发展状况等, 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产业经济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