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语文12月月考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文化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很多方法。古今中外,一个简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看这 个民族所信奉的宗教和晢学。正像欧洲文化和基督教有关一样,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儒、道、 佛“三教”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在儒、道、佛“三教”中,儒教强调整齐划一,具有专制特 征。确实,孔子的时代,儒家只是一种民间学说。鉴于社会道徳的沦丧,孔子、子思、盂子 这一派的学说特别注重社会和谐,这并不错。先秦儒家传教的时候,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这也很好。但是,秦汉以后的儒家有一个大问题,即它 特别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借以建立一个从天子、王、公、 侯、伯,到庶民百姓的“一统天下”。儒家在古代中国,成为和欧洲中世纪“政教合一”相 似的国家主义学说,它限制个人,妄自尊大,压迫“文化多样性”。 幸好,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了一种“多元文化”。唐代以后,我们有儒、道、佛“三教 并立”。当儒家越来越沦为“官方晢学”的时候,域外传入的佛教,民间复兴的道家和道教, 不断济儒家之穷,用鲜活的思想滋润和更新儒家,把它拉回到一种“修身养性”“实事求是” 的道路上来。明清以来,怀有自由思想的儒家学者,如王阳明、徐光启、顾炎武、黄宗羲、 王夫之、戴震、章太炎都或明或暗地采纳了佛教、道教思想精华,甚至还采纳了法国耶稣会 士带来的欧洲天文学学说,用以改造儒家。因此,今天我们谈论“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 的时候,更需要重视“文化多样性”。中国文化传统是“诸子百家”,中国文化的“非儒家 继承”,可能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更有利 中国曾经是一个具有良好“文化延续性”的国度,换句话说,中国文化有过自己相当不 错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并不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幸福生存的天堂。举两 个例子来说明。我们知道,直到清末民初,东、南、西、北的中国人都还居住在不同样式的 住宅里。它们都是按照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建造的,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最近几十年, 我们看到的景象却是,整齐划一的单调建筑样式替代了多样性的古代建筑。现在想要看到一 点不同的建筑,必须在休假期间去朱家角、周庄、丽江这样的旅游景点,如参观博物馆一样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高一语文 12 月月考 时间:150 分钟 分值 150 分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文化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很多方法。古今中外,一个简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看这 个民族所信奉的宗教和哲学。正像欧洲文化和基督教有关一样,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儒、道、 佛“三教”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在儒、道、佛“三教”中,儒教强调整齐划一,具有专制特 征。确实,孔子的时代,儒家只是一种民间学说。鉴于社会道德的沦丧,孔子、子思、孟子 这一派的学说特别注重社会和谐,这并不错。先秦儒家传教的时候,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这也很好。但是,秦汉以后的儒家有一个大问题,即它 特别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借以建立一个从天子、王、公、 侯、伯,到庶民百姓的“一统天下”。儒家在古代中国,成为和欧洲中世纪“政教合一”相 似的国家主义学说,它限制个人,妄自尊大,压迫“文化多样性”。 幸好,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了一种“多元文化”。唐代以后,我们有儒、道、佛“三教 并立”。当儒家越来越沦为“官方哲学”的时候,域外传入的佛教,民间复兴的道家和道教, 不断济儒家之穷,用鲜活的思想滋润和更新儒家,把它拉回到一种“修身养性”“实事求是” 的道路上来。明清以来,怀有自由思想的儒家学者,如王阳明、徐光启、顾炎武、黄宗羲、 王夫之、戴震、章太炎都或明或暗地采纳了佛教、道教思想精华,甚至还采纳了法国耶稣会 士带来的欧洲天文学学说,用以改造儒家。因此,今天我们谈论“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 的时候,更需要重视“文化多样性”。中国文化传统是“诸子百家”,中国文化的“非儒家 继承”,可能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更有利。 中国曾经是一个具有良好“文化延续性”的国度,换句话说,中国文化有过自己相当不 错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并不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幸福生存的天堂。举两 个例子来说明。我们知道,直到清末民初,东、南、西、北的中国人都还居住在不同样式的 住宅里。它们都是按照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建造的,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最近几十年, 我们看到的景象却是,整齐划一的单调建筑样式替代了多样性的古代建筑。现在想要看到一 点不同的建筑,必须在休假期间去朱家角、周庄、丽江这样的旅游景点,如参观博物馆一样
地端详着这些“古董”。另一个例子是关于“语言多样性”。历史上,国语、英语、法语 江苏话、浙江话、广东话等各地方言和上海的本地话同时流行。正是在这种“语言多样性” 的基础上,我们不仅保存和发展了“京剧”“昆剧”“沪剧”“越剧”“锡剧”“淮剧” 也引进了中、英、法文的话剧、电影等“文明戏”。然而现在,这种“语言多样性”大大削 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确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 滥用这种动力,导致发展性的破坏,可能会对“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灾难性 的影响 1.下列有关“儒家”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孔子时代的儒家特别重视社会和谐,其目的是治理沦丧的社会道德。 B.先秦时代强调个人修养的儒家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 C.秦汉以后的儒家曾逐渐走向限制个人、压迫“文化多样性”的道路。 D.唐代以后经过改造了的儒家已成为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理论指导核心。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影响下,儒家的国家主义学说性质发生了改变, “诸子百家”式的中国文化传统有可能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中国经济只要高速发展就能为文化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支持。 D.大大削减了的“语言多样性”是“文化的延续性”受到影响的表现之· 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主要从儒家的中国历史中的变化来谈,它由一开始的注重和谐,强调个人修 养,到后来的强调等级制度,成为政治的工具 第二段以道家、佛家思想对儒家的滋润更新,来谈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并认为中 需要文化多样性。 C.第三段以事例,谈到最近几十年中国建筑的单一性和语言的单一性,告诫人们要警 惕这种现象 D.本文认为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多元文化发展,直到近代才有所改变,如果能恰当保 持文化多样性,将对和谐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
地端详着这些“古董”。另一个例子是关于“语言多样性”。历史上,国语、英语、法语, 江苏话、浙江话、广东话等各地方言和上海的本地话同时流行。正是在这种“语言多样性” 的基础上,我们不仅保存和发展了“京剧”“昆剧”“沪剧”“越剧”“锡剧”“淮剧”, 也引进了中、英、法文的话剧、电影等“文明戏”。然而现在,这种“语言多样性”大大削 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确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 滥用这种动力,导致发展性的破坏,可能会对“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灾难性 的影响。 1.下列有关“儒家”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孔子时代的儒家特别重视社会和谐,其目的是治理沦丧的社会道德。 B.先秦时代强调个人修养的儒家基本上不借助政权的力量强制推行。 C.秦汉以后的儒家曾逐渐走向限制个人、压迫“文化多样性”的道路。 D.唐代以后经过改造了的儒家已成为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理论指导核心。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影响下,儒家的国家主义学说性质发生了改变。 B.“诸子百家”式的中国文化传统有可能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C.中国经济只要高速发展就能为文化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支持。 D.大大削减了的“语言多样性”是“文化的延续性”受到影响的表现之一。 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主要从儒家的中国历史中的变化来谈,它由一开始的注重和谐,强调个人修 养,到后来的强调等级制度,成为政治的工具。 B.第二段以道家、佛家思想对儒家的滋润更新,来谈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并认为中国 需要文化多样性。 C.第三段以事例,谈到最近几十年中国建筑的单一性和语言的单一性,告诫人们要警 惕这种现象。 D.本文认为中国历史上基本保持多元文化发展,直到近代才有所改变,如果能恰当保 持文化多样性,将对和谐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唐彬字儒宗,音国邹人也。父台,太山太守。彬有经国大度,而不拘行检。少便弓马, 好游猎,身长八尺,走及奔鹿,强力兼人。晚乃敦悦经史,尤明《易经》,随师受业,还家 教授,恒数百人。初为郡门下掾,转主簿。刺史王沈集诸参佐,盛论距吴之策,以问九郡吏。 彬与谯郡主簿张恽俱陈吴有可兼之势,沈善其对。又使彬难言吴未可伐者,而辞理皆屈。还 迁功曹,举孝廉,州辟主簿,累迁别驾 彬忠肃公亮,尽规匡救。又奉使诣相府计事,于时僚佐皆当世英彦,见彬莫不钦悦,称 之于文帝,荐为掾属。帝以问其参军孔颢,颢忌其能,良久不答。陈骞在坐,敛板而称曰 “彬之为人,胜骞甚远。”帝笑曰:“但能如卿,固未易得,何论于胜。”因辟彬为铠曹属。 帝问曰:“卿何以致辟?”对曰:“修业陋巷,观古人之遺迹,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 无怨恶。”帝顾四坐曰:“名不虛行。”他日,谓孔颢曰:“近见唐彬,卿受蔽贤之责矣。” 初,邓艾之诛也,文帝以艾久在陇右,素得士心,一旦夷灭,恐边情搔动,使彬密察之 彬还,白帝曰:“邓艾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虽长史司 马,参佐牙门,答对失指,辄见骂辱。处身无礼,大失人心。又好施行事役,数劳众力。陇 右甚患苦之,喜闻其祸,不肯为用。今诸军已至,足以镇压内外,愿无以为虑 俄除尚书水部郎。泰始初,赐爵关内侯。出补邺令,彬道德齐礼,期月化成。迁弋阳 太守,明设禁防,百姓安之。以母丧去官。益州东接吴寇,监军位缺,朝议用武陵太守杨宗 及彬。武帝以问散骑常侍文立,立曰:“宗、彬俱不可失。然彬多财欲,而宗好酒,惟陛下 裁之。”帝 财欲可足,酒者难改。”遂用彬。寻又诏彬监巴东诸军事,加广武将军。 上征吴之策,甚合帝意。 (选自《晋书》,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尤明《易经》 明:懂得 B.颢忌其能 情搔动 D.矜能负才 矜:怜惜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彬“有经国大度”的一组是(3分) ①晚乃敦悦经史②陈吴有可兼之势③又奉使诣相府计事,于时僚佐皆当世英彦,见 彬莫不钦悦④彬之为人,胜骞甚远⑤又妤施行事役⑥明设禁防,百姓安之。 A.①③⑤B.①④⑥.②③⑥D.②④⑤ 6.下列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唐彬字儒宗,鲁国邹人也。父台,太山太守。彬有经国大度,而不拘行检。少便弓马, 好游猎,身长八尺,走及奔鹿,强力兼人。晚乃敦悦经史,尤明《易经》,随师受业,还家 教授,恒数百人。初为郡门下掾,转主簿。刺史王沈集诸参佐,盛论距吴之策,以问九郡吏。 彬与谯郡主簿张恽俱陈吴有可兼之势,沈善其对。又使彬难言吴未可伐者,而辞理皆屈。还 迁功曹,举孝廉,州辟主簿,累迁别驾。 彬忠肃公亮,尽规匡救。又奉使诣相府计事,于时僚佐皆当世英彦,见彬莫不钦悦,称 之于文帝,荐为掾属。帝以问其参军孔颢,颢忌其能,良久不答。陈骞在坐,敛板而称曰: “彬之为人,胜骞甚远。”帝笑曰:“但能如卿,固未易得,何论于胜。”因辟彬为铠曹属。 帝问曰:“卿何以致辟?”对曰:“修业陋巷,观古人之遗迹,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 无怨恶。”帝顾四坐曰:“名不虚行。”他日,谓孔颢曰:“近见唐彬,卿受蔽贤之责矣。” 初,邓艾之诛也,文帝以艾久在陇右,素得士心,一旦夷灭,恐边情搔动,使彬密察之。 彬还,白帝曰:“邓艾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虽长史司 马,参佐牙门,答对失指,辄见骂辱。处身无礼,大失人心。又好施行事役,数劳众力。陇 右甚患苦之,喜闻其祸,不肯为用。今诸军已至,足以镇压内外,愿无以为虑。” 俄除尚书水部郎。泰始初,赐爵关内侯。出补邺令,彬道德齐礼,期月化成。迁弋阳 太守,明设禁防,百姓安之。以母丧去官。益州东接吴寇,监军位缺,朝议用武陵太守杨宗 及彬。武帝以问散骑常侍文立,立曰:“宗、彬俱不可失。然彬多财欲,而宗好酒,惟陛下 裁之。”帝曰:“财欲可足,酒者难改。”遂用彬。寻又诏彬监巴东诸军事,加广武将军。 上征吴之策,甚合帝意。 (选自《晋书》,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尤明.《易经》 明:懂得 B.颢忌.其能 忌:忌妒 C.恐边情搔.动 搔:通“骚” D.矜.能负才 矜:怜惜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彬“有经国大度”的一组是(3 分) ( ) ①晚乃敦悦经史 ②陈吴有可兼之势 ③又奉使诣相府计事,于时僚佐皆当世英彦,见 彬莫不钦悦 ④彬之为人,胜骞甚远 ⑤又好施行事役 ⑥明设禁防,百姓安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唐彬少年时就练习射箭骑马,喜妤游猎:后努力读书,学识出众。唐彬担任主簿时, 向九郡官吏提问抵御吴国的对策。 B.唐彬奉命去相府商议事情,当时的名人才子都十分钦佩喜欢他,但也有人嫉妒他 陈骞对唐彬的称赞,使得皇帝征召唐彬。 C.唐彬被文帝派去暗中察访,唐彬把自己察访的情况报告給文帝,认为邓艾在陇右不 得人心,除去他,不会造成大乱 D.唐彬因为母亲的丧事辞官,后朝廷议论从杨宗和唐彬两人中选一个去担任益州监军, 但两人各有缺点,武帝认为唐彬去更合适一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彬与谯郡主簿张恽俱陈吴有可兼之势,沈善其对。(5分) (2)他日,谓孔颢曰:“近见唐彬,卿受蔽贤之责矣。”(5分) (二)古代诗歌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8.三四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9.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志摩《再别康桥》)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 师》) (4)复为慷慨羽声,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战
A.唐彬少年时就练习射箭骑马,喜好游猎;后努力读书,学识出众。唐彬担任主簿时, 向九郡官吏提问抵御吴国的对策。 B.唐彬奉命去相府商议事情,当时的名人才子都十分钦佩喜欢他,但也有人嫉妒他。 陈骞对唐彬的称赞,使得皇帝征召唐彬。 C.唐彬被文帝派去暗中察访,唐彬把自己察访的情况报告给文帝,认为邓艾在陇右不 得人心,除去他,不会造成大乱。 D.唐彬因为母亲的丧事辞官,后朝廷议论从杨宗和唐彬两人中选一个去担任益州监军, 但两人各有缺点,武帝认为唐彬去更合适一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彬与谯郡主簿张恽俱陈吴有可兼之势,沈善其对。(5 分) (2)他日,谓孔颢曰:“近见唐彬,卿受蔽贤之责矣。”(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8.三四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9.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志摩《再别康桥》)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 师》) (4)复为慷慨羽声,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战
国策·荆轲刺秦王》) (5)真的猛士,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 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湖桥绝唱 李培俊 天成支书不该再唱这出戏的 大年二十九上午,天成刚从南方收了一笔货款回来,到家后就觉得身体有些不适,心脏 时而擂鼓一样嘣嘣跳得一下比一下快,时而又扑腾扑腾慢了下来。老伴儿铺好床,让他躺下 又在他背后垫上枕头。 天成就要睡着的时候,村里唱戏的锣鼓家伙敲响了,天成一翻身就爬了起来,穿上鞋就 往外走。老伴儿说:“你就不能在家消消停停地歇一会儿?唱了几十年了还没唱够?”“天 成唱戏会有唱够的时候?”天成说,“你不知道,那个演秦琼的角儿把秦二哥唱成四不像 天成是远近有名的戏迷,不敢听见锣鼓家伙响,不敢听见板胡、二胡吱扭,一听见人就 没了魂儿。正在地里锄庄稼,锣鼓家伙一敲,锄头往庄稼地里一扔,就往戏台上跑;正吃饭 哩,听见弦子拉过门儿,把饭碗往枭上一放拔腿就走。土地承包那年,生产队分割财物,那 些唱戏的行头分不下去,给谁谁不要。天成就和队长商量,拿一头壮牛换回了唱戏的行头。 为此爹娘和他怄了半月闲气:“你就守着那中看不中吃的玩意儿过日子吧!让它们给你拉犁 拉耙吧!” 天成生来就是唱花脸的料,他演的秦琼秦叔宝十里八村都很有名气。扮相好,唱腔好, 做功也近乎专业水平,叫板上场,往往都是碰头彩,掌声叫好声压过了锣鼓大钹。 可是近二年,天成已经风光不再。村里人都觉得,生活中天成和戏里的天成不一样了 现在的天成和过去的天成也不一样了。以前的天成,戏里戏外都是肯为乡亲们两肋插刀的英 雄好汉:刚当支书没多久,就领人修通了通往县堿的公路,开山凿石,脚面砸肿也不离开施 工现场。接着,他又组织村民在东岗山平整出一个千亩果园,栽种苹果、梨枣、山楂,分给
国策·荆轲刺秦王》) (5)真的猛士,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 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湖桥绝唱 李培俊 天成支书不该再唱这出戏的。 大年二十九上午,天成刚从南方收了一笔货款回来,到家后就觉得身体有些不适,心脏 时而擂鼓一样嘣嘣跳得一下比一下快,时而又扑腾扑腾慢了下来。老伴儿铺好床,让他躺下, 又在他背后垫上枕头。 天成就要睡着的时候,村里唱戏的锣鼓家伙敲响了,天成一翻身就爬了起来,穿上鞋就 往外走。老伴儿说:“你就不能在家消消停停地歇一会儿?唱了几十年了还没唱够?”“天 成唱戏会有唱够的时候?”天成说,“你不知道,那个演秦琼的角儿把秦二哥唱成四不像 了。” 天成是远近有名的戏迷,不敢听见锣鼓家伙响,不敢听见板胡、二胡吱扭,一听见人就 没了魂儿。正在地里锄庄稼,锣鼓家伙一敲,锄头往庄稼地里一扔,就往戏台上跑;正吃饭 哩,听见弦子拉过门儿,把饭碗往桌上一放拔腿就走。土地承包那年,生产队分割财物,那 些唱戏的行头分不下去,给谁谁不要。天成就和队长商量,拿一头壮牛换回了唱戏的行头。 为此爹娘和他怄了半月闲气:“你就守着那中看不中吃的玩意儿过日子吧!让它们给你拉犁 拉耙吧!” 天成生来就是唱花脸的料,他演的秦琼秦叔宝十里八村都很有名气。扮相好,唱腔好, 做功也近乎专业水平,叫板上场,往往都是碰头彩,掌声叫好声压过了锣鼓大钹。 可是近二年,天成已经风光不再。村里人都觉得,生活中天成和戏里的天成不一样了, 现在的天成和过去的天成也不一样了。以前的天成,戏里戏外都是肯为乡亲们两肋插刀的英 雄好汉:刚当支书没多久,就领人修通了通往县城的公路,开山凿石,脚面砸肿也不离开施 工现场。接着,他又组织村民在东岗山平整出一个千亩果园,栽种苹果、梨枣、山楂,分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