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预测卷【新课标1】3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 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 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 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 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 同”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 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 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 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 令》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 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 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 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 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而 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 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 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 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 后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 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 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 乎度。“和”不是“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 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调 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 而反过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 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品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 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 财富。 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 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1.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影响下产生的。如:阴阳五 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
2015 年高考预测卷【新课标 1】3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 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 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 170 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 4 个发展 阶段,推出 6 万多种传统菜点、2 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 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 同”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 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 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 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 令》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 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 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 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 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而 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 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 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 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 后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 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 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 乎度。 “和”不是“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 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调 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 而反过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 各族人民在 100 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品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 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 财富。 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 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1.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影响下产生的。如:阴阳五 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
B.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170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 派繁多,有“烹饪王国”的美誉 C.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饮 食文化的多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D.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 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食物 要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 B.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 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C.孔子说的“不食不时”,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应宇 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D.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 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味”说,而且把 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 式 B.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就能“交与 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C.“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要 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 D.“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 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反过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所奖待,俄而凝坐法 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 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 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髙士也。”渥即表 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 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 中。僖宗次风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 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昭宗 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 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③。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 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 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 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 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裴回。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
B.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 170 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 派繁多,有“烹饪王国”的美誉。 C.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饮 食文化的多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D.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 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食物 要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 B.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 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C.孔子说的“不食不时”,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应 宇 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D.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 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味”说,而且把 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 式。 B.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就能“交与 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C.“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 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要 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 D.“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 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反过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所奖待,俄而凝坐法 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 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 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 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 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 中。僖宗次风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 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昭宗 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 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③。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 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 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 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 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 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裴回。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
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 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图无 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选自《新唐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属于:叮嘱 B.即行在拜知制诰行在:行宫 C.作文以见志曰作文:写文章 D.祠祷鼓舞鼓舞:激励(百姓) 5.下列各项中均都表明司空图“忠于唐朝”的一组是()(3分) ①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 ②图不肯往,章泣下 ③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 ④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 ⑤有先人田,遂隐不出 ⑥召为礼部尚书,不起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空图曾受到礼部侍郎王凝的赞许,当王凝被贬到商州时,司空图感激他的 知遇之恩,跟随他一同前往 B.卢携赞赏司空图的气节并向卢渥推荐他,在卢渥的帮助下,司空图被任命为 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为郎中。 C.司空图隐居王官谷,并建造了一座亭子,并在亭中画下唐兴以来全部有节操 者及知名文人的图像,命名为“休休” D.司空图为了免祸,言语奇特古怪,他预先给自己准备了棺材坟地,常与客人 在此饮酒赋诗,他认为生死本是一回事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 (2)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11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8.词的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梅花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情感?是运用什么方法表达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 句是“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
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 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图无 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选自《新唐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属于观察使卢渥曰 属于:叮嘱 B.即行在拜知制诰 行在:行宫 C.作文以见志曰 作文:写文章 D.祠祷鼓舞 鼓舞:激励(百姓) 5.下列各项中均都表明司空图“忠于唐朝”的一组是( )(3 分) ①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 ②图不 肯往,章泣下 ③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 ④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 ⑤有先人田,遂隐不出 ⑥召为礼部尚书,不起 A.①③④ B.①③⑤C.②⑤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司空图曾受到礼部侍郎王凝的赞许,当王凝被贬到商州时,司空图感激他的 知遇之恩,跟随他一同前往。 B.卢携赞赏司空图的气节并向卢渥推荐他,在卢渥的帮助下,司空图被任命为 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为郎中。 C.司空图隐居王官谷,并建造了一座亭子,并在亭中画下唐兴以来全部有节操 者及知名文人的图像,命名为“休休”。 D.司空图为了免祸,言语奇特古怪,他预先给自己准备了棺材坟地,常与客人 在此饮酒赋诗,他认为生死本是一回事。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 分) (1)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 (2)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11 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8.词的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梅花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情感?是运用什么方法表达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 之高的句子是:,。 乙选考趣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 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走眼 王伟锋 (1)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 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 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2)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 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 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3)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 (4)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 赵老板名声日隆。 (5)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 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 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6)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 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 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7)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 多少钱?” (8)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9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Q0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 低于这个数,免谈。” αD“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 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 品茶去了。 ①2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 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 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①3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 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 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 收了个扔货?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 之高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 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走眼 王伟锋 ⑴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 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 20 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 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⑵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 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 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⑶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 ⑷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 10 倍。自此, 赵老板名声日隆。 ⑸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 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 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⑹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 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 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⑺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 多少钱?” ⑻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⑼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⑽卖家摇摇头, 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 低于这个数,免谈。” ⑾“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 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 品茶去了。 ⑿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 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 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⒀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 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⒁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 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 收了个扔货?
①5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 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⑥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①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 “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⑩⑧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 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 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 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⑩⑨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ω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 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 (21)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 个本地人。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的第一段交代赵老板内行,眼力好,从没走眼,照应标题,同时设置悬 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B.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 反映了他自信、沉稳、果断的心理 C.“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即结尾既出人意外又合乎情 理,大家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 D.文章第18段“赵老板粲然一笑”这一笑的背后有赵老板的自得,也有明白李 老板的心理之后对李老板的一种奚落。 E.小说勾勒了李老板技不如人、为人阴险、对人使诈的商人形象,意在提醒大 家对商人要有警惕之心。 (2)分析小说中找老板的形象特征。(6分) (3)结合全文分析小说的标题“走眼”的作用。(6分) (4)文章的结尾安排“云芳斋”在夜了悄悄的摘掉了牌子有何用意,请结合全 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一钵了却谁的浮生 闫荣霞 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会做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 音乐、会演戏……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鲁迅、郭沬若也以得他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 歌就是诗了,他的诗又怎能不好:“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 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连他给友人夏丐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 行:“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 湖上有青山。”(《为题小梅花屋图》) 可是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完全置之度 外了。叶圣陶谈弘一晚年书法:“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
⒂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 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⒃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⒄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 “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⒅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 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 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 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⒆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⒇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 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 (21)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 一个本地人。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小说的第一段交代赵老板内行,眼力好 ,从没走眼,照应标题,同时设置悬 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B.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 反映了他自信、沉稳、果断的心理。 C.“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即结尾既出人意外又合乎情 理,大家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 D.文章第 18 段“赵老板粲然一笑”这一笑的背后有赵老板的自得,也有明白李 老板的心理之后对李老板的一种奚落。 E.小说勾勒了李老板技不如人、为人阴险、对人使诈的商人形象,意在提醒大 家对商人要有警惕之心。 (2)分析小说中找老板的形象特征。(6 分) (3)结合全文分析小说的标题“走眼”的作用。(6 分) (4)文章的结尾安排“云芳斋”在夜了悄悄的摘掉了牌子有何用意,请结合全 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一钵了却谁的浮生 闫荣霞 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会做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 音乐、会演戏……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鲁迅、郭沫若也以得他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 歌就是诗了,他的诗又怎能不好:“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 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连他给友人夏丏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 行:“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 湖上有青山。”(《为题小梅花屋图》) 可是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完全置之度 外了。叶圣陶谈弘一晚年书法:“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