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基本框架 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从个人的 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 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 到至善。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 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 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 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 德。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礼, 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 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 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然而,遵循“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将礼 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 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 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为此,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 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广东省清远市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 150 分,时间 12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基本框架 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从个人的 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 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 到至善。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 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 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 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 德。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礼, 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 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 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然而,遵循“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将礼 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 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 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为此,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 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现代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对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追求 进行提炼,与友善、和谐、文明、法治等现代价值观念联系起来进行科学阐释,从而使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使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 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使礼仪文化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 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我们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 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同时,通过一些仪式和活动,传播主 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使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 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中国礼仪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善良、和谐、秩序的价 值观念 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 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 C.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 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能够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D.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追求“向善”,它表现出善良的人性,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和善 良宽容的心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儒家对中国礼仪文化的诠释来看,儒家没有意识到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 的价值观念 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 生活,让大众接受。 C.中国礼仪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密切,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 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礼仪文化可以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应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现代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对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追求 进行提炼,与友善、和谐、文明、法治等现代价值观念联系起来进行科学阐释,从而使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使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 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使礼仪文化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 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我们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 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同时,通过一些仪式和活动,传播主 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使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 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中国礼仪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善良、和谐、秩序的价 值观念。 B.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 “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 C.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 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能够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D.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追求“向善”,它表现出善良的人性,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和善 良宽容的心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儒家对中国礼仪文化的诠释来看,儒家没有意识到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 的价值观念。 B.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 生活,让大众接受。 C.中国礼仪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密切,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 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礼仪文化可以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应
该通过礼仪文化教育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B.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而使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 C.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我们应该将中国礼仪文化和西方礼仪 文化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 遵守。 D.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有助于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 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 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 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 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 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日:“第目家养育臣底三頁余年一具有急,征天下 兵无人一骑入关煮,深恨此,故不自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 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 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 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岀走,干 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 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 入谕之日:“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 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4.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对:对答
该通过礼仪文化教育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B.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而使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 C.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我们应该将中国礼仪文化和西方礼仪 文化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 遵守。 D.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有助于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 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 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 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 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 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 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 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 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 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 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 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 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 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 文天祥传》) 4.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对:对答
B.万里素奇天祥志节 素:向来 C.天祥夜亡入真州 夜:在夜晚 D.天祥临刑殊从容 殊:不同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 自量 力/而以身徇之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深恨于此/故不 自量力以身徇之 C.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深恨于此故不 自量力而以身徇之 D.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 自量力而以身徇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 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 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 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 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6分)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7分) (二)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B.万里素奇天祥志节 素:向来 C.天祥夜亡入真州 夜:在夜晚 D.天祥临刑殊从容 殊:不同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 自量 力/而以身徇之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 自量力/而以身徇之 C.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 自量力/而以身徇之 D.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 自量力而以身徇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 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 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 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 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 分) (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6 分)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7 分) (二)诗歌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 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腿蜷缩的样子。 8.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分) 9.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述而》) (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 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 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 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同 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 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他们怀着各自的 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
[注]①潘大临(约 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 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8.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 分) 9.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述而》) (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 (3) ,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 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 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 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同 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 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他们怀着各自的 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这样的情况在他 1982 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