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3)创业教育限于阶段性指导,而不是全程化教育。职业认识是一个长期 的过程,而不是瞬间的结果。2007年出台的《就业促进法》仅涉及职业院 校开展职业教育的法定义务,未能涵盖普通高校,且缺乏对于就业创业教 育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缺乏法律约束。高校的 就业创业指导又主要安排在第八学期,且基本限于几节课程、几场讲座、 几个招聘会。这种救火式的毕其功于一役的创业教育,忽视了就业创业教 育是一个渐进而长期的过程的事实,显然无法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我省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 (3)创业教育限于阶段性指导,而不是全程化教育。职业认识是一个长期 的过程,而不是瞬间的结果。2007年出台的《就业促进法》仅涉及职业院 校开展职业教育的法定义务,未能涵盖普通高校,且缺乏对于就业创业教 育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缺乏法律约束。高校的 就业创业指导又主要安排在第八学期,且基本限于几节课程、几场讲座、 几个招聘会。这种救火式的毕其功于一役的创业教育,忽视了就业创业教 育是一个渐进而长期的过程的事实,显然无法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我省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4)创业实践实习环境建设不足,加剧了从学校到创业的断层。大学生创 业的激情和冲动最强烈、最迫切,但一直缺乏合适的创业园区用来实践和 模拟。政府创办的园区对于大学生来讲既高又严,资金不足、经验没有, 缺乏基本的入驻糸件,更不可能临时实验。高校也缺乏市场资源,现在各 个大学的实习锻炼都是学生各自为战。一些高校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 在校园内或大学城专门设立大学生创业园。有大学生创业者反映,校内创 业园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园区管理较严格,限制创业者的经营活动;二是 不利于开拓业务,不少客户对大学生能力缺乏足够信任,得知经营场所在 校内后终止合作;三是入驻者全为在校生,普遍缺乏创业经验,很难共同 提高
我省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 (4)创业实践实习环境建设不足,加剧了从学校到创业的断层。大学生创 业的激情和冲动最强烈、最迫切,但一直缺乏合适的创业园区用来实践和 模拟。政府创办的园区对于大学生来讲既高又严,资金不足、经验没有, 缺乏基本的入驻条件,更不可能临时实验。高校也缺乏市场资源,现在各 个大学的实习锻炼都是学生各自为战。一些高校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 在校园内或大学城专门设立大学生创业园。有大学生创业者反映,校内创 业园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园区管理较严格,限制创业者的经营活动;二是 不利于开拓业务,不少客户对大学生能力缺乏足够信任,得知经营场所在 校内后终止合作;三是入驻者全为在校生,普遍缺乏创业经验,很难共同 提高
尽快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措施建议 (1)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规范化、制度化。《高等教育法》已经规定高 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 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跟进,研究编 制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目录,将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和培养知识型人才一样 纳入各级各类高校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和科目规范 要求,列入高校目标考核计划。高校通过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辅 导和规划发展,特别建议将创业教育规划纳入山东发展战略规划,在山东 124所高校,161万在校生中分类分步系统推进创业教育,为山东由传统产 业迈向创新大省奠定雄厚人才基础
尽快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措施建议 • (1)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规范化、制度化。《高等教育法》已经规定高 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 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跟进,研究编 制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目录,将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和培养知识型人才一样 纳入各级各类高校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和科目规范 要求,列入高校目标考核计划。高校通过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辅 导和规划发展,特别建议将创业教育规划纳入山东发展战略规划,在山东 124所高校,161万在校生中分类分步系统推进创业教育,为山东由传统产 业迈向创新大省奠定雄厚人才基础
尽快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措施建议 (2)形成比较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研究和 发展,把创业指导作为一门学科加以建设,使创业指导逐步由“方法指导” 转变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劳动、人事、科技等方面参与人才培养 、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以及实习实训安排中,将市场需要最大限 度地结合进专业和课程设置;设计梯级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建立起多层次、 立体化、协调式的就业创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保证就业创业教育内容的 连续性、逻辑性和科学性,开展好全程性、持续性创业教育;注重加强相关 学科专业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跨学科、跨专业的方法组建创业课程体系; 设置层次多样、类型丰富的创业教育课程,将核心创业理论课程纳入基础学 科普及课程,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向高中教育延伸。拓展全国大学生创业就 业中心、大学生创业就业管理委员会的功能和工作范围,整合高校就业创业 资源,连接大学与外界关系,定期组织专家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和反思创业 教育开展情况,推出创业研究报告,制定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规划,出台高校 就业创业教育的基本师范或指南等
尽快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措施建议 • (2)形成比较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研究和 发展,把创业指导作为一门学科加以建设,使创业指导逐步由“方法指导” 转变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劳动、人事、科技等方面参与人才培养 、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以及实习实训安排中,将市场需要最大限 度地结合进专业和课程设置;设计梯级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建立起多层次、 立体化、协调式的就业创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保证就业创业教育内容的 连续性、逻辑性和科学性,开展好全程性、持续性创业教育;注重加强相关 学科专业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跨学科、跨专业的方法组建创业课程体系; 设置层次多样、类型丰富的创业教育课程,将核心创业理论课程纳入基础学 科普及课程,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向高中教育延伸。拓展全国大学生创业就 业中心、大学生创业就业管理委员会的功能和工作范围,整合高校就业创业 资源,连接大学与外界关系,定期组织专家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和反思创业 教育开展情况,推出创业研究报告,制定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规划,出台高校 就业创业教育的基本师范或指南等
尽快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措施建议 (3)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具备创业教育能力的教师,既需要熟练 掌握有关法规政策、市场供求关系,又必须懂得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 教育学、统计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并需要掌握职业指导技能、具有相应 实践经验的专业化人才。因此应下大力气,改变原有的单一模式。一是设立 就业创业学科专业,形成“就业创业学”本硕博完整的学位培养体系,为就 业创业专业师资培养提供学科专业基础,鼓励、派送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到重 点企业挂职交流,借以提高其就业创业的指导能力;二是将中介机构资深指 导人员、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经理、行业专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 等吸纳到高校的就业指导师资库中,形成“政府、高校、机构、企业”的就 业创业指导多元化合作机制;三是发挥校友作用,吸引、激励其以资助建设 创业中心、担任兼职教师、提供就业创业教育案例等形式,广泛参与高校就 业创业活动;四是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协会、就业咨询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 通过举办会议、提供培训、制定职业标准、发行专业期刊等方式,促进高校 就业创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
尽快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措施建议 • (3)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具备创业教育能力的教师,既需要熟练 掌握有关法规政策、市场供求关系,又必须懂得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 教育学、统计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并需要掌握职业指导技能、具有相应 实践经验的专业化人才。因此应下大力气,改变原有的单一模式。一是设立 就业创业学科专业,形成“就业创业学”本硕博完整的学位培养体系,为就 业创业专业师资培养提供学科专业基础,鼓励、派送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到重 点企业挂职交流,借以提高其就业创业的指导能力;二是将中介机构资深指 导人员、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经理、行业专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 等吸纳到高校的就业指导师资库中,形成“政府、高校、机构、企业”的就 业创业指导多元化合作机制;三是发挥校友作用,吸引、激励其以资助建设 创业中心、担任兼职教师、提供就业创业教育案例等形式,广泛参与高校就 业创业活动;四是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协会、就业咨询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 通过举办会议、提供培训、制定职业标准、发行专业期刊等方式,促进高校 就业创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