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易》以大小言阴阳。“坤”之顺,进以小也;其贞, 终以大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 夫物非刚者能刚,惟柔者能刚耳。畜而不发,及其极 也,发之必决。故曰“沉潜刚克”。 至静而德方。 夫物圆则好动,故至静所以为方也 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 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惟其顺也,故能济其刚;如其不顺,则辨之久矣。 【校注】 ①辨:《苏氏易传》等冋。《周易正义》等均作“辩”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 其所行也 小人惟多愧也,故居则畏,动则疑;君子必自敬也, 故内“直”,推其直于物,故外“方”。直在其内,方在其 外,隐然如名师良友之在吾侧也,是以独立而不孤,夫何 疑之有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 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 闭,贤人隐《易》日:“括囊,无昝无誉。”盖言谨也 方其变化,虽草木犹蕃;及其闭也,虽贤人亦隐。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 事业,美之至也。 黄”,中之色也;“通”是“理”,然后有是色也。君 子之得位,如人之有四体为己用也。有手而不能执,有足 而不能驰,神不宅其体也。 阴疑於阳必战。为其嫌於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 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 玄而地黄。 嫌”也、“疑”也,皆似之谓也。阴盛似阳必“战”。 方其盛也,似无阳焉,故虽阴而称“龙”。然犹未离其阴阳 之类也,故称“血”,以明其杂。若阴已变而为阳,则无复 玄黄”之杂矣。 16一
屯卦(第三) 坎上 震下 【简评】 “屯”为《周易》中第三卦,由“震”下、“坎”上两 卦组成。《说卦传》云:“震”为雷,性动;“坎”为水,性 陷〔险);因此《象传》说上云下雷,意味着雷动之中,天 雨将大作而下。《彖传》则说:“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 中。”许慎《说文》:“屯,难也;像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 看来,“屯”本身就有草木萌生之时艰难之意,卦辞要求人 们建立诸侯,分治天下。《东坡易传》认为“‘屯’无正主 为下之者为得民”,真正以尊贵的身份下临贱民的是初九 爻,但他“有君之德而无其位”,因此他听任周围的跟从与 不跟从,跟从者固然可喜,《东坡易传》继而认为“不从者, 彼各有所为贞也”,表现出不要求天下人人尊从贤者、可以 保留各自志趣的开明的尊从观,综观东坡平生对待学子 不求他们类似于自己,只要他们各有个性,避免出现一片
白苇黄茅”现象。这种开明的对待门生和随从的观点, 能从对此卦的解释中看出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因世之“屯”,而务往以求功,功可得矣;而争功者滋 多,天下之乱愈甚,故“勿用有攸往”。虽然我则不往矣 而天下之欲往者皆是也③,故“利建侯”。天下有侯,人各 归安其主2,虽有往者,夫谁与为乱? 【校注】 ①欲往者:《苏氏易传》作“欲往焉者”。 ②主:《苏氏易传》作“生” 《彖》日:“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 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屯”有四阴,“屯”之义也。其二阴以无应为“屯”,其 二阴以有应而不得相从为“屯”。故曰:“刚柔始交而难生。” 物之生,未有不待雷雨者,然方其作也,充满溃乱,使物不 知其所从,若将害之,霁而后见其功也。天之造物也,岂物 物而造之0?盖草略茫昧而已。圣人之求民也岂人人而求之, 亦付之诸侯而已。然以为安而易之,则不可。 【校注】 ①之:《苏氏易传》无此字。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初九:盘桓;利居贞,利建侯 18一
《象》曰:虽盘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初九以贵下贱,有君之德而无其位,故盘桓居贞以待 其自至。惟其无位,故有从者,有不从者。夫不从者,彼 各有所为“贞”也。初九不争以成其“贞”,故“利建侯 以明不专利而争民也。民不从吾,而从吾所建,犹从吾耳 【校注】 ①盘:《苏氏易传》同。《閻易正义》等作“磐” 六二:屯如,遮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 不字;十年乃字。 《象》日: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志欲从五而内忌于初,故“屯”、“遛”不进也。夫初 九,屯之君也,非寇也;六二之“贞”于五也,知有五而 已,苟异于五者,则吾寇矣,吾焉知其德哉!是故以初为 “寇”,日吾非与“寇”为“婚媾”者也。然且不争而成其 贞,则初九之德至矣。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象》日:“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 穷也。 势可以得民从而君之者,初九是也。因其有民,从而电 建之使牧其民者,九五是也。苟不可得而强求焉,非徒不 得而已,后必有患。六三非阳也,而居于阳,无其德而有 求民之心,将以求上六之阴。譬犹“无虞”,而以“即鹿” 鹿不可得,而徒有入林之劳。故曰:“君子幾”,不如舍之。 “幾”,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