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度可成则行,未尝无得也。故其行也日有所见, 日可见之行也。 1“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 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 卷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 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 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或”者,未必然之辞也。其“跃”也未可必,故以 或”言之,非以“或”为“惑”也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 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 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 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 者,其唯圣人乎?
坤卦(第二) 坤上 坤下 【简评】 在原始八卦中,由三个阴爻组成的卦象称作“坤”, 《说卦传》云:“‘坤’为地,为母。”又说“坤”,顺也”。 《彖传》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承天。”与“乾” 卦相辅相成。《象传》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帛 书周易》将此卦名写为“川”,“川”与“顺”同一字源 读音也很相近。两个“坤”卦相重,“坤”下“坤”上,形 成复卦,便是《周易》中的第二卦“坤”。孔颖达《周易正 义》说:“盖‘乾'、‘坤’合体之物,故‘乾’后次“坤’, 言地之为体,亦能始生万物,各得亨通”。《东坡易传》认 为:“‘坤之为道,可以为人用,而不可以自用;可以为 和,而不可以为倡。”强调“坤”的柔顺之功,应该“从事 而不造事”。从他对“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两句的解释中 可以看出他已超越王弼、孔颖达等人的见解,道出了所谓 “先天八卦图”的奧秘,从而反证朱熹所说的该图起于邵 11
雍,确实值得商榷。而“咎与誉,人之所不能免也,出乎 ‖咎,必入乎誉;脱乎誉,必罹乎咎。咎所以致罪,而誉所 坡 岛以致疑也,甚矣,无咎无誉之难也!”一番感慨,实是共平 生坎坷生活的写照。而“文生于相错,若阴阳之专 有文哉”等话语,可以见出苏轼的美学观点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龙,变化而自用者也。马,驯服而用于人者也。为人 用而又牝焉,顺之至也。至顺而不贞,则陷于邪,故“利 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 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顺得常。西南得朋, 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坤”之为道,可以为人用,而不可以自用;可以为 和,而不可以为倡;故“君子利有攸往”。往,求用也;先 则迷而失道,后则顺而得主,此所以为“利”也。西与南, 则“兑”也、“离”也、以及于“巽”,吾朋也;东与北, 则“震”也、“坎”也、以及于“乾”与“艮”,非吾朋也 两阴不能相用,故必离类绝朋而求主于东北。夫所以离朋 而求主者,非为邪也,故曰:“安贞吉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未必无君德,其所居之势,宜为臣者也。《书》 曰:“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始于微而终于著者,阴阳均也。而独于此戒之者,阴 之为物,弱而易入,故易以陷人。郑子产曰:“水弱,民狎 而玩之,故多死。”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日: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 地道光也。 以六居二,可谓柔矣。夫“直、方、大”者,何从而 得之?日:六二,顺之至也。君子之顺,岂有他哉!循理 无私而已。故其动也为直,居中而推其直为方。既直且方, 非大而何?夫顺生直,直生方,方生大,君子非有意为之 也,循理无私,而三者自生焉。故曰:“不习,无不利。” 夫有所习而利,则利止于所习者矣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日: 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 三有阳德。苟用其阳,则非所以为“坤”也,故有章 而含之。“坤”之患,弱而不可以正也,有章则可以为正矣 然以其可正,而遂专之,则亦非所以为“坤”也。故从事 而不造事,无成而代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夫处上下之交者,皆非安地也。“乾”安于上,以未至 于上为危,故九三有“夕惕”之忧;“坤”安于下,以始至 于上为难,故六四有“括囊”之慎。阴之进而至于三,犹 可贞也;至于四,则殆矣。故自括结,以求“无咎无誉”。 咎与誉,人之所不能免也,出乎咎,必入乎誉;脱乎誉, 必罹乎咎。咎所以致罪,而誉所以致疑也。甚矣,无咎无 誉之难也!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黄而非裳,则君 也。裳而非黄则臣尔,非贤臣也。六五阴之盛,而有阳德 焉,故称裳,以明其臣;称黄,以明其德。夫文生于相错, 若阴阳之专一,岂有文哉?六五以阴而有阳德①,故曰 文在中也”。 【校注】 ①六五以阴而有阳德:闵本仅作“惟德”二字。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至于此,则非阴之所能安矣。阴虽欲不战而不可得 故曰“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