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散文阅读 【毕节市,二(四)】散文阅读 阅读《幸福盲》,完成21~24题。(共12分) 幸福盲 毕淑敏 ①若干年前,看过报道,西方某都市的报纸,面向社会征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这个题目的答案。来稿很踊跃,各界人土纷纷应答。报社组织了权威的评审团,在纷纭的答 案中进行遴选和投票,最后得出了三个答案。因为众口难调意见无法统一,还保留了一个备 选答案 ②按照投票者的多寡和权威们的表决,发布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的名单。记得 大致顺序是这样的: 给病人做完了一例成功手术,目送病人出院的医生。 二、给孩子刚刚洗完澡,怀抱婴儿面带微笑的母亲: 三、在海滩上筑起了一座沙堡的顽童,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备选的答案是:写完了小说最后一个字的作家 ③消息入眼,我的第一个反应仿佛被人在眼皮上涂了辣椒油,然而十分怀疑它的真实性。 这可能吗?不是什么人闲来无事,编造出来博人一笑的恶作剧吧?还有几分惶惑和恼怒,在心 扉最深处,是震惊和不知所措。 ④也许有人说,我没看出这消息有什么不对头的啊?再说,这正是大多数人对幸福的理 解,不是别有用心或是哗众取宠啊!是的是的,我都明白,可心中还是惶惶不安。当我静下心 来,细细梳理思绪,才明白自己当时的反应,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原来我是一个幸福盲 ⑤为什么呢?说来惭愧,答案中的四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我都一定程度地拥有了 我是一个母亲,给婴儿洗澡的事几乎是早年间每日的必修。我曾是一名医生,手起刀落,给 很多病人做过手术,目送着治愈了的病人走出医院的大门的情形,也经历过无数次了。儿时 调皮,虽然没在海滩上筑过繁复的沙堡(这大概和那个国家四面环水有关),但在附近建筑工 地的沙堆上挖个洞穴藏个“宝贝”之类的工程,肯定是经手过了。另外,在看到上述消息的 时候,我已发表过几篇作品,因此那个在备选答案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作家完成最后一字” 之感,也有幸体验过了
2012 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散文阅读 【毕节市,二(四)】散文阅读 阅读《幸福盲》,完成 21~24 题。(共 12 分) 幸福盲 毕淑敏 ①若干年前,看过报道,西方某都市的报纸,面向社会征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这个题目的答案。来稿很踊跃,各界人士纷纷应答。报社组织了权威的评审团,在纷纭的答 案中进行遴选和投票,最后得出了三个答案。因为众口难调意见无法统一,还保留了一个备 选答案。 ②按照投票者的多寡和权威们的表决,发布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的名单。记得 大致顺序是这样的: 一、给病人做完了一例成功手术,目送病人出院的医生。 二、给孩子刚刚洗完澡,怀抱婴儿面带微笑的母亲: 三、在海滩上筑起了一座沙堡的顽童,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备选的答案是:写完了小说最后一个字的作家。 ③消息入眼,我的第一个反应仿佛被人在眼皮上涂了辣椒油,然而十分怀疑它的真实性。 这可能吗?不是什么人闲来无事,编造出来博人一笑的恶作剧吧?还有几分惶惑和恼怒,在心 扉最深处,是震惊和不知所措。 ④也许有人说,我没看出这消息有什么不对头的啊?再说,这正是大多数人对幸福的理 解,不是别有用心或是哗众取宠啊!是的是的,我都明白,可心中还是惶惶不安。当我静下心 来,细细梳理思绪,才明白自己当时的反应,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原来我是一个幸福盲。 ⑤为什么呢?说来惭愧,答案中的四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我都一定程度地拥有了。 我是一个母亲,给婴儿洗澡的事几乎是早年间每日的必修。我曾是一名医生,手起刀落,给 很多病人做过手术,目送着治愈了的病人走出医院的大门的情形,也经历过无数次了。儿时 调皮,虽然没在海滩上筑过繁复的沙堡(这大概和那个国家四面环水有关),但在附近建筑工 地的沙堆上挖个洞穴藏个“宝贝”之类的工程,肯定是经手过了。另外,在看到上述消息的 时候,我已发表过几篇作品,因此那个在备选答案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作家完成最后一字” 之感,也有幸体验过了
⑥我集这几种公众认为幸福的状态于一身,可我不曾感到幸福,这真是莫名其妙而又痛 彻的事情。我发觉自己出了问题,不是小问题,是大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我所有的 努力和奋斗,犹如沙上建塔。从最乐观的角度来说,即使是对别人有所帮助,但我本人依然 是不开心的。我哀伤地承认,我是一个幸福盲 ⑦我要改变这种情况。我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从那时起,我开始审视自己对于幸福的 把握和感知,我训练自己对于幸福的敏感和享受,我像一个自幼被封闭在洞穴中的人,在七 彩光线下学着辨析青草和艳花,朗月和白云。体会到了那些被黑暗囚禁的盲人,手术后一旦 打开了遮眼的纱布,那份诧异和惊喜,那份东张西望的雀跃和喜极而泣的泪水,是多么自然 而然 ⑧哲人说过,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目光。让我们模仿一下他的话:生活 中也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光。幸福盲如同色盲,把绚烂的世界还原成了模糊 的黑白照片。拭亮你幸福的瞳孔吧,就会看到被潜藏被遮掩被蒙昧被混淆的幸福,就如美人 鱼一般从深海中升起,哺育着我们。 21.文中第⑥段说“我发觉自己出了问题,不是小问题,是大问题”。请问这个“问题” 是指什么?(2分) 22.文中的“我”是怎样改变“幸福盲”这一状况的?(3分) 23.文章就“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个题目给出了三个答案和一个备选答案,请你根 据自己的认识再另给三个答案。(3分) 24.请用简洁的文字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4分) 【答案】(四)散文阅读(12分) 21.我是一个幸福盲(我不懂得什么是幸福)。(2分) 22.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开始审视自己对于幸福的把握和感知,训练自己对于幸福的敏 感和享受。(意思相近即可)(3分) 23.如:①收完最后一堆垃圾的清洁工:②放学时送走最后一个孩子的门卫:③在公共汽 车上给老人让座的乘客。(句意合理即可)(3分) 24.略(言之成理,有正确的价值观即可)(4分 【常州市,二(二)】阅读殷健宁的《豆腐之美》,完成9-12题,。(共11分) ①东京的高楼并不比上海的多,繁华的都市里,每一寸空间都被有效利用,依然保留着 有滋有味的僻静巷道,地下铁里人流如织。可是,喧闹呢,喧闹去了哪里?有人以为,只有 发出声音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可是,那些东京人,却以安静与谦恭向你证明着文明的教养
⑥我集这几种公众认为幸福的状态于一身,可我不曾感到幸福,这真是莫名其妙而又痛 彻的事情。我发觉自己出了问题,不是小问题,是大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我所有的 努力和奋斗,犹如沙上建塔。从最乐观的角度来说,即使是对别人有所帮助,但我本人依然 是不开心的。我哀伤地承认,我是一个幸福盲。 ⑦我要改变这种情况。我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从那时起,我开始审视自己对于幸福的 把握和感知,我训练自己对于幸福的敏感和享受,我像一个自幼被封闭在洞穴中的人,在七 彩光线下学着辨析青草和艳花,朗月和白云。体会到了那些被黑暗囚禁的盲人,手术后一旦 打开了遮眼的纱布,那份诧异和惊喜,那份东张西望的雀跃和喜极而泣的泪水,是多么自然 而然。 ⑧哲人说过,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目光。让我们模仿一下他的话:生活 中也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光。幸福盲如同色盲,把绚烂的世界还原成了模糊 的黑白照片。拭亮你幸福的瞳孔吧,就会看到被潜藏被遮掩被蒙昧被混淆的幸福,就如美人 鱼一般从深海中升起,哺育着我们。 21.文中第⑥段说“我发觉自己出了问题,不是小问题,是大问题”。请问这个“问题” 是指什么?(2 分) 22.文中的“我”是怎样改变“幸福盲”这一状况的?(3 分) 23.文章就“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个题目给出了三个答案和一个备选答案,请你根 据自己的认识再另给三个答案。(3 分) 24.请用简洁的文字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4 分) 【答案】(四)散文阅读(12 分) 21.我是一个幸福盲(我不懂得什么是幸福)。(2 分) 22.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开始审视自己对于幸福的把握和感知,训练自己对于幸福的敏 感和享受。(意思相近即可)(3 分) 23.如:①收完最后一堆垃圾的清洁工;②放学时送走最后一个孩子的门卫;③在公共汽 车上给老人让座的乘客。(句意合理即可)(3 分) 24.略(言之成理,有正确的价值观即可)(4 分) 【常州市,二(二)】阅读殷健宁的《豆腐之美》,完成 9-12 题,。(共 11 分) ①东京的高楼并不比上海的多,繁华的都市里,每一寸空间都被有效利用,依然保留着 有滋有味的僻静巷道,地下铁里人流如织。可是,喧闹呢,喧闹去了哪里?有人以为,只有 发出声音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可是,那些东京人,却以安静与谦恭向你证明着文明的教养
和细节的魅力 ②酒店的门铃和电话铃的音量总是调到最小,习惯了喧哗的人,如果不凝神静听,或许 会忽略它们的声音。但很快便会习惯,那幽微的铃声,在一片宁静里文雅地触碰你的耳膜 从不会粗鲁地惊吓到你,更不会侵扰你平静的心绪。其实,只有放低音量,才能真正引起他 人的注意,而在一片喧哗里提高音量,无非是增加了噪音的分贝而已。这正如在一堆绚烂的 颜色里,唯有素朴的颜色才能让人心仪一般,而我们在一日复一日的喧哗中,又与多少美好 的事物擦肩而过了呢? ③蒙台梭利说:物质世界的秩序,可以导致心灵的优雅宁静。这或许可以用来解释,处 处井井有条、同时又是快节奏的东京,为什么依然可以在行色匆匆里保留一份难得的安宁。 因为,和干净相比邻的,是安静。 ④唯有安静了,才能专注地用心。让人感受到这份用心的,还有位于东京铁塔下的东京 芝豆腐屋,据说这是最好的日本料理。 ⑤料理店所在地本身就是一处绝好的日式庭院。弹丸之地,曲折萦回,水榭亭台,花鸟 园艺,每一处都是一幅精妙的画,令人叫绝的还不是这景致,而是这里的“灵魂”一一豆腐 ⑥无论是餐前冷盘先付,还是进肴煎豆腐,抑或锅仕立豆浆煮豆腐,那些盛于精美器皿 里嫩白之物,几乎令你忘记了这就是我们平日里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豆腐。它们保持了豆腐 的原味,却又提炼了其中的精华,凝脂一般,入口绵长而清醇,甘香沁鼻。在这里品尝豆腐, 你会感觉这是一种仪式,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享受。料理店门外的庭院里,专门出售豆腐 屋出品的各类豆制品。它们如艺术品一般被摆放在冰柜里或者货架上,意犹未尽的食客临走 时,都会不忘提走一袋 ⑦这样的豆腐料理,我在国内是没有见过的。豆腐在我们的菜系里,朴素、家常、充满 了烟火气,因其清淡,往往需要浓郁的肉汁和海鲜来调味,于是,豆腐的本味被忽略了,而 制作豆腐的工艺似也失去了精益求精的必要。即便是在各色素食饭店里,豆制品也仅仅是作 为以假乱真模仿荤食的替代品,大同小异,多食则腻。 ⑧豆腐源自中国,公元757年,鉴真东渡日本时,才带去了豆腐的制作方法。历经千年 日本不仅将中国的豆腐文化发扬光大,甚至做到了极致,还保持了“高贵”的格调,以致西 方误以为日本才是豆腐的故乡。何以至此?我想还是因为那份用心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9.本文开头三段的描写表现了东京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和细节的魅力。 ②酒店的门铃和电话铃的音量总是调到最小,习惯了喧哗的人,如果不凝神静听,或许 会忽略它们的声音。但很快便会习惯,那幽微的铃声,在一片宁静里文雅地触碰你的耳膜, 从不会粗鲁地惊吓到你,更不会侵扰你平静的心绪。其实,只有放低音量,才能真正引起他 人的注意,而在一片喧哗里提高音量,无非是增加了噪音的分贝而已。这正如在一堆绚烂的 颜色里,唯有素朴的颜色才能让人心仪一般,而我们在一日复一日的喧哗中,又与多少美好 的事物擦肩而过了呢? ③蒙台梭利说:物质世界的秩序,可以导致心灵的优雅宁静。这或许可以用来解释,处 处井井有条、同时又是快节奏的东京,为什么依然可以在行色匆匆里保留一份难得的安宁。 因为,和干净相比邻的,是安静。 ④唯有安静了,才能专注地用心。让人感受到这份用心的,还有位于东京铁塔下的东京 芝豆腐屋,据说这是最好的日本料理。 ⑤料理店所在地本身就是一处绝好的日式庭院。弹丸之地,曲折萦回,水榭亭台,花鸟 园艺,每一处都是一幅精妙的画,令人叫绝的还不是这景致,而是这里的“灵魂”——豆腐。 ⑥无论是餐前冷盘先付,还是进肴煎豆腐,抑或锅仕立豆浆煮豆腐,那些盛于精美器皿 里嫩白之物,几乎令你忘记了这就是我们平日里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豆腐。它们保持了豆腐 的原味,却又提炼了其中的精华,凝脂一般,入口绵长而清醇,甘香沁鼻。在这里品尝豆腐, 你会感觉这是一种仪式,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享受。料理店门外的庭院里,专门出售豆腐 屋出品的各类豆制品。它们如艺术品一般被摆放在冰柜里或者货架上,意犹未尽的食客临走 时,都会不忘提走一袋。 ⑦这样的豆腐料理,我在国内是没有见过的。豆腐在我们的菜系里,朴素、家常、充满 了烟火气,因其清淡,往往需要浓郁的肉汁和海鲜来调味,于是,豆腐的本味被忽略了,而 制作豆腐的工艺似也失去了精益求精的必要。即便是在各色素食饭店里,豆制品也仅仅是作 为以假乱真模仿荤食的替代品,大同小异,多食则腻。 ⑧豆腐源自中国,公元 757 年,鉴真东渡日本时,才带去了豆腐的制作方法。历经千年, 日本不仅将中国的豆腐文化发扬光大,甚至做到了极致,还保持了“高贵”的格调,以致西 方误以为日本才是豆腐的故乡。何以至此?我想还是因为那份用心。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9.本文开头三段的描写表现了东京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10.文中具体展现了日本豆腐文化哪些方面的美?(3分) 11.联系全文,探究最后一段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2分) 答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第④段承上启下,既总结上文,又引出下文对东京芝豆腐屋的描写 B.东京人把酒店门铃和电话铃的音量调到最小,目的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 C.与中国豆腐比较是为了突出日本人将豆腐做到了极致,并保持了豆腐“高贵”的格 D.本文写豆腐之美的同时,又借豆腐异展现日本文化精致、优雅、注重细节的一面 【答案】9.繁华、节奏快,井井有条(或“干净”)、安静,居民素质高(或“有教养”) (2分。每点1分)为下文写豆腐之美作铺垫,表明东京的城市文化正是产生豆腐之美的基 础。(2分。每点1分) 10.用餐环境幽美(日式庭院的每一处都是一幅精妙的画):烹制精致(制作工艺精益求精、 盛放的器皿精美);味道美(保持原味,入口绵长清醇、甘香沁鼻);专注用心之美(体现 日本人做事时专注的用心)。(共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11.①充分肯定日本人用心做事,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发扬光大:②国人需要学习和反思 ③和干净比邻的,是安静,安静了,才能专注地用心。(共2分。每点1分,得满2分为止) 12.B(2分。东京人把酒店门铃和电话铃的音量调到最小,表现了“文明的教养和细节的魅 力”,“引起他人的注意”只是间接的效果) 【朝阳市,二(四)】阅读下面选文。回答22-26题。(19分) 春暖花开 邸玉超 ①我非常喜欢春暖花开这个词。词汇的温度不可预报,但可以感知,可以体会。对于走 过漫长冬季的北方人来说,感受这样的词一定是特别温暖而欢欣一一如同与久别的亲人相拥 那一刻的美好。 ②古代文人心思细腻如陶泥,可以拿捏任何无以名状的事物,因此对春天的感受要比 般人更细致入微。唐代诗人史青《应诏赋得除夜》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 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新一年的晨曦微现 普通人还没有感觉到春光的来临,而史青眼里的梅已经蓓蕾初绽了。这首诗虽是应诏之作
10.文中具体展现了日本豆腐文化哪些方面的美?(3 分) 答: 11.联系全文,探究最后一段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2 分) 答: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第④段承上启下,既总结上文,又引出下文对东京芝豆腐屋的描写。 B.东京人把酒店门铃和电话铃的音量调到最小,目的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 C.与中国豆腐比较是为了突出日本人将豆腐做到了极致,并保持了豆腐“高贵”的格 调。 D.本文写豆腐之美的同时,又借豆腐异展现日本文化精致、优雅、注重细节的一面。 【答案】9.繁华、节奏快,井井有条(或“干净”)、安静,居民素质高(或“有教养”)。 (2 分。每点 1 分)为下文写豆腐之美作铺垫,表明东京的城市文化正是产生豆腐之美的基 础。(2 分。每点 1 分) 10.用餐环境幽美(日式庭院的每一处都是一幅精妙的画);烹制精致(制作工艺精益求精、 盛放的器皿精美);味道美(保持原味,入口绵长清醇、甘香沁鼻);专注用心之美(体现 日本人做事时专注的用心)。(共 3 分。每点 1 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11.①充分肯定日本人用心做事,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发扬光大;②国人需要学习和反思; ③和干净比邻的,是安静,安静了,才能专注地用心。(共 2 分。每点 1 分,得满 2 分为止) 12.B(2 分。东京人把酒店门铃和电话铃的音量调到最小,表现了“文明的教养和细节的魅 力”,“引起他人的注意”只是间接的效果) 【朝阳市,二(四)】阅读下面选文。回答 22——26 题。(19 分) 春暖花开 邸玉超 ①我非常喜欢春暖花开这个词。词汇的温度不可预报,但可以感知,可以体会。对于走 过漫长冬季的北方人来说,感受这样的词一定是特别温暖而欢欣——如同与久别的亲人相拥 那一刻的美好。 ②古代文人心思细腻如陶泥,可以拿捏任何无以名状的事物,因此对春天的感受要比一 般人更细致入微。唐代诗人史青《应诏赋得除夜》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 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新一年的晨曦微现, 普通人还没有感觉到春光的来临,而史青眼里的梅已经蓓蕾初绽了。这首诗虽是应诏之作
却也写得俊逸纯真。古人比我们生活简单,时间宽裕,性子就比较慢,想事情会更细致,做 事情也会更执着。其实,我们也需要慢下来,看一看花是怎样开的、天气是怎样暖的 ③与史青家的后园不同,我老家的后园子没有梅,但有一株杏,还有一株桃。梅属于贵 族,属于士大夫,不属于百姓。从古到今普通百姓爱戴的大都是杏桃之类,因为这类仁果可 以充饥饱口福。口腹不饱何以饱眼福? ④在古人写春的诗中,我最喜欢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 声,花落知多少。异乎寻常地简单,朴素真切的感悟。花开花落中,蕴藏着淡淡哀伤和悠远 的哲思。我喜欢这首诗的另一个好笑的因由是,这位田园山水诗人的落花留给了我更大的想 象空间,至少没有像史青那样直接咏梅—一我不喜欢梅,我猜想孟襄阳诗中的花应该是桃花 抑或杏花,与我家后园子那两株一样 ⑤春分过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走 出梦境,先醒的是耳朵,睡眼蒙昽中,满耳是鸟儿的欢鸣。那鸟啼也不是冬天麻雀的单调叽 喳,而是戴胜、黄喉、红胁蓝尾鸲的婉转悠扬。睁开双眼,灿烂的阳光射过玻璃窗,好像太 阳雨落在脸上,暖融融麻酥酥的。而几天前的一场细雨,润绿了后园子的杏树枝,淋透了墙 角的桃树干。这个早晨,杏花率先开了。深红、浅红、粉红、粉白,一树云霞,满园生辉。 杏花开时,绿叶尚未被春风的剪刀裁出:而桃花绽放之时,桃叶已经舒展成绿箭,在绿叶的 衬托下,桃花显得更加娇艳妩媚。杏树为什么先开花后长叶?原来杏花花芽生长所需要的气 温比叶芽生长所需要的气温低,早春的温度已满足了她生长的需要,于是花芽逐渐膨大而开 放。但此时的天气对于叶芽来说,还稍显凉意,因此她仍然蛰伏着,待气温逐渐升高,她才 肯萌发。桃花的花芽、叶芽生长所需要的气温相差无几,春风拂过,花和叶就会几乎同时与 我们会面。神奇的自然给了我们太多惊喜,也一再提醒我们人应当谦逊。 ⑥我现在生活的远郊有杏花山、梨花沟,那里漫山遍野,千树万树,繁花如海,蝶飞蜂 舞。朋友邀我郊游赏花,我每每婉拒。我不喜欢这样的宏大与张扬,包括花,也包括人。我 念念不忘后园子那一株杏,那一株桃,她们甘于寂寞,自我绽放,馨香如故,唐朝这样,宋 朝这样,如今依然是这样。我还知道,亿万年前,世界上第一朵花一一辽宁古果也是这样灿 烂而又无人问津地绽放的。由此说来,春暖花开原本与我们并无瓜葛。我们是多情的,有时 又情不自禁地自作多情起来,不是吗? ⑦春暖花开是有关季节的词汇,更是有关生命的词汇。23年前的春天,海子走了。每读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心都隐隐作痛。他向往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同时喜欢行走 在人群的边缘,保持一颗独立而圣洁的心。“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
却也写得俊逸纯真。古人比我们生活简单,时间宽裕,性子就比较慢,想事情会更细致,做 事情也会更执着。其实,我们也需要慢下来,看一看花是怎样开的、天气是怎样暖的。 ③与史青家的后园不同,我老家的后园子没有梅,但有一株杏,还有一株桃。梅属于贵 族,属于士大夫,不属于百姓。从古到今普通百姓爱戴的大都是杏桃之类,因为这类仁果可 以充饥饱口福。口腹不饱何以饱眼福? ④在古人写春的诗中,我最喜欢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 声,花落知多少。异乎寻常地简单,朴素真切的感悟。花开花落中,蕴藏着淡淡哀伤和悠远 的哲思。我喜欢这首诗的另一个好笑的因由是,这位田园山水诗人的落花留给了我更大的想 象空间,至少没有像史青那样直接咏梅——我不喜欢梅,我猜想孟襄阳诗中的花应该是桃花, 抑或杏花,与我家后园子那两株一样。 ⑤春分过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走 出梦境,先醒的是耳朵,睡眼蒙眬中,满耳是鸟儿的欢鸣。那鸟啼也不是冬天麻雀的单调叽 喳,而是戴胜、黄喉、红胁蓝尾鸲的婉转悠扬。睁开双眼,灿烂的阳光射过玻璃窗,好像太 阳雨落在脸上,暖融融麻酥酥的。而几天前的一场细雨,润绿了后园子的杏树枝,淋透了墙 角的桃树干。这个早晨,杏花率先开了。深红、浅红、粉红、粉白,一树云霞,满园生辉。 杏花开时,绿叶尚未被春风的剪刀裁出;而桃花绽放之时,桃叶已经舒展成绿箭,在绿叶的 衬托下,桃花显得更加娇艳妩媚。杏树为什么先开花后长叶?原来杏花花芽生长所需要的气 温比叶芽生长所需要的气温低,早春的温度已满足了她生长的需要,于是花芽逐渐膨大而开 放。但此时的天气对于叶芽来说,还稍显凉意,因此她仍然蛰伏着,待气温逐渐升高,她才 肯萌发。桃花的花芽、叶芽生长所需要的气温相差无几,春风拂过,花和叶就会几乎同时与 我们会面。神奇的自然给了我们太多惊喜,也一再提醒我们人应当谦逊。 ⑥我现在生活的远郊有杏花山、梨花沟,那里漫山遍野,千树万树,繁花如海,蝶飞蜂 舞。朋友邀我郊游赏花,我每每婉拒。我不喜欢这样的宏大与张扬,包括花,也包括人。我 念念不忘后园子那一株杏,那一株桃,她们甘于寂寞,自我绽放,馨香如故,唐朝这样,宋 朝这样,如今依然是这样。我还知道,亿万年前,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也是这样灿 烂而又无人问津地绽放的。由此说来,春暖花开原本与我们并无瓜葛。我们是多情的,有时 又情不自禁地自作多情起来,不是吗? ⑦春暖花开是有关季节的词汇,更是有关生命的词汇。23 年前的春天,海子走了。每读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心都隐隐作痛。他向往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同时喜欢行走 在人群的边缘,保持一颗独立而圣洁的心。“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