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散文阅读 【平凉市白银市,三(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15分) 总想为你唱支歌(节选) 吕锦华 ①去民勤县拜访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 浩瀚沙漠所包围。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是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 ②时值黄昏。瑰丽的晩霞布满了西天。霞光中苏武山像一座雄伟的金字塔,高高挺立在 色泽单调、空旷沉寂的沙海上。出奇的静穆,出奇的安宁,又岀奇的荒凉与悲壮。满目皆黄 沙。没有一只飞乌,没有一只走兽。几百年几千年工,亘古不变的一片黄色。有话流传:“民 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一日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部望而生畏不肯前来安营扎寨:二日 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安身立命 ③在民勤,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 踽踽走着。落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皲裂着:那农 人转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他们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由于降生在这样 个巨大的空问里他们已无所谓大。由于生存在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 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耍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④听说大西北许多边远也区都有民勤人的踪迹。他们从事着那里最艰苦最繁重的职业。 无论是大漠深处垦荒种地,无论是内蒙雅布赖盐地挖盐采盐,还是山丹牧场放牧马群,他们 都任劳任怨干得十分出色。勤劳勇敢的民勤人总使人想起流传了千年的苏武牧羊的故事,苏 武的气节和精神正滋润着四处为家的勇敢的民勤人。在沙丘中掩埋死者,在泥屋里接生婴儿 死去的躯体肥沃穷薄的土地,新生的生命接过父辈的业绩,把生命的泉水注进这块干渴的土 地。他们相信,和煦的春风定将吹来他们心中的绿洲 (选自《中华散文名家精萃》,略有改动) 9.从本文来看,民勤人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4分) 10.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霞光中苏武山像一座雄伟的全字塔,高高挺立在色泽单调、空旷沉寂的沙海上、出奇 的静穆,出奇的安宁,又出奇的荒凉与悲壮。满目皆黄沙。没有一只飞乌,没有一只走兽 几百年几千年了,亘古不变的一片黄色
2012 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散文阅读 【平凉市 白银市,三(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9 - 12 题。(15 分) 总想为你唱支歌(节选) 吕锦华 ①去民勤县拜访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 浩瀚沙漠所包围。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是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 ②时值黄昏。瑰丽的晚霞布满了西天。霞光中苏武山像一座雄伟的金字塔,高高挺立在 色泽单调、空旷沉寂的沙海上。出奇的静穆,出奇的安宁,又出奇的荒凉与悲壮。满目皆黄 沙。没有一只飞乌,没有一只走兽。几百年几千年丁,亘古不变的一片黄色。有话流传:“民 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一日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部望而生畏不肯前来安营扎寨;二日 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安身立命。 ③在民勤,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 踽踽走着。落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皲裂着;那农 人转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他们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由于降生在这样 一个巨大的空问里他们已无所谓大。由于生存在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 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耍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④听说大西北许多边远也区都有民勤人的踪迹。他们从事着那里最艰苦最繁重的职业。 无论是大漠深处垦荒种地,无论是内蒙雅布赖盐地挖盐采盐,还是山丹牧场放牧马群,他们 都任劳任怨干得十分出色。勤劳勇敢的民勤人总使人想起流传了千年的苏武牧羊的故事,苏 武的气节和精神正滋润着四处为家的勇敢的民勤人。在沙丘中掩埋死者,在泥屋里接生婴儿; 死去的躯体肥沃穷薄的土地,新生的生命接过父辈的业绩,把生命的泉水注进这块干渴的土 地。他们相信,和煦的春风定将吹来他们心中的绿洲。 (选自《中华散文名家精萃》,略有改动) 9.从本文来看,民勤人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4 分) 10.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 分) 霞光中苏武山像一座雄伟的全字塔,高高挺立在色泽单调、空旷沉寂的沙海上、出奇 的静穆,出奇的安宁,又出奇的荒凉与悲壮。满目皆黄沙。没有一只飞乌,没有一只走兽, 几百年几千年了,亘古不变的一片黄色
11.谈淡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3分) 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勤属温带走陆性干旱气候区,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大陆 性沙漠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近 年为127.7毫米,年均蒸发量2623毫米,昼夜温差15.5℃。 (摘自民勤政府刚) 选文第②段和链接材料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4分) 【答案】9.(4分)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安身立命。从“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 勤人”一句可以看出(2分)。民勤人勤劳勇敢。从“他们从事着那里最艰苦最繁重的职业。 无论是大漠深处垦荒种地,无论是内蒙雅布赖盐地挖盐采盐,还是山丹牧场放牧马群,他们 都任劳任怨干得十分出色”一句可以看出(2分)。 10.(4分)运用比喻、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民勤自然环境的恶劣 为下文塑造民勤人的勤劳勇敢做铺垫。 11.(4分)民勤自然环境恶劣,在苏武的气节和精神滋润下的勇敢的民勤人不得不面对 现实,不得不向命运抗争 12.(6分)相同点:选文第②段和链接材料在内容都写出了民勤自然环境恶劣。(2分) 不同点:从内容上说,选文第二段不光写自然环境恶劣,还写了民勤人的勤劳勇敢 从表达上说,选文第②段以描写为主,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链接材料属于客观的说明。(4分) 【莆田市,一(四)】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22分) 枕月而眠 张儒学 ①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在乡下枕月而眠 ②那是一个多么惬意而美丽的夜晚,乡村的夜静静的,明净的月光照在静寂的田野上, 我却十分悠闲地躺在父亲承包的鱼塘边的小屋里,看着布满星星的天空,枕着落在水里的月 亮,心中却情不自禁地吟咏着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③那是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回到乡下老家看望父亲。尽管乡下树木密集、空气清新,但 火辣辣的太阳似乎要把一切都烤焦似的。乡下人除了早晚上坡干点必要的农活外,多半都呆
11.谈淡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3 分) 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民勤属温带走陆性干旱气候区,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大陆 性沙漠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近 年为 127.7 毫米,年均蒸发量 2623 毫米,昼夜温差 15.5℃。 (摘自民勤政府刚) 选文第②段和链接材料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4 分) 【答案】9.(4 分)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安身立命。从“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 勤人”一句可以看出(2 分)。 民勤人勤劳勇敢。从“他们从事着那里最艰苦最繁重的职业。 无论是大漠深处垦荒种地,无论是内蒙雅布赖盐地挖盐采盐,还是山丹牧场放牧马群,他们 都任劳任怨干得十分出色” 一句可以看出(2 分)。 10.(4 分)运用比喻、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民勤自然环境的恶劣, 为下文塑造民勤人的勤劳勇敢做铺垫。 11.(4 分)民勤自然环境恶劣,在苏武的气节和精神滋润下的勇敢的民勤人不得不面对 现实,不得不向命运抗争。 12.(6 分)相同点:选文第②段和链接材料在内容都写出了民勤自然环境恶劣。(2 分) 不同点:从内容上说,选文第二段不光写自然环境恶劣,还写了民勤人的勤劳勇敢。 从表达上说,选文第②段以描写为主,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链接材料属于客观的说明。(4 分) 【莆田市,一(四)】阅读下文,完成 11-15 题(22 分) 枕月而眠 张儒学 ①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在乡下枕月而眠。 ②那是一个多么惬意而美丽的夜晚,乡村的夜静静的,明净的月光照在静寂的田野上, 我却十分悠闲地躺在父亲承包的鱼塘边的小屋里,看着布满星星的天空,枕着落在水里的月 亮,心中却情不自禁地吟咏着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③那是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回到乡下老家看望父亲。尽管乡下树木密集、空气清新,但 火辣辣的太阳似乎要把一切都烤焦似的。乡下人除了早晚上坡干点必要的农活外,多半都呆
在家里,或者在院前的竹林下乘凉,都尽力去寻找最凉爽的地方呆上一时半会,合合眼打个 盹,也是乘凉的一种方式,更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④我的父亲乘凉的最好去处是他承包的那个鱼塘,因为要喂养和照看鱼塘里的鱼,父亲 就在鱼塘边搭起一个简陋的棚子,棚子是用竹子编的,父亲还用稀泥巴在外面涂了一层,这 样就冬暖夏凉。冬天把门关上,里面升上一个炉子,不管外面下起多大的雪,里面也一样的 暖暖的:夏天只要把门打开,凉凉的风就轻轻地吹拂着小屋,里面凉悠悠的就是天然的“避 暑山庄”。棚子里虽然只能放下一张床和几个小凳子,但在这空旷的田野上,在这宽宽的鱼塘 边,在这清清的水面上,别有一番风味。 ⑤也许我早就知道父亲鱼塘边的小屋冬暖夏凉,我一到老家就直往父亲的鱼塘跑去,只 见父亲的小屋里正坐着几个人在高兴地聊着天。他们见我回来了,就赶忙叫我进去坐,他们 仍天南地北地聊着,我却在屋里坐着乘凉,也许是我在城里吹惯了空调,回到乡下尽管手中 的扇子扇个不停,还是感觉到很热,全身都被汗水浸透,可来到这小屋里,一会就感觉到凉 悠悠的。 ⑥不一会,那几个跟父亲聊天的人走了,父亲就与我聊起天来。在这清清的鱼塘边,时 不时有鱼儿游出水面,在清澈透明的水里游来游去,时不时弄出“叮叮咚咚”水声,父亲看 着顽皮的鱼,高兴地说:“这些鱼,多可爱,我看见它们就像看见你们小时候一样,多高兴多 快乐呀!”我说:“听说你这鱼塘承包期快满了,还承包么?”父亲说:“当然要承包,只要在 这鱼塘边一坐,心中就有一种快乐和踏实的感觉哟!”我似乎明白了父亲的心情,虽然我们都 劝父亲不要再承包这鱼塘,因母亲常年在城里帮着做生意的弟弟带孩子,也想叫父亲去城里 享享福,可他总以有鱼塘走不开为由一再拒绝 ⑦晚上,父亲说我怕热就在鱼塘边的小屋里睡,他回家去睡,我高兴地接受了父亲的这 安排。这是一个多么静寂而美丽的夜,当人们在唤回未到家的鸡鸭之后,月亮便渐渐地沿 着那山顶升起,虽然农家小院的灯火通明,但还是挡不住这月光的明净,那皎洁的月光照在 那片静静的田野上,好一幅山村田园美景。我走出小屋,站在鱼塘边,看着月光映照下的水 面,如身临仙境一般 ⑧夜已经很深了,我不知是因为这山村的静寂而沉思,还是因为月光下的山村夜色而陶 醉,却无法入眠。尽管我躺在这凉爽的小屋里,但眼前却是被月光点缀的鱼塘美景,我透过 这一片清清的水面,看见落在水里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更明更大更亮。我想起了李白的《古 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我再低头一看,落在 水中的月亮就慢慢在向我靠近,此时,月亮似乎就在我枕下……
在家里,或者在院前的竹林下乘凉,都尽力去寻找最凉爽的地方呆上一时半会,合合眼打个 盹,也是乘凉的一种方式,更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④我的父亲乘凉的最好去处是他承包的那个鱼塘,因为要喂养和照看鱼塘里的鱼,父亲 就在鱼塘边搭起一个简陋的棚子,棚子是用竹子编的,父亲还用稀泥巴在外面涂了一层,这 样就冬暖夏凉。冬天把门关上,里面升上一个炉子,不管外面下起多大的雪,里面也一样的 暖暖的;夏天只要把门打开,凉凉的风就轻轻地吹拂着小屋,里面凉悠悠的就是天然的“避 暑山庄”。棚子里虽然只能放下一张床和几个小凳子,但在这空旷的田野上,在这宽宽的鱼塘 边,在这清清的水面上,别有一番风味。 ⑤也许我早就知道父亲鱼塘边的小屋冬暖夏凉,我一到老家就直往父亲的鱼塘跑去,只 见父亲的小屋里正坐着几个人在高兴地聊着天。他们见我回来了,就赶忙叫我进去坐,他们 仍天南地北地聊着,我却在屋里坐着乘凉,也许是我在城里吹惯了空调,回到乡下尽管手中 的扇子扇个不停,还是感觉到很热,全身都被汗水浸透,可来到这小屋里,一会就感觉到凉 悠悠的。 ⑥不一会,那几个跟父亲聊天的人走了,父亲就与我聊起天来。在这清清的鱼塘边,时 不时有鱼儿游出水面,在清澈透明的水里游来游去,时不时弄出“叮叮咚咚”水声,父亲看 着顽皮的鱼,高兴地说:“这些鱼,多可爱,我看见它们就像看见你们小时候一样,多高兴多 快乐呀!”我说:“听说你这鱼塘承包期快满了,还承包么?”父亲说:“当然要承包,只要在 这鱼塘边一坐,心中就有一种快乐和踏实的感觉哟!”我似乎明白了父亲的心情,虽然我们都 劝父亲不要再承包这鱼塘,因母亲常年在城里帮着做生意的弟弟带孩子,也想叫父亲去城里 享享福,可他总以有鱼塘走不开为由一再拒绝。 ⑦晚上,父亲说我怕热就在鱼塘边的小屋里睡,他回家去睡,我高兴地接受了父亲的这 一安排。这是一个多么静寂而美丽的夜,当人们在唤回未到家的鸡鸭之后,月亮便渐渐地沿 着那山顶升起,虽然农家小院的灯火通明,但还是挡不住这月光的明净,那皎洁的月光照在 那片静静的田野上,好一幅山村田园美景。我走出小屋,站在鱼塘边,看着月光映照下的水 面,如身临仙境一般。 ⑧夜已经很深了,我不知是因为这山村的静寂而沉思,还是因为月光下的山村夜色而陶 醉,却无法入眠。尽管我躺在这凉爽的小屋里,但眼前却是被月光点缀的鱼塘美景,我透过 这一片清清的水面,看见落在水里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更明更大更亮。我想起了李白的《古 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我再低头一看,落在 水中的月亮就慢慢在向我靠近,此时,月亮似乎就在我枕下……
(《郑州日报》2010年8月25日,有删改) 8、文章描绘了一幅幅淡而温馨的画面,请根据文章⑥-⑧的内容把下列画面补充完整。(6分) 乡人夏日乘凉乡亲鱼棚闲话 9、“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在乡下枕月而眠”一句中的“枕”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0、父亲为什么舍不得离开鱼塘?(4分) 11、文章开头引用了李白的《静夜思》,结尾引用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4分) 12、本文写了夏夜、月色、家乡和作者的心境,你认为哪一个是主要的?请阐述你的看法 (5分) 【答案】8、父子塘边聊天“我”塘边赏月“我”枕月而眠 9、枕有亲近(拥抱、相伴)之意,表现我惬意(欢愉、悠闲)的心境 孩子:求生的坚定意愿,也含有对父亲的安慰 10、(1)父亲看见鱼,就像看见孩子小时候一样,感到高兴快乐 (2)父亲在鱼塘边一坐,心中就有一种快乐和踏实的感觉(或父亲留恋故土) 11、开头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结尾表达作者陶醉于月色时的喜悦 12、认为写月色为主,可从文题,开头结尾引用了李白的咏月诗,全文描绘一幅动人的山村 月夜图景等方面加以分析。 认为写夏夜为主,可从文题,全文主要写山村夏夜,表达对家乡夏夜的热爱等方面加以分析 【普洱市,三(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19题。(14分)
(《郑州日报》2010 年 8 月 25 日,有删改) 8、文章描绘了一幅幅淡而温馨的画面,请根据文章⑥-⑧的内容把下列画面补充完整。(6 分) 乡人夏日乘凉 乡亲鱼棚闲话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9、“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在乡下枕.月而眠”一句中的“枕”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父亲为什么舍不得离开鱼塘?(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开头引用了李白的《静夜思》,结尾引用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4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写了夏夜、月色、家乡和作者的心境,你认为哪一个是主要的?请阐述你的看法。 (5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父子塘边聊天 “我”塘边赏月 “我”枕月而眠 9、枕有亲近(拥抱、相伴)之意,表现我惬意(欢愉、悠闲)的心境 孩子:求生的坚定意愿,也含有对父亲的安慰。 10、(1)父亲看见鱼,就像看见孩子小时候一样,感到高兴快乐。 (2)父亲在鱼塘边一坐,心中就有一种快乐和踏实的感觉(或父亲留恋故土) 11、开头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结尾表达作者陶醉于月色时的喜悦 12、认为写月色为主,可从文题,开头结尾引用了李白的咏月诗,全文描绘一幅动人的山村 月夜图景等方面加以分析。 认为写夏夜为主,可从文题,全文主要写山村夏夜,表达对家乡夏夜的热爱等方面加以分析 …… 【普洱市,三(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19题。(14分)
我为母亲流的三次泪 薛峰 (1)母亲今年50岁,而我21岁。在这漫长而转瞬即逝的岁月里,我曾为母亲流过三 次泪 (2)第一次 (3)那年我8岁。中秋节时,我哭闹着非要吃月饼不可。整整哭了一下午,眼睛都肿了, 母亲让大哥去村里的小卖部里买,但己经卖完了。可是,我的哭声一直不停。最后,母亲决 定给我做红薯饼。天黑时分,心里烦乱的她扛着钉耙匆匆下地去刨红薯。结果在地里,她刨 着了脚。 (4)许多年后,我还记得母亲被人背回来时的情景。她咬着牙,皱着眉,额头聚拢一 层汗水,颤抖的脚面上满是黑色的血,模糊而厚重,看不清哪里是伤口。 (5)“还哭什么啊你?”父亲冲我吼道 (6)于是,我的哭声戛然而止,只是张大嘴巴,呆呆地看着母亲疼痛难忍的样子。我想, 那时我的眼里一定充满了恐惧,还有疼惜。 (7)可到最后,我的眼泪又忍不住涌了出来。 (8)这最后的泪水肯定是为母亲而流。而这泪水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也格外的清晰。那贫 困的生活,烙在生命里的不仅仅是饥饿,还有心灵的懊悔。这种懊悔的伤疤不能愈合,那是 个洞,永远也填充不满 (9)第二次 (10)我14岁,在镇上念初中。 (11)那年校园里流行穿牛仔服,尤其是牛仔褂,深蓝色的,穿在身上看着十分合适, 很精致很帅气的,风度翩翩,富有朝气。于是我就要母亲给我买。 (12)几天后,她果然把衣服送到学校来了,但令人不满的是她买的是牛仔裤,而不是 褂子。 (13)她说:“那褂子并不好看,不合身,不如这裤子好,耐穿,洗着也方便。” (14)可满心气愤的我哪里听进去她的话,我把裤子甩在她怀里,大声叫着:“你买的 你穿好了,反正我不要!”然后转身而去,留下惊愕的她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15)后来星期天我回家,看见母亲正在挑水。黄昏里,她的白发随干裂的风浮动,仿 佛是一层雾,寂寞而苍凉。她上身的衣服被风掀得很高,而下身,穿得就是那条牛仔裤一由 于母亲个子矮,裤腿卷了一大截,双膝已经磨破了,褶皱了,掉了色,看上去十分笨拙,走
我为母亲流的三次泪 薛峰 (1)母亲今年50岁,而我21岁。在这漫长而转瞬即逝的岁月里,我曾为母亲流过三 次泪。 (2)第一次 (3)那年我8岁。中秋节时,我哭闹着非要吃月饼不可。整整哭了一下午,眼睛都肿了, 母亲让大哥去村里的小卖部里买,但已经卖完了。可是,我的哭声一直不停。最后,母亲决 定给我做红薯饼。天黑时分,心里烦乱的她扛着钉耙匆匆下地去刨红薯。结果在地里,她刨 着了脚。 (4)许多年后,我还记得母亲被人背回来时的情景。她咬着牙,皱着眉,额头聚拢一 层汗水,颤抖的脚面上满是黑色的血,模糊而厚重,看不清哪里是伤口。 (5)“还哭什么啊你?”父亲冲我吼道。 (6)于是,我的哭声戛然而止,只是张大嘴巴,呆呆地看着母亲疼痛难忍的样子。我想, 那时我的眼里一定充满了恐惧,还有疼惜。 (7)可到最后,我的眼泪又忍不住涌了出来。 (8)这最后的泪水肯定是为母亲而流。而这泪水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也格外的清晰。那贫 困的生活,烙在生命里的不仅仅是饥饿,还有心灵的懊悔。这种懊悔的伤疤不能愈合,那是 一个洞,永远也填充不满。 (9)第二次 (10)我14岁,在镇上念初中。 (11)那年校园里流行穿牛仔服,尤其是牛仔褂,深蓝色的,穿在身上看着十分合适, 很精致很帅气的,风度翩翩,富有朝气。于是我就要母亲给我买。 (12)几天后,她果然把衣服送到学校来了,但令人不满的是她买的是牛仔裤,而不是 褂子。 (13)她说:“那褂子并不好看,不合身,不如这裤子好,耐穿,洗着也方便。” (14)可满心气愤的我哪里听进去她的话,我把裤子甩在她怀里,大声叫着:“你买的 你穿好了,反正我不要!”然后转身而去,留下惊愕的她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15)后来星期天我回家,看见母亲正在挑水。黄昏里,她的白发随干裂的风浮动,仿 佛是一层雾,寂寞而苍凉。她上身的衣服被风掀得很高,而下身,穿得就是那条牛仔裤—由 于母亲个子矮,裤腿卷了一大截,双膝已经磨破了,褶皱了,掉了色,看上去十分笨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