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散文阅读 【深圳市,三(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7题(14分) 夜的尽头是家的灯光 (1)父亲在河南开封长大。父亲一直在奋斗,考上了武汉,留武汉工作,结婚,生了 我。他的奋斗,换来了理想的大学合适的职业和幸福的家庭。这也许就是别人眼中我平凡的 父亲—一离家游子。他的心也许一半是黄河,一半是长江。 (2)我仍记得,父亲接我放学后带我直奔前往开封的列车,夜色如墨,列车摇晃着我 疲倦的神经,懵懂的我从未读懂过父亲那晚的表情,他一直看着窗外,眼里似乎闪烁着什么 但不是眼泪,是一种难于言说的情感……火车哀鸣着停止了摇晃,我从父亲的怀里惺忪醒来 又是一段颠簸的汽车行程后,父亲拽着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赶往乡村,黄河的风凉湿了父 亲的手心。 (3)沉沉夜色,静默村庄,木门一开,黑漆漆的夜色瞬间被老屋里的灯光穿透,我有 些晕眩,模糊的视线里烟雾缭绕,纸钱的火苗摇摆在黑红的棺材前,父亲嚎啕着,跪地不 (4)那时的我的确太小,奶奶去世,我竟没有一滴眼泪。长大了一点儿,我才明白, 和自己深爱的人离别,心有多么痛。对于父亲也是,造就自己、牵着自己长大的人走了,并 且是永远地走了… (5)我一直单纯地认为这就是父亲全部的痛苦 (6)现在我知道,其中还夹杂着一丝恐慌:他也许在奶奶身上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7)奶奶是中秋节去世的。几年之后的一个中秋节,刚搬进新房不久,父亲在奶奶的 照片前点了一炷香,慢慢的鞠了个躬,缓缓坐下,然后静静地注视着照片。良久,父亲看着 我,轻轻地说:“今后别再让你妈生气了 (8)也许他在遗憾自己小的时候没有好好报答自己的母亲,现在没机会了。不知道天 下有没有人不想出去闯一番事业然后衣锦还乡的?不知道最后的回家在终日等待面前是査 显得渺小?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父母再也等不到儿女回家的那一天? (9)可是,谁又能改变这一切?也许最深的母子之情只能属于童年,因为那时,孩子 一无所有。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离家后,天下将会有多少老无所依的父
2012 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散文阅读 【深圳市,三(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17 题(14 分) 夜的尽头是家的灯光 ⑴父亲在河南开封长大。父亲一直在奋斗,考上了武汉,留武汉工作,结婚,生了 我。他的奋斗,换来了理想的大学合适的职业和幸福的家庭。这也许就是别人眼中我平凡的 父亲——离家游子。他的心也许一半是黄河,一半是长江。 ⑵我仍记得,父亲接我放学后带我直奔前往开封的列车,夜色如墨,列车摇晃着我 疲倦的神经,懵懂的我从未读懂过父亲那晚的表情,他一直看着窗外,眼里似乎闪烁着什么, 但不是眼泪,是一种难于言说的情感……火车哀鸣着停止了摇晃,我从父亲的怀里惺忪醒来, 又是一段颠簸的汽车行程后,父亲拽着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赶往乡村,黄河的风凉湿了父 亲的手心。 ⑶沉沉夜色,静默村庄,木门一开,黑漆漆的夜色瞬间被老屋里的灯光穿透,我有 些晕眩,模糊的视线里烟雾缭绕,纸钱的火苗摇摆在黑红的棺材前,父亲嚎啕着,跪地不 起…… ⑷那时的我的确太小,奶奶去世,我竟没有一滴眼泪。长大了一点儿,我才明白, 和自己深爱的人离别,心有多么痛。对于父亲也是,造就自己、牵着自己长大的人走了,并 且是永远地走了…… ⑸我一直单纯地认为这就是父亲全部的痛苦。 ⑹现在我知道,其中还夹杂着一丝恐慌:他也许在奶奶身上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⑺奶奶是中秋节去世的。几年之后的一个中秋节,刚搬进新房不久,父亲在奶奶的 照片前点了一炷香,慢慢的鞠了个躬,缓缓坐下,然后静静地注视着照片。良久,父亲看着 我,轻轻地说:“今后别再让你妈生气了。” ⑻也许他在遗憾自己小的时候没有好好报答自己的母亲,现在没机会了。不知道天 下有没有人不想出去闯一番事业然后衣锦还乡的?不知道最后的回家在终日等待面前是否 显得渺小?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父母再也等不到儿女回家的那一天? ⑼可是,谁又能改变这一切?也许最深的母子之情只能属于童年,因为那时,孩子 一无所有。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离家后,天下将会有多少老无所依的父 母
0父亲那眼神中,也许还有责任。父亲的母亲已经将全部交给父亲,我懂得有一天,父亲也 会将全部交给我,虽然我极不愿那一天的到来。但我知道,这个轮回终会由我接下去! αD那晚,窗外的夜色似乎被满月稀释过一般,我和父亲静静地坐在一起,我能感受 到,他害怕失去的,不只是他的母亲,还有他的孩子。他知道,有一天他的孩子也会离家的。 02父亲一直在弥补,他总是一有时间就带我和母亲回开封看看,摇晃的火车不再让 我疲倦,如墨的夜色早己被家的灯光照耀的温暖、明媚!父亲总是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 总是握着母亲还未衰老的手,渐渐意识到:该轮到我了! (作者:马家越选自《读者》2012第11期) 13.通读全文,你认为文中“我”所领悟到的父亲表情和眼神中的“难于言说”的情感包括 哪些?(3分) 14.写出第11段“窗外的夜色似乎被满月稀释过一般”这个句子加点词的词性并解释它在句 中的含义。(2分) 答 15.第7段划线句子运用何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16.请品析第8段划线的句子(3分) 不知道天下有没有人不想出去闯一番事业然后衣锦还乡的?不知道最后的回家在终日 等待面前是否显得渺小?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父母再也等不到儿女回家的那一天? 17.春晚一曲《常回家看看》温暖了万千家庭;也有人说,父母、子女之间,身体与身体的 距离不等于心灵与心灵的距离。读完上文,请结合你和父母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3分)
⑽父亲那眼神中,也许还有责任。父亲的母亲已经将全部交给父亲,我懂得有一天,父亲也 会将全部交给我,虽然我极不愿那一天的到来。但我知道,这个轮回终会由我接下去! ⑾那晚,窗外的夜色似乎被满月稀释过一般,我和父亲静静地坐在一起,我能感受 到,他害怕失去的,不只是他的母亲,还有他的孩子。他知道,有一天他的孩子也会离家的。 ⑿父亲一直在弥补,他总是一有时间就带我和母亲回开封看看,摇晃的火车不再让 我疲倦,如墨的夜色早已被家的灯光照耀的温暖、明媚!父亲总是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 总是握着母亲还未衰老的手,渐渐意识到:该轮到我了! (作者:马家越 选自《读者》2012 第 11 期) 13.通读全文,你认为文中“我”所领悟到的父亲表情和眼神中的“难于言说”的情感包括 哪些?(3 分) 答: 14.写出第 11 段“窗外的夜色似乎被满月稀释过一般”这个句子加点词的词性并解释它在句 中的含义。(2 分) 答: 15.第 7 段划线句子运用何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 答: 16.请品析第 8 段划线的句子(3 分) 不知道天下有没有人不想出去闯一番事业然后衣锦还乡的?不知道最后的回家在终日 等待面前是否显得渺小?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父母再也等不到儿女回家的那一天? 答: 17.春晚一曲《常回家看看》温暖了万千家庭;也有人说,父母、子女之间,身体与身体的 距离不等于心灵与心灵的距离。读完上文,请结合你和父母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3 分) 答:
【答案】13.【答案】(1)造就自己、牵着自己长大的母亲永远的走了,父亲深深为深爱的母 亲离别而心痛。(2)意识到有一天自己也像母亲一样,没有儿子在身边。(3)遗憾自己没来得及 报答母亲。(4意识到承当起母亲留下来的责任。 14.动词,这里是“冲淡”的意思,夜色因为有了满满的圆月亮照射,而不再黢黑,有了薄 薄的光亮。 15.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达了父亲对奶奶深深的思念、没有好好报答甚至曾经让奶奶生 气的愧疚。 16.这一组句子,使用了反复的修辞,疑问的句式,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层层深入对父亲 没机会报答奶奶这类现象进行了评价思考。表达了这样深刻的思想:人们都追求的出外闯荡 干出大事业再衣锦还乡,但这样的抱负比起父母亲守侯盼望游子的亲情,简直微不足道:而 且让人悲哀的是,很多父母是看不到孩子成功的那一天就离开了人间的。作者对我们在成功 与亲情之间的选择进行了反思,表达了无奈的质疑。 17.儿行千里母担忧,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子女之间虽然身体与身体的距离,不等于 心灵的距离,甚至空间距离越发增加了心灵的贴近。但是,远离毕竟违背了父母希望儿女绕 膝的亲情需要,毕竟牺牲了父母对天伦之乐的享受,毕竟造成了父母对远方游子的牵挂担忧。 再说,做儿女的如果心灵没有距离,哪里会舍得让自己的父母思念儿女呢?如果能够身体无 距离的生活在一起却拒绝了,那么这是心灵没有距离吗? 【沈阳市,二(二)】阅读选文,完成14~20题。(23分)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一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 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 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 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 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成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 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 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 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最
【答案】13.【答案】⑴造就自己、牵着自己长大的母亲永远的走了,父亲深深为深爱的母 亲离别而心痛。⑵意识到有一天自己也像母亲一样,没有儿子在身边。⑶遗憾自己没来得及 报答母亲。⑷意识到承当起母亲留下来的责任。 14.动词,这里是“冲淡”的意思,夜色因为有了满满的圆月亮照射,而不再黢黑,有了薄 薄的光亮。 15.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达了父亲对奶奶深深的思念、没有好好报答甚至曾经让奶奶生 气的愧疚。 16.这一组句子,使用了反复的修辞,疑问的句式,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层层深入对父亲 没机会报答奶奶这类现象进行了评价思考。表达了这样深刻的思想:人们都追求的出外闯荡 干出大事业再衣锦还乡,但这样的抱负比起父母亲守侯盼望游子的亲情,简直微不足道;而 且让人悲哀的是,很多父母是看不到孩子成功的那一天就离开了人间的。作者对我们在成功 与亲情之间的选择进行了反思,表达了无奈的质疑。 17.儿行千里母担忧,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子女之间虽然身体与身体的距离,不等于 心灵的距离,甚至空间距离越发增加了心灵的贴近。但是,远离毕竟违背了父母希望儿女绕 膝的亲情需要,毕竟牺牲了父母对天伦之乐的享受,毕竟造成了父母对远方游子的牵挂担忧。 再说,做儿女的如果心灵没有距离,哪里会舍得让自己的父母思念儿女呢?如果能够身体无 距离的生活在一起却拒绝了,那么这是心灵没有距离吗? 【沈阳市,二(二)】阅读选文,完成 14~20 题。(23 分)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 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 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 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 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成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 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 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 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最一面
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 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叉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 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 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 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 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 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 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 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 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 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叉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 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 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 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U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 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⑦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 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 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6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 的方向飞奔而来 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O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史的規羨,正吆力地良上爬、暴在 处的双手和賸賻被划忠一惫条血痕泯和着汙水的头发凌乱她贴友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
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 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叉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 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 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 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 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 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 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 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 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 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叉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 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 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 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11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 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12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 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 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13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 的方向飞奔而来。 ○14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15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著.暴露在 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她贴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
呈现在我眼前! U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 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σ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 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 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4.请阅读选文③一⑩段,完成下面表格o(4分) 段落|③~④ ⑦~⑩~ ~6 母亲带我到田野母亲怕我走失呼喊A母亲呼喊、寻找 我,我用头巾回应 我,我终于回应 15.选文第③段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 16.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3分)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17.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18.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⑩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4分) 19.选文中母亲具有坚强、细心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4分) 20.“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答案】(二)(23分) 14.A我用母亲的头巾捕鱼B我终于找到来寻找我的母亲15.承上启下(过渡)16.比喻,生动
呈现在我眼前! ○16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 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17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 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 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4.请阅读选文③一⑩段,完成下面表格 o(4 分) 段落 ③~④ ⑤~⑥ ⑦ ~ ⑨ ⑩~○12 ○13~○16 母亲带我到田野 母亲怕我走失呼喊 我,我用头巾回应 A 母亲呼喊、寻找 我,我终于回应 B 15.选文第③段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 分) 16.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3 分)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17.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 分) 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18.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⑩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4 分) 19.选文中母亲具有坚强、细心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4 分) 20.“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3 分) 【答案】(二)(23 分) 14.A 我用母亲的头巾捕鱼 B 我终于找到来寻找我的母亲 15.承上启下(过渡)16.比喻,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