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全国各地中考诗词赏析题汇编 2012兰州)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3分)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亡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亡:此处读作“wu”。 8.“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的意思是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B.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这首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8.(1分)顽皮,可爱9.(2分)B (2012桂林) 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干。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7.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 C.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D.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2012柳州) 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012 全国各地中考诗词赏析题汇编 (2012 兰州)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3 分)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亡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亡:此处读作“wú”。 8.“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1 分)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B.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这首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8.(1分)顽皮,可爱 9.(2分)B (2012 桂林) 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7~8 题。(每小题 3 分,共 6 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7.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 分)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8.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 分) A.“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 B.“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 C.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D.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7.D 8.C (2012 柳州) 古诗词鉴赏(共 4 分,每小题 2 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 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 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 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 艺术特色。 (2012安顺)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题。(6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 10、(2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晩秋画面。 11、(2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12、(共2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分),而且还显示 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分) (2012六盘水) 阅读古诗,完成25-26题。(6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 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 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 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 艺术特色。 B D (2012 安顺)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 10—12 题。(6 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 分) 10、(2 分)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12、(共 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 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 (2012 六盘水) 阅读古诗,完成 25-26 题。(6 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5.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3分) 26.诗的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3分)颔联写出了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时起时沉的命运。(意思相近即可) (3分)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2012铜仁)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 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分)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 面来思考)(4分) 13、(共6分)(2分)(1)凄凉地,弃置身 (4分)(2)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 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 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2012遵义) 行路难(6分) 李白 金箔清酒斗十干,玉盘差值十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 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 云帆济沧海。 2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2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3分) 21.(3分)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或“表达了他面对人 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5.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3 分) 26.诗的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分) 25.(3 分)颔联写出了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时起时沉的命运。(意思相近即可) 26.(3 分)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2012 铜仁)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6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 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 分)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 面来思考)(4 分) 13、(共 6 分)(2 分)(1)凄凉地,弃置身 (4 分)(2)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 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 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2012 遵义) 行路难(6 分) 李白 金箔清酒斗十千,玉盘差值十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 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 云帆济沧海。 2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 分) 2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3 分) 21.(3 分)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或“表达了他面对人 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
(3分)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1分)表达了诗人期望 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2分) (2012河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节选),回答7-9题。(6分)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7、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1分) 8、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9、请对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作铺垫。 9、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2012恩施)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 (1)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2)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分)(1)(2分)暮色苍茫中,青山深处,竹林寺掩映其中,袅袅钟声,从寺院飘出, 如千里跫音,若有若无。(2)(2分)“独”字写出了诗人伫立日送、友人独自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依依不舍之情,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 说明:两个小题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即可给分 (2012荆州) 古诗文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2.(3 分)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1 分) 表达了诗人期望 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2 分) (2012 河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节选),回答 7—9 题。(6 分)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7、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 》 (1 分) 8、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 分) 答: 9、请对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 分) 答: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作铺垫。 9、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2012 恩施)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 分)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 (1)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2)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3.(4 分)(1)(2 分)暮色苍茫中,青山深处,竹林寺掩映其中,袅袅钟声,从寺院飘出, 如千里跫音,若有若无。(2)(2 分)“独”字写出了诗人伫立日送、友人独自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依依不舍之情,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 说明:两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大意正确即可给分。 (2012 荆州) 古诗文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9.(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8.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答对一半得1分) 9.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 ,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2012随州)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诗后题目(6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1分) 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14.心远地自偏(1分) 15.“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分) 16.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3 分) (2012襄阳) 阅读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10-11题。(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堿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字用得好,妙在 (2分) 1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10.“卷”(1分);“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1分)。(共2分)
8.(2 分)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来源:Zxxk.Com] 9.(2 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答对一半得 1 分) 9.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 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2012 随州)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诗后题目(6 分)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 分) 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 分) 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 分) 14.心远地自偏(1 分) 15.“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2 分) 16.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3 分) (2012 襄阳) 阅读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 10-11 题。(4 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 ”字用得好,妙在: 。(2 分) 1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2 分) 10.“卷”(1 分);“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1 分)。(共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