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翻译基本河题的提出 仆么叫翻译?广义地说它包括的范围很广,甚至可包括语言 和非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但我」这里不想把这个题目铺得太开 阔,我们只集中在语上。所以我们要讨论的翻详就是指如何将 某一语言活动的言语产物转换到另一语言中去。严格地说,翻译 还应包括某一语言内不同变体间的转换,如将屈原的诗译成现代 诗,将曹植的《洛神赋》译成白话文,都应属于翻详,因为这类翻译 同样要克服时空两方面的困难,儿干年前的汉语和今日的白话汉 语虽都属于汉语,但毕竟差别太大。战国时代的文化和今T中国 文化虽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但也不能同日面语。正因古今有差别, 所以才有必要将古文译成现代白话文。在这类翻译的过程中译者 遇到的困难会和英汉翻译中的困难完全两样,但就其本质而亡,两 类翻译频有雷同之处。不管是娜类翻译,语内也好 (intralingual),语际也罢(interlingua),核心问题仍然是如何把 原文的意思在译文中说出来。 尽管古今中外的译界学者问答这个问题的方式方法可以截然 不同,这个核心问题并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人把这个问 题归纳成“忠实”这个概念,也有人认为“忠实”这个概念不够科学, 所以提出了一些更严谨的概念,让人耳月一新.如功能对等、等值、 信达雅等等。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各类应用语言学分文学科 运生,探索翻译的工其越来越得心应手,在这种新工其、新方
法的帮助卜相信新的概念还会出现。但这不会改变翻译的本质, 阅 翻汴就是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环境内进行交流的过程,假如这么说 仍然不够大众化的话,那么可以用下面的话概括翻译的定义:把原 文中的意思在:译文巾表达出来。 这句普通人都听得懂的后落实起来并不容易,问邀出在“意 思”两个字【:T'here is a bock on the table这句话的意思清清楚 楚.翻译起米不致于有什么问题。只要将后面的地点提前到句肖、 就是一句地道的屮文句子。但有些句子如照字闻直接译过来总思 就会不够清楚。利子巾的有些意思会紧紧地结合在语言本身的形 心上,使得译者不得不考虑将语言的形式也照搬过来,(傲慢与偏 光r开头一句是这样的:It is a :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c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本句中的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和后l的 tt了句的位背在译文中就不官颠倒.因为惊文文字前后的排列 可以产:·-种讥讽的口气,这句隐含的,意思是:Although this is rot a universal truth.the social conventions of money and marrage are such that a lot of people go about behaving as it were【rue,尽管单从翻详玫马上看、川叮将I1 is a truth uni小rsalty acknewledge放列斤闻,1译者还是有必要依照原文 竹法结构。有意思和:语言结构完全绑在~起,英汉两种语 言结构「又水火不柑容、这时就造成不可译性 (untrans.t1 ability),知1在The air war hea1、pas1 he air war 【up这句话中,作者成意在语音层上垅卉了一个小“把戏”,将 音刚意紧紧地杂介在一心.构成不川译性,本句的背京是北约对 科索天袭.arwr既可指袭.也可指传媒完柑报道·两个) 法在英文计义场丨有联系.!在巾文里却无法将空袭和传媒战用 ;S1yl,1 nFiction bv(coffrey Leech,第3C向
第一幸 物泽的基本概老和问褥 一个语单位表达,译者结果就无法也和原作者那样重现原文的 5 语言“把戏”。 所有这些都说明简简单单的一句“将意恩表达出来”,做起米 并不容易,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很多具体的问题都会冒出:来,这 些问题是译者和学者所究的象、于是翻译界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的论战就从米没有停止过。这些问题大致包括如下内容: a.直译还度意译(Literal Translation vs.Free Translation) b.功能对等还是形式对应(Functional Equivalene'ev. Formal ('orrespondence) c.重原文的形式还是重原文的内容(Form.vs.(onten1》 d.靠近源语还是靠近译入语(Source oriented vs.Target oriented e,以原作者为中心还是以译文读者为中心(Author centered vs.Reader centered) f.原作者写作的耳的还是译者翻译的耳的(The Purpose o the Au-hor vs.the Purpose of the Translator) 直译还是意译 这是·个年论不休的问题。在有些情况下,方译利意译不构 成翻译问题,知】like the movic译成“我喜欢这个电影”就没有 译和意译之争,内为直译和总译完企是一4半。1H于英汉语 问差并十分大,译者往往会向临两种选择,个句子可以译 可以意译。在这种情况下到底采取直译法还是意译法就会引起人 们的争论。当然·不同的人在用这两个概念时所指可能会分不 问.有些人认为逐宁翻济为直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直译并不-一定 要创“逐字”的地步。·般说来,比较遵照原文语首结构的泽法
。6 就是直译,而脱离惊文语构的束缚,只泽意思的译法称为意 济。逐字翻译、市译、意译和解释翻译之间并没有十分清楚的界 限。但将方译和意译这两个燬念用来时论翻译还是很有用的。比 如下面这句话既可直译也可意译:The Negro lives on a lonely island of poverty in the midst of a vast ocean of material prosperity.有人译成:“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质富裕的汪洋大海中 贫乏的孤岛上”。这是比较接近原文的直译法,用了利原文相同的 形象,如“物质富裕的江洋大海”,其优点是保留了原作者的比喻。 但恰恰是由于不肯割舍比喻,结果在可读性方面就差」些,不仅行 文比较别扭,而山“江洋大海”这个常有负面涵义的比喻和“物质高 裕”放在一起也显得很不协调。这时,多·点意译成分就可避免直 译的弊端“黑人仍生活在贫困的孤岛上,尽管放眼四周,是一·片繁 华崇象”。这个译法增加了可读性:,当然其不足之处是没有反映出 原文的比喻。再比!The Negro is still languishing in the corners of American society and finds himself an exile in his own and这句有人译成“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的角落中饱受痛苦,r 发现自已是自已国十.上的流亡者”。这是比较贴近原文的直译法, 特别是后半句照搬了原文的语构,结果叮读性就自然差些, 增加意译成分似可提高叮读性“黑人仍然在关国社会的角落甲过 着痛苦的生活;美国虽是他们的家园,而他们却感到流落异乡” 译者作了语境的解读,因此翻译时就有了更大的自出度。 直译的缺点够而易见,它常使译文读起来吃力,所以大多数人 都主张不把直译作为翻译的主要于段,只是在一些特殊的语篇中 酌情使用直译。但也有人给予直译更高的地位,如纽马克就认为 自己颇认同直译这个概念(I am somewhat of a literalist)。他的 观点是基于他自已在印饮语言之间翻译的实践,并不一定适用于 英汉翻译。在英汉翻译领域,尽管直泽应该有其一席之地,成功的 译文几乎很少是以直译为主要段的
第一事 归条的燕本标衣和问魏 意译虽然被大多数译者采州,但有时它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7 意济超:了限度就会扭曲原文的意思,把原文没有的意思加到杀 文中。-般说来如果原文的意义不是通过语言形式表达的,那么 意译不会丧失意义。但如果原文的意义有一部分是通过语言形式 本身表达的,则意译往往会抹掉那些由形式附带的意义。上述说 法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在英汉翻泽实践中也可能行不通,比如文 学作品中的很多意义都是通过语言手段表达的,本该用直译法表 达才可反映出语言形式所载的意义。但英汉语言差别十分大,照 原文搬过来的译法在印欧语言间也许可以接受,在英汉翻译时汉 语不能接受这类表达法。因此有些中国学者主张在翻译文学作品 时应多用意译。刘宓失也将诗歌之类的文学作品放到不求字面 对应,但求保训可读性一类,认为有时必须完全意译方能达意®。 这种主张与两方理论家们将文学作品列人表达情感类,应采用直 译的理论似略有不同③。 英汉翻译中有些句子显然应该用直译,有些则只能用意译。 而对这些显而易见的情况,译界往往没有争议,直译和意译常常确 实是交替使用.相互可以取长补短。但翻译实践中还常会遇到一 些既可直译,也可意译的情况。这时到底取直译,还是取意译就会 成为一个问题.如A man may usually be known by the books he reads as well as by the company he keeps,for there is a campanionship of books as well as of men.这句话有人采用比较 直的译法译成“人往往可以从一个人所交往的朋友以及所阅读的 书去看他的为人。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友谊,同样的,人与书之 ① 见《中国翻译词典》.湖北教有出版社,第944页: 见刘惑庆《文体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第27页。 n见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by Peter Newmark,第l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