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围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 法根据行为体利益做出回答。当我们审视政府结构的知觉的时候,会涉 及利益问题,尽管利益和知觉之间的因果关系往往难以得到确立。比如 军人比政治家更容易感觉到成胁。但是,在最高层次上,当对其他国家 的错误认识会导致极大代价的时候,利益分析方法就没有多大的用处了。9 认为希特勒可以接收绥靖政策不是张伯伦的利益所在,认为中国不会出 兵朝鲜不是艾奇逊的利益所在,错误地认为自己对手的行为计划精巧、 指挥有度也不是政治家的利益所在。马克斯·韦伯说过,“直接影响人的 行为的因素不是观念,而是物质和精神的利益。但是,·观念'造就的 ·对世界的认识·却往往像扳道工一样起到确定方向的作用,使被利益 驱动的行动沿着这个方向行进。”①譬如,马克思主义和传统自由主义 理论家都不能仅以利益就可以令人信服地解释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两 种理论都无法单凭利益解释美国对越南等国家的干预行为。只有当决策 者从内心就认定决不能让越南这类次要国家变成共产党国家,或是相信 多米诺骨牌理论时,美国的于预行为才能够解释得通。我在其他著作中 已经详细解释了前一个观点,②在这里只想指出,利益本身并不能解释 为什么有些人相信世界是高度相互关联的。当然,如果把认识当作给定 因素,利益的确能够解释政策,但绝不能因此对认识的关键作用视而不 见。同样,一旦把苏联视为富有便略性的国家,那么无论从国家利益还 是从糖荚利益出发,美国都会对苏联采取强硬的对抗态度,但是,对苏 联的这种认知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认知,这类问题仍然 没有得到回答。 现在需要简单介绍一下本书的结构。第一部分叙述了背是情况。因 为对知觉的研究是决策研究的一个方面,所以,第一章讨论了层次分析 问题(level of analysis),明确指出了我们没有采纳的其他一些研究方 式。第二章讨论了行为体意向(actor's intentions)的概念,构建了一 种理论框架,研究人员通过这一框架可以根据行为体过去的行为推测其 未来行为。第三章分析了国际关系使用的主要心理学理论,表明这样的 1 From Maz Weber,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H.H.Gerth andC.Wright Mill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6),p.280. 2 The Logic of Imag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inceton.N.J.:Princeton Untversity Pre88,1970),pp.244250
导言7 心理学理论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一戚慑理论家一一都没有能够抓住他们 之间的核心分歧,即体系中其他国家的恋向。 本书的第二部分分析了决策者怎样处理信息,以及怎样形成、维持和 改变自己对国际关系和其他行为体的认识。第四章根据科学研究的逻辑 探讨了心理相符(psychological consistency)理论,区别了理性相符和非理 性相符(ational and irrational consistency)两种现象,详细分析了人吸收外 10来信总并使之融入自己原有认识框架中去的倾向。第五章讨论了人脑中 处于前沿位置的内容对其知觉的影响。如果他者的形象一旦建立起来,就 很难消除,所以,尤其需要理解形象怎样确立的。为了这一目的,第六章探 讨了国际关系历史、决策者国内政治体制、决策者本人的非政治性教育怎 样造就了他的心理倾向,这样的心理倾向又影响到决策者对不同环境和其 他行为体的知党。第二部分中的这些章节,以及其他许多关于这一主题的 研究成果,可能会使人产生一种印象,即:认识和印象永远不会改变。为了 不至于造成这种误导,我在第七章里借鉴了态度转变研究的成果,表明与 自己原来的认识和印象不一致的信息的确会改变原有的观念。 本书第三部分讨论了几种常见的错误知觉。第八章分析了行为体趋 于认为其他行为体比自己更加团结一致、更加精于谋划的现象。第九章 讨论了在什么条件下行为体将其他行为体的行动视为独立的行为,而不 是针对自己的行动做出的反应。第十章分析了关于愿望思维理论及其证 据。我们必须对实验室试验结果和国际关系案例做深入的分析,因为对 于证据和什么证据支持这一理论的问意实际上并不像一开始显现得那样 清晰。第十一章研究了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问题。这一心理 学理论与本书其他部分使用的理论有相似之处,但是又有相当大的不同, 必须予以单独处理。我对这一理论与本书主题的相关程废进行了探讨, 推导出儿个假设,并据此对一些个案进行了分析。 最后一部分的一章讨论了决策者怎样才能够将错误知觉减少到最小程 度。由于国际关系的信感十分复杂并模棱两可,知觉蜡误和其他块策失误是 常有的事情,但可以采取措施,加强采用可靠信息的程度,减少决策者顽团坚 持原有认识、不认真考虑自己所做行为就下结论的现象。如果说知觉是自发 的,不受意识的控制,并根据这一标准把判断与知觉区分开来,那么,本书提 出的这些建议台在增强明确的、自我意识强的判断,减少决策者无视被拒绝 采纳的其他多种政策建议而仅凭自己的知觉进行决策的现象
24 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 界言 第一部分 背景情况 第一章 知觉与层次分析问题 /2 知觉是重要因素吗? /2 目 国际环境/7 国内决定因素/11 政府机构/13 录 知觉、现实、双步骤模式/18 第二章 外部刺激、内部过程与行为体 意问./22 引言:/22 行为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25 意向/40 对自我行为的错误预测 /45 。 第三章 威镊理论、螺旋模式与对手 意向/50 两种国际关系观与冷战 /50 威慑理论 /50 螺旋模式 /54 自挫型国家 /72 解决方法/76 普遍规律?/78 与螺旋模式相悖的证据 /79 与成慑理论相悖的证据/85 武力与戚胁什么时候奏效?决策者 的选择 /92
目录25 .武力与威胁什么时候奏效?理论 假设 /96 对螺旋模式和威慑理论差异的其他 解释/103 几点建议 /108 第二部分 知觉的过程 第四章认知相符以及理论和数据的相互 作用/112 相符性:理性和非理性 相符 /112 理性相符 /115 非理性相符一避免利益交换 现豪 /124 将信息纳入原有认识框架 之中 /140 预期对知觉的影响 /143 事实和理论之间必要的相互独 立性 /154 认知误差及其对决策的 影响 /173 极度认知闭合与过早认知 闭合 /189 信心、对原有规点的坚持程度以及 模棱两可的信息 /198 第五章 诱发定势的作用 /206 无沟通条件下的诱发定势/206 沟通以及对他人诱发定势的 判断/208
26 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 政府内部的误解:在信息、观点 和时间先后等方面出现的 差异 /210 政府内信急分配的不 平衡 /213 不同关注点导致的诱发定势 差异/215 小结/219 第六章 决策者怎样从历史中学习 /222 引言/222 历史的经验教训可以形成知觉 倾向 /227 不同的解释 /231 学习过程 /233 组织团体的学习 /244 从中获取经验最多的历史事件 /246 亲身经历 /246 早期经历和同代人效应 /258 对一个人的国家和组织产生重大影 响的事件/271 其他可供类比的历史事件 /280 人们学到了什么经验? /281 恒定因素的影响 /281 涉及具体行为体的经验 教训/284 对失败的反应/286 成功是失败之源 /289 小结 /292 附录:国内政治与教育培训对知觉倾向 的影响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