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而去,跃是飞的准备动作,欲飞而未飞的状器。渊是深 水,是龙安居之所。或者跳跃窝渊,或者在渊里不动,究 竞是跃还是在渊,要视情况决定。九四能够做到这一点。它 期爻居阴位不正,是不利的一湎,但是也有有利的一而,阳 主进,阴主退,阳居阴位,能够随时进退。又,九四居上体 之下,正在由下体进入上体的变革之际,也有进退未定之 义。既能待时而出,见可而动,哪里还会有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兜大人。 阳爻居五,故日九五。九五刚键居中得正又在君位,在 所有的卦里都是最好的一爻。在乾卦与在别的卦还有不同。 乾卦是纯附至健之卦,乾卦九五不仅刚键,且刚而纯;不 仅中正,且中正而粹。刚健中正,纯粹而精,有君德又有君 位,表明阳气自下而上,至此已经盛至于天s龙自下而上, 由濬而见而惕而欥,至此已经飞上天y若就人说,九五德高 位亦高,刚中正纯粹,已进入圣人的境界。圣人是君子大 人中:高明最伟大的,他的修养、智戆、能力和地位足以对 任困难都应付自如,犹如龙飞在天上,圣洁贵,腾越自 由,以至于云雷风丽交集而下,天下感受其利。这样的大人 是天下人所利见的。 上九,亢龙有懈 期爻居上,故曰上九。上是一卦之中最后一爻,其位处于 极,萁事已终结,其时已过中,所以比较起来不如初爻好。 初爻多得免咎,上爻则每多不可救。卦发展到上爻,无论好 事坏事都已达到积微而盛,穷极将变的程度。有的不可变 有的不能不变。坏事坏到极处将要变好,爻辞指示其如何促 成变好的办法,好事好到极处将要交坏,爻辞告之以如何保 之不使变坏的途径。无论哪种悄况,其结果如何,是吉是凶 是悔是吝,爻辞都给以简明易知的答案。必成功的,爻辞直 云言;必失败的,爻辞直云凶吉凶未定,成败得失须看主
观努力的如何,其知过而能改者,爻辞曰有悔,知过而不能 改者,爻辞则日吝。悔是吉之先“有悔”,有过知改,有 问题知解决,有可能变好。吝是凶之本y“吝”,有过不肯 改,有问题不能解决,必将变坏。总之,上爻比较易知,不似 其它诸爻那样往往一爻多义,不易知晓。不过也应明白,凡 上爻属于悔与吝两种情况者,多不明言悔吝,其义常常在爻 辞所取之象中包含着,须读易人自行体会。萜卦上九“亢龙 有悔”,意思明显,比较容易理解。亢是过的意思。九五飞 龙在天,龙已经到了极高处,阳气已经到盛极之时,刚佛中 正,好得不能再好。至于上九,龙已亢,阳已过,到了止进 而退的时候,绻续前进而不退,便要走向反面,故有侮。自 海,有了问题,但是能够注意解决;有了过失,但是能改。 亢是上九的客观境遇,侮是上九的主观修养。上九的关键 在悔字上,唯其有海,方能识时通变,使乾道不至于以亢 终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乾坤二卦与别的卦不同,六爻之后多出一个“用九”和 用六”。乾“用九”是说六爻全用九,不用七。坤“用 六”是说六爻全用六,不用八。七、八、九六是怎么回事? 卦由筮得来根据筮法,行筮时使用49根菁草,经过四营三变 得出一个数。这个数只有四种可能性,不是七就是八,不是 八就是九,不是九就是六。九、七是奇数郎阳数,得九或得 七就画个阳爻。六、八是偶数即阴数,得六或得八就画个阴 爻。如此进行六次,便可画出六爻而成一卦。九和七都是阳 爻,但九是变爻,七是不变爻。六和八都是阴爻,但六是变 爻,八是不变爻。在成卦的间题上,变爻九、六和不变爻 七、八是一样的,但是在占的问题上,二者就大不相同了。 成卦之后,《周易》占变爻,不占不变爻。比如乾卦六个阳 爻,其中有几个九几个七不一定。《易》用九占不用七 8
占。因为九是变爻,七是不变爻。变爻的意义是,虽然是个 阳爻,但它将变成阴爻;虽然是个阴爻,但它将变成阳爻。 为什么说九、六是变爻而七、八是不变爻?此与古人的数学 观念有关。数的变化过程是质与量的互变过程。阳进而阴 退,所以九为老阳,六为老阴!八为少阴,七为少阳。在 七,八、九、六四个数中,九为阳数之老,六为阴数之老。 老了的东四必发生质变。阳以进为进,九已老,无处可进乃 退,退而变为八,于是阳转为阴。阴以退为进,六已老,无 处可退乃进,进而变为七,于是阴转为阳。老阳老阴之变是 质变,故称变爻。七未老,有处可进乃进为九,阳进仍为 阳。八未老,有处可退乃退为六,阴退仍为阴。少阳少阴之 变是量变,故称不变爻。知道七、八、九、六是怎么回事又 知道九、六是变爻,七、八是不变爻和《周易》占变爻不占不 变爻,乾“用九”的意义就明白了。乾卦筮得的六个阳爻有 可能全是九,没有七。九是变爻,必变而为六,等于乾卦变成 了坤卦。但是,它是坤卦却不同于坤卦,是乾卦却又要变为坤 卦。这反映作《周易》的人既有乾坤阴阳对立的思想又有乾 坤阴阳相互转化的思想。为了表达乾中有坤,坤中有乾,乾 坤转化的思想,作《易》者在乾卦六爻之后巧妙地邡上个 “用九”,系之以“见群龙无首古”一句辞。这句辞有乾的 特点又有坤的特点。朱熹说“六爻皆变,刚而能柔”,是说 得对的。“见群龙”是乾之刚键,“见群龙无首”是坤之柔 顺。以刚健为体,柔顺为用,刚蝕而能柔顺,获吉是必然 的。程颐释“无首”为无自为首,意谓资质刚健的英雄人物 勿为天下人之首,而让天下人拥我为首,也是有道理的。 总之此“群龙无首”与今语之“群龙无首”含义迥异。64卦 全有六爻皆变的问题而独乾坤二卦“用九”,“用六”, 这是因为乾坤是易之门J,乾坤问题的解决是根本。也还因为 乾坤是纯阳纯阴,六爻全变,是全变阳或全变阴,故可云全
用九”成全“用六”。其它62卦不是纯阳纯阴,即便六 爻全变,是变阳变阴驳杂不纯,放不可“用九”或“用 六” 梨E: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爾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 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縻物,万⑧咸宁。 4彖曰”照古本当作“条传曰”,后世的刻木删去“传” 字,变为“彖曰”。卦下之辞即卦辞为“彖”。孔子經释卦 辞的文字問“条传”。孔子为《易经》共作传十篇七种。“彖 传”是其中的一种。这十篇传也叫“十翼”。“十翼”依次 排列是:一、上条;二、下彖;三、上象;四、下象;五, 上系;六、下系;七、文肓;八、说卦;九、序卦;十、杂 卦。《汉书·艺文志》著录“易经12篇”。12篇包括上经下 经鼠“十据”。可见在汉代,官方的本子,10篇传附在两篇 经之后,经与传不混。唯独传古文易的费直将《彖传》、 《象传》放在每一卦的后面,开始打乱经传不混的格局。至 东汉末郑玄和魏人王弱先后给《周易》作注,使用的是费 直约十文易子,一方是继承费氏的作法,一方也是为 了读者学易方领易懺,乃进一步将《彖传》、《飨传附在 经文卦爻辞之后,使经与传混合到一起。费直授易,还只是 将《条传》、《象传》放在一卦封辞和六爻杀辞讲完后, 郑玄和王注易则逃一步将《尕传》放在卦辞之后,《象 传》放在《传》之后和每爻爻辞之后。只有乾保持费 直的原办法,《彖传》、《象传》和妖文言》在仝卦经文 之后。《彖传》是解释卦辞的。一般说,先解释卦名,然后 解释卦辞。解释卦名卦辞的目的是解释一卦之义。解释卦名 要根据卦象、卦德和卦体。有的三者兼取,有的但取实 。《条传》中解释卦名之文宇以第一句为景重要 《彖传》解释釙辞的文字,体例也不一徘,有的根据卦名的 10一
意义展开说卦辞,有的杂取卦象、卦德、卦体说卦辞,释卦 辞与释卦名牵混到一起,不易分丹。这也不奇饪,因为卦辞 与葑名本来就相连相通,意义一致。64卦中乾,坤、坎、 离、震、艮、巽、兑8个纯卦除坎卦外,《彖传》都只释卦 辞,不釋卦名。乾卦《彖传》不解卦名,开始就直按释“乾 元亨利贞”之辞。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卦酵讲乾而未及乾 之取象是天,至孔子作《彖传》以天道发明乾义,才指明乾 卦取象天。乾之取象是天,但不就是天。天是指天的形体而 ,乾定就天的性质而言。天的性质是健,健而无息是乾 乾就是健。乾与是一回事,天有健的性质,所以乾可以是 天。但是具有的性质的不止于天,还有别的,所以乾也可 以为阳为父为君为马等等。那末为什么乾卦取象天而不取象 别的?因为天是县有健的性质乙诸事物中最大的一个,举天 便什么祁该語了。更重要的延,天是万物之所以始,别的具 有健之性质的事物则不是。所以孔子作《彖传》用“万物资 始,乃统天”来赞誉“乾元”之伟大。“乾元”是什么? “乾元”是一个意思,不是两个意思,是乾之元,不是乾和 元。乾之元就是“元亨利贞”的元。说乾之元,不单说元, 是为强调是乾之元,不是任何其它事物的元。只有乾之元才 有“万物资始,乃统天”的作用。元训始训大,是万物始生 的状态,万物资之于它而发生而开始。“乃统天”,虽然只 讲了一个元字,但是元字把天地生万物的规律全包括了。天 地创生万物,有了春天的发生才有夏天的,秋天的利和冬 天的贞。这段《彖转》与《序卦传》讲的“有天地然后万物 生焉”,意义相通,既是说天地是万物之始,也是说乾坤是 易之门,是64卦的祖宗。有了忆卦才可能产生其它诸卦。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此释卦辞亨字。卦辞“元亨 利贞”四字,《彖传》元利贞三宇皆见,独亨字不见。“云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