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导线布设基本形式 3.支导线 支导线又称自由导线,由一个已知点出发进行测量,但 既不附合到另一个已知点,也不回到初始点。 因支导线缺乏检核条件,为了避免粗差的出现,一般边 数不超过3个,且要往返测量。 3 支导线示意图
6.2.1 导线布设基本形式 3. 支导线 支导线又称自由导线,由一个已知点出发进行测量,但 既不附合到另一个已知点,也不回到初始点。 因支导线缺乏检核条件,为了避免粗差的出现,一般边 数不超过3个,且要往返测量。 支导线示意图
6.2.2导线测量实施 1.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踏勘选点,边长测量,角度测量,导线连接测量。 (1)踏勘选点 踏勘选点首先应收集有关测区的地形地貌等信息资料, 包括测区已有的地形图、已有控制点,据此在图上初步选 点,然后根据选点图,到实地进行定点,并建立标志。所 选控制点应满足以下几项要求: ①相邻控制点间应相互通视,要易于测边测角,且选 点应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测量标志。 ②选点周围应视野开阔,以便于测绘地形图。 ③选点数量及密度应满足测绘地形图的要求。 ④各导线边长应尽可能大致相等
6.2.2 导线测量实施 1.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踏勘选点,边长测量,角度测量,导线连接测量。 (1) 踏勘选点 踏勘选点首先应收集有关测区的地形地貌等信息资料, 包括测区已有的地形图、已有控制点,据此在图上初步选 点,然后根据选点图,到实地进行定点,并建立标志。所 选控制点应满足以下几项要求: ① 相邻控制点间应相互通视,要易于测边测角,且选 点应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测量标志。 ② 选点周围应视野开阔,以便于测绘地形图。 ③ 选点数量及密度应满足测绘地形图的要求。 ④ 各导线边长应尽可能大致相等
6.2.2导线测量实施 导线点选好后,要在每一点位打一个木桩,周围浇一圈 混凝土,桩顶钉一小钉,作为临时性标志。若导线点需要 保存的时间较长,就要埋设混凝土桩或石桩,桩顶刻十” 字,作为永久性标志。 导线应统一编号,为了便于寻找,应量出导线点与附近 固定而明显地物点间的距离,绘一张草图,注明尺寸,称 为点之记。 (a)混凝土桩 (b)木桩
6.2.2 导线测量实施 导线点选好后,要在每一点位打一个木桩,周围浇一圈 混凝土,桩顶钉一小钉,作为临时性标志。若导线点需要 保存的时间较长,就要埋设混凝土桩或石桩,桩顶刻“十” 字,作为永久性标志。 导线应统一编号,为了便于寻找,应量出导线点与附近 固定而明显地物点间的距离,绘一张草图,注明尺寸,称 为点之记
6.2.2导线测量实施 (2)边长测量 边长测量即测边,可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定,测量时要同 时观测竖直角,供倾斜改正用;也可用钢尺丈量水平距离 1)对于图根导线,应用一般方法往返丈量或同一方向丈 量两次; 2)当尺长改正数大于1/10000时,应考虑尺长改正: 3)量距时平均尺温与检定时相差±10C时,应进行温度 改正; 4)尺面倾斜大于1.5%时,应进行倾斜改正; 5)取往返丈量的平均值作为成果,并要求其相对误差不 大于1/3000
6.2.2 导线测量实施 (2) 边长测量 边长测量即测边,可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定,测量时要同 时观测竖直角,供倾斜改正用;也可用钢尺丈量水平距离。 1) 对于图根导线,应用一般方法往返丈量或同一方向丈 量两次; 2) 当尺长改正数大于1/10000时,应考虑尺长改正; 3) 量距时平均尺温与检定时相差±10ºC时,应进行温度 改正; 4) 尺面倾斜大于1.5%时,应进行倾斜改正; 5) 取往返丈量的平均值作为成果,并要求其相对误差不 大于1/3000
6.2.2 导线测量实施 (3)角度测量 角度测量简称测角。不同等级的导线,测角精度要求有 所不同。导线可以测左角或右角,闭合导线应测内角。 (4)导线连接测量 导线连接测量是指为了使导线点坐标系统与国家或城市 坐标系统相统一,应尽可能与已知控制点进行联测,以便 获取起算坐标数据和方位数据。 导线连接测量示意图
(3) 角度测量 角度测量简称测角。不同等级的导线,测角精度要求有 所不同。导线可以测左角或右角,闭合导线应测内角。 (4) 导线连接测量 导线连接测量是指为了使导线点坐标系统与国家或城市 坐标系统相统一,应尽可能与已知控制点进行联测,以便 获取起算坐标数据和方位数据。 6.2.2 导线测量实施 导线连接测量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