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南山中学高2010级高考模拟试题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全卷150分。第I卷1-4页,第Ⅱ卷5-12页。考 试结束后,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两部分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4B或5B铅笔涂写在答题 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4B或5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拨弄(long) 朝暾(dun) 瞭(liao)望澶(tan)渊之盟 B.鸣啭( zhuan) 扎(a)彩 档(dang)次 瑕瑜互见(jian) C.晃( huang)悠鲫(ji)鱼 重( zhong)听唯(wei)唯诺诺 D.说(shui)服 撇(pie)嘴 褶(zhe)皱 扼腕(wan)叹息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蜗居 摊血 不名一钱 按步就班 出言无状 B.按揭 策源地 哀声叹气 暗箱操作 不为己甚 C.飙车 显相管 嘎然而止 针砭时弊 左递右盼 D.错愕 木碳画 安份守己 立杆见影 变本加厉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游侠般出现在文坛上,又像流星般在最光亮的时候消失在天际,生前是墙内开花墙外 香,死后是声名远扬,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 B.日前,上海世博会成功开幕,各国的园馆都装饰、布置得美轮美奂,各具特色。前往参 观游览的人排成长龙,静心等待。 C.4月28日9点,制造南平校园惨案的凶手郑民生伏法。然而,就在郑民生被枪决不到6小 时后—15时左右,广东省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又发生校园血案。 D.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 我往往感动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成都妇女唐福珍的案例以及其他拆迁致死事件,促使中国顶尖大学的5名法学 教授作出罕见的公开表态,呼吁改变一向鼓励开发商暴力拆迁的条例 B.中国、巴西、南非和印度在哥本哈根会谈中组成了一支重要力量,四国的团结行动对《哥 本哈根协议》的最终通过发挥了关键作用 C.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拯救地球家园,遏制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的 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积极地行动起来。 D.未来五年内,所有公共交通设施将配备红十字急救箱,并对司乘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 以有效增强公共交通设施的安全
绵阳南山中学高 2010 级高考模拟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全卷 150 分。第 I 卷 1—4 页,第 II 卷 5—12 页。考 试结束后,将第 II 卷和答题卡两部分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0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 4B 或 5B 铅笔涂写在答题 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4B 或 5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拨弄(lòng) 朝暾(dūn) 瞭(liǎo)望 澶(tán)渊之盟 B.鸣啭(zhuǎn) 扎(zā)彩 档(dǎng)次 瑕瑜互见(jiàn) C. 晃(huàng)悠 鲫(jì)鱼 重(zhòng)听 唯(wěi)唯诺诺 D. 说(shuì)服 撇(piě)嘴 褶(zhě)皱 扼腕(wǎn)叹息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蜗居 一摊血 不名一钱 按步就班 出言无状 B. 按揭 策源地 哀声叹气 暗箱操作 不为己甚 C. 飙车 显相管 嘎然而止 针砭时弊 左递右盼 D. 错愕 木碳画 安份守己 立杆见影 变本加厉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他游侠般出现在文坛上,又像流星般在最光亮的时候消失在天际,生前是墙内开花墙外 香,死后是声名远扬,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 B. 日前,上海世博会成功开幕,各国的园馆都装饰、布置得美轮美奂,各具特色。前往参 观游览的人排成长龙,静心等待。 C. 4 月 28 日 9 点,制造南平校园惨案的凶手郑民生伏法。然而,就在郑民生被枪决不到 6 小 时后——15 时左右,广东省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又发生校园血案。 D. 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 我往往感动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成都妇女唐福珍的案例以及其他拆迁致死事件,促使中国顶尖大学的 5 名法学 教授作出罕见的公开表态,呼吁改变一向鼓励开发商暴力拆迁的条例。 B.中国、巴西、南非和印度在哥本哈根会谈中组成了一支重要力量,四国的团结行动对《哥 本哈根协议》的最终通过发挥了关键作用。 C.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拯救地球家园,遏制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的 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积极地行动起来。 D.未来五年内,所有公共交通设施将配备红十字急救箱,并对司乘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 以有效增强公共交通设施的安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 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灾难发生以后,全国人民捐赠热情如潮。“守望相助、 出入相友、疾病相扶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灾难袭来,13亿人与灾区人民同甘 苦、共患难,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的胸怀、坚毅的精神。这次灾难将中国的平民慈善推 向高潮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慈善,似乎是“达官贵人”们的事。确实,慈善 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可是,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尽管有人捐赠5000元,但也有乞讨老 人把讨来的零钱换成整钱捐了105元,还有更多的人自发地从全国各地赶往灾区做志愿者 认领孤儿的热线电话也被打爆…可见,慈善并不是富人的专利。民政部救济司司长王振耀 曾说:“中国人的风尚,为何不能用金钱表现?平民慈善不开发,中国的慈善如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平民的慈善,是最可贵的慈善。每增加1块钱的慈善支出,对于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来说, 它的效用是不一样的。一个家产只有100块钱的穷人,如果他能捐出1%,他就是一个非常 有爱心的人;而一个有数百亿资产的大富翁,即使捐出了 隹敢说他就一定比那个穷人 更有爱心呢? 从理性角度来看,一个乞丐是绝对不会去施舍的:相同的道理,也只有充分盈余的人才会有 能力在经济上去帮助别人。但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慈善作为一种以爱心为基础的道 德事业,尽管受经济规律影响,但冋样与社会和道德风尚紧密相连。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社会上有不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行为。可是,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大家有钱出钱,有 力出力,通过慈善救助,营造出了一种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显然,从个体来讲,平民捐助 的钱并不多,但是,平民慈善超越了施舍和恩赐的狭隘含义,而具有了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 上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内涵。 “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积极、阳光的一面,也看到 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时代的来临,老百姓的可支 配能力越来越高。广大老百姓参与慈善救助活动,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理性的财富观 念。卡耐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西方人乐善好施源于理性的财富观和基督文明 的价值观。在我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认为,义是人的立身之本,精神追求应重于物质追求。 不散不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所谓“行善积德”,对个人而言,这也算是一种价值 体现和精神满足了。 (选自《济南日报》,有删改) 5.下列各项中,不是“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的依据的一项是 A.“平民慈善”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积极、阳光的一面。通过慈善救助,营造出一 种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 B.“平民慈善”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即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团 结互助、共同进步的高尚思想品质。 C.“平民慈善”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理性的财富观念。 D.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时代的来临,老百姓的可支配能力越来越高 6.下列各选项是对“穷人”与“富人”慈善作的比较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穷人的慈善与富人的慈善其边际效用不一样。 B.富人的慈善比穷人的慈善意义更重大,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5-7 题。 “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 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灾难发生以后,全国人民捐赠热情如潮。“守望相助、 出入相友、疾病相扶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灾难袭来,13 亿人与灾区人民同甘 苦、共患难,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的胸怀、坚毅的精神。这次灾难将中国的平民慈善推 向高潮。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慈善,似乎是“达官贵人”们的事。确实,慈善 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可是,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尽管有人捐赠 5000 万元,但也有乞讨老 人把讨来的零钱换成整钱捐了 105 元,还有更多的人自发地从全国各地赶往灾区做志愿者, 认领孤儿的热线电话也被打爆……可见,慈善并不是富人的专利。民政部救济司司长王振耀 曾说:“中国人的风尚,为何不能用金钱表现?平民慈善不开发,中国的慈善如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平民的慈善,是最可贵的慈善。每增加 1 块钱的慈善支出,对于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来说, 它的效用是不一样的。一个家产只有 100 块钱的穷人,如果他能捐出 1%,他就是一个非常 有爱心的人;而一个有数百亿资产的大富翁,即使捐出了一半,谁敢说他就一定比那个穷人 更有爱心呢? 从理性角度来看,一个乞丐是绝对不会去施舍的;相同的道理,也只有充分盈余的人才会有 能力在经济上去帮助别人。但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慈善作为一种以爱心为基础的道 德事业,尽管受经济规律影响,但同样与社会和道德风尚紧密相连。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社会上有不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行为。可是,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大家有钱出钱,有 力出力,通过慈善救助,营造出了一种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显然,从个体来讲,平民捐助 的钱并不多,但是,平民慈善超越了施舍和恩赐的狭隘含义,而具有了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 上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内涵。 “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积极、阳光的一面,也看到 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时代的来临,老百姓的可支 配能力越来越高。广大老百姓参与慈善救助活动,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理性的财富观 念。卡耐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西方人乐善好施源于理性的财富观和基督文明 的价值观。在我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认为,义是人的立身之本,精神追求应重于物质追求。 不散不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所谓“行善积德”,对个人而言,这也算是一种价值 体现和精神满足了。 (选自《济南日报》,有删改) 5.下列各项中,不是“‘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的依据的一项是 A.“平民慈善”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积极、阳光的一面。通过慈善救助,营造出一 种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 B.“平民慈善”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即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团 结互助、共同进步的高尚思想品质。 C.“平民慈善”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理性的财富观念。 D.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时代的来临,老百姓的可支配能力越来越高。 6.下列各选项是对“穷人”与“富人”慈善作的比较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穷人的慈善与富人的慈善其边际效用不一样。 B.富人的慈善比穷人的慈善意义更重大,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
C.穷人的慈善超越了施舍和恩赐的狭隘含义,体现出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内涵。 D.不能因为富人的捐助比穷人的多,就说明他们的慈善意义重大,更能体现出爱的价值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慈善是一种以爱心为基础的道德事业,与社会和道德风尚紧密相连。 B.不开发平民慈善,中国的慈善只能走向消极,并将成为一句空话。 C.中国平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慈善活动,这反映出中国人越来越理性的财富观念。 D.卡耐基认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西方人的乐善好施体现出其理性的财富观和基 督文明的价值观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雪涛阁集》①序 〖明〗袁宏道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鞋 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②。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 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 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 帮凑成诗。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唱亿和,优人驺子③,共谈雅道。吁,诗至此, 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 (1)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进之才高识远,信腕 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或曰:“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 而旨远,其为一代才人无疑。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④,何 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 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有以俚而传者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是 也有以俳而传者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是也。(2)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 其粘而释其缚。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 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诗凡若干卷,文凡若干卷,编成,进之自题曰《雪涛阁 集》,而石公袁子为之叙。(选自《明清散文集萃》,有删略) 〖注释〗①《雪涛阁集》,为明代江盈科所著诗文集。江盈科,字进之。②靼(ting)红 鹤翎,指牡丹花中“韁红”和“鹤翎”等品种,经过改良可呈现出左紫、溪绯品种不同的样 子。③驺(zou)子:古代给贵族掌管车马的人。④俳:滑稽,幽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胜:胜任 B.而不敢自伸其才伸:施展 C.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袭:模仿D.有以平而传者传:流传 作者说:“诗至此,抑可羞哉。”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感到羞耻的原因的一组 ①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 ②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 ③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 ④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 ⑤一唱亿和,优人驺子,共谈雅道 ⑥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
C.穷人的慈善超越了施舍和恩赐的狭隘含义,体现出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内涵。 D.不能因为富人的捐助比穷人的多,就说明他们的慈善意义重大,更能体现出爱的价值。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慈善是一种以爱心为基础的道德事业,与社会和道德风尚紧密相连。 B.不开发平民慈善,中国的慈善只能走向消极,并将成为一句空话。 C.中国平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慈善活动,这反映出中国人越来越理性的财富观念。 D.卡耐基认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西方人的乐善好施体现出其理性的财富观和基 督文明的价值观。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雪涛阁集》①序 〖明〗袁宏道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 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②。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溃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时, 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 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 帮凑成诗。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唱亿和,优人驺子③,共谈雅道。吁,诗至此, 抑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 (1) 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进之才高识远,信腕 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或曰:“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 而旨远,其为一代才人无疑。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④,何 也?” 余曰:“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 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有以俚而传者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是 也有以俳而传者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是也。(2)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 其粘而释其缚。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 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诗凡若干卷,文凡若干卷,编成,进之自题曰《雪涛阁 集》,而石公袁子为之叙。 (选自《明清散文集萃》,有删略) 〖注释〗①《雪涛阁集》,为明代江盈科所著诗文集。江盈科,字进之。②鞓(tīng)红 鹤翎,指牡丹花中“鞓红”和“鹤翎”等品种,经过改良可呈现出左紫、溪绯品种不同的样 子。③驺(zōu)子:古代给贵族掌管车马的人。④俳:滑稽,幽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 胜:胜任 B.而不敢自伸其才 伸:施展 C.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 袭:模仿 D.有以平而传者 传:流传 9.作者说:“诗至此,抑可羞哉。”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感到羞耻的原因的一组 ① 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 ②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 ③ 有才者屈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 ④ 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 ⑤ 一唱亿和,优人驺子,共谈雅道 ⑥ 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
A.①③⑥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行文的顺序来看,作者没有受到序言体裁的束缚,先是淋漓尽致地阐明自己的文学 主张,最后才落笔于文题 B.作者在文中先从正面立论,用类比的方式,以美丑的标准随着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审 美观念而改变,来指出复古主张的不合时宜。 C.文章最后,作者用创新的文学观评论江进之的诗文创作,既使前文的论证得到进一步 印证,又起到照应标题的作用。 D.作者旗帜鲜明地批评了近代文人的各种复古做法,并对近代文人的所作所为予以了全面 否定 第Ⅱ卷(共120分) 题号四 五 卷Ⅱ总分 得分 得分评卷人四、(23分) 11.(1)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分) 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有以 俚而传者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是也有以俳而传者如 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是也。 (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4分) ②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4分) 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8分) 【中吕】朝天子客况 宋方壶 雨潇潇一帘风劲,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无火拨残垦 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今夜冷? (1)“【中吕】朝天子客况”中“客况”是这首元曲的标题,“【中吕】”和“朝天子”分别是这首 元曲的 (2分) (2)作者不说“半点灯明昏惨惨”,而说“昏惨惨半点灯明”,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 分) (3)“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二句,虽未出现思乡、思亲的字眼,但思乡思亲之情
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行文的顺序来看,作者没有受到序言体裁的束缚,先是淋漓尽致地阐明自己的文学 主张,最后才落笔于文题。 B.作者在文中先从正面立论,用类比的方式,以美丑的标准随着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审 美观念而改变,来指出复古主张的不合时宜。 C.文章最后,作者用创新的文学观评论江进之的诗文创作,既使前文的论证得到进一步 印证,又起到照应标题的作用。 D.作者旗帜鲜明地批评了近代文人的各种复古做法,并对近代文人的所作所为予以了全面 否定。 第Ⅱ卷 (共 120 分) 题号 四 五 六 七 卷Ⅱ总分 得分 四、(23 分) 11.(1)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 分) 然 在 古 亦 有 之 有 以 平 而 传 者 如 睫 在 眼 前 人 不 见 之 类 是 也 有 以 俚 而 传 者 如 一 百 饶 一 下 打 汝 九 十 九 之 类 是 也 有 以 俳 而 传 者 如 迫 窘 诘 曲 几 穷 哉 之类是也。 (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 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4 分) ② 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4 分) 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8 分) 【中吕】朝天子 客况 宋方壶 雨潇潇一帘风劲,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无火拨残垦。 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今夜冷? (1)“【中吕】朝天子客况”中“客况”是这首元曲的标题,“【中吕】”和“朝天子”分别是这首 元曲的 和 。(2 分) (2) 作者不说“半点灯明昏惨惨”,而说“昏惨惨半点灯明”,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 分) (3)“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二句,虽未出现思乡、思亲的字眼,但思乡思亲之情 得分 评卷人
却浸透在字里行间。请简要分析。(4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5分) (1)①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以小见大,言近旨远。《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价屈原《离骚》含有此意的两句是: ③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她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是: (2)①杜甫《兵车行》中借汉武帝来揭露唐玄宗穷兵黩武,开拓疆土,给人民造成了巨 大灾难的两句诗是 ②文学描绘音乐时为了突出音乐效果往往要用到夸张的修辞手法。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来形容洞箫之声的撼人心魄 ③我国古代小说起源于神话传说,但直到 的出现才真正进入了成熟阶段 得分评卷人五、(22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幽径悲剧 季羡林 (1)出家门,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 路,到办公室去。因为天天见面,也就成了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 (2)然而,这一条幽径却是大大有名的。记得在五十年代,我在故宫的一个城楼上,参观过 个有关《红楼梦》的展览。我看到由几幅山水画组成的组画,画的就是这一条路。足以证 明这一条路是同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有某一些联系的。至于是什么联系,我已经记忆不清。留 在我记忆中的只是一点印象:这一条平平常常的路是有来头的,不能等闲视之。 (3)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学生们称之为“后湖”,他们很少到这里来的。我 上面说它平平常常,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 之趣。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 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 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 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4)小径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 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 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5)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湖中,一到冬天,当然都有白雪覆盖。在湖中,昔日的潋滟的绿 波为坚冰所取代。但是在山上,虽然落叶树都把叶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擞,绿 色更加浓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树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弥补过来,非要显示出绿色的威力不行。 再加上还有翠竹助威,人们置身其间,决不会感到冬天的萧索了 (6)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
却浸透在字里行间。请简要分析。(4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5 分) (1) ①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 以小见大,言近旨远。《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价屈原《离骚》含有此意的两句是: , 。 ③ 弗吉尼亚 .伍尔夫是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她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是: 《 》。 (2) ① 杜甫《兵车行》中借汉武帝来揭露唐玄宗穷兵黩武,开拓疆土,给人民造成了巨 大灾难的两句诗是: , 。 ② 文学描绘音乐时为了突出音乐效果往往要用到夸张的修辞手法。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 ”来形容洞箫之声的撼人心魄。 ③ 我国古代小说起源于神话传说,但直到 的出现才真正进入了成熟阶段。 五、(22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4—17 题。 幽 径 悲 剧 季羡林 (1)出家门,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过这一条 路,到办公室去。因为天天见面,也就成了司空见惯,对它有点漠然了。 (2)然而,这一条幽径却是大大有名的。记得在五十年代,我在故宫的一个城楼上,参观过 一个有关《红楼梦》的展览。我看到由几幅山水画组成的组画,画的就是这一条路。足以证 明这一条路是同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有某一些联系的。至于是什么联系,我已经记忆不清。留 在我记忆中的只是一点印象:这一条平平常常的路是有来头的,不能等闲视之。 (3)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学生们称之为“后湖”,他们很少到这里来的。我 上面说它平平常常,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 之趣。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 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 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 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4)小径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 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 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5)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湖中,一到冬天,当然都有白雪覆盖。在湖中,昔日的潋滟的绿 波为坚冰所取代。但是在山上,虽然落叶树都把叶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擞,绿 色更加浓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树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弥补过来,非要显示出绿色的威力不行。 再加上还有翠竹助威,人们置身其间,决不会感到冬天的萧索了。 (6)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 得分 评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