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觉解/解元露马脚/露宿风餐歆慕/薪火相传 B.论语/论辩倒春寒/翻江倒海犄角/掎角之势 C.禅宗/禅让干云霄/干将莫邪洞穴/空穴来风 D.慰藉/狼藉发横财/横行霸道省亲/反躬自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谲诈吻云刺天礼尚往来位置相戾拔木转石 B.洗炼风烛残年草菅人命融汇贯通一蹴而至 C.蕴蓄俾官野史目不暇接矫柔造作幻化无方 D.诡辩心心相映潜移默化行影相随宛然可见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四川省汶川县的映秀镇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依山傍水,秀色可餐,历来 为国人所称道。 B.“5·12”大地震发生后,互联网及手机短信中流传着用三个“8”攻击北京 奥运会的谣言,这些由境外的“法轮功”邪教组织恶意制造的事件不一而足 C.2008年5月31日,数百名韩国人在首尔抗议进口美国牛肉,他们纷纷发表 自己的看法,言辞激切,兴之所至,上下其手。 D.在这块巴掌大的端砚上,雕刻着《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个个栩栩 如生,可称是鬼斧神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源危机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发生物能源,成为各国缓解液 态燃料的重要途径。 B.通过中国人3年的刻苦攻关,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了“嫦娥一号”人 造月球卫星,有望年内飞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 C.近年来,国内外因高管舞弊引发的财务造假案层出不穷,同时有向第三方公 信机构蔓延之势,使得造假案情越来越复杂。 D.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 感,现在《物权法》将给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 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米的滨海水域。湿地通常具备三个要素:水成土、临时或长期的水淹条件、耐 湿生物或水生生物(尤其是植物)。这就将人们惯常理解的,仅指水域与陆地之间 过渡地带的湿地概念,扩大至在空间上与之紧密相连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使其 形成整体,这有利于湿地生态的综合保护。滨海湿地和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构 成的内陆湿地,属于自然湿地;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建成的水库、渠道、水田、塘 堰等,属于人工湿地。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 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的“家 园”,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基因库。湿地也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能
四川省绵阳中学 2012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觉解/解元 露马脚/露宿风餐 歆慕/薪火相传 B.论语/论辩 倒春寒/翻江倒海 犄角/掎角之势 C.禅宗/禅让 干云霄/干将莫邪 洞穴/空穴来风 D.慰藉/狼藉 发横财/横行霸道 省亲/反躬自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谲诈 吻云刺天 礼尚往来 位置相戾 拔木转石 B.洗炼 风烛残年 草菅人命 融汇贯通 一蹴而至 C.蕴蓄 俾官野史 目不暇接 矫柔造作 幻化无方 D.诡辩 心心相映 潜移默化 行影相随 宛然可见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四川省汶川县的映秀镇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依山傍水,秀色可餐,历来 为国人所称道。 B.“5·12”大地震发生后,互联网及手机短信中流传着用三个“8”攻击北京 奥运会的谣言,这些由境外的“法轮功”邪教组织恶意制造的事件不一而足。 C.2008 年 5 月 31 日,数百名韩国人在首尔抗议进口美国牛肉,他们纷纷发表 自己的看法,言辞激切,兴之所至,上下其手。 D.在这块巴掌大的端砚上,雕刻着《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个个栩栩 如生,可称是鬼斧神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能源危机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发生物能源,成为各国缓解液 态燃料的重要途径。 B.通过中国人 3 年的刻苦攻关,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了“嫦娥一号”人 造月球卫星,有望年内飞向 38 万公里外的月球。 C.近年来,国内外因高管舞弊引发的财务造假案层出不穷,同时有向第三方公 信机构蔓延之势,使得造假案情越来越复杂。 D.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 感,现在《物权法》将给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 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滨海水域。湿地通常具备三个要素:水成土、临时或长期的水淹条件、耐 湿生物或水生生物(尤其是植物)。这就将人们惯常理解的,仅指水域与陆地之间 过渡地带的湿地概念,扩大至在空间上与之紧密相连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使其 形成整体,这有利于湿地生态的综合保护。滨海湿地和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构 成的内陆湿地,属于自然湿地;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建成的水库、渠道、水田、塘 堰等,属于人工湿地。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 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的“家 园”,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基因库。湿地也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能
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质量3至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 然后慢慢将水排出。湿地还是有毒物质的降解容器。当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有毒 物质进入湿地时,许多湿地植物和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对其进行降解和转化, 净化环境。这是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重要原因 湿地资源丰富,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 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产自湿地的谷物养活了全球50%的人口。取自湿 地的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的水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用水保障,也提供了 舟楫便利”。湿地资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换能量,如水力或泥炭发电。另 外,湿地景观独特,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但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为了 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例如,将大量湿地排水后改作他用,导致湿地 面积锐减:;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生态平衡:上游湿地的林木 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工农业和 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湿地水体。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湿地的紧迫性, 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农业带产生的大量硝酸盐和其他化 学物质,不仅导致流域水质恶化,刺激藻类泛滥,还在入海处的墨西哥湾形成 个面积20000平方千米的无氧区。专家们认为,流域内湿地的大量丧失导致入海 径流氮负荷过重,是造成无氧区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是在全流域进行大规模湿地生态重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这个建议已 得到认可。 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 建要有具体目标,因“地”制宜。例如,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 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 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作为鸟类或鱼类栖息地的湿 地,其生态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以水文调节为目的 的湿地建设,重在加强湿地的滞水能力。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场所的湿地建设, 则更应重视优美环境的营造。当然,各类湿地生态的构建在承担主要功能的同时, 完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 5.下列对“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 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自然环境独特的湿地,为许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家园”,也为人们提供了 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B.自然资源丰富的湿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所有 物资,如食物、饮水、能源等 C.生态系统完善的湿地,就像一块天然“海绵”,既有很大的蓄水量和很快的 蓄水速度,又能将水慢慢排出 D.生物构成多样的湿地,可以利用生物自身的功能有效降解和转化有毒物质, 因而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6.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湿地面积的锐减,将会对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安全构成威胁,带来严重的后 果 B.捕捞和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的减 弱
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质量 3 至 9 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 然后慢慢将水排出。湿地还是有毒物质的降解容器。当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有毒 物质进入湿地时,许多湿地植物和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对其进行降解和转化, 净化环境。这是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重要原因。 湿地资源丰富,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 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产自湿地的谷物养活了全球 50%的人口。取自湿 地的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的水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用水保障,也提供了 “舟楫便利”。湿地资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换能量,如水力或泥炭发电。另 外,湿地景观独特,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但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为了 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例如,将大量湿地排水后改作他用,导致湿地 面积锐减;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生态平衡;上游湿地的林木 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工农业和 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湿地水体。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湿地的紧迫性, 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农业带产生的大量硝酸盐和其他化 学物质,不仅导致流域水质恶化,刺激藻类泛滥,还在入海处的墨西哥湾形成一 个面积 20000 平方千米的无氧区。专家们认为,流域内湿地的大量丧失导致入海 径流氮负荷过重,是造成无氧区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是在全流域进行大规模湿地生态重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这个建议已 得到认可。 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 建要有具体目标,因“地”制宜。例如,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 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 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作为鸟类或鱼类栖息地的湿 地,其生态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以水文调节为目的 的湿地建设,重在加强湿地的滞水能力。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场所的湿地建设, 则更应重视优美环境的营造。当然,各类湿地生态的构建在承担主要功能的同时, 完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 5.下列对“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 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自然环境独特的湿地,为许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家园”,也为人们提供了 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B.自然资源丰富的湿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所有 物资,如食物、饮水、能源等。 C.生态系统完善的湿地,就像一块天然“海绵”,既有很大的蓄水量和很快的 蓄水速度,又能将水慢慢排出。 D.生物构成多样的湿地,可以利用生物自身的功能有效降解和转化有毒物质, 因而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6.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湿地面积的锐减,将会对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安全构成威胁,带来严重的后 果。 B.捕捞和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的减 弱
C.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上游湿地生态的破坏必然带来下游湿地水质的污 染 D.各类湿地生态功能完全不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必须要有具体的目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 占有量也很高。 B.人类应当汲取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牺牲湿地的教训,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 利用湿地资源。 C.只要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 “原型”状貌 D.只有着眼于全面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对各类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 才会真正有效。 三、(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与友人论门人书 顾炎武 伏承来教,勤勤恳恳,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 然欲使之效曩者二三先生,招门徒,立名誉,以光显于世,则私心有所不愿也。 若乃西汉之传经,弟子常千余人,而位富者至公卿,下者亦为博士,以名其学, 可不谓荣欤,而班史乃断之曰:“盖禄利之路然也。”故以夫子之门人,且学干 禄。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而况于今日乎? 今之为禄利者,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穷年所习不过应试之文,而问以 本经,犹茫然不知为何语,盖举唐以来帖括之浅而又废之。其无意于学也,传之 非一世矣,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惟贫而不能徙业者,百 人之中尚有一二。读书而又皆躁竞之徒,欲速成以名于世,语之以五经则不愿学, 语之以白沙、阳明之语录,则欣然矣,以其袭而取之易也。其中小有才华者,颇 好为诗,而今日之诗,亦可以不学而作。吾行天下见诗与语录之刻,堆几积案, 殆于瓦釜雷鸣,而叩之以二南、雅颂之义,不能说也。于此时而将行吾之道,其 谁从之?“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若徇众人之好而自 贬其学,以来天下之人,而广其名誉,则是枉道以从人,而我亦将有所不暇。惟 是斯道之在天下,必有时而兴,而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虽去之百世而犹若同 堂也。所著《日知录》三十余卷,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 好,庶不为恶其害己者之所去,而有王者起,得以酌取焉,其亦可以毕区区之愿 夫道之污隆,各以其时,若为己而不求名,则无不可以自勉。鄙哉砼砼 所以异于今之先生者如此。高明何以教之! 注:帖括:唐宋科举士子为对付科举死记硬背经书的一种方法。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年学,不至于谷。谷:俸禄 B.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审:明白。 C.而叩之以二南、雅颂之义。叩:考查。 D.则是枉道以从人。枉:歪曲。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顾炎武不招徒授学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C.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上游湿地生态的破坏必然带来下游湿地水质的污 染。 D.各类湿地生态功能完全不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必须要有具体的目 标。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 占有量也很高。 B.人类应当汲取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牺牲湿地的教训,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 利用湿地资源。 C.只要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 “原型”状貌。 D.只有着眼于全面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对各类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 才会真正有效。 三、(每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与友人论门人书 顾炎武 伏承来教,勤勤恳恳,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 然欲使之效曩者二三先生,招门徒,立名誉,以光显于世,则私心有所不愿也。 若乃西汉之传经,弟子常千余人,而位富者至公卿,下者亦为博士,以名其学, 可不谓荣欤,而班史乃断之曰:“盖禄利之路然也。”故以夫子之门人,且学干 禄。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而况于今日乎? 今之为禄利者,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穷年所习不过应试之文,而问以 本经,犹茫然不知为何语,盖举唐以来帖括之浅而又废之。其无意于学也,传之 非一世矣,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惟贫而不能徙业者,百 人之中尚有一二。读书而又皆躁竞之徒,欲速成以名于世,语之以五经则不愿学, 语之以白沙、阳明之语录,则欣然矣,以其袭而取之易也。其中小有才华者,颇 好为诗,而今日之诗,亦可以不学而作。吾行天下见诗与语录之刻,堆几积案, 殆于瓦釜雷鸣,而叩之以二南、雅颂之义,不能说也。于此时而将行吾之道,其 谁从之?“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若徇众人之好而自 贬其学,以来天下之人,而广其名誉,则是枉道以从人,而我亦将有所不暇。惟 是斯道之在天下,必有时而兴,而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虽去之百世而犹若同 堂也。所著《日知录》三十余卷,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 好,庶不为恶其害己者之所去,而有王者起,得以酌取焉,其亦可以毕区区之愿 矣。 夫道之污隆,各以其时,若为己而不求名,则无不可以自勉。鄙哉硁硁 所以异于今之先生者如此。高明何以教之! 注:帖括:唐宋科举士子为对付科举死记硬背经书的一种方法。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三年学,不至于谷。谷:俸禄。 B.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审:明白。 C.而叩之以二南、雅颂之义。叩:考查。 D.则是枉道以从人。枉:歪曲。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顾炎武不招徒授学的原因的一组是(3 分)( )
①夫子之门人,且学干禄。②今之为禄利者,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③其无意于 学也,传之非一世矣。④读书而又皆躁竞之徒。⑤今日之诗,亦可以不学而作 ⑥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炎武看到从孔子那时一直到他所在的时代,就没有真正肯专心向学的人,于 是他没有接受友人招收门徒的建议。 B.顾炎武坚信只要有真学问,后来总会有同心相印的人出现,彼此哪怕相距百世 之久也会像是同在一室似的近亲。 C.顾炎武在阐明自己不愿招收门徒的同时,还表明了自己的心愿与追求。显示了 他不甘随波逐流务求虚名的人品 D.援引典故,列举事实,巧作类比,笔法灵活,说明充分,可以说是这篇文章在 写作上最显著的特色。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3分) (2)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3分) (3)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好,庶不为恶其害己者之所去。(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1)请赏析首联中“又”字的妙处。(2分) (2)这首诗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心理?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6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组任选一组)(5分) (1)①,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②谨庠序之教,,。(《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③杜甫《客至》中写诗人无力盛宴款待朋友却愈见主客之间真诚相待深厚情谊的 句子是,。 (2)①飞湍瀑流争喧豗,。(李白《蜀道难》) ②,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司马迁《屈原列传》 ③杜甫《登岳阳楼》中形象逼真地再现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的句子 是 五、(2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天子坟 陈启文 路逆水而行,有时间倒流的感觉,倒流五千年。从攸县、茶陵,一直 到炎陵,让数千年的岁月哗哗地呈现。我正走向洣水的源头。我早已知道,在那 里最终呈现出来的将是一座山一样的坟一—天子坟。这坟里长眠着太阳之神—一 炎帝神农氏
①夫子之门人,且学干禄。②今之为禄利者,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③其无意于 学也,传之非一世矣。④读书而又皆躁竞之徒。⑤今日之诗,亦可以不学而作。 ⑥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顾炎武看到从孔子那时一直到他所在的时代,就没有真正肯专心向学的人,于 是他没有接受友人招收门徒的建议。 B.顾炎武坚信只要有真学问,后来总会有同心相印的人出现,彼此哪怕相距百世 之久也会像是同在一室似的近亲。 C.顾炎武在阐明自己不愿招收门徒的同时,还表明了自己的心愿与追求。显示了 他不甘随波逐流务求虚名的人品。 D.援引典故,列举事实,巧作类比,笔法灵活,说明充分,可以说是这篇文章在 写作上最显著的特色。 第Ⅱ卷(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3 分) (2)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3 分) (3)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好,庶不为恶其害己者之所去。(4 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 分)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1)请赏析首联中“又”字的妙处。(2 分) (2)这首诗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心理?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6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组任选一组)(5 分) (1)①,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②谨庠序之教,,。(《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③杜甫《客至》中写诗人无力盛宴款待朋友却愈见主客之间真诚相待深厚情谊的 句子是,。 (2)①飞湍瀑流争喧豗,。(李白《蜀道难》) ②,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司马迁《屈原列传》) ③杜甫《登岳阳楼》中形象逼真地再现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的句子 是 , 。 五、(22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17 题。 天子坟 陈启文 一路逆水而行,有时间倒流的感觉,倒流五千年。从攸县、茶陵,一直 到炎陵,让数千年的岁月哗哗地呈现。我正走向洣水的源头。我早已知道,在那 里最终呈现出来的将是一座山一样的坟——天子坟。这坟里长眠着太阳之神—— 炎帝神农氏
当年,他率领着一个北方部落,穿越中原腹地,跨长江,过泂庭,走进 了一片神赐的土地。他用双手抠出荒草下的泥土,原本就是最懂得土地的他,使 劲地揉搓着手中的闪烁着奇异光泽的黝黑泥土,喊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心愿:上苍 啊,给我种子!呼唤中一只火红色的神鸟缓慢地飞过天空,嘴里衔了一株九穗的 稻穗,穗上的谷粒一粒粒坠落在地上,炎帝便把它们拾起来,种在田间。上苍啊, 给我灌溉!呼唤中自然涌现了九眼泉井,井中的水脉彼此相连,他从一眼井中汲 水,其他八眼井的水都会一起波动。上苍啊,赐我阳光!呼唤中,太阳立刻便发 出光和热来,让五谷孕育生长,让天地间渐渐弥漫着成熟的味道 作为南方的天帝,炎帝神农氏不是一个王宫里养尊处优的威严王者,而 是一位牛头人身的农耕之神,当他耕耘时,他就变成了一条牛,从嘴里喷吐出大 口大口的热气,从每一个毛孔里奔涌出淋漓的汗水,他以耕耘统驭百姓,又以耕 耘拓荒于旷野。你看见他深深埋向土地的头颅、绷紧了的脊梁,一个民族人文始 祖的形象赫然在你眼前了 人类似乎还要让他来承载更多的东西。他用一条牛鞭来鞭打山中的各种 草药,那些草药的药性便一下显露了出来。他是神,他的身体是透明的,如果他 不幸尝到了有毒的草药,一看就知道中毒在哪一部分,并能及时找到解药;另 方面,他又是人,他备尝人间艰辛,遍尝百草,曾经一天就中毒七十次,最后, 他尝到一种可怕的断肠草,肠子断了,无药可救,他和一个普通人一样,死于中 毒。他的死,也是人类赋予一个人文始祖的死亡方式,为了疗救民间疾苦,这个 人死了,他为天下而断肠。这是一个寓言,一个伟大的象征,一个民族至此以神 话的方式完成了对一个杰出农人的塑造,同时也完成了他们对自己心中领袖的 次完美塑造。 这些都不是文字写下的历史,但比文字更深地刻在一个民族的记忆里 我逆着湘江的一条支流走到了这里,这块最终埋葬炎帝神农氏的土地, 也是他当年年复一年地耕种过的土地。眼前,一座不朽的坟,很大,与山林浑然 合为一体。有一种力量,蛰伏于大地深处,像山一样沉重。 听起来十分神奇,追究起来,却是那么质朴,厚重的质朴,数千年来, 代一代的农人,都在为他们自己的神、为这座大墓培土,它,于是,越长越高。 而他们也通过对炎帝神农氏的怀念,演绎出了许多只属于农人的节日和风俗。很 幸运,我赶上了这里的一次祭祀,一个不被日历记载的节日。很多的农人,从各 个山寨里赶来,而他们用来祭祀炎帝神农氏的,是刚打下来的新鲜稻谷,还沾着 露水和泥土的瓜果菜蔬,还有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栗子、梨子、橘子、柚子… 在这扑鼻的鲜活的味道里,你恍若觉得,那个只存在于亘古神话中的农人,仍然 活着,仍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天子坟,原本就是一座山,一座不断长高的山。 14.从结构上看,文章第一段有哪些作用?(5分) 15.文章第二自然段是如何塑造神农氏形象的?(6分) 16.文章第二至第四段反映了华夏先民哪些初创生活?(5分) 17.结合全文,探究“天子坟,原本就是一座山,一座不断长高的山”的几层含 义。(6分) 六、(15分) 18.下面一则征稿启事在语言表达、标点等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予以修改。 (5分)
当年,他率领着一个北方部落,穿越中原腹地,跨长江,过洞庭,走进 了一片神赐的土地。他用双手抠出荒草下的泥土,原本就是最懂得土地的他,使 劲地揉搓着手中的闪烁着奇异光泽的黝黑泥土,喊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心愿:上苍 啊,给我种子!呼唤中一只火红色的神鸟缓慢地飞过天空,嘴里衔了一株九穗的 稻穗,穗上的谷粒一粒粒坠落在地上,炎帝便把它们拾起来,种在田间。上苍啊, 给我灌溉!呼唤中自然涌现了九眼泉井,井中的水脉彼此相连,他从一眼井中汲 水,其他八眼井的水都会一起波动。上苍啊,赐我阳光!呼唤中,太阳立刻便发 出光和热来,让五谷孕育生长,让天地间渐渐弥漫着成熟的味道…… 作为南方的天帝,炎帝神农氏不是一个王宫里养尊处优的威严王者,而 是一位牛头人身的农耕之神,当他耕耘时,他就变成了一条牛,从嘴里喷吐出大 口大口的热气,从每一个毛孔里奔涌出淋漓的汗水,他以耕耘统驭百姓,又以耕 耘拓荒于旷野。你看见他深深埋向土地的头颅、绷紧了的脊梁,一个民族人文始 祖的形象赫然在你眼前了。 人类似乎还要让他来承载更多的东西。他用一条牛鞭来鞭打山中的各种 草药,那些草药的药性便一下显露了出来。他是神,他的身体是透明的,如果他 不幸尝到了有毒的草药,一看就知道中毒在哪一部分,并能及时找到解药;另一 方面,他又是人,他备尝人间艰辛,遍尝百草,曾经一天就中毒七十次,最后, 他尝到一种可怕的断肠草,肠子断了,无药可救,他和一个普通人一样,死于中 毒。他的死,也是人类赋予一个人文始祖的死亡方式,为了疗救民间疾苦,这个 人死了,他为天下而断肠。这是一个寓言,一个伟大的象征,一个民族至此以神 话的方式完成了对一个杰出农人的塑造,同时也完成了他们对自己心中领袖的一 次完美塑造。 这些都不是文字写下的历史,但比文字更深地刻在一个民族的记忆里。 我逆着湘江的一条支流走到了这里,这块最终埋葬炎帝神农氏的土地, 也是他当年年复一年地耕种过的土地。眼前,一座不朽的坟,很大,与山林浑然 合为一体。有一种力量,蛰伏于大地深处,像山一样沉重。 听起来十分神奇,追究起来,却是那么质朴,厚重的质朴,数千年来, 一代一代的农人,都在为他们自己的神、为这座大墓培土,它,于是,越长越高。 而他们也通过对炎帝神农氏的怀念,演绎出了许多只属于农人的节日和风俗。很 幸运,我赶上了这里的一次祭祀,一个不被日历记载的节日。很多的农人,从各 个山寨里赶来,而他们用来祭祀炎帝神农氏的,是刚打下来的新鲜稻谷,还沾着 露水和泥土的瓜果菜蔬,还有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栗子、梨子、橘子、柚子…… 在这扑鼻的鲜活的味道里,你恍若觉得,那个只存在于亘古神话中的农人,仍然 活着,仍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天子坟,原本就是一座山,一座不断长高的山。 14.从结构上看,文章第一段有哪些作用?(5 分) 15.文章第二自然段是如何塑造神农氏形象的?(6 分) 16.文章第二至第四段反映了华夏先民哪些初创生活?(5 分) 17.结合全文,探究“天子坟,原本就是一座山,一座不断长高的山”的几层含 义。(6 分) 六、(15 分) 18.下面一则征稿启事在语言表达、标点等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予以修改。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