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信念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追求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理想和信念的涵义、类型与特征,以及理想信念的作用 2、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辩证统一关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 义远大理想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树立远大理想,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教学难点 1、理想信念的特征及作用。2、理想变为现实的途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学生讨论 学时安排:课内2学时,课外2学时 教学内容:(另附多媒体课件讲解) 导入 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与临刑前马加爵对话 2004年6月15日下午,距离马加爵被执行死刑不足48小时,在云南省昆 明市第一看守所中,中青报记者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记:知道家里人为什么给 你起名“加爵”吗?马:(笑)名字是我爷爷起的。他那一代还很封建,希望 我当官发财。但官和钱不是我的理想。小时候想过当科学家,长大后就没有什么 理想了。记:为什么上了大学,有了知识、能力来实现理想时,理想却没了?马 (晃腿,镣铐声响)不知道。理想这个词,可能在初中就消失了。理想很重要,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我成为没什么理想的人了。记:你想过大学生也应该承担 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吗?马:这个问题以前没想过,来看守所后,经常想。我 觉得很多大学生的生活是失败的。平时,我与周围的人,浑浑噩噩过日子。学习 不怎么努力,也没有想过为社会国家做什么贡献。想到的、关心的都只是自己的 那点心事。我现在觉得一些大学生应该感到惭愧。毕竟,政府在每一个学生身上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信念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追求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理想和信念的涵义、类型与特征,以及理想信念的作用; 2、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辩证统一关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 义远大理想; 3、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树立远大理想,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教学难点: 1、理想信念的特征及作用。2、理想变为现实的途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学生讨论。 学时安排:课内 2 学时,课外 2 学时。 教学内容:(另附多媒体课件讲解) 导入: 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 与临刑前马加爵对话 2004 年 6 月 15 日下午,距离马加爵被执行死刑不足 48 小时,在云南省昆 明市第一看守所中,中青报记者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记:知道家里人为什么给 你起名“加爵”吗? 马:(笑)名字是我爷爷起的。他那一代还很封建,希望 我当官发财。但官和钱不是我的理想。小时候想过当科学家,长大后就没有什么 理想了。记:为什么上了大学,有了知识、能力来实现理想时,理想却没了? 马: (晃腿,镣铐声响)不知道。理想这个词,可能在初中就消失了。理想很重要,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我成为没什么理想的人了。记:你想过大学生也应该承担一 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吗? 马:这个问题以前没想过,来看守所后,经常想。我 觉得很多大学生的生活是失败的。平时,我与周围的人,浑浑噩噩过日子。学习 不怎么努力,也没有想过为社会国家做什么贡献。想到的、关心的都只是自己的 那点心事。我现在觉得一些大学生应该感到惭愧。毕竟,政府在每一个学生身上
的投入都是很大的。但是,我觉得很多大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做贡献、 奉献想得少,想到的都只是自己。以前不觉得,现在回想起来,在大学,很多学 生没有什么更高的追求。甚至有些人考研,也不是为了什么学术上的贡献,只是 为了讨一份生活。记:如果把大学生与有社会责任、承担义务、乐于奉献相联 系,你觉得这会显得挺高尚吗?马:(果断地)不是高尚。我觉得这很实在, 我觉得这样的话,一个人会非常充实。不能用高尚来形容,只能说是信念。有信 念的人活着才会快乐。像我以前在大学时,如果找工作不算一种追求的话,就 没什么追求了。以前嘻嘻哈哈的不觉得,现在回想起来很失败。记:胸无大志的 人,会很容易陷入琐碎小事之中,斤斤计较。马:你说得很对。一般人不会在乎 这种小事。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成长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涵义、特征和类型 1、理想的涵义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意思是人生奋斗目标。我国古代叫 做“志”。《尚书》中有“射之有志”之句。《词海》中说,理想“是同奋斗目标 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 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胸怀大志,孔子的“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 夺志”、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至今烩炙人口,是很多人自我激励的 格言。 理想的涵义: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 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释:理想是指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对未来社会合乎客观发展规律的想象和 希望。 2、理想的特征 人生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的社会本质和主体性的鲜明表现,具 有如下特征: (1)完美超越性。理想是超越现实而对未来事物或生活进行的美好想象与
的投入都是很大的。但是,我觉得很多大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做贡献、 奉献想得少,想到的都只是自己。以前不觉得,现在回想起来,在大学,很多学 生没有什么更高的追求。甚至有些人考研,也不是为了什么学术上的贡献,只是 为了讨一份生活。 记:如果把大学生与有社会责任、承担义务、乐于奉献相联 系,你觉得这会显得挺高尚吗? 马:(果断地)不是高尚。我觉得这很实在。 我觉得这样的话,一个人会非常充实。不能用高尚来形容,只能说是信念。有信 念的人活着才会快乐。 像我以前在大学时,如果找工作不算一种追求的话,就 没什么追求了。以前嘻嘻哈哈的不觉得,现在回想起来很失败。记:胸无大志的 人,会很容易陷入琐碎小事之中,斤斤计较。马:你说得很对。一般人不会在乎 这种小事。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成长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涵义、特征和类型 1、理想的涵义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 idea ,意思是人生奋斗目标。我国古代叫 做“志”。《尚书》中有“射之有志”之句。《词海》中说,理想“是同奋斗目标 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 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胸怀大志,孔子的“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 夺志”、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至今烩炙人口,是很多人自我激励的 格言。 理想的涵义: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 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释:理想是指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对未来社会合乎客观发展规律的想象和 希望。 2、理想的特征 人生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的社会本质和主体性的鲜明表现,具 有如下特征: (1)完美超越性。理想是超越现实而对未来事物或生活进行的美好想象与
向往,因而具有完美性和超越性。对每个人来说,现实生活和人生总会有这样那 样的遗憾和不如意,现实社会也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完美。比如,对自 己的家庭出身、身高长相有些遗憾,对自己的能力素质、学习工作不太满意,对 社会不公、人情冷漠有些不满。面对人生的不如意、社会的阴暗面和现实的严酷 性,人们会产生本能的“理想”冲动,即向往(想象、追求)一种美好的人生与 社会,在这种美好人生和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和不完满得到消除和克服。 因而,理想所向往的“未来”,是完美无缺、美好诱人的。理想的“完美”是对 现实的“不完美”的超越。 (2)现实可能性。理想超越和否定了现实,但它并没有脱离现实。一方面 它源于现实,是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我们某些大学生的理想 是成为科学家,这一理想是基于他们已经是大学生并准备继续读研深造这一现 实。另一方面理想不是主观臆造的幻想,也不是凭空想象的空想,它反映了现实 的客观规律与发展趋势,具有转化为现实的客观可能性和现实可能性,即理想能 够变成现实。如成为科学家这一理想,只要勤奋努力,一直朝着这一目标奋斗, 那么成为科学家的理想就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3)具体历史性。理想都是人的理想,而人又都是具体的历史的人,因而 理想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抽象的超历史的“理想”是不存在的。首先,理想都是 每个人的理想,即张三的理想,李四的理想,王五的理想,等等。其次,由于每 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要受特定历史时代的影响和制约,所以理想具有 时代性,不能超越它所处的时代,比如古代人就无法想象制造机器人、宇宙飞船 等。再次,人要受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所以理想也不能超越它赖以产生的客观 物质条件,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住在皇宫里的人与住在茅屋里的人想的是 不一样的,因此,对家境富有的大学生来说,理想可能是出国留学,而对家境贫 寒的学子来说,想得更多的可能是早点工作。最后,人生几十年,在不同时期的 理想追求也可能不同,比如对大学生来说,现阶段的理想可能是考取研究生或找 一个满意的工作;工作后,理想可能变成了创建自己的公司,干一番事业,实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 (4)实践创造性。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对人以外的其它动物来说, 它都生活在“当前”和“现实”中,它既不能去设想未来,也不能去规划未来, 更不能去改变现实实现理想。而人则不同。人不仅可以去想象和规划未来,而且
向往,因而具有完美性和超越性。对每个人来说,现实生活和人生总会有这样那 样的遗憾和不如意,现实社会也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完美。比如,对自 己的家庭出身、身高长相有些遗憾,对自己的能力素质、学习工作不太满意,对 社会不公、人情冷漠有些不满。面对人生的不如意、社会的阴暗面和现实的严酷 性,人们会产生本能的“理想”冲动,即向往(想象、追求)一种美好的人生与 社会,在这种美好人生和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和不完满得到消除和克服。 因而,理想所向往的“未来”,是完美无缺、美好诱人的。理想的“完美”是对 现实的“不完美”的超越。 (2)现实可能性。理想超越和否定了现实,但它并没有脱离现实。一方面 它源于现实,是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我们某些大学生的理想 是成为科学家,这一理想是基于他们已经是大学生并准备继续读研深造这一现 实。另一方面理想不是主观臆造的幻想,也不是凭空想象的空想,它反映了现实 的客观规律与发展趋势,具有转化为现实的客观可能性和现实可能性,即理想能 够变成现实。如成为科学家这一理想,只要勤奋努力,一直朝着这一目标奋斗, 那么成为科学家的理想就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3)具体历史性。理想都是人的理想,而人又都是具体的历史的人,因而 理想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抽象的超历史的“理想”是不存在的。首先,理想都是 每个人的理想,即张三的理想,李四的理想,王五的理想,等等。其次,由于每 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要受特定历史时代的影响和制约,所以理想具有 时代性,不能超越它所处的时代,比如古代人就无法想象制造机器人、宇宙飞船 等。再次,人要受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所以理想也不能超越它赖以产生的客观 物质条件,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住在皇宫里的人与住在茅屋里的人想的是 不一样的,因此,对家境富有的大学生来说,理想可能是出国留学,而对家境贫 寒的学子来说,想得更多的可能是早点工作。最后,人生几十年,在不同时期的 理想追求也可能不同,比如对大学生来说,现阶段的理想可能是考取研究生或找 一个满意的工作;工作后,理想可能变成了创建自己的公司,干一番事业,实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 (4)实践创造性。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对人以外的其它动物来说, 它都生活在“当前”和“现实”中,它既不能去设想未来,也不能去规划未来, 更不能去改变现实实现理想。而人则不同。人不仅可以去想象和规划未来,而且
还用“理想”去指导和推动实践,通过实践把理想变为现实,把“观念”变为实 在。不论是理想的“想象”过程,还是理想的“实践”过程,它都蕴藏了人类无 限丰富和十分巨大的能量与创造性。追求理想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创造的过程。 理想是人类创造性的源泉 理想与空想、幻想的关系 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性想象的特殊 形式。幻想有积极的幻想和消极的幻想之分。积极的幻想通常叫“理想”,它是 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指导下产生的。这种幻想能激励人的斗志,鼓舞人的信心,推 动人去努力学习和工作。消极的幻想通常叫“空想”或“梦想”。它的特征是脱 离实际,以愿望代替行动,俗话叫“想入非非”。耽于空想的人,只能白白地浪 费青春和生命。 3、理想的类型 人们对理想的追求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贯穿于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 因而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概括地说,理想大体可以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 想、道德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等。 (1)生活理想 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的向往,它包括人们对 衣食住行用诸方面的构想以及在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等方面的追求目标。生活 理想涉及到人生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 社会历史条件不同,由于个人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不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 活理想,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生活理想的内涵也不一样。例如:人物质生活理想实 现后一一精神生活理想 小鸡看见一只苍鹰在高高的蓝天上飞过,十分羡幕就对母鸡道:“妈妈,我 们也有一对大翅膀,为什么不能那样高飞呢?”真是个小傻瓜。”母鸡回答道“飞 得高有什么用,蓝天上没有谷粒,也不会有虫子啊!” 启示:你应该有高远的目标,但不要脱离实际,要知道有些事别人做起来 可能很风光,却可能不适合自己。作为一名医科大学的学生,你可能希望自己在 毕业之后几年内拥有比尔.盖茨那样的财富,也不否认在座的有些同学具有那样 的实力,但从现实来讲,远没有以成为一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为自己的
还用“理想”去指导和推动实践,通过实践把理想变为现实,把“观念”变为实 在。不论是理想的“想象”过程,还是理想的“实践”过程,它都蕴藏了人类无 限丰富和十分巨大的能量与创造性。追求理想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创造的过程。 理想是人类创造性的源泉。 理想与空想、幻想的关系 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性想象的特殊 形式。幻想有积极的幻想和消极的幻想之分。积极的幻想通常叫“理想”,它是 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指导下产生的。这种幻想能激励人的斗志,鼓舞人的信心,推 动人去努力学习和工作。消极的幻想通常叫“空想”或“梦想”。它的特征是脱 离实际,以愿望代替行动,俗话叫“想入非非”。耽于空想的人,只能白白地浪 费青春和生命。 3、理想的类型 人们对理想的追求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贯穿于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 因而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概括地说,理想大体可以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 想、道德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等。 (1)生活理想 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的向往,它包括人们对 衣食住行用诸方面的构想以及在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等方面的追求目标。生活 理想涉及到人生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 社会历史条件不同,由于个人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不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 活理想,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生活理想的内涵也不一样。例如:人物质生活理想实 现后——精神生活理想 小鸡看见一只苍鹰在高高的蓝天上飞过,十分羡幕就对母鸡道:“妈妈,我 们也有一对大翅膀,为什么不能那样高飞呢?” 真是个小傻瓜。”母鸡回答道“飞 得高有什么用,蓝天上没有谷粒,也不会有虫子啊!” 启示:你应该有高远的目标,但不要脱离实际,要知道有些事别人做起来 可能很风光,却可能不适合自己。作为一名医科大学的学生,你可能希望自己在 毕业之后几年内拥有比尔.盖茨那样的财富,也不否认在座的有些同学具有那样 的实力,但从现实来讲,远没有以成为一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为自己的
人生追求更实际些。更多的了解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树立适合于自己的人生 目标。 大学生尚未参加劳动,所以生活上更应注重勤俭节约,防止盲目攀比和盲 目消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生活理想 几点建议 大学生建构正确的生活理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以劳动为基础,劳动和享受相统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第二,富裕的物质生活与高尚的精神生活相统一。(吃穿住行,文化娱乐) 第三,个人的生活水准与社会的发展程度相适应。(适度消费) (2)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 它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职业理想同个人的气 质、性格、兴趣、文化修养与生活影响是分不开的,同时又受到社会分工和社会 需要的制约。 职业理想的构成有三个主要因素:承担社会义务,发挥才能,维持生活。由 于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对这三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和选择也不相 同。于是,人们对一种职业会有不同的看法与评价,选择同一种职业的也可能怀 有不同的目的和动机,在同样职业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和结果。 [拓展资料] 有人发现,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于在职业理想方面有巨大差异。中国孩子的 职业理想都很大,不是选定科学家、音乐家,就是外交官、总经理,而一海之隔 日本孩子志向则似乎小得多,无非是司机、护士、售货员、加油站的加油员等等。 这能否说明日本人没有职业理想呢?不能。许多中国人到日本后发现,日本人 般很少豪言壮语,但都能认认真真做自己的工作。他们对工作执著和认真态度 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务求完美的精神,就是具有职业理想的表现。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责任 择业不能只想着能得到什么,更要考虑的是承担什么责任,这就是“责任为 先”的原则,在完成职责任务的前提下获得个人利益、报偿 b.兴趣
人生追求更实际些。更多的了解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树立适合于自己的人生 目标。 大学生尚未参加劳动,所以生活上更应注重勤俭节约,防止盲目攀比和盲 目消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生活理想。 几点建议: 大学生建构正确的生活理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以劳动为基础,劳动和享受相统一。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第二,富裕的物质生活与高尚的精神生活相统一。 (吃穿住行,文化娱乐) 第三,个人的生活水准与社会的发展程度相适应。(适度消费) (2)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业绩的向往和追求。 它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职业理想同个人的气 质、性格、兴趣、文化修养与生活影响是分不开的,同时又受到社会分工和社会 需要的制约。 职业理想的构成有三个主要因素:承担社会义务,发挥才能,维持生活。由 于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对这三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和选择也不相 同。于是,人们对一种职业会有不同的看法与评价,选择同一种职业的也可能怀 有不同的目的和动机,在同样职业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和结果。 [拓展资料] 有人发现,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于在职业理想方面有巨大差异。中国孩子的 职业理想都很大,不是选定科学家、音乐家,就是外交官、总经理,而一海之隔 日本孩子志向则似乎小得多,无非是司机、护士、售货员、加油站的加油员等等。 这能否说明日本人没有职业理想呢?不能。许多中国人到日本后发现,日本人一 般很少豪言壮语,但都能认认真真做自己的工作。他们对工作执著和认真态度, 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务求完美的精神,就是具有职业理想的表现。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责任 择业不能只想着能得到什么,更要考虑的是承担什么责任,这就是“责任为 先”的原则,在完成职责任务的前提下获得个人利益、报偿。 b.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