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为了建设和谐社会、追求幸福生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遵守宪法、法规和公民道德规 范。然而,社会生活有多种领域,每一种社会生活领域都有着其特殊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因此 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有着不同的道德和法律规范需要遵守。大学生惟有自觉地在一定社 会生活领域的行为规范指导下行动,才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各社会生活领域实现和谐,也 才能逐渐培养自己的高尚的思想品德。 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公共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生活的秩序直接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 因此,公共生活需要道德和法律来约束和协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意识和道德选择,在人们的 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 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 主要是指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 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 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 为了抵御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威胁,在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氏族部落共同体中过着群体生活,个 人与群体天然一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简单。在血缘群体内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在相 当长的时期内是同一的。为了应对荒蛮的自然环境、维持群体的繁衍和抵御其他群体的侵犯 相邻的血缘群体之间会进行某些交往,结成某种暂时的、松散的联合体,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 芽。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打破了原始社会人们的交往基本以血缘为纽带的状况,社 会交往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公共生活领域得到了较大的扩展。但是,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 ,商品生产与交换只不过是农业经济的“补充”或“偶然”活动,分散经营、彼此独立的小 农经济没有也不可能产生紧密的社会联系,社会交往受到很大限制。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
1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为了建设和谐社会、追求幸福生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遵守宪法、法规和公民道德规 范。然而,社会生活有多种领域,每一种社会生活领域都有着其特殊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因此, 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有着不同的道德和法律规范需要遵守。大学生惟有自觉地在一定社 会生活领域的行为规范指导下行动,才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各社会生活领域实现和谐,也 才能逐渐培养自己的高尚的思想品德。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公共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生活的秩序直接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 因此,公共生活需要道德和法律来约束和协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意识和道德选择,在人们的 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 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 主要是指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 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 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 为了抵御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威胁,在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氏族部落共同体中过着群体生活,个 人与群体天然一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简单。在血缘群体内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在相 当长的时期内是同一的。为了应对荒蛮的自然环境、维持群体的繁衍和抵御其他群体的侵犯, 相邻的血缘群体之间会进行某些交往,结成某种暂时的、松散的联合体,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 芽。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打破了原始社会人们的交往基本以血缘为纽带的状况,社 会交往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公共生活领域得到了较大的扩展。但是,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 中,商品生产与交换只不过是农业经济的“补充”或“偶然”活动,分散经营、彼此独立的小 农经济没有也不可能产生紧密的社会联系,社会交往受到很大限制。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
断提高,建立在现代大工业基础之上的生产和交往方式,使人类交往由偶然交往进入普遍交往 阶段,“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 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①伴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普遍 和频繁,公共生活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 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快速,使以前难以想象的洲际交往成为普通的事情。 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可以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20世纪末以 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人类公共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 的阶段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 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 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信 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它能为社会全 体成员所享有,不具有排他性,它涉及的内容是公开的,没有秘密可言。因此,为了提高公共 生活质量,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对自己的公共生活行为负责。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 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和清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 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使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局限于熟 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因此,公共生活领域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增加了人 际交往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行为后果的不可预期性,从而造成了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 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名胜游览、图书馆学习、 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 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公共场所的增加和公共设施的完善,也为公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2 断提高,建立在现代大工业基础之上的生产和交往方式,使人类交往由偶然交往进入普遍交往 阶段,“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 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①伴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普遍 和频繁,公共生活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 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快速,使以前难以想象的洲际交往成为普通的事情。 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可以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20 世纪末以 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人类公共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 的阶段。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 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 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信 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它能为社会全 体成员所享有,不具有排他性,它涉及的内容是公开的,没有秘密可言。因此,为了提高公共 生活质量,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对自己的公共生活行为负责。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 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和清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 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使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局限于熟 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因此,公共生活领域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增加了人 际交往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行为后果的不可预期性,从而造成了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 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名胜游览、图书馆学习、 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 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公共场所的增加和公共设施的完善,也为公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76 页
共生活内容和方式的丰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 人类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秩序之于 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秩序是由社会 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列宁曾经说过, 即使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也存在着“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 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①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的要求就越 高。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 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 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 人类的美好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一个社会安定有序,本身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各显其能、各得其所而又 和谐相处的表现 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不但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而且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 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果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 序的混乱状态,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有序的公共生活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随着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个人活动对 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社会成员无论职业、地位、身份如何,只要进入公共生活 场所,都应当自觉遵守公共生活规则,这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 前提。 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日益扩大的今天,生产活动与日常生活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重合 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1页
3 共生活内容和方式的丰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 人类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秩序之于 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秩序是由社会 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列宁曾经说过, 即使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也存在着“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 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①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的要求就越 高。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 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 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 人类的美好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一个社会安定有序,本身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各显其能、各得其所而又 和谐相处的表现。 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不但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而且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 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果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 序的混乱状态,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有序的公共生活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随着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个人活动对 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社会成员无论职业、地位、身份如何,只要进入公共生活 场所,都应当自觉遵守公共生活规则,这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 前提。 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日益扩大的今天,生产活动与日常生活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重合 ①《列宁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91 页
现象。例如,商场对于生产者、经营者来说,是销售商品、实现利润的场所;对于消费者来说 则是购买商品、满足生活需要的地方。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易方式,使网络 不仅成为人们通讯、娱乐、休闲的工具,而且也成为现代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场所。生产场所 与生活领域交叉重合的情况,使公共秩序的状况对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忽视公共 生活领域的和谐与公共秩序的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将会遭到干扰甚或破坏。因此,有序的公共 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是全体社会成 员的共同要求。在经济发展使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社会成员必将对进一步提高生活 质量产生迫切的需求,人们更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些都需要以不断维护 公共生活秩序作为保障。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明确要求:必须在经济发展 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 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为此,关注民生,不仅要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更要重视 他们的生活质量。这都有赖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社会公共生活的井然有序。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家现代化有赖于人的现代化和公 共生活的文明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建设取得了 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 显著成绩。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 重要表现。但也应当看到,在今天的公共生活中依然存在一些公德缺失的不文明现象:不爱护 公物、随地吐痰、排队加塞、过马路闯红灯、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这些现象如果得不到及 时有效的纠正,必然会损害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和文明风尚,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发 展的进程中,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 础层次。今天,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大学生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 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4 现象。例如,商场对于生产者、经营者来说,是销售商品、实现利润的场所;对于消费者来说, 则是购买商品、满足生活需要的地方。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易方式,使网络 不仅成为人们通讯、娱乐、休闲的工具,而且也成为现代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场所。生产场所 与生活领域交叉重合的情况,使公共秩序的状况对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忽视公共 生活领域的和谐与公共秩序的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将会遭到干扰甚或破坏。因此,有序的公共 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是全体社会成 员的共同要求。在经济发展使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社会成员必将对进一步提高生活 质量产生迫切的需求,人们更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些都需要以不断维护 公共生活秩序作为保障。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明确要求:必须在经济发展 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 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为此,关注民生,不仅要重视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更要重视 他们的生活质量。这都有赖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社会公共生活的井然有序。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家现代化有赖于人的现代化和公 共生活的文明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建设取得了 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 显著成绩。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 重要表现。但也应当看到,在今天的公共生活中依然存在一些公德缺失的不文明现象:不爱护 公物、随地吐痰、排队加塞、过马路闯红灯、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这些现象如果得不到及 时有效的纠正,必然会损害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和文明风尚,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发 展的进程中,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 础层次。今天,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大学生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 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 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一)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 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 它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 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今天,倡导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男女平等、尊 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新型人际关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 切需要。 (二)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 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 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做 是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社会公德,是有爱心的表现。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 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 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 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关爱他人,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三)爱护公物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 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 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状态,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也有利于 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珍惜、爱护公物,就意味着全社会的公共财物能 够物尽其用,用有所值。如果社会公共财物遭到破坏,社会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所以,每个 公民都要增强社会主人翁责任感,珍惜国家、集体财产,爱护公物,特别要保护社会公用设施, 坚持同损害公共财产、破坏公物的行为作斗争
5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 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一)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个 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 它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 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今天,倡导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男女平等、尊 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新型人际关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 切需要。 (二)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 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 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做 是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社会公德,是有爱心的表现。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 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 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 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关爱他人,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三)爱护公物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 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 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状态,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也有利于 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珍惜、爱护公物,就意味着全社会的公共财物能 够物尽其用,用有所值。如果社会公共财物遭到破坏,社会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所以,每个 公民都要增强社会主人翁责任感,珍惜国家、集体财产,爱护公物,特别要保护社会公用设施, 坚持同损害公共财产、破坏公物的行为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