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 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0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 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琥珀(bo) 芜(w)杂 舷(xidn)窗 惩( cheng)不贷 B.翩跹(qian) 迤(yi)逦 躯壳(ke) 众 矢之的(di) C.椒(jiao) 仍(reng)然 梦魇(yan) 偃 (yan)旗息鼓 D.熨(yun)帖 熟稔(rn) 执拗 岿(ku)然不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污告 园舞曲 卷帙浩繁 化干戈为玉 帛 B.掣肘 洽谈会 茹毛饮血 事实胜于雄辩 C.肄业 白内瘴 飒爽英姿 口慧而实不 至 D.荣膺 舶来品 阴谋鬼计 水至清则无鱼 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曾同我争论:中国的 是建设现代物质文明,然后才谈得上疗治 文明的 。我只能怯生生地问道:难道几代人的灵魂寻求是无足轻重 的吗?我承认我不是 我能感觉到时代的两难困境: 野蛮的符咒尚未挣脱,文明的压抑接踵而至 A.燃眉之急 诟病 理直气壮 所以 B.当务之急 诟病 义正词严 C.当务之急 弊病 理直气壮 大大 为为 D.燃眉之急 弊病 义正词严 所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义务教育“减负新规”虽然对中小学教辅材料作出了规定,但家长们似乎对 此不“领情”,为孩子买书的热情不减。 B.在当选总书记之后,习近平的公开回信主要面向青年学生,主题性也更加明 确,“中国梦”成为他给学生写信时最常提及的概念
2014 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 试时间 150 分钟。第Ⅰ卷 1 至 5 页,第Ⅱ卷 6 至 10 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 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琥珀(bò) 芜(wú)杂 舷(xián)窗 严 惩(chéng)不贷 B. 翩跹(qiān) 迤(yǐ)逦 躯壳(ké) 众 矢之的(dì) C.椒(jiāo)兰 仍(réng)然 梦魇(yǎn) 偃 (yǎn)旗息鼓 D. 熨(yùn)帖 熟稔(rěn) 执拗 (niù) 岿(kuī)然不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污告 园舞曲 卷帙浩繁 化干戈为玉 帛 B. 掣肘 洽谈会 茹毛饮血 事实胜于雄辩 C. 肄业 白内瘴 飒爽英姿 口慧而实不 至 D. 荣膺 舶来品 阴谋鬼计 水至清则无鱼 3. 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曾同我争论:中国的 是建设现代物质文明,然后才谈得上疗治 文明的 。我只能怯生生地问道:难道几代人的灵魂寻求是无足轻重 的吗?我承认我不是 , 我能感觉到时代的两难困境: 野蛮的符咒尚未挣脱,文明的压抑接踵而至。 A.燃眉之急 诟病 理直气壮 所以 B.当务之急 诟病 义正词严 因为 C.当务之急 弊病 理直气壮 因为 D.燃眉之急 弊病 义正词严 所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义务教育“减负新规”虽然对中小学教辅材料作出了规定,但家长们似乎对 此不“领情”,为孩子买书的热情不减。 B.在当选总书记之后,习近平的公开回信主要面向青年学生,主题性也更加明 确,“中国梦”成为他给学生写信时最常提及的概念
C.通过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碰撞融合,形成了天津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催生 了天津成为近代中国戏剧的发源地。 D.托尔斯泰晚年背负行囊孤独地走在弯曲的小径上,感受到世人无法感受的世 界,因此他才成为一代大师,开始了精神流放。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府诗属于古体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标题有的加上 “歌”“行”“引”“曲”等名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其中的代表 作 B.艾青原名蒋海澄,1936年艾青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大堰河》,长诗《大堰河 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 C.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的小说总集为《人间喜剧》,其中塑造的葛 朗台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吝啬鬼形象 D.西汉文学家贾谊的史论《过秦论》,论述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其目 的是给汉文帝的政治改革提供借鉴。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华教与中国传统信仰 郭沂 世界上大多数民族的信仰为宗教,故其终极价值是宗教性的和非理性的,如 西方文明中的基督教、伊斯兰文明中的伊斯兰教等;而中国人的信仰则宗教、人 文并行,故其终极价值为宗教性和人文性并行,非理性与理性齐驱,而尤以人文 信仰或理性信仰为主。我归之于五个部分:华教、儒家、道家、佛教和文学艺术, 其中华教和佛教属宗教信仰,儒家、道家和文学艺术属人文信仰。这五个方面是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何谓华教?有学者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除了道教和佛教外,还有另一种 更重要的宗教。它不但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宗教,而且一直高居国教的地位 是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宗教情怀的正宗大教。如果说道教和佛教是一种团体性宗 教,只为部分中国人所信仰,那么这种宗教则是一种全民宗教,为中华民族几乎 所有成员所信仰。因此,我依照犹太教、印度教等以民族名称命名的先例,称之 为“华教” 华教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上天崇拜。“天”不仅是自然之天、宗教之 天,也是义理之天。它是信仰和理性的统一体,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已远远 超出上帝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第二,祖先崇拜、民族始祖崇拜与圣贤崇拜。祖 先是我们生命所由来。民族始祖崇拜由祖先崇拜衍化而来,民族祖先就像家族祖 先保佑其家族成员一样会保佑民族。圣贤崇拜的对象是往圣先贤。他们是中华民 族文化意义上的祖先,故圣贤崇拜仍可看作祖先崇拜的进一步衍化,第三,图腾 崇拜、自然崇拜与社稷崇拜。这些都可归为自然神灵崇拜。图腾崇拜的对象是作 为民族祖先的动物和植物,而社稷崇拜的对象则为土神和谷神。至于日月、风雨 雷电、山川、树木等,都可成为自然崇拜的对象。它们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理 基础,也是人们的精神寄托。第四,巫术、卜筮和方术。第五,郊社制度、宗庙 制度以及其他祭祀制度。第六,经典。华教的经典为孔子编订的六经。《庄子·天 下》曾说古之道术“在于《诗》《书》《礼》《乐》者”。这里的“古之道术” 实际上就是中国原生态的宗教母体。从《天下》的描述看,六经为华教之载体
C. 通过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碰撞融合,形成了天津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催生 了天津成为近代中国戏剧的发源地。 D.托尔斯泰晚年背负行囊孤独地走在弯曲的小径上,感受到世人无法感受的世 界,因此他才成为一代大师,开始了精神流放。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府诗属于古体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标题有的加上 “歌”“行”“引”“曲”等名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其中的代表 作。 B.艾青原名蒋海澄,1936 年艾青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大堰河》,长诗《大堰河 ——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 C.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的小说总集为《人间喜剧》,其中塑造的葛 朗台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吝啬鬼形象。 D.西汉文学家贾谊的史论《过秦论》,论述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其目 的是给汉文帝的政治改革提供借鉴。 二、(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华教与中国传统信仰 郭沂 世界上大多数民族的信仰为宗教,故其终极价值是宗教性的和非理性的,如 西方文明中的基督教、伊斯兰文明中的伊斯兰教等;而中国人的信仰则宗教、人 文并行,故其终极价值为宗教性和人文性并行,非理性与理性齐驱,而尤以人文 信仰或理性信仰为主。我归之于五个部分:华教、儒家、道家、佛教和文学艺术, 其中华教和佛教属宗教信仰,儒家、道家和文学艺术属人文信仰。这五个方面是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何谓华教?有学者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除了道教和佛教外,还有另一种 更重要的宗教。它不但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宗教,而且一直高居国教的地位, 是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宗教情怀的正宗大教。如果说道教和佛教是一种团体性宗 教,只为部分中国人所信仰,那么这种宗教则是一种全民宗教,为中华民族几乎 所有成员所信仰。因此,我依照犹太教、印度教等以民族名称命名的先例,称之 为“华教”。 华教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上天崇拜。“天”不仅是自然之天、宗教之 天,也是义理之天。它是信仰和理性的统一体,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已远远 超出上帝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第二,祖先崇拜、民族始祖崇拜与圣贤崇拜。祖 先是我们生命所由来。民族始祖崇拜由祖先崇拜衍化而来,民族祖先就像家族祖 先保佑其家族成员一样会保佑民族。圣贤崇拜的对象是往圣先贤。他们是中华民 族文化意义上的祖先,故圣贤崇拜仍可看作祖先崇拜的进一步衍化,第三,图腾 崇拜、自然崇拜与社稷崇拜。这些都可归为自然神灵崇拜。图腾崇拜的对象是作 为民族祖先的动物和植物,而社稷崇拜的对象则为土神和谷神。至于日月、风雨、 雷电、山川、树木等,都可成为自然崇拜的对象。它们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理 基础,也是人们的精神寄托。第四,巫术、卜筮和方术。第五,郊社制度、宗庙 制度以及其他祭祀制度。第六,经典。华教的经典为孔子编订的六经。《庄子·天 下》曾说古之道术“在于《诗》《书》《礼》《乐》者”。这里的“古之道术” 实际上就是中国原生态的宗教母体。从《天下》的描述看,六经为华教之载体
第七,社会习俗和传统节日。这是上述种种宗教崇拜的表现形式,蕴涵着几千年 的文化积淀。 华教的至上神是天,而只有皇帝才可称为“天子”,有权力祭祀上天,所以 皇帝不但是最高的政治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宗教权威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华教又衍化出许多自成一体的宗教形式。可以说,中 国本土宗教多与华教存在血缘关系,属华教支裔,应归为华教家族,其中最突出 的是儒教和道教,但更多地被当今学者称为“民间宗教”。 在这里,我们需要厘清“儒教”这个概念。“儒学”和“儒教”这两个概念 并行不悖,“儒教”不能代替或涵盖“儒学”,因为儒教和儒学有各自的界限,二 者的关系犹如道教和道家的关系,即儒学是一种学术体系,而儒教是一种宗教 就像佛教有庙宇、道教有道观一样,儒教也有宗教场所孔庙(文庙)。 儒教和道教一方面孕育于华教,另一方面又分别是儒学和道家的宗教化,所 以有两个源头。因此,既可以归之于华教系统,又可以归之于儒家或道家系统。 儒、释、道是中国人的信仰系统。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已经为华教、儒家、 道家和佛教所浸润,甚至可以说就是这些信仰系统的表现形式,所以也起到了信 仰的作用。当遇到挫折时,人们去拜神,但中国古代的许多士大夫却去读《庄子》、 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作品和欣赏书画、古玩等艺术品,从中获得精神寄托 这样文学艺术也可以归到信仰里边了 宗教信仰和人文信仰相辅相成。一方面二者相互学习,相互渗透。中国的宗 教是一种人文主义宗教,中国的人文主义则是一种宗教人文主义。另一方面宗教 信仰和人文信仰分别成为不同人群的主要信仰形式。以士大夫为代表的社会上层 多倾向于人文信仰,而以百姓为主体的社会下层更青睐宗教信 (文章有删节) 6.下列关于“华教”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教即中华民族的宗教,如同印度教、犹太教一样以民族命名,是与其他民 族宗教并列的主体宗教。 B.华教、道教、佛教并列,为几乎所有中国人所信仰,是一直高居于国教地位 的全民族性的宗教体系。 C.华教中的自然神灵崇拜包括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与社稷崇拜,祖先崇拜衍化 出圣贤崇拜、民族始祖崇拜 D.华教以天为至上神,以皇帝为宗教权威,以孔子编订的六经为载体,以社会 习俗和传统节日等为表现形式 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多数民族信仰宗教,中国人既信仰宗教又信仰人文。这些信仰同时具有 理性与非理性。 B.在中国人的信仰中,华教、佛教具有宗教性特征,儒家、道家同文学艺术一 样具有人文性特征。 C.中国本土宗教中的华教是反映中华民族的宗教情怀的正宗大教,儒教和道教 更多地被当今学者称为“民间宗教” D.宗教信仰与人文信仰相渗透,宗教信仰具有人文色彩,人文信仰具有宗教色 彩,两种信仰各有自己的受众。 8.根据本文的内容,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第七,社会习俗和传统节日。这是上述种种宗教崇拜的表现形式,蕴涵着几千年 的文化积淀。 华教的至上神是天,而只有皇帝才可称为“天子”,有权力祭祀上天,所以 皇帝不但是最高的政治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宗教权威。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华教又衍化出许多自成一体的宗教形式。可以说,中 国本土宗教多与华教存在血缘关系,属华教支裔,应归为华教家族,其中最突出 的是儒教和道教,但更多地被当今学者称为“民间宗教”。 在这里,我们需要厘清“儒教”这个概念。“儒学”和“儒教”这两个概念 并行不悖,“儒教”不能代替或涵盖“儒学”,因为儒教和儒学有各自的界限,二 者的关系犹如道教和道家的关系,即儒学是一种学术体系,而儒教是一种宗教。 就像佛教有庙宇、道教有道观一样,儒教也有宗教场所孔庙(文庙)。 儒教和道教一方面孕育于华教,另一方面又分别是儒学和道家的宗教化,所 以有两个源头。因此,既可以归之于华教系统,又可以归之于儒家或道家系统。 儒、释、道是中国人的信仰系统。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已经为华教、儒家、 道家和佛教所浸润,甚至可以说就是这些信仰系统的表现形式,所以也起到了信 仰的作用。当遇到挫折时,人们去拜神,但中国古代的许多士大夫却去读《庄子》、 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作品和欣赏书画、古玩等艺术品,从中获得精神寄托, 这样文学艺术也可以归到信仰里边了。 宗教信仰和人文信仰相辅相成。一方面二者相互学习,相互渗透。中国的宗 教是一种人文主义宗教,中国的人文主义则是一种宗教人文主义。另一方面宗教 信仰和人文信仰分别成为不同人群的主要信仰形式。以士大夫为代表的社会上层 多倾向于人文信仰,而以百姓为主体的社会下层更青睐宗教信 仰。 (文章有删节) 6.下列关于“华教”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华教即中华民族的宗教,如同印度教、犹太教一样以民族命名,是与其他民 族宗教并列的主体宗教。 B.华教、道教、佛教并列,为几乎所有中国人所信仰,是一直高居于国教地位 的全民族性的宗教体系。 C.华教中的自然神灵崇拜包括图腾崇拜、自然崇拜与社稷崇拜,祖先崇拜衍化 出圣贤崇拜、民族始祖崇拜。 D.华教以天为至上神,以皇帝为宗教权威,以孔子编订的六经为载体,以社会 习俗和传统节日等为表现形式。 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多数民族信仰宗教,中国人既信仰宗教又信仰人文。这些信仰同时具有 理性与非理性。 B.在中国人的信仰中,华教、佛教具有宗教性特征,儒家、道家同文学艺术一 样具有人文性特征。 C.中国本土宗教中的华教是反映中华民族的宗教情怀的正宗大教,儒教和道教 更多地被当今学者称为“民间宗教”。 D.宗教信仰与人文信仰相渗透,宗教信仰具有人文色彩,人文信仰具有宗教色 彩,两种信仰各有自己的受众。 8.根据本文的内容,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A.多数民族信仰宗教,中华民族主要信仰人文,因此相对于本国文化,中国传 统信仰的地位高于其他民族信仰的地位。 B.儒教是一种脱胎于华教的宗教体系,儒教又孕育了儒学这种学术体系,因此, 儒学包含于儒教的范畴之中。 C.无论属于宗教信仰的华教和佛教,还是属于人文信仰的儒家、道家和文学艺 术,都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 D.因为文学艺术属于人文信仰,所以许多人遇到挫折时便从文学艺术作品中获 得精神寄托。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云字行祖,甘陵人也。性好学,善阴阳。初举孝廉,再迁白马令。 桓帝延熹二年,诛大将军梁冀,而中常侍单超等五人皆以诛冀功并封列侯,专权 选举。又立掖庭民女亳氏为皇后,数月间,后家封者四人,赏赐巨万 是时地数震裂,众灾频降。云素刚,忧国将危,心不能忍,乃露布上书,移副三 府,[1]曰:“臣闻皇后天下母,德配坤灵,不得其人则地动摇宫。比年灾异, 可谓多矣,皇天之戒,可谓至矣。班功行赏,宜应其实。梁冀虽持权专擅,虐流 天下,今以罪行诛,犹召家臣扼杀之耳。而猥封谋臣万户以上,高祖闻之,得无 见非?西北列将,得无解体?孔子曰:‘帝者,谛[2]也。’今官位错乱,小人 谄进,财货公行,政化日损,尺一拜用不经御省。[3]是帝欲不谛乎?”帝得奏 震怒,下有司逮云,诏尚书都护剑戟送黄门北寺狱,使中常侍管霸与御史廷尉杂 时弘农五官掾杜众伤云以忠谏获罪,上书愿与云同日死。帝愈怒,遂并下廷尉 大鸿胪陈蕃上疏救云曰:“李云所言,虽不识禁忌,干上逆旨,其意归 于忠国而已。昔高祖忍周昌不讳之谏,成帝赦朱云腰领之诛。今日杀云,臣恐剖 心之讥[匀],复议于世矣。故敢触龙鳞,冒昧以请。”太常杨秉、洛阳市长沐茂 郎中上官资并上疏请云。帝恚甚,有司奏以为大不敬。诏切责蕃、秉,免归田 里;茂、资贬秩二等。时帝在濯龙池,管霸奏云等事。霸诡言曰:“李云野泽愚 儒,杜众郡中小吏,出于狂戆,不足加罪。”帝谓霸曰:“帝欲不谛,是何等语, 而常侍欲原之邪?”顾使小黄门可其奏,云、众皆死狱中 后冀州刺史贾琮使行部,过祠云墓,刻石表之 论曰:礼有五谏,讽为上。李云草茅之生,不识失身之义,遂乃露布帝者,班檄 三公,至于诛死而不顾,斯岂古之狂也!夫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故说者识其 难焉。 《<后汉书>卷五十七》 【注释】[1]露布:文书不封口。移副三府:抄录了副本,移送三府。三府,谓 太尉、司徒、司空府。[2]谛:深思洞察。[3]尺一拜用不经御省:不经皇帝过 目就颁布诏书。[4]剖心之讥:纣王因比干剖心之事而遭受非议。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迁白马 令 再迁:两 次升迁 B.使中常侍管霸与御史廷尉杂考之 考:考验
A.多数民族信仰宗教,中华民族主要信仰人文,因此相对于本国文化,中国传 统信仰的地位高于其他民族信仰的地位。 B.儒教是一种脱胎于华教的宗教体系,儒教又孕育了儒学这种学术体系,因此, 儒学包含于儒教的范畴之中。 C.无论属于宗教信仰的华教和佛教,还是属于人文信仰的儒家、道家和文学艺 术,都在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 D.因为文学艺术属于人文信仰,所以许多人遇到挫折时便从文学艺术作品中获 得精神寄托。 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李云字行祖,甘陵人也。性好学,善阴阳。初举孝廉,再迁白马令。 桓帝延熹二年,诛大将军梁冀,而中常侍单超等五人皆以诛冀功并封列侯,专权 选举。又立掖庭民女亳氏为皇后,数月间,后家封者四人,赏赐巨万。 是时地数震裂,众灾频降。云素刚,忧国将危,心不能忍,乃露布上书,移副三 府,[1]曰:“臣闻皇后天下母,德配坤灵,不得其人则地动摇宫。比年灾异, 可谓多矣,皇天之戒,可谓至矣。班功行赏,宜应其实。梁冀虽持权专擅,虐流 天下,今以罪行诛,犹召家臣扼杀之耳。而猥封谋臣万户以上,高祖闻之,得无 见非?西北列将,得无解体?孔子曰:‘帝者,谛[2]也。’今官位错乱,小人 谄进,财货公行,政化日损,尺一拜用不经御省。[3]是帝欲不谛乎?”帝得奏 震怒,下有司逮云,诏尚书都护剑戟送黄门北寺狱,使中常侍管霸与御史廷尉杂 考之。 时弘农五官掾杜众伤云以忠谏获罪,上书愿与云同日死。帝愈怒,遂并下廷尉。 大鸿胪陈蕃上疏救云曰:“李云所言,虽不识禁忌,干上逆旨,其意归 于忠国而已。昔高祖忍周昌不讳之谏,成帝赦朱云腰领之诛。今日杀云,臣恐剖 心之讥[4],复议于世矣。故敢触龙鳞,冒昧以请。”太常杨秉﹑洛阳市长沐茂 ﹑郎中上官资并上疏请云。帝恚甚,有司奏以为大不敬。诏切责蕃﹑秉,免归田 里;茂﹑资贬秩二等。时帝在濯龙池,管霸奏云等事。霸诡言曰:“李云野泽愚 儒,杜众郡中小吏,出于狂戆,不足加罪。”帝谓霸曰:“帝欲不谛,是何等语, 而常侍欲原之邪?”顾使小黄门可其奏,云﹑众皆死狱中。 后冀州刺史贾琮使行部,过祠云墓,刻石表之。 论曰:礼有五谏,讽为上。李云草茅之生,不识失身之义,遂乃露布帝者,班檄 三公,至于诛死而不顾,斯岂古之狂也!夫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故说者识其 难焉。 《<后汉书>卷五十七》 【注释】[1]露布:文书不封口。移副三府:抄录了副本,移送三府。三府,谓 太尉、司徒、司空府。[2] 谛:深思洞察。[3]尺一拜用不经御省:不经皇帝过 目就颁布诏书。[4]剖心之讥:纣王因比干剖心之事而遭受非议。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迁白马 令 再迁:两 次升迁 B.使中常侍管霸与御史廷尉杂考之 考:考验
C.而常侍欲原之邪? 宽恕 D.礼有五谏,讽为上 讽: 讽谏 10.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诛冀功并封列侯 以事秦之心,礼 天下之奇才 B.不得其人则地动摇宫 于其身也,则耻 师焉 C.复议于世矣 得复见 将军于此 D.刻石表之 奚以 之九万里而南为 11.下列各项中表现李云忠君爱国的一项是 A.性好学,善阴阳 B.乃露布上书,移副三府 C.故敢触龙鳞,冒昧以请 D.出于狂戆,不足加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云,本性刚直,心忧天下,面对频发的灾难,他担忧朝廷的安危,于是直 言上书 B.李云认为现在官位错乱,奸佞小人靠谄媚做官,公开进行货物买卖。 C.李云获罪后,很多人主动为他请命,皇帝因感动于众人的诚心,才答应了他 们的请求。 D.后世的评论者,非常欣赏李云的行为,认为李云的直谏是五谏中的最高境界。 2014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 语文试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班功行赏,宜应其实。(2分) (2)高祖闻之,得无见非?(3分) (3)虽不识禁忌,干上逆旨,其意归于忠国而已。(3分)
C.而常侍欲原之邪? 原: 宽恕 D.礼有五谏,讽为上 讽: 讽谏 10.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诛冀功并封列侯 以事秦之心,礼 天下之奇才 B.不得其人则地动摇宫 于其身也,则耻 师焉 C.复议于世矣 得复见 将军于此 D.刻石表之 奚以 之九万里而南为 11.下列各项中表现李云忠君爱国的一项是 A.性好学,善阴阳 B.乃露布上书,移副三府 C.故敢触龙鳞,冒昧以请 D.出于狂戆,不足加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云,本性刚直,心忧天下,面对频发的灾难,他担忧朝廷的安危,于是直 言上书。 B.李云认为现在官位错乱,奸佞小人靠谄媚做官,公开进行货物买卖。 C.李云获罪后,很多人主动为他请命,皇帝因感动于众人的诚心,才答应了他 们的请求。 D.后世的评论者,非常欣赏李云的行为,认为李云的直谏是五谏中的最高境界。 2014 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语文试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14 分) 四、(21 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班功行赏,宜应其实。(2 分) (2)高祖闻之,得无见非?(3 分) (3)虽不识禁忌,干上逆旨,其意归于忠国而已。(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