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安徽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66分)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译书并非始于近代。早在汉唐时期,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 由此涌现出的一大批译著多以佛教为主,兼有其他各教。其社会意义主要是宗教 的传入,宗教的传播又往往同时伴随着文化的流通,文化交流愈广泛,宗教发展 也愈充分,日益广泛的文化交流推动了社会的繁荣。 明朱清初年间,西方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译著在中国出现。在耶稣会传教 士中,利玛窦堪称杰出的代表。他入乡随俗,将基督教与儒教相联系,以耶补儒, 以儒证耶,力求说明基督教与儒教的一致性;他还“以学术为媒”,努力用知识 与文化去争取中国的士大夫,向他们展示西方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借以抬高西 方文化在中国的地位。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其社会意义已远不止于宗教,而是 带来了有关西方世界的新信息,西学东渐由此拉开帷幕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扩张,西方传教士再次来华,除了翻译 《圣经》以外,他们还编译各国史地和制度方面的书。传教土们继续沿用传播科 学的方法,以作为他们在中国活动的媒介。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少数教民及上层官 僚士大夫中间流传,内容逐步推广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其影响 也日益扩大。 自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时期的译书活动则由传教士逐渐转为以官方为主。尽 管近代中国官方译书从林则徐便已开始,但是严格地说,由朝廷出面设置机构、 组织人员,长时间比较系统地翻译西书,还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这时朝廷 从事翻译工作的主要机构是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前者译书内容以世界知 识,包括各国历史、国际法和有关史论为主;后者的译书以应用科学为主。1901 年,刘坤一、张之洞奏请在南京设立江楚编译局。这样,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 下地形成了一个官方译书系统。官方译书主要还是以应用科学为主,重点是在兵 学知识、工艺制造和自然科学理论,特别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这和当时的 国内需求和朝廷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由于甲午战败,国运艰辛,救国之士从日本的崛起中,感到了西洋文明的力 量,更欲从译书中寻求救国之道,到处兴起的译书社团,表明译书已具有广泛的 社会基础,译书内容由自然科学扩展到社会科学。私家译书最著名的要数严复和 林纾二人。严复的译书在思想界所起的作用最为深刻,他的《天演论》为当时的 思想界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林纾是第一位用古文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的人,共 译作品184种,包括许多国家的文学名著。“严林”的译著在近代西学东渐史上 有着特殊的价值和重要的地位 民国以后的译书种类、数量愈来愈多。在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以鲁迅、周作人、 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一个译书群,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给中国思想界 带来新的生机
2014 安徽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66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译书并非始于近代。早在汉唐时期,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 由此涌现出的一大批译著多以佛教为主,兼有其他各教。其社会意义主要是宗教 的传入,宗教的传播又往往同时伴随着文化的流通,文化交流愈广泛,宗教发展 也愈充分,日益广泛的文化交流推动了社会的繁荣。 明朱清初年间,西方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译著在中国出现。在耶稣会传教 士中,利玛窦堪称杰出的代表。他入乡随俗,将基督教与儒教相联系,以耶补儒, 以儒证耶,力求说明基督教与儒教的一致性;他还“以学术为媒”,努力用知识 与文化去争取中国的士大夫,向他们展示西方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借以抬高西 方文化在中国的地位。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其社会意义已远不止于宗教,而是 带来了有关西方世界的新信息,西学东渐由此拉开帷幕。 19 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扩张,西方传教士再次来华,除了翻译 《圣经》以外,他们还编译各国史地和制度方面的书。传教士们继续沿用传播科 学的方法,以作为他们在中国活动的媒介。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少数教民及上层官 僚士大夫中间流传,内容逐步推广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其影响 也日益扩大。 自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时期的译书活动则由传教士逐渐转为以官方为主。尽 管近代中国官方译书从林则徐便已开始,但是严格地说,由朝廷出面设置机构、 组织人员,长时间比较系统地翻译西书,还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这时朝廷 从事翻译工作的主要机构是同文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前者译书内容以世界知 识,包括各国历史、国际法和有关史论为主;后者的译书以应用科学为主。1901 年,刘坤一、张之洞奏请在南京设立江楚编译局。这样,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 下地形成了一个官方译书系统。官方译书主要还是以应用科学为主,重点是在兵 学知识、工艺制造和自然科学理论,特别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方面,这和当时的 国内需求和朝廷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由于甲午战败,国运艰辛,救国之士从日本的崛起中,感到了西洋文明的力 量,更欲从译书中寻求救国之道,到处兴起的译书社团,表明译书已具有广泛的 社会基础,译书内容由自然科学扩展到社会科学。私家译书最著名的要数严复和 林纾二人。严复的译书在思想界所起的作用最为深刻,他的《天演论》为当时的 思想界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林纾是第一位用古文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的人,共 译作品 184 种,包括许多国家的文学名著。“严林”的译著在近代西学东渐史上 有着特殊的价值和重要的地位。 民国以后的译书种类、数量愈来愈多。在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以鲁迅、周作人、 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一个译书群,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给中国思想界 带来新的生机
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虽然路经多歧,千回 百折,但总的方向是与世界日益接轨,向着近代化的目标艰难而又不可阻挡地前 进,这其中,译书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 (选自《国学》总第39期,有删节) 1下列是有关译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一些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 项是(3分)() A汉唐时期的一系列佛教译著其主要作用是在于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B译书所带来的西学的传播与扩展,成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化转型的动 因。 C鸦片战争后,官方及私人的大量译作不断涌现,促成了西学东渐,促进 了知识分子思想的变迁。 D从一开始,西方传教士的大量译著就以传播科学只是为核心,不容置疑 地起到开扁民智的作用。 2下列对“西学东渐”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方的文化思想最早通过汉唐时期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传入我国,对 当时社会的繁荣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B从整体上讲,西学东渐应该值得肯定,因为它打破了封建士大夫的愚昧 和麻木,使中国逐步迈向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C“严林”译著所彰显出的价值和地位说明,西学东渐很成功的…点是引 进了西方先进的社会科学思想,进而更新了民族的社会心理机制。 D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不仅向中国传人宗教文化,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 技术等信息,这标志着西学东渐的开始 3下列各项说法中,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译书的最早活动,始自介绍外来宗教,时界分明,先是佛教,然后 是基督教。 B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国内的需求和朝廷的政策,官方开始比较系统 地翻译西书。 C在西方文化的启迪和催化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选 择、编译。 作者认为社会科学方面的译著在促进中国社会变革方面起到的作用显然 要大于自然科学译著。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5题。(19分) 《资治通鉴》序 (宋神宗)御制 朕惟(想,思考)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①。《书》 亦曰:“王,人求多闻,时惟(愿,希望)建事。”《诗》、《书》、《春秋》, 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汉司马迁绀(chou,缀集:连缀汇集。多用于著述、编辑)石室金匮之书,据左 氏《国语》,推《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采经摭(zhi,采集) 传,罔罗天下放失(轶)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 麟止②,作为纪、表、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惟其是非不谬王 圣人,褒贬出於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虽然路经多歧,千回 百折,但总的方向是与世界日益接轨,向着近代化的目标艰难而又不可阻挡地前 进,这其中,译书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 (选自《国学》总第 39 期,有删节) 1 下列是有关译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一些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 一项是(3 分) ( ) A 汉唐时期的一系列佛教译著其主要作用是在于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B 译书所带来的西学的传播与扩展,成为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化转型的动 因。 C 鸦片战争后,官方及私人的大量译作不断涌现,促成了西学东渐,促进 了知识分子思想的变迁。 D 从一开始,西方传教士的大量译著就以传播科学只是为核心,不容置疑 地起到开扁民智的作用。 2 下列对“西学东渐”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两方的文化思想最早通过汉唐时期大规模的佛经翻译活动传入我国,对 当时社会的繁荣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B 从整体上讲,西学东渐应该值得肯定,因为它打破了封建士大夫的愚昧 和麻木,使中国逐步迈向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C “严林”译著所彰显出的价值和地位说明,西学东渐很成功的…点是引 进了西方先进的社会科学思想,进而更新了民族的社会心理机制。 D 欧洲传教士远航东来,不仅向中国传人宗教文化,还带来了西方的科学 技术等信息,这标志着西学东渐的开始。 3 下列各项说法中,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 中国译书的最早活动,始自介绍外来宗教,时界分明,先是佛教,然后 是基督教。 B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国内的需求和朝廷的政策,官方开始比较系统 地翻译西书。 C 在西方文化的启迪和催化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选 择、编译。 D 作者认为社会科学方面的译著在促进中国社会变革方面起到的作用显然 要大于自然科学译著。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5 题。(19 分) 《资治通鉴》序 (宋神宗)御制 朕惟(想,思考)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①。《书》 亦曰:“王,人求多闻,时惟(愿,希望)建事。”《诗》、《书》、《春秋》, 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汉司马迁 (chou,缀集:连缀汇集。多用于著述、编辑)石室金匮之书,据左 氏《国语》,推《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采经摭(zhí,采集) 传,罔罗天下放失(轶)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 麟止②,作为纪、表、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惟其是非不谬于 圣人,褒贬出於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若稽古英考③,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 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祕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光之志以 为周积衰,王室徵,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 文更霸,犹託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 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切磋) 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吉凶、善恶各种现 象)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教,断之以邪 正,要之於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凡十六代,勒成 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 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 志焉耳。 【注解】①刚健笃实,辉光日新:《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高 亨注:“天之道刚健,山之性厚实,天光山色,相映成辉,日日有新气象。”后 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②至于麟止:到西汉发现麒麟 为止。③英考:(宋神宗)已故父皇英宗。 4.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畜:培养 B.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 繇:原由 C.勒成二百九十六卷 勒:编辑 D.以著联之志焉耳 著:完成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考之行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断之以邪正。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C.博而得其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 D.简而周于事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6.下列各选项中全都直接表现宋神宗看法的一项是(3分)() ①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 ②《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 者也。 ③周积衰,王室微……周虽未灭,王制尽矣! ④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⑤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型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⑥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A.①③⑥ B.②④⑤ ①④⑤ D. ②③⑥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4分) 译 文 (2)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材矣。(3)分
若稽古英考③,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 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祕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光之志以 为周积衰,王室徵,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 文更霸,犹讬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 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切磋) 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吉凶、善恶各种现 象)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敎,断之以邪 正,要之於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凡十六代,勒成二 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 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 志焉耳。 【注解】①刚健笃实,辉光日新:《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高 亨注:“天之道刚健,山之性厚实,天光山色,相映成辉,日日有新气象。”后 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②至于麟止:到西汉发现麒麟 为止。③英考:(宋神宗)已故父皇英宗。 4.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畜:培养 B.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 繇:原由 C.勒成二百九十六卷 勒:编辑 D.以著联之志焉耳 著:完成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考之行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断之以邪正。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C.博而得其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 D.简而周于事。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6. 下列各选项中全都直接表现宋神宗看法的一项是(3 分) ( ) ①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 ②《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 者也。 ③周积衰,王室微……周虽未灭,王制尽矣! ④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⑤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型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⑥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A.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4 分) 译 文: (2)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材矣。(3)分
译 文 (3)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3分) 译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8~9题。 野步【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8.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形象。(4分) 9.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 作简要赏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1) ,(2) (5) 是以 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乙:(1)见贤思齐 焉 (《论语》) (2) ,安能行叹复坐 愁 (鲍照《拟行路难》) (3) 佳木秀而繁阴。 (欧 阳修《醉翁亭记》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 清照《声声慢》) (6)叶上初阳干宿 雨 (周邦彦《苏幕遮》)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4分) 梦巴黎 张清华 在遥远东方的屋檐下不难找到这样的牌匾:梦巴黎。一点也不夸张,在 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找到一家,甚至很多家以此为名字的时装店、咖啡馆……
译 文: (3)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3 分) 译 文: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 8~9 题。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8.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形象。(4 分) 9.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 作简要赏析。(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 分) 甲:(1) ,(2) ;(3) , (4) 。(5) ,(6) ,是以 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乙:(1)见贤思齐 焉, 。 (《论语》) (2) ,安能行叹复坐 愁? (鲍照《拟行路难》) (3) ,佳木秀而繁阴。 (欧 阳修《醉翁亭记》)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 清照《声声慢》) (6)叶上初阳干宿 雨, 。 (周邦彦《苏幕遮》)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24 分) 梦巴黎 张清华 在遥远东方的屋檐下不难找到这样的牌匾:梦巴黎。一点也不夸张,在 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找到一家,甚至很多家以此为名字的时装店、咖啡馆……
从上个世纪30年代的海上繁华梦,到如今变得面目全非的乡间小镇,这块牌子 被花花绿绿的霓虹灯管装裏着,闪烁在充满着富贵与浪漫之梦的东方之夜里。 可见巴黎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梦。 有太多的东西可供想象:诗歌和玫瑰,骑士和爱情,灯红酒绿的海洋, 富有的黄金之都,流浪者与冒险家的乐园。一切的一切,伟大的和渺小的,圣洁 的和龌龊的,富丽辉煌和神秘传奇的,会聚在一起,它们变成了一个梦,一种充 满了蛊惑意味的气息弥漫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 理解巴黎是从想象开始的,而这想象似乎很难和巴黎这座城市有直接的关系,巴 黎是一种理念,一种永恒的关于时尚、艺术、精神和生活的先入之见,它就建筑 在纸上,坐落在传说里。你听见哗哗作响的马车铃声,那是19世纪的巴黎你听 见美妙华丽的音乐,那是莫扎特的巴黎;你听见隆隆响过的炮声,那是拿破仑·波 拿巴的巴黎。 因此小偷和冒险家们来到这里,流浪汉和乞丐们来到这里,拉斯蒂涅、玛格丽特 卡西莫多和艾丝梅拉达们来到这里,没有他们就没有巴黎。就像塞纳河上曾经漂 浮的垃圾、污秽一样,这座城市必须要汇聚它所应有的一切 美丽和丑陋, 卑俗与浪漫,肮脏与高洁,一切的传奇和艺术。因此巴尔扎克和雨果来到这里, 就连希特勒也来到这里。他不可一世地站在艾菲尔铁塔下检阅他的占领了巴黎的 军队时,那副得意神情,也好像是圆了一个乡下佬的梦 条河给一个城市滋养了梦幻的色彩,塞纳河的波光使它成为了一个梦。 巴黎,静静地躺在塞纳河的波光里。河上的一切光与影,都被它摇漾成金子和宝 石,然后又折射到游人的梦里,开成绚烂的词语,无言的叹息。 座城市是被一条河养大的,在这个意义上,河是城市的母亲。但世界 上没有哪一座城市和河流的关系,是如此地紧密到不可分的程度。她不但创造了 他,还使他具有了灵魂,灵气;而他,则反过来把她打扮得如此华贵富丽,使她 如此精致妖娆、名声显赫。这、是不可思议的一种互相创造的关系,因为这样的 创造和激发,使他们彼此拥有了如此充沛 的激情和不衰的活力,拥有了无所不在的自由意志。 老旧的房屋和年轻的精神,这也是巴黎能够成为一个梦的原因。没有年 轻就不会有梦的躯体,没有老旧就没有梦的温床和氛围。某种意义上,是外省的 青年们给巴黎带来了不竭的欲望和生命力。就像塞纳河水从远方流来,再向远方 流去,是他们创造了巴黎,使它不断地老去,又再一次焕发生机。就像于连和拉 斯蒂涅,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也早已成为巴黎的一部分。 从埃菲尔铁塔上看巴黎,那些站在远郊的髙楼,就像是一些刚从外省赶 来,排着队想挤进巴黎但又不得的粗俗汉子,显得那么莽撞和没有教养。它们在 优雅和贵族的巴黎面前没有任何的优势 要知道,这种优势在世界上几乎 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着无可争议的权威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可这是巴黎,在巴黎 的高傲和不可思议的风姿面前,它们是一些猥琐的求婚者,无法不显得寒伧和局 促 巴黎给了世界以多大的影响?没人能知道,更无法计算出来。但我知道 人们关于现代城市的生活与文化的想象,差不多都是来源于它的蓝本。伦敦、柏 林、罗马,甚至纽约,都没有能够像它那样,成为一个“梦”。显然巴黎是有它 特殊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说不清。 (有删改) 11.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巴黎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梦”?(6分)
从上个世纪 30 年代的海上繁华梦,到如今变得面目全非的乡间小镇,这块牌子 被花花绿绿的霓虹灯管装裹着,闪烁在充满着富贵与浪漫之梦的东方之夜里。 可见巴黎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梦。 有太多的东西可供想象:诗歌和玫瑰,骑士和爱情,灯红酒绿的海洋, 富有的黄金之都,流浪者与冒险家的乐园。一切的一切,伟大的和渺小的,圣洁 的和龌龊的,富丽辉煌和神秘传奇的,会聚在一起,它们变成了一个梦,一种充 满了蛊惑意味的气息弥漫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 理解巴黎是从想象开始的,而这想象似乎很难和巴黎这座城市有直接的关系,巴 黎是一种理念,一种永恒的关于时尚、艺术、精神和生活的先入之见,它就建筑 在纸上,坐落在传说里。你听见哗哗作响的马车铃声,那是 19 世纪的巴黎你听 见美妙华丽的音乐,那是莫扎特的巴黎;你听见隆隆响过的炮声,那是拿破仑·波 拿巴的巴黎。 因此小偷和冒险家们来到这里,流浪汉和乞丐们来到这里,拉斯蒂涅、玛格丽特、 卡西莫多和艾丝梅拉达们来到这里,没有他们就没有巴黎。就像塞纳河上曾经漂 浮的垃圾、污秽一样,这座城市必须要汇聚它所应有的一切 美丽和丑陋, 卑俗与浪漫,肮脏与高洁,一切的传奇和艺术。因此巴尔扎克和雨果来到这里, 就连希特勒也来到这里。他不可一世地站在艾菲尔铁塔下检阅他的占领了巴黎的 军队时,那副得意神情,也好像是圆了一个乡下佬的梦 一条河给一个城市滋养了梦幻的色彩,塞纳河的波光使它成为了一个梦。 巴黎,静静地躺在塞纳河的波光里。河上的一切光与影,都被它摇漾成金子和宝 石,然后又折射到游人的梦里,开成绚烂的词语,无言的叹息。 一座城市是被一条河养大的,在这个意义上,河是城市的母亲。但世界 上没有哪一座城市和河流的关系,是如此地紧密到不可分的程度。她不但创造了 他,还使他具有了灵魂,灵气;而他,则反过来把她打扮得如此华贵富丽,使她 如此精致妖娆、名声显赫。这、是不可思议的一种互相创造的关系,因为这样的 创造和激发,使他们彼此拥有了如此充沛 的激情和不衰的活力,拥有了无所不在的自由意志。 老旧的房屋和年轻的精神,这也是巴黎能够成为一个梦的原因。没有年 轻就不会有梦的躯体,没有老旧就没有梦的温床和氛围。某种意义上,是外省的 青年们给巴黎带来了不竭的欲望和生命力。就像塞纳河水从远方流来,再向远方 流去,是他们创造了巴黎,使它不断地老去,又再一次焕发生机。就像于连和拉 斯蒂涅,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也早已成为巴黎的一部分。 从埃菲尔铁塔上看巴黎,那些站在远郊的高楼,就像是一些刚从外省赶 来,排着队想挤进巴黎但又不得的粗俗汉子,显得那么莽撞和没有教养。它们在 优雅和贵族的巴黎面前没有任何的优势 要知道,这种优势在世界上几乎 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着无可争议的权威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可这是巴黎,在巴黎 的高傲和不可思议的风姿面前,它们是一些猥琐的求婚者,无法不显得寒伧和局 促。 巴黎给了世界以多大的影响?没人能知道,更无法计算出来。但我知道 人们关于现代城市的生活与文化的想象,差不多都是来源于它的蓝本。伦敦、柏 林、罗马,甚至纽约,都没有能够像它那样,成为一个“梦”。显然巴黎是有它 特殊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说不清。 (有删改) 11.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巴黎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梦”?(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