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度高三二模试卷 2014.5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请将试卷与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共40分) 本大题共7小题,共15分。 (一)本题共5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 人到中年,情感就多波折,乃有“哀乐中年”之说。所谓哀乐中年恐怕也没有多少乐可言吧。 然则,何以解忧? 曹操说:“唯有杜康。”曹操的意思是说,唯有-醉可以忘忧。问题是酒醒之后又怎么办。 其实就像曹操那样提得起放得下的枭雄,一手握着酒杯,仍然要叹“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也 可见杜康发明的特效药不怎么有效。范仲淹说“甲″,反而触动柔情,帮起倒忙来了。 酒果真能解忧吗?忧与愁,都在心底,所以字典里都归心部。酒落在胃里,只能烧起一片壮烈的 幻觉,岂能到心?“乙”,还是李白讲得对,而李白,是最有名最资深的酒徒。 就我而言,读诗,不失为解忧的好办法。不是默读,而是读岀声来,甚至纵情朗诵。忧从中 来,五言绝句不足以抗拒。七言较多回荡捭阖,效力大些。最尽兴的,是狂吟起伏叠宕的古风 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或“人生干里与万里”,当然要神完气足,不得嗫嚅吞吐,而 毎到慷慨激昂的高潮,真有一股豪情贯通今古,太过瘾了。不过,能否吟到惊动鬼神的程度,还 要看情绪是否①(饱满/满足),气力是否②(充沛/充分)。一个人独诵,最为 忘我;拿来当众表演,反而不能淋漓尽致。也许因为那种高吟的声调是我最私己的解忧方式吧
1 北京市西城区 2013—2014 学年度高三二模试卷 2014.5 高 三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请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请将试卷与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共 40 分)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15 分。 (一)本题共 5 小题,共 11 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 1—5题。 人到中年,情感就多波折,乃有“哀乐中年”之说。所谓哀乐中年恐怕也没有多少乐可言吧。 然则,何以解忧? 曹操说:“唯有杜康。”曹操的意思是说,唯有一醉可以忘忧。问题是酒醒之后又怎么办。 其实就像曹操那样提得起放得下的枭雄,一手握着酒杯,仍然要叹“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也 可见杜康发明的特效药不怎么有效。范仲淹说“ 甲 ”,反而触动柔情,帮起倒忙来了。 酒果真能解忧吗?忧与愁,都在心底,所以字典里都归心部。酒落在胃里,只能烧起一片壮烈的 幻觉,岂能到心?“ 乙 ”,还是李白讲得对,而李白,是最有名最资深的酒徒。 就我而言,读诗,不失为解忧的好办法。不是默读,而是读出声来,甚至纵情朗诵。忧从中 来,五言绝句不足以抗拒。七言较多回荡捭.阖,效力大些。最尽兴的,是狂吟起伏叠宕 ....的古风, 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或“人生千里与万里”,当然要神完气足,不得嗫.嚅吞吐,而 每到慷慨激昂 ....的高潮,真有一股豪情贯通今古,太过瘾了。不过,能否吟到惊动鬼神的程度,还 要看情绪是否 ① (饱满/满足),气力是否 ② (充沛/充分)。一个人独诵,最为 忘我;拿来当众表演,反而不能淋漓尽致。也许因为那种高吟的声调是我最私己的解忧方式吧
(节选自余光中作品,有改动) 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回荡捭(bai)阖B.起伏叠宕C.嗫(nie)嚅吞吐D.慷慨激昂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饱满充沛 B.满足充沛 C.饱满充分 D.满足充分 下列诗句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B.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 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D.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乙:举杯消愁愁更愁 乙:举杯消愁愁更愁 4.下列与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曹操,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建安”是年号,曹诗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B.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石壕吏》《将进酒》都是他古体诗中的经典之作。 C.范仲淹,北宋人,以其《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为后世人所熟知 D.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其代表作有诗歌《乡愁》、散文《听听那冷雨》等 5.下列四个选项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2分) A.人到中年 B.何以解忧C.情贯古今D.独诵高吟 (二)本题共2小题,共4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6—7题。 古代文人即有为商家写春联者,鼎鼎大名的明代才子唐伯虎便是其中一位。旧历年底,香港 天地图书公司营业经理刘文良先生恭请我撰一舂联,“要有‘天地读书′等字眼在內"。在下就为 他拟了一副力求通俗的对联 每天读好书 我的联作本甚平庸,平仄亦不规范,之所以敢拟,不过抛砖引玉罢了 6.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够得体的一项是(2分) A.鼎鼎大名B.恭请 C.在下 D.抛砖引玉 7.下列为“每天读好书”所对下联,最符合文中要求的一项是(2分) A.天地称一统 囊括八方地C.图书富百城D.此地有良伴 2
2 (节选自余光中作品,有改动) 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字音有错误 ...的一项是(2 分) A.回荡捭.(bǎi)阖 B.起伏叠宕 C.嗫.(niè)嚅吞吐 D.慷慨激昂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饱满 充沛 B.满足 充沛 C.饱满 充分 D.满足 充分 3.下列诗句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B.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C.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D.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乙:举杯消愁愁更愁 乙:举杯消愁愁更愁 4.下列与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 曹操,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建安”是年号,曹诗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B.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石壕吏》《将进酒》都是他古体诗中的经典之作。 C. 范仲淹,北宋人,以其《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为后世人所熟知。 D.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其代表作有诗歌《乡愁》、散文《听听那冷雨》等。 5.下列四个选项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2 分) A. 人到中年 B. 何以解忧 C.情贯古今 D.独诵高吟 (二)本题共 2 小题,共 4 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 6—7 题。 古代文人即有为商家写春联者,鼎鼎大名 ....的明代才子唐伯虎便是其中一位。旧历年底,香港 天地图书公司营业经理刘文良先生恭请..我撰一春联,“要有‘天地读书’等字眼在内”。在下..就为 他拟了一副力求通俗的对联: 每天读好书 我的联作本甚平庸,平仄亦不规范,之所以敢拟,不过抛.砖引玉 ...罢了。 6.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够得体 ....的一项是(2 分) A.鼎鼎大名 B.恭请 C.在下 D.抛砖引玉 7.下列为“每天读好书”所对下联,最符合文中要求的一项是(2 分) A.天地称一统 B.囊括八方地 C.图书富百城 D.此地有良伴
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①赵鼎,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②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 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 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 ③五年,上还临安,制以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 马。鼎以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遂制以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 军节度使,封建囯公,于行宫门外建资善堂。鼎又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 下之选。 ④建炎初,尝下诏以奸臣诬蔑宣仁保佑之功,命史院刊修,未及行,朱胜非为相,上谕之 曰:“神宗、哲宗两朝史事多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宜召范冲刊定。”会胜非去位,鼎以宰相监 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上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鼎 初,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 前辙耶?″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翌日,问上曰 某人献钱耶?″上曰:“朕求之也。”鼎奏:“某人不当献,陛下不当求。”遂出其人与郡。 ⑥始,张浚荐秦桧可与共大事,鼎再相亦以为言,桧遂稍掌权柄。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 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 知泉州。 ⑦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鼎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桧见之日:“此老倔强犹昔。”鼎遣人语其孑汾日:“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 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天下闻而悲之。明年,得旨归葬
3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 ①赵鼎,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②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 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 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 ③五年,上还临安,制以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 马。鼎以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遂制以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 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于行宫门外建资善堂。鼎又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 下之选。 ④建炎初,尝下诏以奸臣诬蔑宣仁保佑之功①,命史院刊修,未及行,朱胜非为相,上谕之 曰:“神宗、哲宗两朝史事多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宜召范冲刊定。”会.胜非去位,鼎以宰相监 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上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鼎。 ⑤初,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 前辙耶?”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翌日,问上曰: “某人献钱耶?”上曰:“朕求之也。”鼎奏:“某人不当献,陛下不当求。”遂出其人与郡。 ⑥始,张浚荐秦桧可与共大事,鼎再相亦以为言,桧遂稍掌权柄。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 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 知泉州。 ⑦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鼎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 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天下闻而.悲之。明年,得旨归葬
⑧孝宗即位,谥忠简,赠太傅,追封丰国公。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 (取材于《宋史赵鼎传》) 【注】①宣仁保佑之功:北宋宣仁高太后辅佐幼主的功劳。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胜非去位 会:恰逢 B.浚初求去 去:前往 C.怅余生之无几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D.天下闻而悲之 而:表顺承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他的母亲樊氏教育他,使之通晓经史百家之书 B.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这样做如果都不予惩治,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 C.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 于是上奏这件事,皇上听后也变了脸色,并向他道歉 D.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 秦桧见了赵鼎后说:“这个老头还像以往那样倔强。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赵鼎幼年丧父,却能勤奋学习,为南宋王朝尽心出力,最终成长为南宋一代名相。 B.赵鼎促成朝廷任命瑗为保庆军节度使,进封建国公,并在行宫门外建设了资善堂 C.赵鼎和张浚一度得到高宗的信任,他们都曾经认为秦桧是可以与之共谋大事之人。 D.赵鼎因揭发了秦桧的阳奉阴违而被秦桧迫害,为使家人免遭牵连,毅然绝食而死 1.请根据选文第⑥⑦段内容,分析赵鼎的性格特点。(4分) 12.史书评价赵鼎是南宋“中兴贤相之首”,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概述赵鼎最突出的治国才能, 并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贤相之才”的认识。(200字左右)(12分) 第二部分(共11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 而取之是以我有过为而民毋过命民之观也察矣不可遁逃故先王畏
4 ⑧孝宗即位,谥忠简,赠太傅,追封丰国公。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 (取材于《宋史·赵鼎传》) 【注】①宣仁保佑之功:北宋宣仁高太后辅佐幼主的功劳。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会.胜非去位 会:恰逢 B.浚初求去. 去:前往 C.怅余生之.无几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D.天下闻而.悲之 而:表顺承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他的母亲樊氏教育他,使之通晓经史百家之书。 B.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这样做如果都不予惩治,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 C.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 于是上奏这件事,皇上听后也变了脸色,并向他道歉。 D.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 秦桧见了赵鼎后说:“这个老头还像以往那样倔强。”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赵鼎幼年丧父,却能勤奋学习,为南宋王朝尽心出力,最终成长为南宋一代名相。 B.赵鼎促成朝廷任命瑗为保庆军节度使,进封建国公,并在行宫门外建设了资善堂。 C.赵鼎和张浚一度得到高宗的信任,他们都曾经认为秦桧是可以与之共谋大事之人。 D.赵鼎因揭发了秦桧的阳奉阴违而被秦桧迫害,为使家人免遭牵连,毅然绝食而死。 11.请根据选文第⑥⑦段内容, 分析赵鼎的性格特点。(4 分) 12.史书评价赵鼎是南宋“中兴贤相之首”,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概述赵鼎最突出的治国才能, 并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贤相之才”的认识。(200 字左右)(12 分) 第二部分(共 110 分)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3 分。 13.用斜线( / )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 分) 身 不 善 之 患 毋 患 人 莫 己 知 丹 青 在 山 民 知 而 取 之 美 珠 在 渊 民 知 而 取 之 是 以 我 有 过 为 而 民 毋 过 命 民 之 观 也 察 矣 不 可 遁 逃 故 先 王 畏
(取材于《管子小称》) 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共8分 ①荀子在《劝学》一文中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之句劝诫求学者 须坚持不懈,方有所成。 ②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到人们各有自己的情趣取向:“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 内 ③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 两句表达了自己与琵琶女处境相似,因而 有同病相怜之感。 ④菊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像李清照的《声声慢》中亦写到这个意象 如今有谁堪摘? ⑤陆游在《书愤》一诗中借“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句表达了自己一生壮志难酬的感慨。 1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其后问题。(共10分) 王昭君 [唐]白居易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王昭君 [清]刘南廷 六奇已出陈平计③,五饵曾闻贾谊言②
5 民。 (取材于《管子·小称》) 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 4 道题)。(共 8 分) ①荀子在《劝学》一文中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之句劝诫求学者 须坚持不懈,方有所成。 ②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到人们各有自己的情趣取向:“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 内; , 。” ③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 , ”两句表达了自己与琵琶女处境相似,因而 有同病相怜之感。 ④菊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像李清照的《声声慢》中亦写到这个意象: “ , ,如今有谁堪摘?” ⑤陆游在《书愤》一诗中借“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之 句表达了自己一生壮志难酬的感慨。 1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其后问题。(共 10 分) 王昭君 [唐]白居易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王昭君 [清]刘献廷 六奇已出陈平计①,五饵曾闻贾谊言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