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参与建构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 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 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 滋生而成的。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 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 “米”“稻”“禾”“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 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 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 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汉字的衍生和分类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的感知方式。汉字的衍生是 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语)为根 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从每个“初文”中产 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它们所表示 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类”。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 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 为分类的依据。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初文” 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 思。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 喻的方式进行系联。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 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木”这一类 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 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 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 在木下,冥也)。再如“彳”字,本来是象形的纵横相交的十字路口,殷商时代 的卜辞中,不少字就与它有关,而“役”字,在甲骨文中本不从“彳”,但当它 在后世以“彳”为义符后,就使人觉得从役之人好像真的总是在路上奔波。当汉 字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思想运算的符号被接受时,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就反过来影 响、制约和规范了人对世界的认识 汉字的象形性也影响了汉语的句式,独立呈意性使汉字在任何场合均无需严密的 句法即可表现意义。这就使得古代中国人的思维世界似乎不那么注意逻辑、次序 和规则,话语发出者和接受者凭着共同的文化习惯,就能够表述和理解很复杂的 意义。 我们除了能从汉字本身大体了解古人“怎么想”,还可以从中了解他们“想什 么”,比如能从汉字的字形中探寻某种思想和制度的起源,从汉字的分类中理解 古人生活的重心和兴趣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古老的汉字置于思想史的视野 之中,考察其中的思想史意义 (摘编自葛兆光《作为思想史的汉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意识中的世界是由语言文字建构的,因此从汉字中,我们能读出古代中 国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中的一些东西
福建省南安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1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参与建构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 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 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 滋生而成的。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 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 “米”“稻”“禾”“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 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 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 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汉字的衍生和分类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的感知方式。汉字的衍生是 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语)为根, 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从每个“初文”中产 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它们所表示 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类”。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 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 为分类的依据。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初文” 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 思。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 喻的方式进行系联。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 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木”这一类 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 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 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 在木下,冥也)。再如“彳”字,本来是象形的纵横相交的十字路口,殷商时代 的卜辞中,不少字就与它有关,而“役”字,在甲骨文中本不从“彳”,但当它 在后世以“彳”为义符后,就使人觉得从役之人好像真的总是在路上奔波。当汉 字作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思想运算的符号被接受时,人自己创造的文字就反过来影 响、制约和规范了人对世界的认识。 汉字的象形性也影响了汉语的句式,独立呈意性使汉字在任何场合均无需严密的 句法即可表现意义。这就使得古代中国人的思维世界似乎不那么注意逻辑、次序 和规则,话语发出者和接受者凭着共同的文化习惯,就能够表述和理解很复杂的 意义。 我们除了能从汉字本身大体了解古人“怎么想”,还可以从中了解他们“想什 么”,比如能从汉字的字形中探寻某种思想和制度的起源,从汉字的分类中理解 古人生活的重心和兴趣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古老的汉字置于思想史的视野 之中,考察其中的思想史意义。 (摘编自葛兆光《作为思想史的汉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人们意识中的世界是由语言文字建构的,因此从汉字中,我们能读出古代中 国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中的一些东西
B.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由具体图画演变而成,它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方式 衍生滋蘗,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体系。 C.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表具体事物的文字,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类名,如有 米”“黍”等字,却无表“庄稼”“粮食”这类抽象意义的字 D.由“木”引申出“梅”“李”,进而引申出“本”“末”,再引申出 杲”“杳”,体现汉字通过感觉、联想、隐喻等方式进行归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论述了从象形的汉字中看中国古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这一观点,从汉 字、汉字的衍生和分类、汉语的句式等方面展开论述 B.古代汉字中的“牛”的各种字形都突显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为古代 中国人习惯于具象而不习惯于抽象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C.文章第三段论述了汉字是以象形“初文”为根衍生的,人们一看到以“初文” 为义符、以类相从的字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思。 D.“役”字原不从“彳”,后以“彳”为义符,人们才觉得从役与在路上奔波 有关,这证明了汉字不一定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字留下了创造者思维方式的烙印,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古代中国人的 思维始终与具体形象相联系,与汉字的象形性大有关系 B.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表象来感知世界,这使汉字有了强烈的象形性;汉字的 象形性又反过来使中国人的思想缺乏运算、推理、判断等活动。 C.象形性使汉字能独立呈现意义,说话者在缀词成句表达意思时,无需严密的 句法,听话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习惯顺畅理解话语的意思。 D.古老的汉字能让我们理解古人的生活重心和兴趣,感知其思维方式和知识观 念,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应当被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学会联合开展了 青年创业者调查。调查显示,受访的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岁(80.8%) 他们从最终的全日制学校毕业时多为21~25岁(60%)。在这一群体中,仅有 %选择了在校期间创业或者一毕业就创业,且这些在校创业者多为硕士或博士研 究生学历。值得关注的是,接近一半(46.8%)的创业者在毕业4~9年后才进行 首次创业。超过半数(55%)的创业者把创业动机归于发现了适合的商机,比如 有好的创业项目或有好的政策机遇,另有22%左右的创业者创业是想自己当老板 或想出来闯荡一番 受访者普遍认为,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创业前还应有一些相关工作 经验,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对创业者来说,在名校学到的东西 也很重要,特别是高学历或理工科的创业者,非常认可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 用;在创业后如果不继续学习,创业者比普通上班族更容易被市场淘 (摘编自2017年4月1日《光明日报》 附图:创业者创业动机数据统计 材料二:
B.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由具体图画演变而成,它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方式 衍生滋蘗,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体系。 C.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表具体事物的文字,却没有表抽象意思的类名,如有 “米”“黍”等字,却无表“庄稼”“粮食”这类抽象意义的字。 D.由“木”引申出“梅”“李”,进而引申出“本”“末”,再引申出 “杲”“杳”,体现汉字通过感觉、联想、隐喻等方式进行归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论述了从象形的汉字中看中国古人深层思维和意识结构这一观点,从汉 字、汉字的衍生和分类、汉语的句式等方面展开论述。 B.古代汉字中的“牛”的各种字形都突显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为古代 中国人习惯于具象而不习惯于抽象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C.文章第三段论述了汉字是以象形“初文”为根衍生的,人们一看到以“初文” 为义符、以类相从的字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思。 D.“役”字原不从“彳”,后以“彳”为义符,人们才觉得从役与在路上奔波 有关,这证明了汉字不一定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字留下了创造者思维方式的烙印,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古代中国人的 思维始终与具体形象相联系,与汉字的象形性大有关系。 B.古代中国人主要通过表象来感知世界,这使汉字有了强烈的象形性;汉字的 象形性又反过来使中国人的思想缺乏运算、推理、判断等活动。 C.象形性使汉字能独立呈现意义,说话者在缀词成句表达意思时,无需严密的 句法,听话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习惯顺畅理解话语的意思。 D.古老的汉字能让我们理解古人的生活重心和兴趣,感知其思维方式和知识观 念,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应当被作为思想史的研 究对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学会联合开展了 青年创业者调查。调查显示,受访的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 31~40 岁(80.8% ), 他们从最终的全日制学校毕业时多为 21~25 岁(60%)。在这一群体中,仅有 9%选择了在校期间创业或者一毕业就创业,且这些在校创业者多为硕士或博士研 究生学历。值得关注的是,接近一半(46.8%)的创业者在毕业 4~9 年后才进行 首次创业。超过半数(55%)的创业者把创业动机归于发现了适合的商机,比如 有好的创业项目或有好的政策机遇,另有 22%左右的创业者创业是想自己当老板 或想出来闯荡一番。 受访者普遍认为,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创业前还应有一些相关工作 经验,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对创业者来说,在名校学到的东西 也很重要,特别是高学历或理工科的创业者,非常认可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 用;在创业后如果不继续学习,创业者比普通上班族更容易被市场淘 汰。 (摘编自 2017 年 4 月 l 日《光明日报》) 附图:创业者创业动机数据统计 材料二: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 随着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进一步鼓励以及工商注册等领域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 全国高校毕业生创办私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而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 面对的首要难题。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刘蓉华针对一些学生落 入信贷陷阱的现象,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并普及信贷知识 保护大学生远离非法网络借贷平台。她建议将大学生使用网络金融借贷纳入央行 的个人征信系统,从校园开始培养大学生增强诚信意识。 (摘编自中国工商报网《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创业创新》,2017年3月20日)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您认为政策效果会如 杨德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以休学创业来说,学生在 创办、经营企业一段时间后能够再回到学校,我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因为它使学 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对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一种保护。我曾与斯坦福大学和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在对多种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能给 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制度,会使处于其中的人们更愿意去创业,创业效果也会更 好。允许休学创业等许多新政策就属于这类性质的制度,肯定能够鼓励一部分人 去创业。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 (摘自2017年4月6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陈博群是安徽师范大学2013级空乘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发现,政府工作报 告提到了“鼓励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令他振奋。他在校期间经历了数 次创业。在这个最好的创业时代,陈博群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大二那年,他创办 了服务合肥市大学城师生的送餐网络平台“点小二”,但不久就以失败告终。 陈博群此前的不少创业伙伴在毕业后选择就业。他们发现,自己找工作比同 龄人要得心应手,实习期也表现得更好。 这些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已经通过创业获得成长。从报税到企业运营,从和 人打交道到发掘市场需求,他们都已在创业期间实践过了。 (摘编自新华网《大学生创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2017年3月16日)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的调查对象是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创业者是主 动创业,只有少部分是被动创业 B.材料二表明大学生创业往往面临难以筹到启动资金的困境,对此有关部门应 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大学生创业。 C.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出台很多扶持政策,材料三指出允许休学创业的政策 将促使在校大学生争相创业 D.材料一表明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材料四报道陈博群创业失败的经历意在 提醒大学生创业需谨慎选择时机。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引用北大及专业机构的调査数据,材料二引用国家工商总局的研究报 告,显示信息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B.材料三是访谈节选,针对访问者直截了当的提问,受访者对支持大学生创业的 政策效果毫无保留地表明了乐观态度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 随着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进一步鼓励以及工商注册等领域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 全国高校毕业生创办私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而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 面对的首要难题。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刘蓉华针对一些学生落 入信贷陷阱的现象,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并普及信贷知识, 保护大学生远离非法网络借贷平台。她建议将大学生使用网络金融借贷纳入央行 的个人征信系统,从校园开始培养大学生增强诚信意识。 (摘编自中国工商报网《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创业创新》,2017 年 3 月 20 日)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您认为政策效果会如 何? 杨德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以休学创业来说,学生在 创办、经营企业一段时间后能够再回到学校,我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因为它使学 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对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一种保护。我曾与斯坦福大学和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在对多种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能给 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制度,会使处于其中的人们更愿意去创业,创业效果也会更 好。允许休学创业等许多新政策就属于这类性质的制度,肯定能够鼓励一部分人 去创业。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 (摘自 2017 年 4 月 6 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陈博群是安徽师范大学 2013 级空乘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发现,政府工作报 告提到了“鼓励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令他振奋。他在校期间经历了数 次创业。在这个最好的创业时代,陈博群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大二那年,他创办 了服务合肥市大学城师生的送餐网络平台“点小二”,但不久就以失败告终。 陈博群此前的不少创业伙伴在毕业后选择就业。他们发现,自己找工作比同 龄人要得心应手,实习期也表现得更好。 这些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已经通过创业获得成长。从报税到企业运营,从和 人打交道到发掘市场需求,他们都已在创业期间实践过了。 (摘编自新华网《大学生创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2017 年 3 月 16 日)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的调查对象是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创业者是主 动创业,只有少部分是被动创业。 B.材料二表明大学生创业往往面临难以筹到启动资金的困境,对此有关部门应 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大学生创业。 C.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出台很多扶持政策,材料三指出允许休学创业的政策 将促使在校大学生争相创业。 D.材料一表明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材料四报道陈博群创业失败的经历意在 提醒大学生创业需谨慎选择时机。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5 分)( )( ) A.材料一引用北大及专业机构的调查数据,材料二引用国家工商总局的研究报 告,显示信息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B.材料三是访谈节选,针对访问者直截了当的提问,受访者对支持大学生创业的 政策效果毫无保留地表明了乐观态度
C在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后,四家媒体关注到大学生创业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报道, 表现出较强的时效性 D.关于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材料一、二、四关注大学生如何进行创业,而材料三 关注的则是政府扶持政策的效果 E.四则材料都呈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直面大学生的创业困境,同时不回 避政策存在的问题,客观性较强 6.根据上述材料,对想休学创业的大学生,你有什么建议?(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何执中,字伯通。进士高第,调台、亳二州判官。亳数易守,政不治。曾巩至, 颇欲振起之,屢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钜,悉委以判决。有 妖狱久不竟,株连浸寝多。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 扣其故,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执中曰:“是必为师张角讳耳。”即扣头引 伏。知海盐县,为政识后先,邑人纪其十异。入为太学博士,以母忧去,寓苏 州。端王即位,是为徽宗,超拜宝文阁待制,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四选案 籍,吏多藏于家,以舞文取贿。执中请置库架阁,命官莅之,是后六曹皆仿其 法。大观三年,遂代为尚书左丞,加特进。制下,太学诸生陈朝老诣阙上书曰: 及相执中,中外默然失望。执中碌碌庸质,初无过人,致位二府,亦已大幸, 遽俾之经体赞元,是犹以蚊负山,多见其不胜任也。”豌奏不省,而眷注益异。 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建嘉会成功阁,帝亲书钜额以 示宠。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 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旦期执中辅政一纪,年益高。他日造 朝,命止赴六参起居,退治省事。明年,乃以太傅就第,许朝朔望,仪物廪稍, 切如居位时。其在政府,尝戒边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材,宽民力。虽居 富贵,未尝忘贫贱时。斥缗钱万置义庄,以赡宗族。卒,年七十四。帝即幸其 家,以不及视其病为恨,辍视朝三日,赠太师,追封清源郡王,谥曰正献 (节选自《宋书·何执中传》)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 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B.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众/情愿特 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C.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 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D.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 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讳,旧时指按礼对君主、尊长者的名字避开不直称,而用代字、缺笔等表示。 B.博士,古代学官,负责保管文献档案,培养人才,也指当时最高级别的学位。 C.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朔日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日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D.赠,朝廷封典的一种,赠予死者官爵或授予封号,多用于已故官吏或其父祖
C.在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后,四家媒体关注到大学生创业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报道, 表现出较强的时效性。 D.关于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材料一、二、四关注大学生如何进行创业,而材料三 关注的则是政府扶持政策的效果。 E.四则材料都呈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直面大学生的创业困境,同时不回 避政策存在的问题,客观性较强。 6.根据上述材料,对想休学创业的大学生,你有什么建议?(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何执中,字伯通。进士高第,调台、亳二州判官。亳数易守,政不治。曾巩至, 颇欲振起之,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钜,悉委以判决。有 妖狱久不竟,株连浸寝多。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 扣其故,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执中曰:“是必为师张角讳耳。”即扣头引 伏。知海盐县,为政识后先,邑人纪其十异。入为太学博士,以母忧去,寓苏 州。端王即位,是为徽宗,超拜宝文阁待制,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四选案 籍,吏多藏于家,以舞文取贿。执中请置库架阁,命官莅之,是后六曹皆仿其 法。大观三年,遂代为尚书左丞,加特进。制下,太学诸生陈朝老诣阙上书曰: “及相执中,中外默然失望。执中碌碌庸质,初无过人,致位二府,亦已大幸, 遽俾之经体赞元,是犹以蚊负山,多见其不胜任也。”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 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建嘉会成功阁,帝亲书钜额以 示宠。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 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执中辅政一纪,年益高。他日造 朝,命止赴六参起居,退治省事。明年,乃以太傅就第,许朝朔望,仪物廪稍, 一切如居位时。其在政府,尝戒边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材,宽民力。虽居 富贵,未尝忘贫贱时。斥缗钱万置义庄,以赡宗族。卒,年七十四。帝即幸其 家,以不及视其病为恨,辍视朝三日,赠太师,追封清源郡王,谥曰正献。 (节选自《宋书·何执中传》)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 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B.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 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C.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 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D.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 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讳,旧时指按礼对君主、尊长者的名字避开不直称,而用代字、缺笔等表示。 B.博士,古代学官,负责保管文献档案,培养人才,也指当时最高级别的学位。 C.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朔日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日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D.赠,朝廷封典的一种,赠予死者官爵或授予封号,多用于已故官吏或其父祖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执中颇有见识,政绩突出。他担任台、亳二州判官时,断妖狱,革弊政, 能识缓急后先,政治才能突出,当地老百姓还为他记了十异政绩。 B.何执中洞察力强,且有创举。他任吏部尚书时发现官员把档案藏于家的弊端, 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管理,此后六曹都效仿这一做法。 C.何执中位高权重,深受圣宠。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几年,随着年岁渐高,皇帝 让他每月只需参见六次表示问候,他去世时皇帝停止临朝听政三天 D.何执中为政爱民,重情重义。他在政事堂担任要职时,宽减老百姓的负担; 即使身居富贵也不忘贫贱,取出自己的一万缗钱建置义庄来供养宗亲。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钜,悉委以判决。(5分) (2)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 (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簿,擢崇文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 太常自秦以来,礼文残缺,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肇在职,多所厘正。兄布 以论市易事被责,亦夺肇主判。滞于馆下,又多希旨窥伺者,众皆危之,肇恬然 无愠。元祐初,为中书舍人。门下侍郎韩维奏范百禄事,太皇太后以为谗毁,出 守邓。肇言:“维为朝廷辨邪正是非,不可以疑似逐。”不草制。四年,春旱, 有司犹讲春宴。肇同彭汝砺上疏曰:“相与饮食燕乐,恐无以消复天变。”翼日, 有旨罢宴。蔡确贬新州,肇先与汝砺相约极论。会除给事中,汝砺独封还制书, 言者谓肇卖友,略不自辨。肇在礼院时,启亲祠北郊之议。是岁当郡,肇坚抗前 说,既而合祭天地,乃自劾,改刑部。请不已,出知徐州,徙江宁府。帝亲政, 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λ对。肇言:“宜于此时选忠信端良之士,置诸近班, 以参谋议,备顾问。与夫深处法官,亲近普瞽御,其损益相去万万矣。”贵近恶 其语,出知瀛州。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日食四月朔,当降诏求言。肇具 述帝旨,诏下,投匦者如织。章惇恶之,欲因事去肇,帝不听。布之拜相,肇适 当制,国朝学士弟草兄制,唯韩维与肇,为衣冠荣。建中靖国元年,太史奏日又 当食四月。肇请对言:“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漬净之化或衰于前忠牙 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言发涕下,帝悚然顺纳。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四年,归润而卒,年六十 肇天资仁厚,而容貌端严。自少力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法。更十一州,类 多善政。绍兴初,谥曰文昭。 节选自《宋 史·曾肇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 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B.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 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C.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 /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何执中颇有见识,政绩突出。他担任台、亳二州判官时,断妖狱,革弊政, 能识缓急后先,政治才能突出,当地老百姓还为他记了十异政绩。 B.何执中洞察力强,且有创举。他任吏部尚书时发现官员把档案藏于家的弊端, 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管理,此后六曹都效仿这一做法。 C.何执中位高权重,深受圣宠。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几年,随着年岁渐高,皇帝 让他每月只需参见六次表示问候,他去世时皇帝停止临朝听政三天。 D.何执中为政爱民,重情重义。他在政事堂担任要职时,宽减老百姓的负担; 即使身居富贵也不忘贫贱,取出自己的一万缗钱建置义庄来供养宗亲。 10.把文 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钜,悉委以判决。(5 分) (2)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 (5 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簿,擢崇文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 太常自秦以来,礼文残缺,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肇在职,多所厘正。兄布 以论市易事被责,亦夺肇主判。滞于馆下,又多希旨窥伺者,众皆危之,肇恬然 无愠。元祐初,为中书舍人。门下侍郎韩维奏范百禄事,太皇太后以为谗毁,出 守邓。肇言:“维为朝廷辨邪正是非,不可以疑似逐。”不草制。四年,春旱, 有司犹讲春宴。肇同彭汝砺上疏曰:“相与饮食燕乐,恐无以消复天变。”翼日, 有旨罢宴。蔡确贬新州,肇先与汝砺相约极论。会除给事中,汝砺独封还制书, 言者谓肇卖友,略不自辨。肇在礼院时,启亲祠北郊之议。是岁当郡,肇坚抗前 说,既而合祭天地,乃自劾,改刑部。请不已,出知徐州,徙江宁府。帝亲政, 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肇言:“宜于此时选忠信端良之士,置诸近班, 以参谋议,备顾问。与夫深处法官,亲近普暬御,其损益相去万万矣。”贵近恶 其语,出知瀛州。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日食四月朔,当降诏求言。肇具 述帝旨,诏下,投匦者如织。章惇恶之,欲因事去肇,帝不听。布之拜相,肇适 当制,国朝学士弟草兄制,唯韩维与肇,为衣冠荣。建中靖国元年,太史奏日又 当食四月。肇请对言:“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 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言发涕下,帝悚然顺纳。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四年,归润而卒,年六十一。 肇天资仁厚,而容貌端严。自少力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法。更十一州,类 多善政。绍兴初,谥曰文昭。 (节选自《宋 史•曾肇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 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B.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 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C.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 /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