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侠的存在及其文学表现是中国古代一个独具特色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 先秦两汉咏侠歌谣时谚是咏侠诗的源头。它们在传唱中为后世咏侠诗创作提 供了主题性素材和审美指向;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提供了侠义形象,灌注了人 格精神;形成了咏侠诗的文化基质,尤其是“利他”的侠客之义和“士为知己者 死”的恩报观念,丰富了侠意识内涵。这孕育了文人咏侠诗最初的艺术体式,带 来了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如,咏侠歌谣《长安为尹赏歌》《时人为杨阿诺号》 对乐府咏侠诗《结客少年场行》《游侠篇》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咏侠诗主题题材的确立和创作发展期。曹植《白马篇》首 开风气,开启了文人咏侠诗创作。其塑造的边塞游侠儿形象,立体展现了游侠的 人格魅力与精神风貌,是诗歌中游侠第一次以正义英雄形象进入文学殿堂。咏侠 诗作为新的抒情言志类诗歌样式,融入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进程中。这一时期咏 侠诗出史入文、创新立意,展现了新时代侠意识,文人咏侠诗《白马篇》《结客 少年场行》《刘生》等诗题对游侠的集中歌咏,形成了咏侠诗发展史上一个独特 文学现象,为咏侠诗创立了乐府模式,形成了诗歌传统 唐代侠风炽盛,是咏侠诗创作的髙潮期。侠的现实存在、形象寄托和精神张 扬成为提升文人人格理想的重要因素。唐人咏侠诗内涵深邃,创新层面丰厚。通 过挖掘不同类型侠者的人格精神和生命情调,提升了咏侠诗的思想境界,闪耀着 时代光芒和诗人理想。通过对边塞游侠、市井游侠少年、文人任侠者、禁军侠少 剑侠等的歌咏,大大拓展了游侠的类型形象。唐人善用雄奇壮阔的意象构织宏大 壮美的审美境界,并通过大漠边塞、荒原郊野和胡姬酒肆等场景的设置,在不同 层面上表现了不同的游侠形象和任侠精神,开创了咏侠诗描写边塞游侠儿的新模 式,即游侠-征战-立功-受赏。发展了借侠(剑)贯输豪情、自伤身世的“士不 遇”抒情模式,赋予咏侠诗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余味曲包的蕴藉美。 咏侠诗创作进入宋、元、明、清,呈现创作衰变期的特征。宋元时代,咏侠诗创 作较少,相对而言,北宋咏侠诗多拟古之作;南宋咏侠诗多现实内容,表现英雄 气概和牺牲精神。明代由于都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 古观念,加之外敌入侵、宦官专权等动荡的现实影响,咏侠诗创作再一次复兴。 诗人较为普遍地建立在对个体生命本能的直接体验上,抹去了经世的功业精神, 多了世俗化、个性化的真实生命意志,在内蕴上更契合于大众审美趣味。清代文 网束密,晚清尤其近代,内忧外患,“乱世天教重侠游”。因时代变幻和抵御外 侮、追求变革的时代要求,许多文人和革命志士呼唤尚武精神,使游侠形象又 次活跃于晩清诗坛。诗人借侠之咏,竭力张扬一种勇武精神和游侠的生命情调, 用儒墨大义重新诠释侠义精神,为衰败不堪的民族精神注入一股豪气与武力。晩 清咏侠诗集中表现着侠义之士视死如归的担当精神及个人英雄主 义精神,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意识。 摘编自2018 年5月30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9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侠的存在及其文学表现是中国古代一个独具特色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 先秦两汉咏侠歌谣时谚是咏侠诗的源头。它们在传唱中为后世咏侠诗创作提 供了主题性素材和审美指向;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提供了侠义形象,灌注了人 格精神;形成了咏侠诗的文化基质,尤其是“利他”的侠客之义和“士为知己者 死”的恩报观念,丰富了侠意识内涵。这孕育了文人咏侠诗最初的艺术体式,带 来了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如,咏侠歌谣《长安为尹赏歌》《时人为杨阿诺号》 对乐府咏侠诗《结客少年场行》《游侠篇》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咏侠诗主题题材的确立和创作发展期。曹植《白马篇》首 开风气,开启了文人咏侠诗创作。其塑造的边塞游侠儿形象,立体展现了游侠的 人格魅力与精神风貌,是诗歌中游侠第一次以正义英雄形象进入文学殿堂。咏侠 诗作为新的抒情言志类诗歌样式,融入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进程中。这一时期咏 侠诗出史入文、创新立意,展现了新时代侠意识,文人咏侠诗《白马篇》《结客 少年场行》《刘生》等诗题对游侠的集中歌咏,形成了咏侠诗发展史上一个独特 文学现象,为咏侠诗创立了乐府模式,形成了诗歌传统。 唐代侠风炽盛,是咏侠诗创作的高潮期。侠的现实存在、形象寄托和精神张 扬成为提升文人人格理想的重要因素。唐人咏侠诗内涵深邃,创新层面丰厚。通 过挖掘不同类型侠者的人格精神和生命情调,提升了咏侠诗的思想境界,闪耀着 时代光芒和诗人理想。通过对边塞游侠、市井游侠少年、文人任侠者、禁军侠少、 剑侠等的歌咏,大大拓展了游侠的类型形象。唐人善用雄奇壮阔的意象构织宏大 壮美的审美境界,并通过大漠边塞、荒原郊野和胡姬酒肆等场景的设置,在不同 层面上表现了不同的游侠形象和任侠精神,开创了咏侠诗描写边塞游侠儿的新模 式,即游侠-征战-立功-受赏。发展了借侠(剑)贯输豪情、自伤身世的“士不 遇”抒情模式,赋予咏侠诗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余味曲包的蕴藉美。 咏侠诗创作进入宋、元、明、清,呈现创作衰变期的特征。宋元时代,咏侠诗创 作较少,相对而言,北宋咏侠诗多拟古之作;南宋咏侠诗多现实内容,表现英雄 气概和牺牲精神。明代由于都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 古观念,加之外敌入侵、宦官专权等动荡的现实影响,咏侠诗创作再一次复兴。 诗人较为普遍地建立在对个体生命本能的直接体验上,抹去了经世的功业精神, 多了世俗化、个性化的真实生命意志,在内蕴上更契合于大众审美趣味。清代文 网束密,晚清尤其近代,内忧外患,“乱世天教重侠游”。因时代变幻和抵御外 侮、追求变革的时代要求,许多文人和革命志士呼唤尚武精神,使游侠形象又一 次活跃于晚清诗坛。诗人借侠之咏,竭力张扬一种勇武精神和游侠的生命情调, 用儒墨大义重新诠释侠义精神,为衰败不堪的民族精神注入一股豪气与武力。晚 清咏侠诗集中表现着侠义之士视死如归的担当精神及个人英雄主 义精神,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意识。 (摘编自 2018 年 5 月 30 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咏侠诗乐府模式创立后,文人咏侠诗就出史入文、创新立意,展现了新时代 的侠意识。 B.唐代侠风炽盛,这时期文人人格精神主要体现在侠的现实存在、形象寄托和 精神张扬上。 C.明代咏侠诗多了世俗化、个性化的真实生命意志,使得经世的功业精神也被 抹去了。 D.晚清及近代因内忧外患,游侠形象虽有勇武精神和民族担当精神,可不免有 悲剧色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述先秦两汉咏侠歌谣时谚对乐府咏侠诗的形成及创作起了不可或缺的 作用。 B.文章在论述咏侠诗乐府模式的形成过程及特点时,侧重强调《白马篇》的重 要性。 C.文章从思想境界、类型形象、边塞诗及抒情模式层面上来论述唐代咏侠诗创 作的深邃丰厚 D.文章在阐述宋元明清咏侠诗状况时,论述了明代、晚清及近代咏侠诗再度兴 起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侠的存在和咏侠歌谣时谚对咏侠诗产生发展具有先导影响和奠基作用,并孕 育了文人咏侠诗最初的艺术体式。 B.中国古代咏侠诗中的“侠”的形象与古代创作者的人格理想、价值观念及社 会大众的审美追求普遍具有一致性。 C.中国古代咏侠诗创作有着深刻的现实动因和深厚的文化渊源,并和时代任侠 风气、文人建功立业的理想相融合。 D.经过历代文人的创造,侠的文学形象焕发出英雄气概,为中国侠文化的创新 发展注入了精神内涵和道德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来源:学科网] 砌末 周海亮 ①砌末是一个木讷腼腆的男人。砌末是戏曲演出道具和布景的统称。 ②戏曲舞台,演员拿起马鞭,就是骑上马;摇起木桨,就是划起船:端起烛 台,就是燃上灯;水旗招展,就是碧浪滔天。生活里,男人塞着耳机,听咏叹调 和交响乐:拿着画笔,画梵高的《向日葵》和废弃的木船:系上围裙,炒一盘有 色有味的辣子鸡:或只是静静地坐着,任月色一点一点凉了窗纱。 ③起初,男人并不知道砌末为何物。 ④男人还是个男孩的时候,喜欢写诗,喜欢画画,喜欢将那副蒙娜丽莎看了 又看。男孩如愿考上大学,研究西方艺术,又喜欢上一位长得像蒙娜丽莎的女孩 只是神似,女孩比蒙娜丽莎漂亮很多,端庄很多。只是女孩没有蒙娜丽莎那般安
A.咏侠诗乐府模式创立后,文人咏侠诗就出史入文、创新立意,展现了新时代 的侠意识。 B.唐代侠风炽盛,这时期文人人格精神主要体现在侠的现实存在、形象寄托和 精神张扬上。 C.明代咏侠诗多了世俗化、个性化的真实生命意志,使得经世的功业精神也被 抹去了。 D.晚清及近代因内忧外患,游侠形象虽有勇武精神和民族担当精神,可不免有 悲剧色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论述先秦两汉咏侠歌谣时谚对乐府咏侠诗的形成及创作起了不可或缺的 作用。 B.文章在论述咏侠诗乐府模式的形成过程及特点时,侧重强调《白马篇》的重 要性。 C.文章从思想境界、类型形象、边塞诗及抒情模式层面上来论述唐代咏侠诗创 作的深邃丰厚。 D.文章在阐述宋元明清咏侠诗状况时,论述了明代、晚清及近代咏侠诗再度兴 起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侠的存在和咏侠歌谣时谚对咏侠诗产生发展具有先导影响和奠基作用,并孕 育了文人咏侠诗最初的艺术体式。 B.中国古代咏侠诗中的“侠”的形象与古代创作者的人格理想、价值观念及社 会大众的审美追求普遍具有一致性。 C.中国古代咏侠诗创作有着深刻的现实动因和深厚的文化渊源,并和时代任侠 风气、文人建功立业的理想相融合。 D.经过历代文人的创造,侠的文学形象焕发出英雄气概,为中国侠文化的创新 发展注入了精神内涵和 道德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来源:学科网] 砌 末 周海亮 ①砌末是一个木讷腼腆的男人。砌末是戏曲演出道具和布景的统称。 ②戏曲舞台,演员拿起马鞭,就是骑上马;摇起木桨,就是划起船;端起烛 台,就是燃上灯;水旗招展,就是碧浪滔天。生活里,男人塞着耳机,听咏叹调 和交响乐;拿着画笔,画梵高的《向日葵》和废弃的木船;系上围裙,炒一盘有 色有味的辣子鸡;或只是静静地坐着,任月色一点一点凉了窗纱。 ③起初,男人并不知道砌末为何物。 ④男人还是个男孩的时候,喜欢写诗,喜欢画画,喜欢将那副蒙娜丽莎看了 又看。男孩如愿考上大学,研究西方艺术,又喜欢上一位长得像蒙娜丽莎的女孩。 只是神似,女孩比蒙娜丽莎漂亮很多,端庄很多。只是女孩没有蒙娜丽莎那般安
静,她喜欢笑,喜欢跳,更喜欢唱戏。女孩学的是京戏,这是一门日渐式微的艺 术。 ⑤他们很快陷入热恋。男孩对女孩说,毕业后我想去国外深造。女孩对男孩 说,可是我想去剧院唱戏。男孩说,你可以把唱戏当成爱好。女孩说,可是我学 了这么多年。男孩就不语了。那时他们己经读到大四,毕业在即,假如女孩坚持, 男孩极可能失去她 ⑥男孩没有失去她。他放弃了出国的机会,与女孩一起进到剧院。那时男孩 已经长成一个男人,女孩已经长成一个女人。去剧院颇费一番周折,因为他既不 懂唱戏,也不懂舞美,更不懂音乐和化妆。后来男孩想到一个办法,他说他可以 给舞美老师打杂,做些简单的道具和布景。他的执着终让他如愿进入戏院。男人 就这样成为砌末师傅,开始只是做些零活,后来师傅退休,他就慢慢挑了大梁。 再后来,别人干脆称男人为砌末。 ⑦男人喜欢这个外号 ⑧砌末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站在侧台,看女人在舞台上表演。女人扮《白 蛇传》里的小青,扮《拾玉镯》里的孙玉娇,扮《春草闯堂》里的春草,扮《西 厢记》里的红娘……扮什么他都爱看,扮什么他都喜欢。他开始喜欢京胡和锣鼓 喜欢花旦和铜锤花脸,喜欢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他迷恋有关京戏的一切 生活如此美好,他只想静静地做好属于他的工作,静静地看女人在舞台上表演, 然后,他与女人相依相伴,共度时光,生儿养女,白头偕老。 ⑨可是砌末慢慢发现女人并不这样想。最初剧院还能发上工资,后来,工资 就发得少了,发得慢了。他与女人往回走,经过一家品牌服装店,女人扭回头看 目光里尽是向往。他懂。他对女人说,会有更多人喜欢国粹的,剧院也会好起来 的。然而女人相信吗?连他都不相信。 ⑩女人开始在闲暇时去别的剧院唱歌。女人说,咱俩总得生活。他搓着手, 无言以对。他去听过一次,女人唱《甜蜜蜜》,唱《又见炊烟》,唱《笑忘书》 舞台上风光无限。女人唱得很好,很动情,很走心,可是他心中感觉别扭。回到 租住的地下室,他问女人,非得去唱吗?女人说,否则怎么办?他说,总还有办 法。女人说,还有以后,以后怎么办?总不能永远这样活着。他不再争辩。虽然 他觉得这样活着挺好。有一日三餐,有一张床,有艺术,有男人和女人,生活还 需要什么呢?剩下的,不过都是些肉身的奢望。 ①砌末仍然是剧院的师傅。他会打造桌椅,会制作马鞭,会给刀枪剑戟涂漆,会 画大的布景,甚至有时候,当剧院有人临时有事,他也会跑跑龙套。然他很少再 站到侧台看舞台上的表演。女人已经从剧院辞职,现在她是另外一个剧院的“头 牌”,只不过女人不再唱戏,只唱歌。据说很多人捧她的场子,据说她赚了很多 钱,还据说她开始参加电视选秀节目,一天比一天红。他没有打听过她,也从没 有再见过她。他知道挽救或者挽回毫无意义,对女人来说,她是主角,他不过是 那些为角色服务的砌末。哪怕女人并没有这样想过 ⑩可是他还是很感激她。是她让他迷上戏曲,迷上砌末,又使自己有了一个叫做 砌末的好听的名字。当夜深,他会静坐在床头,想想往事,笑笑,任月色一点 点凉了窗纱。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5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静,她喜欢笑,喜欢跳,更喜欢唱戏。女孩学的是京戏,这是一门日渐式微的艺 术。 ⑤他们很快陷入热恋。男孩对女孩说,毕业后我想去国外深造。女孩对男孩 说,可是我想去剧院唱戏。男孩说,你可以把唱戏当成爱好。女孩说,可是我学 了这么多年。男孩就不语了。那时他们已经读到大四,毕业在即,假如女孩坚持, 男孩极可能失去她。 ⑥男孩没有失去她。他放弃了出国的机会,与女孩一起进到剧院。那时男孩 已经长成一个男人,女孩已经长成一个女人。去剧院颇费一番周折,因为他既不 懂唱戏,也不懂舞美,更不懂音乐和化妆。后来男孩想到一个办法,他说他可以 给舞美老师打杂,做些简单的道具和布景。他的执着终让他如愿进入戏院。男人 就这样成为砌末师傅,开始只是做些零活,后来师傅退休,他就慢慢挑了大梁。 再后来,别人干脆称男人为砌末。 ⑦男人喜欢这个外号。 ⑧砌末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站在侧台,看女人在舞台上表演。女人扮《白 蛇传》里的小青,扮《拾玉镯》里的孙玉娇,扮《春草闯堂》里的春草,扮《西 厢记》里的红娘……扮什么他都爱看,扮什么他都喜欢。他开始喜欢京胡和锣鼓, 喜欢花旦和铜锤花脸,喜欢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他迷恋有关京戏的一切。 生活如此美好,他只想静静地做好属于他的工作,静静地看女人在舞台上表演, 然后,他与女人相依相伴,共度时光,生儿养女,白头偕老。 ⑨可是砌末慢慢发现女人并不这样想。最初剧院还能发上工资,后来,工资 就发得少了,发得慢了。他与女人往回走,经过一家品牌服装店,女人扭回头看, 目光里尽是向往。他懂。他对女人说,会有更多人喜欢国粹的,剧院也会好起来 的。然而女人相信吗?连他都不相信。 ⑩女人开始在闲暇时去别的剧院唱歌。女人说,咱俩总得生活。他搓着手, 无言以对。他去听过一次,女人唱《甜蜜蜜》,唱《又见炊烟》,唱《笑忘书》…… 舞台上风光无限。女人唱得很好,很动情,很走心,可是他心中感觉别扭。回到 租住的地下室,他问女人,非得去唱吗?女人说,否则怎么办?他说,总还有办 法。女人说,还有以后,以后怎么办?总不能永远这样活着。他不再争辩。虽然 他觉得这样活着挺好。有一日三餐,有一张床,有艺术,有男人和女人,生活还 需要什么呢?剩下的,不过都是些肉身的奢望。 ⑪砌末仍然是剧院的师傅。他会打造桌椅,会制作马鞭,会给刀枪剑戟涂漆,会 画大的布景,甚至有时候,当剧院有人临时有事,他也会跑跑龙套。然他很少再 站到侧台看舞台上的表演。女人已经从剧院辞职,现在她是另外一个剧院的“头 牌”,只不过女人不再唱戏,只唱歌。据说很多人捧她的场子,据说她赚了很多 钱,还据说她开始参加电视选秀节目,一天比一天红。他没有打听过她,也从没 有再见过她。他知道挽救或者挽回毫无意义,对女人来说,她是主角,他不过是 那些为角色服务的砌末。哪怕女人并没有这样想过。 ⑫可是他还是很感激她。是她让他迷上戏曲,迷上砌末,又使自己有了一个叫做 砌末的好听的名字。当夜深,他会静坐在床头,想想往事,笑笑,任月色一点一 点凉了窗纱。 (选自《小说月刊》2018 年第 5 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小说中“男人”和“女人”的对话方式都是转述的方式,第⑩段的对话内容暗 示着“女人”对眼下的生活不满意,也为她的辞职作了铺垫 B.“静坐”“任月色一点一点凉了窗纱”在文中出现两次,前者是男人日常的满 足的一种生活方式,后者指男人经事之后平静坦然心态的一种表现方式 C.“女人”在戏院舞台上倾情扮演不同角色的精湛艺术使“男人”开始迷恋有 关京戏的一切,哪怕连戏曲砌末这项工作也做到了极致。 D.“女人”从唱戏改唱流行歌曲到参加选秀节目这一变化,是受到生活压力 社会品位、人生价值观等影响的,也折射出当今国粹如何坚守的现实。 5.小说主人公砌末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以“砌末”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12岁小学生打赏网络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一初中学生沉迷互联 网赌博,走上盗窃之路;13岁少年沉迷某款网络游戏,疑似模仿游戏中翻墙跳 楼动作而身亡… 去年底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青少年互联网总体普及率高达98.1%。与之 相伴的是,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沉迷游戏、 过度用网耽误学业,导致精神颓废、身体羸弱;网络信息泥沙俱下,孩子辨别能 力不够,难免造成价值观走偏、行为失范,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违法行为… 凡此种种,不仅损害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更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长远发展带来 巨大危害 为解决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去年底印发的《关于 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进行 集中整治: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 案》,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但目前,诱导青 少年网络成瘾的行为屡见不鲜,互联网产品形态花样不断出现 (摘编自桂从路《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刻不容缓》《人民日报》2018年09月 28日)
A.小说中“男人”和“女人”的对话方式都是转述的方式,第⑩段的对话内容暗 示着“女人”对眼下的生活不满意,也为她的辞职作了铺垫。 B.“静坐”“任月色一点一点凉了窗纱”在文中出现两次,前者是男人日常的满 足的一种生活方式,后者指男人经事之后平静坦然心态的一种表现方式。 C.“女人”在戏院舞台上倾情扮演不同角色的精湛艺术使“男人”开始迷恋有 关京戏的一切,哪怕连戏曲砌末这项工作也做到了极致。 D. “女人”从唱戏改唱流行歌曲到参加选秀节目这一变化,是受到生活压力、 社会品位、人生价值观等影响的,也折射出当今国粹如何坚守的现实。 5.小说主人公砌末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6.小说以“砌末”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12 岁小学生打赏网络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 4 万元积蓄;一初中学生沉迷互联 网赌博,走上盗窃之路;13 岁少年沉迷某款网络游戏,疑似模仿游戏中翻墙跳 楼动作而身亡…… 去年底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青少年互联网总体普及率高达 98.1%。与之 相伴的是,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沉迷游戏、 过度用网耽误学业,导致精神颓废、身体羸弱;网络信息泥沙俱下,孩子辨别能 力不够,难免造成价值观走偏、行为失范,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违法行为…… 凡此种种,不仅损害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更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长远发展带来 巨大危害。 为解决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去年底印发的《关于 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进行 集中整治;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 案》,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但目前,诱导青 少年网络成瘾的行为屡见不鲜,互联网产品形态花样不断出现。 (摘编自桂从路《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刻不容缓》 《人民日报》2018 年 09 月 28 日)
材料二 60x 50 玩网墙游观天或交友|看电影听言获眼信息学习或工作通眼或眠络 非网癌用户2450X4420%53.10x5270X40.40%27.00 同魑用户4200%47.50%53,70%3500%2890 21.90 图2-10:非网廳群体与网廳群体网上具体活动比较 0.5 无网后倾 向 网倾向轻度网葡中度网重度网 59 0.72 图211形成过程中娱乐性活动的变化 材料三: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1月至11月网络游戏业务收 入1341亿元,游戏直播用户规模达到2.24亿,其中青少年是网络游戏消费群体 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立法缺失,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经济、商业利益等利用网络 平台传播诈骗、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诱发青少年沉迷网络。 青少年网络成瘾危害面广。长时间上网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同时增加心血管疾 病、糖尿病、肥胖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发生的风险,甚至导致猝死。网络成瘾 人群还多数患有其他精神障碍,如网瘾者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人罹患注意缺陷多动 障碍、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7 年 1 月至 11 月网络游戏业务收 入 1341 亿元,游戏直播用户规模达到 2.24 亿,其中青少年是网络游戏消费群体 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立法缺失,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经济、商业利益等利用网络 平台传播诈骗、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诱发青少年沉迷网络。 青少年网络成瘾危害面广。长时间上网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同时增加心血管疾 病、糖尿病、肥胖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发生的风险,甚至导致猝死。网络成瘾 人群还多数患有其他精神障碍,如网瘾者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人罹患注意缺陷多动 障碍、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