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四所重点中学(赣州一中、平川中学、瑞金中学、赣州三中)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卷高三语文试卷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佣金(yong) 月晕(yun) 诡谲(jue白) 膝盖(x1) B.臀部(tun) 橹棹 熟稔(ren) 胚胎(pi) C.奇葩(pa) 弄堂(nong) 侪辈(chai) 勾当(gou) D.脖颈(geng) 脂肪(zhi) 掂量(dian) 畸形(j)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发轫切磋顶呱呱恭逢盛世 B.搏弈坍塌糊涂 帐厝火积薪 C.辑录部署迷彩服忍辱含垢 D.融资翩跹白 内障誓死如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 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B.人类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人们常常用它向外看,欣赏外面的风景或者专 盯别人的毛病,很少有人把它翻转过来向内看自己,用心之光向心中看,用智慧 之光观照自己的心灵 C.中山装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应该能够 成功。一经申报成功,中山装的保护工作必将更加受益。 D.几位海外留学生的加入,使我们的技术力量大为增强,我们正可以因人成事 做一番大事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雪龙”号通过直升机将俄罗斯科考船上52名乘客转移到了澳大利亚“南极 光”号破冰船上,但在1月3日自己也被厚冰困住。 B.沪深髙铁有望年内全线开通运营,这条大动脉连接的大都是金融中心和大型 城市。 C.“人肉搜索”不再是普通的网络行为,它已经给某些当事人带了物质和精神的 损伤,这与传统的暴力事件性质接近,自然就进入了法律监管的范围。 尽管很多网友对“土豪”这个词潜藏着的对人的讽刺等负面情绪提出了种种 质疑,但并不能阻止它在全国的流行。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 同母亲相比 A.④⑤③②① B.④①⑤③② ①⑤④③② D.①③②⑤④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江西省赣州市四所重点中学(赣州一中、平川中学、瑞金中学、赣州三中)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卷高三语文试卷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佣金(yòng) 月晕(yūn) 诡谲(jué) 膝盖(xī) B.臀部(tún) 橹棹(zhào) 熟稔 ō(rěn) 胚胎(pī) C.奇葩(pā) 弄堂(nòng) 侪辈(chái) 勾当(gòu) D.脖颈(gěng) 脂肪(zhī) 掂量(diān) 畸形(jī)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发轫 切磋 顶呱呱 恭逢盛世 B.搏弈 坍塌 糊涂 帐 厝火积薪 C.辑录 部署 迷彩服 忍辱含垢 D.融资 翩跹 白 内障 誓死如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 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B.人类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人们常常用它向外看,欣赏外面的风景或者专 盯别人的毛病,很少有人把它翻转过来向内看自己,用心之光向心中看,用智慧 之光观照自己的心灵。 C.中山装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应该能够 成功。一经申报成功,中山装的保护工作必将更加受益。 D.几位海外留学生的加入,使我们的技术力量大为增强,我们正可以因人成事, 做一番大事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雪龙”号通过直升机将俄罗斯科考船上 52 名乘客转移到了澳大利亚“南极 光”号破冰船上,但在 1 月 3 日自己也被厚冰困住。 B. 沪深高铁有望年内全线开通运营,这条大动脉连接的大都是金融中心和大型 城市。 C.“人肉搜索”不再是普通的网络行为,它已经给某些当事人带了物质和精神的 损伤,这与传统的暴力事件性质接近,自然就进入了法律监管的范围。 D. 尽管很多网友对“土豪”这个词潜藏着的对人的讽刺等负面情绪提出了种种 质疑,但并不能阻止它在全国的流行。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 同母亲相比 A.④⑤③②① B.④①⑤③② C.①⑤④③② D.①③②⑤④ 6.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说:“青少年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 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 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书本知识 B.大学生加尔拉斯装扮成“白月骑士”与堂吉诃德决斗,堂吉诃德败北后不得 不服从命令,从此停止游侠活动。后来他一病不起,临终承认自己不是骑士堂吉 诃德,而是善人吉哈诺。 C.克洛德利用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骗出了巴黎圣母院,带到格雷沃广场,指着 绞刑架要爱斯梅拉达在死亡和爱他之间选择一个。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让他陷 入疯狂之中,又哭又恳求又威胁,最后他绝望了,将爱斯梅拉达交给隐修女看管, 叫来了军警。 D.“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说的是豪爽的史湘云和宝玉烤了鹿肉来吃,还说吃 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谁知她吃了肉、喝多了酒竟醉卧在石凳上,“四 面芍药花飞了一身”,睡着了嘴里还嘟嘟囔囔地吟诗。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读书,我们会注意作者,但读地图,我们不问作者。我们认为作者是一个无偏无 私公正中性的无名好人,我们只面对同样是无偏无私公正中性的好图。其实,每 张地图都呈现了作者的权力、意志、成见、偏私、好奇心、焦点、注意力、学识 等等。地图在编绘时,编者之间要反复争论,最后画上去的可能是主编一人的见 解,而读者却视地图为毫无疑义的公众真理。伍德称这是“人文内容的自然化” 在我们满怀信心地追求图面注记与真实世界一对一的准确关系时,莫门尼亚提醒 我们警惕地图中的“白色谎言”,并提醒我们在地图中寻找“被压抑的经验”与 “意识形态性扭曲” 中国古代地图种类多样,各有侧重,求准确的方面也各自不同。一般来说,大抵 有形势图与实用图两大类。《周官》中“天下之图”、“土地之图”就已经大致 区分了这两大类地图,它们的用处有别。“天下之图”属于形势图,即所谓“九 州之图”、“天下大图”之类。“形势图”只要表现大势,求势而不拘细节,在 意识形态上,其主旨是宣扬“声教所及”、“舟车所至”、“普天之下”、“大 一统”、“华夷之限”等王朝观念。南宋黄裳曾作《地理图》进献宋宁宗,目的 就是使宋宁宗披图则思祖宗境土半陷于异域而未归。形势图的法统立场,常常不 承认“蛮夷”一时占据“中国”的实际性,对它们视而不见,在图上不予表现。 故南宋《地理图》不画女真“贼区”的建制,在金人占据并更名为南京的开封仍 标“东京开封府”。这种保持正统的传统做法,被俞樾修《上海县志》时沿用, 故县志附图对于“西夷”占据的“洋场”视而不见。“土地之图”一类则趋于实 用,绘时主要追求实际地上事项的准确,范围具体,《尚书》所记“洛邑图” 荆轲所献《督亢图》、萧何在秦宫所收图等均属此类,用途是“地讼,以图正之” “具知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 地图编制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由地图而地理,我们同样联想到中国古代地理学 的政教本质与思想内涵。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流是围绕治国平天下的使命发展 的,可称其为“王朝地理学”。为安排好庞大帝国的空间秩序,古人既树立了王 朝社会地理的理想主义观念,也解决了王朝社会地理的实际问题。观念包括“九 州”、“五服”、“山河两戒”等一系列思想原则,这是古人所理解与追求的“普 天之下”。实际问题则包括州郡县体系的创立和道路关隘运河的建设,这是对 “莫非王土”的实践治理。在古代地理学思想中“地理”与“地里”多为不同
A.孔子说:“青少年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 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 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书本知识。” B.大学生加尔拉斯装扮成“白月骑士”与堂吉诃德决斗,堂吉诃德败北后不得 不服从命令,从此停止游侠活动。后来他一病不起,临终承认自己不是骑士堂吉 诃德,而是善人吉哈诺。 C.克洛德利用甘果瓦把爱斯梅拉达骗出了巴黎圣母院,带到格雷沃广场,指着 绞刑架要爱斯梅拉达在死亡和爱他之间选择一个。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让他陷 入疯狂之中,又哭又恳求又威胁,最后他绝望了,将爱斯梅拉达交给隐修女看管, 叫来了军警。 D.“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说的是豪爽的史湘云和宝玉烤了鹿肉来吃,还说吃 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谁知她吃了肉、喝多了酒竟醉卧在石凳上,“四 面芍药花飞了一身”,睡着了嘴里还嘟嘟囔囔地吟诗。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9 题。 读书,我们会注意作者,但读地图,我们不问作者。我们认为作者是一个无偏无 私公正中性的无名好人,我们只面对同样是无偏无私公正中性的好图。其实,每 张地图都呈现了作者的权力、意志、成见、偏私、好奇心、焦点、注意力、学识 等等。地图在编绘时,编者之间要反复争论,最后画上去的可能是主编一人的见 解,而读者却视地图为毫无疑义的公众真理。伍德称这是“人文内容的自然化”。 在我们满怀信心地追求图面注记与真实世界一对一的准确关系时,莫门尼亚提醒 我们警惕地图中的“白色谎言”,并提醒我们在地图中寻找“被压抑的经验”与 “意识形态性扭曲”。 中国古代地图种类多样,各有侧重,求准确的方面也各自不同。一般来说,大抵 有形势图与实用图两大类。《周官》中“天下之图”、“土地之图”就已经大致 区分了这两大类地图,它们的用处有别。“天下之图”属于形势图,即所谓“九 州之图”、“天下大图”之类。“形势图”只要表现大势,求势而不拘细节,在 意识形态上,其主旨是宣扬“声教所及”、“舟车所至”、“普天之下”、“大 一统”、“华夷之限”等王朝观念。南宋黄裳曾作《地理图》进献宋宁宗,目的 就是使宋宁宗披图则思祖宗境土半陷于异域而未归。形势图的法统立场,常常不 承认“蛮夷”一时占据“中国”的实际性,对它们视而不见,在图上不予表现。 故南宋《地理图》不画女真“贼区”的建制,在金人占据并更名为南京的开封仍 标“东京开封府”。这种保持正统的传统做法,被俞樾修《上海县志》时沿用, 故县志附图对于“西夷”占据的“洋场”视而不见。“土地之图”一类则趋于实 用,绘时主要追求实际地上事项的准确,范围具体,《尚书》所记“洛邑图”、 荆轲所献《督亢图》、萧何在秦宫所收图等均属此类,用途是“地讼,以图正之”, “具知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 地图编制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由地图而地理,我们同样联想到中国古代地理学 的政教本质与思想内涵。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流是围绕治国平天下的使命发展 的,可称其为“王朝地理学”。为安排好庞大帝国的空间秩序,古人既树立了王 朝社会地理的理想主义观念,也解决了王朝社会地理的实际问题。观念包括“九 州”、“五服”、“山河两戒”等一系列思想原则,这是古人所理解与追求的“普 天之下”。实际问题则包括州郡县体系的创立和道路关隘运河的建设,这是对 “莫非王土”的实践治理。在古代地理学思想中 “地理”与“地里”多为不同
的二者。观念与问题构成“地理”,而“地里”仅指道里远近。若以为古人只晓 得道里远近,只记录各类地面事物的“四至八到”,而没有思想观念层面的建树 则是无视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深刻作为。关于地图,朝廷向来重视,所谓内府 版图”、朝廷“大簿”等,都是王朝管理不可或缺的官方文件,对于地图的编 制、呈送都有严格要求,而皇帝本人将地图悬于左右、日夜观查的例子也不乏记 载。侯仁之先生早已指出,古代的许多地理“志书”都有行政管理意义。中央朝 廷的主管官员常常亲自插手地理之术,或收集图籍(汉朝萧何),或编纂地理志 书(唐朝丞相李吉甫),目的都是欲以“纽”天下的纲纪,“制”世上的群生 迄今大多数中国地图史研究,多注重绘图技术的发展、提高,注意研究比例尺使 用问题、投影问题、所绘河流走向、海岸线走向的准确性问题等,对地图的文化 思想背景则相对注意得很少。因而,地图史多被认为属于科学技术史的一部分, 而不是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 (节选自《地图中的权力、意志与秩序》) 7.下面对“地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地图因为侧重不同而分类不同,中国古代地图从用途分有“天下之图”和“土 地之图”两类 B.地图的编制、呈送、使用等,往往能体现出中国古代地理学“治国平天下 的政治使命。 C.地图体现出了作者的好恶、学识、个性、权力、意志等,也可以表现思想家 和政治家的深刻作为。 D.地图可以用来宣扬意识形态,可以用于解决实际事务,所以地图历来都是王 朝管理不可或缺的文件。 8.下面的内容不能体现中国地理学的“政教本质”的一项是 A.创立州郡县的体系,建设道路关隘运河,这些做法是古人以实际行动来实践 “莫非王土”这一思想。 B.古人用“地里”一词来指道里远近,只记录各类地面事物的“四至八到”。 C.朝廷的主管官员通过收集图籍、编纂地理志书等方式,来达到统领天下纲纪、 管理全体百姓的目的 D.古人借助“九州”、“五服”、“山河两戒”等思想原则,树立了“普天之 下”的理想主义观念。 9.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形势图在表现内容时一般不关注实际事项和追求具体细节,实用图在绘制时 的追求则与之相反 B.作者认为地图承载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想背景,因而地图史应 该作为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 C.南宋黄裳作《地理图》进献宋宁宗,俞樾修《上海县志》时不表现“洋场” 都是借地图体现王朝观念。 D.有学者认为地图中有“白色谎言”,是因为有些地图不拘细节只求形势,影 响了地图内容的准确性。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圬°者王承福传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 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
的二者。观念与问题构成“地理”,而“地里”仅指道里远近。若以为古人只晓 得道里远近,只记录各类地面事物的“四至八到”,而没有思想观念层面的建树, 则是无视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深刻作为。关于地图,朝廷向来重视,所谓内府 “版图”、朝廷“大簿”等,都是王朝管理不可或缺的官方文件,对于地图的编 制、呈送都有严格要求,而皇帝本人将地图悬于左右、日夜观查的例子也不乏记 载。侯仁之先生早已指出,古代的许多地理“志书”都有行政管理意义。中央朝 廷的主管官员常常亲自插手地理之术,或收集图籍(汉朝萧何),或编纂地理志 书(唐朝丞相李吉甫),目的都是欲以“纽”天下的纲纪,“制”世上的群生。 迄今大多数中国地图史研究,多注重绘图技术的发展、提高,注意研究比例尺使 用问题、投影问题、所绘河流走向、海岸线走向的准确性问题等,对地图的文化 思想背景则相对注意得很少。因而,地图史多被认为属于科学技术史的一部分, 而不是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 (节选自《地图中的权力、意志与秩序》) 7.下面对“地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地图因为侧重不同而分类不同,中国古代地图从用途分有“天下之图”和“土 地之图”两类。 B.地图的编制、呈送、使用等,往往能体现出中国古代地理学“治国平天下” 的政治使命。 C.地图体现出了作者的好恶、学识、个性、权力、意志等,也可以表现思想家 和政治家的深刻作为。 D.地图可以用来宣扬意识形态,可以用于解决实际事务,所以地图历来都是王 朝管理不可或缺的文件。 8.下面的内容不能体现中国地理学的“政教本质”的一项是( ) A.创立州郡县的体系,建设道路关隘运河,这些做法是古人以实际行动来实践 “莫非王土"这一思想。 B.古人用“地里”一词来指道里远近,只记录各类地面事物的“四至八到”。 C.朝廷的主管官员通过收集图籍、编纂地理志书等方式,来达到统领天下纲纪、 管理全体百姓的目的。 D.古人借助“九州”、“五服”、“山河两戒”等思想原则,树立了“普天之 下”的理想主义观念。 9.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形势图在表现内容时一般不关注实际事项和追求具体细节,实用图在绘制时 的追求则与之相反。 B.作者认为地图承载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想背景,因而地图史应 该作为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 C.南宋黄裳作《地理图》进献宋宁宗,俞樾修《上海县志》时不表现“洋场”, 都是借地图体现王朝观念。 D.有学者认为地图中有“白色谎言”,是因为有些地图不拘细节只求形势,影 响了地图内容的准确性。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圬①者王承福传 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 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
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 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 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它所以养生之具, 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 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 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 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 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 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 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 非所谓食焉而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 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抑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 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 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 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 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 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_杨朱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 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 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节选《古文观止》 注:①圬吣:粉刷墙壁。②镘mn:粉刷墙壁的工具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之乱,发人为兵 发:征调 B.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上下:增加或减少 C.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特:特别 D.皆待人力而后完也 待:依靠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弃之来归 师道之不传 也久矣 B.食焉而怠其事 积水成渊,蛟龙 生焉 C.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薄功而厚飨之者邪 何以番吾生而安吾性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承福是个有战功、可以获得官职的人,却放弃了做官回到家乡,操馒做工 谋生,租住在雇佣他的人家中 B.王承福认为社会是有一定分工的,也只有承认社会分工得必要性,才能安心 于自己所做的事业,得到自己应有的利益而问心无愧
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 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 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它所以养生之具, 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 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 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 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用力 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 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 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 非所谓食焉而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 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抑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 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 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 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 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 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朱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 其贤于世者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 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节选《古文观止》) 注:①圬 wū:粉刷墙壁。②镘 màn:粉刷墙壁的工具。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宝之乱,发人为兵 发:征调 B.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上下:增加或减少 C.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特:特别 D.皆待人力而后完也 待:依靠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弃之来归 师道之不传 也久矣 B.食焉而怠其事 积水成渊,蛟龙 生焉 C.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薄功而厚飨之者邪 何以番吾生而安吾性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承福是个有战功、可以获得官职的人,却放弃了做官回到家乡,操馒做工 谋生,租住在雇佣他的人家中。 B.王承福认为社会是有一定分工的,也只有承认社会分工得必要性,才能安心 于自己所做的事业,得到自己应有的利益而问心无愧
C.王承福一直都是在富贵人家干活,见证了许多富贵人家由盛而衰的变化,借 此劝告人们不可“食焉怠其事” D.选文记叙了王承福的事迹和言行,对王承福所言,世人应当一分为二的看待 第Ⅱ卷(114分) 四、(28分)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4分) (1)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3)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 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 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颈联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C. 王承福一直都是在富贵人家干活,见证了许多富贵人家由盛而衰的变化,借 此劝告人们不可“食焉怠其事”。 D.选文记叙了王承福的事迹和言行,对王承福所言,世人应当一分为二的看待。 第Ⅱ卷(114 分) 四、(28 分)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 分,每小题 4 分) (1)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2)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3)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 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 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颈联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